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我們都說要保護好孩子,也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但是實際上,在這樣的保護下還是有很多孩子發生了危險。
據《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中顯示:我國每年死於交通傷害的14歲以下兒童高達18500名,從這我們不難看出,還是有很多孩子缺乏安全意識,不懂得自我保護。
另外據兒童意外傷害調查顯示,52%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
其原因就在於家長對安全的認識不夠,對安全預防的方法掌握不夠以及對孩子安全預防、教育指導不夠。
教育孩子培養自己的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家長沒辦法時時刻刻守護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所以需要讓孩子知道如何自己保護自己。
01
讓孩子規避危險,不如讓孩子意識到危險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不讓孩子陷入危險當中肯定是沒錯的,但有的一些小問題,家長過分刻意去讓孩子規避,反而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等到孩子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去玩耍,那危險係數就更高了,所以說家長與其經常去刻意讓孩子規避危險,不如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危險。
比如說孩子在家,因為年紀太小不讓他拿筷子,認為筷子太危險,會戳到自己或者戳到其他人,於是孩子沒有拿筷子的機會。
這樣一來也許孩子當下能避免家長擔心的這些危險,但在以後孩子自己使用筷子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因為不夠熟練、不會使用而出現危險,所以,當大人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不妨就可以讓他學著使用筷子,可以是兒童筷,在孩子使用的時候,仔細地去和他說需要注意存在的危險,讓孩子小心使用。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相應的安全意識,也讓孩子能有機會掌握相關的技能。
02
大人告訴孩子注意事項的說法最好能統一
我們經常提到的,孩子容易受家長的言語行為所影響,而假如爸爸和媽媽告訴孩子的注意事項不一樣的話,接受到不同觀點的孩子,內心思想也會造成一種混亂。
「爸爸說了不能這樣,可是媽媽又說可以,我到底該在怎麼做才是對的?」
特別是與安全教育相關的內容,如果孩子產生了思想混亂,可能就是直接誤導行為,從而發生危險。
03
在引導孩子的同時,應給孩子自主思考的機會
家長經常都會提醒孩子哪哪危險,告訴孩子哪哪不能碰,哪哪不能去,雖然孩子聽到了你的提醒,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他真的意識到危險了嗎?
他真的是因為擔心危險才不去接觸的嗎?
有的時候家長因為擔心就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想法,直接恐嚇命令孩子不許去做,也許當下孩子聽你的話沒有去做,但他內心其實是沒有相關意識的。
當看到一些沒接觸的新事物,就可能會產生新鮮感,又或者對禁止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從而自己偷偷去觸碰;另外過分強制孩子的行為,也可能讓孩子對安全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膽戰心驚。
希望美術教育:
當和孩子在一起時,請記得跟他鄭重其事地保證:無論他面對什麼困難和問題,只要不是主動傷害別人,爸爸媽媽會永遠相信他、保護他,不計一切代價!
3歲孩子會進入性別意識敏感期,他們會產生很自然的好奇、探索。
父母別遮遮掩掩,或者訓斥孩子的不懂事,而是大大方方告訴他,哪些是隱私部位,不允許別人看和碰觸,也不要對其他小朋友去做這些。
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更不要漫不經心地搭上陌生人的順風車,和陌生人保持理性的距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