專訪│4天12億!《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我是個平民 不是英雄

2021-02-25 每經影視

(全文約4000字,深度閱讀約需7分鐘)

7月8日零點,《我不是藥神》正式上映第四日,票房突破10億大關。該片自7月5日正式上映起就登頂單日票房榜,目前已連續蟬聯3天冠軍寶座,截至今日發稿前,影片累計票房超12億元。

▲ 截至今日18時,《我不是藥神》累計票房超12億元(圖/CBO中國票房)

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講述了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懇求下,變身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的故事。

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自影片點映以來,有關影片涉及的一些話題就持續升溫。(點擊連結,詳細閱每經影視更多關於《我不是藥神》相關報導——《專訪│北京文化董秘陳晨:公司總投《我不是藥神》7500萬,票房3億可回本》《《藥神》票房近4億,有人已賺40億!你還記得《戰狼2》割過的韭菜嗎?》)

不過,關於這部電影,不得不提一個人——陸勇。這部電影的靈感,就來自當年熱議的「陸勇案」。與電影角色程勇不同,原型人物陸勇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因為幫助病友購買藥物,被稱為「藥俠」。

此前,陸勇曾在微博上相繼發表《我不是藥神?我只是個慢粒白血病患者!》《電影,<電影我不是藥神>首映式上想說的話》的微博。那麼,對於電影《我不是藥神》,陸勇怎麼看?他的心態和以前相比有什麼變化?近日,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專訪了陸勇。

陸勇是無錫一家針織品出口企業老闆,電影《我不是藥神》主角「程勇」的原型。

·2002年8月8日34歲的陸勇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在花費56.4萬元,服用23500元一盒的瑞士諾華公司抗癌藥「格列衛」兩年後,陸勇不得不嘗試價格低廉的印度仿製「格列衛」。覺得藥效不錯的陸勇將藥品的信息分享給病友,甚至開始幫他們代購。

·2014年7月,陸勇被沅江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案由為「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隨後被取保候審。

·2015年1月10日晚,陸勇和病友從無錫飛抵北京,結果陸勇在機場被警方抓獲。諸多媒體持續報導該案件,1002名癌症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

·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人民檢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訴,並發布了《對陸勇決定不起訴的釋法說理書》。2天後,陸勇重獲自由。

·2018年7月,隨著《我不是藥神》上映,陸勇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每經影視:您最近肯定特別忙?


陸勇:對對對(笑)。

每經影視:目前您病情控制得怎麼樣?


陸勇:很穩定,保持那個轉陰狀態,挺好。

每經影視:您現在還在服用Imacy這個藥物嗎?


陸勇:Imacy,嗯,每天都在吃。

每經影視:之前看到別的採訪中您提到吃這個藥會有不良反應,現在還有嗎?


陸勇:這個不良反應的定義是怎麼定義……

每經影視:之前在採訪中看到會有一些嘔吐之類的……


陸勇:這個很正常的,不管吃什麼藥都是有副作用的。我吃過兩年格列衛,也吃過印度的Veenat,後來吃過那個cyno的Imacy。相對而言,副作用的話,Natco的要大一些,我覺得cyno的Imacy和格列衛的話,也差不多嘛。副作用差不多。

每經影視:之前也看到你的聲明,看了點映後特別關心您的真實經歷和電影的區別。您最開始對電影將「程勇」塑造成賣藥掙錢後來良心發現的角色不太滿意?

