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7的三體,這才是中國科幻

2021-01-07 一碑電影

2019,現象級電影《流浪地球》,開創了中國科幻元年。

提到中國科幻,《三體》是永遠也繞不過的一扇門。

它名聲在外,影視化之路卻異常坎坷,以致於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來大批書迷的「地動山搖」。

前幾天,傳出來十月文化將重拍真人版《三體》電影的消息,《大聖歸來》的導演,《哪吒》《大魚海棠》的製片。

整個製作都是動畫團隊,拍中國科幻。

我就在想,這事兒,靠譜嗎?

但其實早在14年就有三體動畫版出現,它不但經受了科幻觀眾挑剔的眼光考量,更是一躍成為三體粉心中的神作。

《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

導演:李圳宜

主演:巫蠱悠悠 / 芥末 / 音匣老鬼 / 賀文瀟

豆瓣 :9.7 | IMDb :暫無

地球被另一個星系的三體文明發現,對地球發出最後通牒:

「趕盡殺絕是對一個文明最高的重視。」

三體從另一個星系趕來毀滅地球需要400年的時間。

正面對抗,人類絕無勝算,地球面臨著400年後被三體佔領的危險。

章北海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逃亡主義者,他根本不寄希望於地球能戰勝三體,而是計劃帶著人類文明逃離太陽系。

在最後的末日之戰中,三體世界用一顆小小的水滴就在太空中將人類幾百年來建立起的太空艦隊覆滅,地球即將被三體攻佔。

通過冬眠來到末日的章北海,在大戰之際帶走了5艘星際戰艦,而它們則成為了最後一批能夠逃離死亡的人類。

到達可生存的最近星球需要2000多年,而每艘飛船的物資和配件都十分緊張,只有將5艘星艦力量集中到一起才可能成功。

人數過多,資源緊張。

罪惡的念頭正在陰暗處萌芽,一場內戰一觸即發。

比較有趣的是,第一季的動畫其實是由書粉「神遊八方」藉助遊戲《我的世界》獨立製作而成的,其初心是想向B站遊戲區介紹三體小說。

非科班出身的他,僅僅憑著一腔熱愛,自學編寫劇本、四處找配音、學習使用場景編輯器。

當然,沒有專業知識和資金投入,整個畫風十分粗糙。

主創自己也清楚了解到以遊戲為載體本身巨大的缺陷,甚至在開頭還添加了瞎眼警告。

不過好在劇情高能,毫無累贅。

作品在平臺播出後,得到了來自網友四面八方的關注和支持,劇作畫風和製作水準與日俱增。

到第三季《章北海傳》原本一種簡單的像素風動畫,在各位大神的精雕細琢下,照樣能夠達到電影級別的視聽水準。

在囊括了一千億神經元的空前級別型的超級計算前表白,超出想像力的科技實力與別樣的浪漫;

太空中,飛船划過湛藍地球時滄海一粟的渺小感,在急劇變化的鏡頭中對比呈現;

星瀚宇宙,人類智慧的具體化展現與龐大工程的震撼盡顯無疑。

最為經典的場面是最新一季中的末日之戰。

命運交響曲先烘託緊張、莊重的氛圍,星羅棋布的星際艦隊顯示人類軍隊自信滿滿。

敵對力量水滴形象的設計更是精巧,絕對光滑、毫無破綻地在木星前方優雅前行,柔是它的假面。

慢鏡頭下,水滴穿透星艦,零件紛飛卻又不失序,而後迅速轉換快鏡頭,一顆水滴連續穿透了整個人類星艦軍隊。

畫面著重表現水滴的毀滅性,運用大量爆破鏡頭,完美還原出了水滴轟炸星艦的情節。

地球百年來的努力在一顆小小的水滴的攻擊下消失殆盡,人類在三體文明下是多麼的渺小。

這樣精妙絕倫的畫面設計絕對讓人聯繫不到第一季中還略顯稚嫩的畫風。

而這一部原本是粉絲自嗨的同人作品甚至得到了原著作者劉慈欣的官方授權,創作團隊也逐漸從業餘愛好者擴充成了動畫專業製作團隊。

作為一部優秀的改編動畫,《章北海傳》並不單單按照原著劇情依樣畫葫蘆,而是不斷豐富創新劇情,幾處原創部分更是畫龍點睛。

結局中黑暗戰役的這一部分是在小說基礎上的再創造,也是最受到觀眾和編劇喜歡的地方。

災難面前,人性喪失,幾千年建立起來的文明倒塌,編劇把這種生死存亡之際不同人的選擇和博弈勾畫得淋漓盡致。

這也是三體原著中的精髓——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資源總量保持不變 ,而文明需要拓張,這時候只有先置人於死地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黑暗,卻又極度真實。

