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面對這個世界,每天的心理活動都處於活躍的狀態,思想一刻都不能停息,心也從來沒有留下空隙。當我們的心安靜下來,才會感到這個世界是真實的。王陽明的思想精髓是心學,在「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理論影響下,經歷坎坷的艱難險阻,最後在偏僻荒蕪的貴州龍場成功悟道,開創了他的心學理論。王陽明用兩句話「此心不動,隨機而動」,世人也稱「八字真言」,概括了世上最高明的心學精華,為我們推開了心靈通往世界的大門。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也是著名的是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創造的心學,絕不是紙上談兵,他是學以致用的楷模。在政治上應用,讓他成了一流的政客;在軍事上應用,王陽明成了敵人懼怕的軍事家。
王陽明的「此心不動」,老子有最富有詩意的表達:「致虛極,守靜篤」,人們有時好「妄動」,頭腦中的想法一個接一個,讓人不得安寧。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沒有覺察能力,其實這種「妄動」是潛意識,是它在驅使我們去做事。「隨機而動」,就是鋪捉到事物的本質,在合適的時機付諸行動。這兩句相輔相成,要做到隨機而動,首先要沉下心來,有一顆安定的心非常重要。
王陽明在提出這八字真言時,正是江西寧王造反之時,作為江西最高官職的王陽明,義不容辭地負責評叛。寧王老奸巨滑,早已蓄謀已久。王陽明手下的大將們,以一腔愛國的決心,想與寧王正面對決。王陽明認為不能「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低級的錯誤不能犯,按照兵法要義制定戰略戰術。
敵方蠢蠢欲動,下屬急於出戰,而王陽明的心卻穩如泰山,他的心就是一面明鏡,敵方寧王的一舉一動都清晰地映照在他心中的鏡子上。王陽明找出敵方的漏洞,把寧王掌握在掌骨之中,既可以先發制人,又可以後發制人。寧王也懂得點戰術,但在王陽明面前那是「小巫見大巫」,王陽明以靜制動,用智慧取得了最後勝利。
王陽明一生打仗無數,遠近聞名,都說他是最可怕的軍事家。國家不論面臨內部的叛亂,還是外圍的進犯,只要王陽明出戰,都是無往而不勝。在他晚年的時候,兩廣引起暴亂,朝廷一籌莫展,無奈只有再請王陽明出山平亂。王陽明深明大義,為了穩固國家的利益,他不怕身體勞頓,隨大軍出發前去平亂。人才走了一半路程,叛軍聽說大名鼎鼎的王陽明要來了,也不打了,立即就投降了。
人做到心不動,並不是容易的事,有時念頭起來了,想壓都壓不住。王陽明對於念頭的流動,用明鏡照物進行比喻,他說「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就是說聖人的心就像一面明鏡,世間一切事物都能清晰可見,去了就去了,看不到痕跡,消失得無影無蹤。莊子也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人的心閥打開了,就猶如一個明鏡一樣,頓時就通透了,不再「霧裡看花」,等於把人和這個世界中間隔著的一扇門推開了,身心合一,做事更專注從容,更有力量。這就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能借給你一雙「慧眼」,讓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並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人要對自己負責,「佛不渡人,唯人自渡」,我們要注重心學的修煉,不要永遠處在虛妄中生活。在遇到困難時,內心波瀾不驚,「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看似無招勝有招。王陽明在講學的同時,還指揮著千軍萬馬,評定藩王,他的心中猶如有一顆定海神針,排兵布陣,遊刃有餘,一通百通,這就是王陽明的一種境界。
王陽明的兩句八字真言,是世上最高明的心學精髓,推開了人與世界相隔的心靈感應之門。
我是文學漫談,請您和我一起弘揚國學文化,傳播經典智慧,只要每天學習一點就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