陸勇:電影創作呢,後來片方跟我交流了嘛,電影希望追求一個角色的起伏,如果太平的話,就沒有表現力。

比如說,您看過韓國的電影《辯護人》和《熔爐》嗎?它可能是現實主義題材的,有起伏,就是前面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公益,後來就發現了,全力以赴地投進那個東西,個人的角色起伏比較大,特別是性格啊,做的事情,可能這樣的話會吸引觀眾的眼球吧。

▲ 截至今日16時30分,《我不是藥神》豆瓣超30萬人評分,豆瓣評分高達9.0分(圖/豆瓣)

每經影視:雖然是真實事件改編,但需要做藝術加工。

陸勇:對對對。做一些(藝術加工),因為電影可能也是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他這樣改編的話更吸引眼球,有效果。

但是呢,我所擔心的是,因為我是一個患者,我幫助病友,無償幫助他(們),我沒賺一分錢差價對不對?一個身份,一個做的事情,你看,「程勇」他是一個正常人對不對,他賺錢,後(來)又良心發現,這裡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每經影視:雖然現在一定程度上你能理解電影的一些藝術加工,但你依然想澄清電影改編和你真實經歷的差別。

陸勇:對對對,那肯定的嘛。我最擔心的問題是了解我的人或者看到我的案子的人他們就知道,我不是電影裡說的那種人。沒有這個東西的話(不了解的話)他可能會覺得哎呀,報導(真實事件)是不是也是這個樣子的。會有一個誤解,對我有一個傷害。所以我是有所擔心的。

每經影視:我個人了解過您的案子,再去看到電影,作為一個觀眾,確實看到一些出入,就非常想知道您作為原型會怎麼看待這種改編。

陸勇:但是他這個電影也有好的方面。就是描寫出(慢粒白血病)患者這個群體當時的那種生存狀態、壓力。不論是自身的壓力,經濟上的壓力,還是給家庭帶來的那種壓力,所以那種狀態是很真實的,電影這方面做得很好。

對(慢粒)白血病這個生存狀態,治病救命的這個,對健康的追求,活命,想活下去的願望,這個描寫的(很好)。體現了一個時代的進步,(電影)最後,很多藥進了醫保,價格降下來了,患者也負擔得起,不會出現抗、議自殺這些。

現在國家出臺了很多藥品的改革制度,才取得今天的這個成果。所以你看,找我的也少了,但是我很開心,為什麼呢?(找我的人)少了,說明大家都有辦法,都能夠承受得起,都生活的很好,像我一樣,正常工作,正常享受生活,這才最好。所以,體現了一個時代的進步,中國的醫療改革,藥品改革的一個進程,我覺得這點(電影)能描寫出來,是非常好的。

每經影視:這是您覺得這部電影比較大的貢獻。

陸勇:非常大的一個進步。所以我很願意在一定前提下理解他們(電影片方)。


每經影視:2004年8月,您第一次在病友群分享了印度格列衛的的消息後就陸續有上千病友請你幫忙。後來媒體披露後,據說全國每天有上百個病友聯繫您。

陸勇:上百個可能沒有(笑),沒有那麼多。

每經影視:現在每天還會有多少人聯繫你?

陸勇:少了,少了,少了。現在……最多的時候我覺得2015年案子結束後,媒體報導了以後,大概最多時候一天全國各地趕過來有7個家庭來找我(笑)。現在少了,一個月只有一兩次吧。

每經影視:這些人裡有沒有來當面找過您的呢?

陸勇:來過,來過,成都的一家人,他帶著老人、帶著丈夫,他不是慢粒白血病,他不是來找我幫他買藥或者諮詢什麼,他是來聽我講怎麼過來的,讓他兒子樹立信心,跟我交流了一個小時吧,後來回去以後他跟我聯繫說,兒子很聽話,(兒子)能聽得進去(我)說的話。

每經影視:所以現在你的影響力不局限在慢粒白血病這個群體了,很多人會把你當做英雄,你的話會有很大的影響力。

陸勇:英雄啊,可能媒體或者外界人他會覺得我是英雄,實際上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平民,我就是一個平民,我就是一個白血病患者,我就這個身份。

我從來沒覺得我是一個多偉大的人,我個人做不了那麼多事情,很多事情是因我而起,大家一起來推動的,所以我覺得英雄那些稱號都是一件外衣,外衣不會變成我自己,我只能做我自己,這一點我很清楚。我嚮往的是過一種比較平靜的生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才是我的本心,真的是。

每經影視:對於像慢粒白血病以及其他疑難病患者群體,普通人能做些什麼?