一部優秀的作品,可以沒有大的資金投入和聞名的演員,也可以沒有知名導演,但不可以沒有一顆誠心。

從一開始單純的喜愛,到後來成為專業團隊打造三體科幻夢,三體團隊一直不變的就是原來那份要把動畫做好的初衷。

這點從三體越來越精良的畫面、充滿巧思的配樂、富有設計的劇情改編,還有不斷提高的口碑中都可以看出。

它之所以能打動我們,不僅僅是它依託於強大的原著,更在於它讓我們看到了一種中國科幻的希望。

在這部動畫中,沒有充滿個人主義的超級英雄,也沒有和西方相似的故事結構。

它有的是立足於中國本土的背景框架、章北海在電腦上彈出的北鬥定位組件,還有太空電梯上的黃河站。

單一句輕描淡寫的 「太陽系就是威海衛」,就抵得過無數空洞吶喊的話語。

什麼是文化輸出和文化自信?這就是。

只有掉落在身後的歷史文化珍寶不斷被拾起,我們的作品才能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而我們才能充滿自信地說:

看,這才是中國科幻。

「作者」

相關焦點

  • 豆瓣9.7高分!當《三體》遇上「我的世界」,粉絲自製動畫太燃了
    當《三體》遇上《我的世界》,中國當下最火的科幻故事+全球最火的遊戲,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來?在《三體》電影版無限跳票,粉絲望眼欲穿之際,《我的三體》,一部由一群瘋狂的《我的世界》玩家和《三體》粉,在遊戲中拍攝出的同人作品,橫空出世。
  • 《章北海傳》豆瓣評分9.7,《三體》粉絲集體的熱愛
    來源:張七這兩句「詩」,對多數「路人」而言,大概十分莫名,而且會感到做作和中二,但在很多《三體》粉絲的眼裡,它們卻極為動人。這是兩句歌詞,出自一部國產Minecraft動畫《我的三體·章北海傳》的片尾曲《夜航星》,極為貼切地刻畫了故事主角章北海長達200年的一生,盡顯其蒼涼、悲壯和浪漫。對很多人而言,章北海、Minecraft等都是陌生的名詞。甚至《三體》,其作為中國當代科幻小說中幾乎惟一一部出圈的大部頭作品,知名度和讀者數量在科幻領域已是現象級,但依然只屬於小眾。
  • 這部豆瓣9.6分《三體》動畫片,已經讓電影版《三體》無路可走!
    中國第一部科幻,總要盡心盡力。」有報導稱,劉慈欣這《三體》的改編本只賣了10萬本,粉絲們認為「大劉對自己的作品有些不負責任」。劉慈欣對此予以否認,但他也承認,自己賣的錢並不多,因為賣出去的時候,在一些科幻迷眼裡的「神作」,比較小眾,有人買版權就不錯了。
  • 【好劇推薦】這款全屏馬賽克的《三體》,拿下9.7高分
    前兩部在豆瓣至今保持著9.5的高分,今年的第三部《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更是高達9.7。 不過,重要的並不是技術,而是從這一刻開始,《我的三體》開始了它的徵程。因為是粉絲作品,超低的成本不可避免地導致動畫的製作水平很難提高到相應的水平,不過這也並非沒有好處,正因為是粉絲作品,《我的三體》從製作到觀眾,都是一群充滿熱情的《三體》迷。
  • 豆瓣9.7,華語頂級科幻神作,真人版卻爛尾八年!
    去年《流浪地球》的成功,被視為國產科幻元年的開啟。然而讓無數中國科幻迷翹首以盼的的《三體》電影版,卻依舊毫無音訊。很多人擔心會毀了這部神作,以至於無人看好《三體》目前的影視化改編。可偏偏有一群粉絲不信邪,完全憑著一腔熱情搗鼓出了一部動畫版《三體》。目前出到了第三季,前兩季豆瓣評分9.5,第三季更是高達9.7分。
  • 【享讀】夜航星|三體與後三體時代的中國科幻(下)
    與劉慈欣、何夕等上一代科幻作家不同,以郝景芳為代表的中生代作者筆下的科幻作品罕見國家形象和民族意志的存在,而是更多地充滿了個體生存狀態和社會現實問題的折射。圖|郝景芳 當《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復旦大學教授嚴鋒盛讚劉慈欣「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拉到世界水準」時,其他中國科幻人亦為此歡欣雀躍,並相信《三體》這部裡程碑式的作品,將標記著中國科幻下一個新紀元的到來。
  • 這部《三體》動畫評分9.9,比流浪地球更精妙絕倫
    2019年春節,吳京參演的《流浪地球》火了,最終以46.7億票房收官,同時也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在《流浪地球》電影爆火的那一年,著名科幻大師也曾與劉慈欣有過對話。這部《三體》動畫誕生於2014年,由眾多「三體粉」親自製作而成,但整體效果卻非常驚豔, 該片豆瓣評分高達9.6,B站上更是拿下了20萬人評的9.9分高分。
  • 7萬人打出9.9分,終於有人拍出孩子愛看的《三體》
    有人還說,《三體》把中國的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一個世界級的水準。川爸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幻迷,在小川5、6歲的時候,就給他念過第一部《三體》的故事。當時,小川對一些科技和歷史名詞還不是特別理解,但也聽得津津有味。我一直都在期待,《三體》要是也能出一部像《流浪地球》一樣震撼的電影該多好,作者筆下的那些恢弘壯闊的宇宙景象,就能很直觀地出現在孩子的眼前了。
  • Netflix拍攝《三體》能滿足科幻迷們的期待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9月1日,網飛(Netflix)宣布將拍攝《三體》英文劇集。原著作者劉慈欣本人和英文版譯者劉宇昆將擔任本片製片顧問,《權力的遊戲》主創大衛·貝尼奧夫(David Beniof)、丹尼爾·布雷特·魏斯(D.B.Weiss)擔任編劇兼監製,二人被中國劇迷稱為2db組合,他們將聯合《極地惡靈2》的運作人亞歷山大·吳(Alexander Woo)共同負責劇版《三體》的劇本改編。此消息一出,科幻迷大呼期待。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三體》的出現對中國科幻小說界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它不僅在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贏得了許多的讚譽,而且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之後,同樣的風靡海外,在海外圈粉無數,同時將有著「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收入囊中,這不僅有效地改變了中國科幻界長期以來處於的單向交流的尷尬局面,更是我國文化成功走出國門的典範。
