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戚相元去菜市場的次數要少得多,主力還是侯菊,這是因為家人的吃飯問題主要由侯菊來操持。還有一個很小的原因就是,戚相元買菜,想吃啥買啥,看見新鮮的就要買一點,不講價錢,也不看秤。這是侯菊極度反對的,過日子得「細水長流」,不能這麼大手大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戚相元買菜的權利,戚相元也落得清閒。
次數少,但也不是不去。到了菜市場,有一個店面前排了很多人,好幾次來,都排著人,這個隊伍在戚相元的印象中一直存在。
從門面的廣告牌上看,是一家清真夫妻肺片店,店內有四個人在不緊不慢地忙碌著,店外有十幾個人在排隊,買到的走了,新來的排在最後,於是這個隊伍就一直存在。
對於吃,戚相元早期並不在意,只要填飽肚皮,就算完成任務了。但到了這座城市之後,戚相元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不光要吃,還要吃出味道,這是一種享受。
有朋友來,戚相元會請他們一起去吃火鍋,吃魚頭,吃鮮鍋兔,吃老鴨湯,吃爬爬蝦,吃香辣蟹……吃的種類很多,味道也很重,但很過癮,吃著美味,喝著小酒,聊著往事,是一種境界,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人活著,吃也很重要。
正因為如此,戚相元也基本上習慣了吃飯排隊。想想看啊,大家願意花時間排隊等候的餐館,味道會差嗎?商家自有他們的聰明之處,給你一個號碼,領你到門口的凳子上坐下來,再端一盤瓜子或者水果,冬天你的頭頂上會有一個液化氣燒著的供暖爐,夏天你的身旁會有一個左右搖擺的風扇,伺候得你很舒坦。戚相元居住的小區門口,有一家火鍋店,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晚飯的時候都有人坐在店門口等著吃飯。這家火鍋店的菜品比其他地方貴,但人們都願意到這裡來,原因就是它的味道比別的地方都要好。
吃飯排隊對戚相元來說已經很熟悉了,但買菜也要排隊,並不多見。當然,這支隊伍長期存在,更讓戚相元感慨良多。這個店讓戚相元想起了日本的一個壽司店,要花比其他店高20倍的價格,還要提前1個月預約,這在商業浪潮一浪接著一浪的今天,真是一個奇葩一樣的存在。
回到家裡,戚相元把菜市場見到的事情,當作笑料向侯菊講述。
不料,侯菊卻一點都不覺得驚奇,說:「排個隊算什麼,人家還有上下班的時間呢,早上九點到十二點,下午兩點半到五點,比國家幹部的待遇還高呢!有時候你去晚了,人家賣完了,就沒了。」
這更讓戚相元大跌眼鏡。在戚相元的意識裡,只要開了店面,只要有人來買他們的東西,他會恨不得二十四小時為你服務,怎麼能對上帝一樣的顧客講上下班呢?!
「嗐,上一次就是,我去買肺片,排了半天的隊,人家說,早上的肺片賣完了,下班了,要買下午來。你說說,我生不生氣。但生氣有什麼用,下次早點過去,照樣心甘情願地排隊。」侯菊繼續嘮叨著。
這就是擺在面前的事實,這家的夫妻肺片味道確實很特別,很可口,侯菊也經常買。尤其是戚特,非這家的肺片不吃,侯菊愛子心切,只要買肺片,必買這家,為了兒子排隊,侯菊絕對心甘情願。有多少侯菊一樣的媽媽?又有多少戚特一樣挑食的僱主?無法統計,但事實就在眼前,讓你無話可說。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戚相元不得不佩服這家店子的主人,他竟敢讓上帝在炎炎烈日或者瑟瑟寒風中去排隊,竟敢明確上下班的時間,竟敢限量出售自己的產品,竟敢不開分店,確實了不起。
可這一切到底為什麼?憑什麼?
是啊,憑什麼?!戚相元思謀了很久,最終總結出了幾個原因。
首先,他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智慧財產權,也許他那一套烹飪技巧和方法並沒有申請專利,但技巧和方法絕對是自己獨立擁有的,或者是自己鑽研出來的,或者是祖傳的,他必須獨一無二才能夠彰顯他的稀有價值。
其次,他做出的肺片的品質,肉質細嫩,爽滑可口,與眾不同,很能調動起人的食慾。
第三,他的價格,並不像門口的火鍋店那樣,仗著自己的味道好就提價,而是採取了薄利多銷的方式,比其他店面的價格略微高一點,並不欺客。
第四,他的營銷策略。就是要限量,這樣才能顯現物以稀為貴的特點。就要訂個上下班,這樣便於做充分的準備,做好的生產和加工,提供精良的產品。不長時間營業,也顯示了店家是一個注重生活品質、不一心賺錢的主。就是要讓大家排起隊來,這比在電視上打廣告的效果要好幾百倍,那支長期存在的隊伍就是活體廣告,他抓住了人們從眾的心理。他們的營銷策略和賈伯斯相比,並不遜色,都叫「飢餓營銷」。
這家店面到底開了多久,戚相元無法考證。他們採取「飢餓營銷」的手段會不會比蘋果手機還早,戚相元也無法考證,也無需去考證。有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有穩定的客源,有源源不斷的收入,不為名累,不為利累,生意能做到這份上,不能不說是一種境界。
不能因為小或者少,就看輕一個人或者一個行業。人生只做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就是成功。麥當勞很成功,成功在於他順應當下的時代潮流,快速複製和擴張,獲得了巨大的收益。而日本的那個壽司店,還有這個夫妻肺片店,固守傳統,精益求精,做個百年老店,也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