陸勇:我覺得呢,從我的體驗來講,我是工科出身,對什麼事情都會進行一個研究,我是選擇西藥還是骨髓移植,如果我想去做移植,我會做很長(研究),整天在研究這個事情,有什麼利弊,我覺得生病以後,不要太悲觀,要了解哪些醫生好,哪些藥好,包括國外有什麼藥物(在研發),進展到什麼程度,這些是要自己親身參與,只有自己投進去,變成一個專家或者說有很多信息的人,才會對自己的生命有了解。

每經影視:而不是靠別人幫忙?

陸勇:對,我覺得這點很重要。還有,生病以後,看到病情發展了,你看一下也可以,但你要多看有的人活得很好,很長,你要多接觸,他肯定有他的長處,爭取活的超過他,精神力量非常重要。

每經影視:你提到你有「工科思維」,你第一次嘗試印度格列衛也非常謹慎,您是怎麼判斷藥效?怎麼辨別真偽?

陸勇:藥物的真偽鑑別很重要,比如說網上你去買,魚龍混雜,很難搞清楚渠道來源,一定要找到可靠地渠道,要找到有合法註冊的藥品啊,藥店啊,這樣的話,還是有保障的。

每經影視:還要儘可能多做一些知識上的學習。

陸勇:對,成為半個專家,這樣不會盲目相信醫生,因為有的醫生,雖然是同一種病,但從事的方向也不同,掛個號看幾分鐘,他對你有多少了解?你只有是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醫生也很忙,你只有做自己的醫生,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裡,然後再去找合適的醫生,這樣效果事半功倍。

每經影視:您多次提到你平靜生活被打擾後很困擾。2015年案子發生後,您有成立基金會的想法,這件事是不是比想像的要困難很多?

陸勇:困難很多,主要是資金來源,一方面是啟動資金,一方面做基金會要付出很多,你要無償花很多時間很多精力做事情。

所以這次,我也和片方和解了,經我倡議,他們也願意拿出兩百萬來(捐贈給白血病患者),可能是一個契機,我們可以做這個事情。

我覺得我的作用呢,在於我是16年的白血病患者了,8月8號就是第17年,所以我站出來的話,是一個鼓勵,你看我16年、17年,還過得很好,給大家一個信心嘛。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每經影視:「抗癌藥代購第一人」、「中國藥神」、「藥俠」,最喜歡哪個稱號?我看到你的微博名是「藥俠陸勇」。

陸勇:我今天回來的路上還在想呢,給自己取這個(藥俠),怎麼講呢,好像太看重自己了,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名字「我不是藥神」可能更好一些(笑)。

隨著「藥神」話題熱度的不斷攀升以及票房的節節高漲,無論是影片背後的資方(點擊連結,詳細閱每經影視更多關於《我不是藥神》相關報導《專訪│北京文化董秘陳晨:公司總投《我不是藥神》7500萬,票房3億可回本》《《藥神》票房近4億,有人已賺40億!你還記得《戰狼2》割過的韭菜嗎?》),還是影片的導演、演員、編劇等均開始被人們所關注。

近日,每經影視記者分別專訪了影片的兩位編劇——韓家女和鍾偉。

編劇韓家女是一位漂亮的川妹子,80後,北電導演系研究生畢業。採訪的最開始,韓家女就主動問記者是不是四川人,她表示可以用四川話接受採訪,「雖然很小年紀就離開了成都,但四川話更親切。」說起成都,韓家女侃侃而談,她說成都是自己最喜歡的城市。

每經影視:四川這片土地天然滋養了很多故事,尤其是小鎮故事,有沒有寫四川背景故事的想法?