  • 最強科幻小說《三體》劇版官宣,劉慈欣親自操刀編劇!你期待嗎?
    》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系列作品。真是與有榮焉,誰說中國科幻沒有牛人!2019年,卡梅隆來北京為電影做宣傳,與劉慈欣進行了對話,他說,希望《三體》可以拍成電影。緊接著先是劇本經過20多次修改才定稿,投資人孔二狗經過40多次會面才確定下導演張番番。特效團隊提前介入並全程跟組,多次開會討論設計電影中的道具,從創作到開拍就經歷了4年之久。2015年3月電影正式開拍,7月殺青,原本定檔2016年7月,但因為遊族的人事變動,孔二狗離職,電影暫緩上映,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消息。
  • 中國驕傲!《三體》勇奪雨果獎 現場實錄-劉慈欣,三體,科幻,小說...
    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第一部)獲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項。劉慈欣並未親自前往美國,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上臺領獎。備受矚目的《三體1》進入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最終決逐,所有懸念在今晚揭曉。在頒獎前,世界科幻大會的書攤上,英文版《三體1》和剛出版的《三體2》都銷售一空。記者走遍各個書攤,得到了同樣的答案:It's been sold out(賣光了)。甚至連補充的進貨也已經售罄。書商們感嘆:「我們低估它了」、「天哪這本說不定真要得獎」。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
  • 豆瓣9.6,有生之年系列,萬眾期待的《三體》終於來了!
    它獲得過「星雲獎」提名,被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安利,也是中國第一部榮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的作品……有人評價:《三體》靠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於是,聯合國放權給四位「面壁者」,讓他們擔任救世主的角色。面壁者可以利用全世界的資源,自由實施拯救地球的行動。 而他們的要求只有一條——絕對不能讓智子發現自己的計劃。
  • 中國科幻電影十年之痛,背後是《三體》填不完的巨坑
    8月7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 《三體》可以算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嗎?
    《三體》當然、絕對、必須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一)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的水平提升到了世界級」 2019年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在上映第二天以黑馬的姿態反超競爭對手,最終票房46.86億。
  • 劉慈欣:科幻的小說顛覆了美國科幻帝國的認知《三體》
    生於北京,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劉慈欣最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品其實並不是這兩部,而是他花了四年時間完成的《三體》這套書籍,三體共有三集分別123部, 劉慈欣在2006年5月完成三體第一部的時候《科幻世界》出版就受到廣大粉絲追捧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這部由三體宇宙出品、神遊八方團隊製作的動畫上線後成為國創區第一季度熱度第一名,在豆瓣上也得到了9.7分的超高評價,成為豆瓣國產動畫評分第一名。該劇截至年末已有4500萬播放,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國創動漫。  今年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三體」這個國民IP全版權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中國科幻巨作《三體》將拍成美劇 「權遊」主創操刀
    《三體》三部曲——《三體:地球往事》《三體: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9月1日深夜,一則爆炸性新聞在全球科幻迷和美劇迷中傳播。據《好萊塢報導者》和《綜藝》雜誌等多家美媒報導,網飛(Netflix)宣布將拍攝《三體》劇集。
  • 中國科幻巨作《三體》將拍成美劇「權遊」主創操刀
    死神永生》9月1日深夜,一則爆炸性新聞在全球科幻迷和美劇迷中傳播。再後來,2db又傳出同網飛達成一項價值九位數美元的合約,當時合約內容未曝光,如今看來極有可能就是美劇版《三體》。「劉慈欣的三部曲是我們讀過的最具雄心的科幻系列,帶著讀者從上世紀60年代一直到時間的盡頭,從我們淡藍色星球的生命到遙遠的宇宙邊緣,」David Benioff和D.B. Weiss表示,「我們期待著用未來幾年的時間為全世界的觀眾帶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