韓家女:當然,我非常想以成都或者四川為背景進行創作。最近和《我的前半生》的秦雯老師在籌劃一部現實題材的影視劇,以四川為故事背景,也是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目前只能和您透露這麼多了。(笑)

每經影視:對於成都你有什麼感情?

韓家女:小學二年級就離開了成都,但成都是我全世界最喜歡的一個城市,是我的家鄉。

每經影視:對於峨影廠你很熟悉吧?


韓家女:我在那兒住過幾年。我今年4月份回去過一次,變化很大,快認不出了。

每經影視:你的父親韓三平會對您非常嚴格嗎?


韓家女:我的父親是一個朋友一樣的父親,會給我很多鼓勵,(畢竟我也是女兒,不是兒子)。

當初也曾把劇本給父親看過,父親覺得題材的選擇很不錯。影片熱映後父親第一時間聯繫我表示了祝賀,但也提醒我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後要再接再厲。

經影視:你是北電導演系研究生畢業,將來會當導演吧?


韓家女:導演對個人能力要求太高了,我再鍛鍊幾年再說。


每經影視:現實題材作品是你最喜歡的嗎?


韓家女:

科幻、恐怖等題材都是我感興趣的,並不局限於現實題材。但確實希望更多的人關注現實題材的作品。

在四川編劇韓家女的初稿之後,《我不是藥神》的整個編劇創作周期長達1年6個月,在此期間鍾偉曾專門回成都寫劇本。鍾偉認為

對於職業編劇來說創作的瓶頸是常態,寫不下去會把工作先停下,「看看編劇的書,拉拉片兒,把稿件給信任的朋友看提提感受。」鍾偉笑稱,「我的技巧就是一直寫。」

無論是《相愛相親》的編劇遊曉穎,還是《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編劇蘇曉苑,在談到近年來四川籍編劇在中國影視圈大放異彩的現象時,鍾偉表示:「四川是一個養人的地方,特別是人文的滋養。」大學時代鍾偉迷戀成都詩人楊黎、烏青代表的先鋒詩派「橡皮」,「成都有很多有傳奇色彩的地方。」鍾偉得以在一些場合和幾位詩人有了交流,「活得像神仙一樣。從這些人口中能聽到很多奇怪的、不一樣的對生活的認識。」

在鍾偉看來,雖然自己到北京10年了,但感覺依然對那裡很陌生。「在仁壽就不一樣。」鍾偉懷念過去在家鄉縣城那種人與人之間親密溫暖的關係,

「當年的經歷變成了很珍貴的關於人的詞典,我在上面(為劇本)找人。」鍾偉覺得家鄉是自己永遠的「母語」,「我的(劇本中)人物,源泉永遠是四川的,這個改不了,就像你的母語一樣,你要表達的時候可能要用母語先說一遍,過一遍,才能進入另一個語境中。」

鍾偉從新聞專業畢業後在四川本地的廣播電臺工作,不到兩年辭職選擇「北漂」。在北京,鍾偉沒有馬上做編劇,而是在門戶網站、電視臺、影視公司等職場輾轉。選擇職業編劇的工作是出於對電影的熱愛,但鍾偉也給想從事編劇的年輕人一些忠告:

「先讓自己的生活穩定下來,不能急,生活穩定能讓你的創作更舒服,否則什麼本子都接,會毀了自己對編劇的熱愛。」

每經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張睿 /每經編輯 溫夢華

每經影視已入駐網易號、搜狐帳號、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一點號等平臺

相關焦點

  • 陸勇:我不是藥神
    就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時,《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在微博上宣布,已經從印度坐三輪車,將49箱醫療物資(其中包括3000個護目鏡以及3000個N95口罩)運回國內。  無論是陸勇本人還是以其為原型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是令人「羨慕」的。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我對電影有些看法
    上圖為電影《我不是藥神》男主角程勇得了重病,面對天價藥,吃還是不吃?選擇吃,普通家庭無法承受,不吃,生命得不到延續……7月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全國公映,這個電影中故事的主人公的原型名叫陸勇,來自江蘇無錫,他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曾被許多白血病患者稱為「藥神」。今天,荔枝特報記者趕到了無錫,對陸勇進行了專訪。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
  • 陸勇:《我不是藥神》 的故事原型
    人物速寫   2018年7月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成了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旋渦,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  實際上,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故事的原型陸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稱為「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又去印度了,這次運回的是口罩護目鏡
    如今,無數的普通人,以英雄之姿,在前線或後方,抗擊疫情。2018年,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以高票房和空前的高口碑,在當年夏天的電影檔脫穎而出,引發了極大的社會討論和共鳴。而《我不是藥神》主人公,程勇的原型——陸勇,在影片爆火後,也漸為公眾所熟知。
  • 我不是藥神的深刻反思,原型陸勇被病友稱為「神」,事實呢?
    《我不是藥神》在清華的首映禮上,電影主人公的原型陸勇帶著兩個病友李群、依然也為電影站了臺。跟六年前第一次被曝光的時候一樣,他還是雙眼浮腫、臉頰有色素沉澱,略微虛胖的身體讓他看起來像一個常年不鍛鍊的中老年男人。與「英雄」兩個字絲毫不沾邊。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現狀如何
    如果盤點近幾年的國產高分現象級電影,《我不是藥神》絕對榜上有名,電影講述了一個藥販子從賺錢到救人的轉變。相信許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這裡就不再對劇情進行介紹了。電影中令人震撼和共鳴的臺詞有很多,其中最讓人無法釋懷的當屬老太太替程勇向警察同志求情的這一句:「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輩子不生病,啊?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又出手了,再赴印度帶回3000個口罩
    陸勇是誰?很多人叫他「藥神」。01程勇 = 陸勇你可能不知道陸勇是誰,但如果你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一定了解裡面徐崢飾演的人物「程勇」。↑ 電影《我不是藥神》程勇(徐崢 飾)電影的主題是醫藥體系改革,中年男子程勇,失意又失婚,原來靠賣壯陽藥謀生。在一次機緣巧合下,開闢了一條印度代購抗癌藥的道路。在他的幫助下,無數的白血病患者吃上了價格可以接受的「救命藥」,可程勇卻因為販賣未經許可的印度藥被捕,判刑5年。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不圖錢救上千人被抓進監獄,如今怎樣了
    徐崢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發出了這樣的靈魂拷問。這部影片豆瓣評分9.0,票房高達31億。而片中的藥神原型人物陸勇,至今仍在與病魔做鬥爭。他的真實經歷,比影片還要震撼得多。,而是在吞錢,從2020年8月到2004年6月,陸勇購買格列衛的花銷已高達56.4 萬。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我不賣印度神油,有白血病,沒被判刑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開始點映之後,一天就突破3億收視率可以說是2018年以來最賣座的一部電影了。當然,這部電影也確實精彩。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程勇,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當然隨著影片的播出,故事原型人物,也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 《我不是藥神》電影裡真實的原型「藥神」陸勇又去了印度,這次他運回的是口罩
    在了解《我不是藥神》電影裡的原型陸勇真人真事前,為大家獻上「慧」看電影之《我不是藥神》——覺醒之藥。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如何靠電商創業維持夢想
    因為開這家工廠的,正是《我不是藥神》主人公原型陸勇。他早上8點起,晚上12點鐘睡覺,每天閱讀英文書,還喜歡遊泳,能遊800-1000米,前年還去了西藏,上過納木錯。陸勇在1688經營著針織手套生意因為幫病友「代購」仿製藥,他被稱為「藥俠」,也因此被關進看守所135天。這段經歷後來被媒體曝光,引起社會關注,受到爭議和質疑,也推動了醫療改革。如今影片上映、轟動,短短8天就突破20億票房,陸勇也再次成為焦點。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因代購仿製藥險入獄,昔日藥神現狀如何
    10月4日,影視圈裡傳來一個好消息,由徐崢主演的電影票房累計超過百億,若算上徐崢導演的電影作品,票房總數已經達到了134億。其中除當下正在影院熱播的《我和我的家鄉》話題度與熱度極高外,還有一部電影是徐崢百億票房的最大貢獻者,那就是於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年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以30.99億的票房成績收官。人們關注電影本身的同時,對於影片主角的原型陸勇也予以高度關注。
  • 《我不是藥神》原型人物陸勇,你所不知道的背後故事
    5年後的今天,以他為原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但在不少人看來《我不是藥神》中,呂受益的角色正是如此,他家財散盡,付不起昂貴的格列衛來維繫生命,病情從慢性期演化到急變期,因為沒有合適骨髓移植,只能通過化療來儘量延續自己的生命。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為救人買印度仿製藥被抓,現狀如何?
    ——中國俗語2018年上映的電影爆款《我不是藥神》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好評,因為電影的劇情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強烈共鳴,也引發了大家對公共醫療相關問題的思考,特別是治病貴治病難的問題。電影中的主人公程勇現實原型是一個白血病患者,名叫陸勇,雖然電影中的藥神和現實中真正的藥神在經歷上有些出入,但總體上來說還是反映出了現實原型的人物形象。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買印度仿製救命藥被抓後,現在近況如何
    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火遍大江南北,片中由徐崢扮演的程勇,本來只是個一門心思想靠山寨藥投機發財的市儈商人。但在走私藥品的過程中,他經歷了一系列變故,見證了藥物和病患之間最深層次的矛盾。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從印度購買仿製藥救人入獄,如今怎樣?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在公元2018年的暑期檔曾上映的一部名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那部電影在當時創下了30.75億元的票房收入,獲得了該年暑期檔票房之最的稱號。劇中程勇的原型在現實中名叫陸勇,《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雖然他的故事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的曲折和豐富,但他所經歷的一切也算的上可敬,從印度購買仿製藥救人入獄,多年時間過去了,如今怎樣?「藥神」陸勇陸勇,公元1968年出生於浙江無錫。
  • 《我不是藥神》將在日本上映,「藥神」原型發聲,太感動了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有尊嚴地活下去《我不是藥神》是改編自陸勇的真實經歷,他雖然不是「藥神」,但因為其傳奇的經歷,被人們稱為「藥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藥神」原型陸勇與患有白血病的陸勇不同,電影中徐崢扮演的程勇是個健康的人,但程勇有著自己的不幸,父親病重、前妻跟別人跑了、兒子還需要照顧。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支援抗疫 赴印度買回醫療物資
    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的都知道,影片中,主人公程勇幫助病友從印度購買藥物,而被稱作「藥俠」、「藥神」,影片一度備受關注。新冠病毒疫情當前,國內防疫前線醫用物資需求量大的情況下,這兩天,程勇的原型——「藥俠陸勇」出手了。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因為救人入獄,他現在怎麼樣了?
    2018年暑期檔曾上映過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我不是藥神》。電影大膽取用很多電影都相當避諱的現實題材,將很多我們平常都不願意去提及的東西放在公開層面上討論,最終它不僅收穫了高票房、高口碑的名譽,同時也代表了我國國產電影邁出了新的一步。
  • 《我不是藥神》原型捐助口罩,從印度採購,已抵達國內
    由徐崢、王傳君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收穫了很多的好評。1月31日,《我不是藥神》的原型主人公陸勇通過網絡發表動態,稱他近期正在準備物資來支援武漢。從他發表的文字來看,陸勇早就在大年初五的時候,與相關人員跑到了印度,終於為大家採購到了3000個護目鏡和3000個n95口罩,這些物資一共是49箱。從陸勇發表的圖片當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從採購到運輸的過程當中,他都是親力親為的。在採購到想要的物資之後,陸勇親自駕駛運貨三輪趕到機場,將這些物資進行打包,並火速發往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