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講八個字,是最高明心學精華,推開人與世間相隔的心靈之門

2020-12-24 文學漫談

人們面對這個世界,每天的心理活動都處於活躍的狀態,思想一刻都不能停息,心也從來沒有留下空隙。當我們的心安靜下來,才會感到這個世界是真實的。王陽明的思想精髓是心學,在「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理論影響下,經歷坎坷的艱難險阻,最後在偏僻荒蕪的貴州龍場成功悟道,開創了他的心學理論。王陽明用兩句話「此心不動,隨機而動」,世人也稱「八字真言」,概括了世上最高明的心學精華,為我們推開了心靈通往世界的大門。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也是著名的是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創造的心學,絕不是紙上談兵,他是學以致用的楷模。在政治上應用,讓他成了一流的政客;在軍事上應用,王陽明成了敵人懼怕的軍事家。

王陽明的「此心不動」,老子有最富有詩意的表達:「致虛極,守靜篤」,人們有時好「妄動」,頭腦中的想法一個接一個,讓人不得安寧。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沒有覺察能力,其實這種「妄動」是潛意識,是它在驅使我們去做事。「隨機而動」,就是鋪捉到事物的本質,在合適的時機付諸行動。這兩句相輔相成,要做到隨機而動,首先要沉下心來,有一顆安定的心非常重要。

王陽明在提出這八字真言時,正是江西寧王造反之時,作為江西最高官職的王陽明,義不容辭地負責評叛。寧王老奸巨滑,早已蓄謀已久。王陽明手下的大將們,以一腔愛國的決心,想與寧王正面對決。王陽明認為不能「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低級的錯誤不能犯,按照兵法要義制定戰略戰術。

敵方蠢蠢欲動,下屬急於出戰,而王陽明的心卻穩如泰山,他的心就是一面明鏡,敵方寧王的一舉一動都清晰地映照在他心中的鏡子上。王陽明找出敵方的漏洞,把寧王掌握在掌骨之中,既可以先發制人,又可以後發制人。寧王也懂得點戰術,但在王陽明面前那是「小巫見大巫」,王陽明以靜制動,用智慧取得了最後勝利。

王陽明一生打仗無數,遠近聞名,都說他是最可怕的軍事家。國家不論面臨內部的叛亂,還是外圍的進犯,只要王陽明出戰,都是無往而不勝。在他晚年的時候,兩廣引起暴亂,朝廷一籌莫展,無奈只有再請王陽明出山平亂。王陽明深明大義,為了穩固國家的利益,他不怕身體勞頓,隨大軍出發前去平亂。人才走了一半路程,叛軍聽說大名鼎鼎的王陽明要來了,也不打了,立即就投降了。

人做到心不動,並不是容易的事,有時念頭起來了,想壓都壓不住。王陽明對於念頭的流動,用明鏡照物進行比喻,他說「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就是說聖人的心就像一面明鏡,世間一切事物都能清晰可見,去了就去了,看不到痕跡,消失得無影無蹤。莊子也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人的心閥打開了,就猶如一個明鏡一樣,頓時就通透了,不再「霧裡看花」,等於把人和這個世界中間隔著的一扇門推開了,身心合一,做事更專注從容,更有力量。這就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能借給你一雙「慧眼」,讓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並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人要對自己負責,「佛不渡人,唯人自渡」,我們要注重心學的修煉,不要永遠處在虛妄中生活。在遇到困難時,內心波瀾不驚,「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看似無招勝有招。王陽明在講學的同時,還指揮著千軍萬馬,評定藩王,他的心中猶如有一顆定海神針,排兵布陣,遊刃有餘,一通百通,這就是王陽明的一種境界。

王陽明的兩句八字真言,是世上最高明的心學精髓,推開了人與世界相隔的心靈感應之門。

我是文學漫談,請您和我一起弘揚國學文化,傳播經典智慧,只要每天學習一點就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相隔500年的兩個人,稻盛和夫與王陽明,卻在演繹同樣的經典
    精神共同點:一個叫致良知,一個叫作為人何謂正確王陽明講,每個人心中都有良知,人性善。只是來到世界上,被歪風邪氣汙染,染上了惡習,良知被蒙蔽,所以才會幹些壞事,而修煉心學就是要擦拭去那些汙垢,恢復本來的面目就好。
  • 推開戲劇之門
    疫情期間,鷹劇坊《推開戲劇之門》線上戲劇課開講——推開戲劇之門一扇門推開,光線投射進來,一條光影穿透黑暗。推開戲劇之門,人性之光也將投射進來,讓人們產生思考的同時,獲得深刻的快樂。這是鷹劇坊希望通過《推開戲劇之門》線上戲劇課傳遞給觀眾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鷹劇坊原定的線下戲劇推廣活動被迫擱置,著名戲劇導演王曉鷹也有了更多的時間。
  • 王陽明:面對得罪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用這八個字,輕鬆搞定
    能做成豐功偉績的人,一定德才兼備之人,比如聖人孔子、王陽明(王守仁)等聖賢,但他們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歷經磨難。恰如《王陽明全集》所言:「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 王陽明的人生哲學:世間這2種人,希望你不佔其一
    王陽明對整個中國甚至亞洲地區的影響都是非常大,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就是從「陽明心學」而來;曾國藩曾評價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更是直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很多對人生的思考和建議,其中就有一個說的是,世間有2種人最命苦,很難獲得幸福。
  • 王陽明: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又是一門實用功夫
    有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都從王陽明的心學中獲得啟示,如曾國藩、梁啓超、稻盛和夫等都通過王陽明的心血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王陽明的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也是一門實用功夫。不妨一起探索一下王陽明心學的奧秘。一、心靜修福報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不少人都過於浮躁。
  • 王陽明忠告:世間兩種人命最苦,兩種人最有福,看看你是哪一種?
    古語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禍是福,只在我們的一念之差。王陽明平定了寧王之亂,寵臣江彬嫉恨他的才能,他儀仗寵信,在皇帝面前進讒言。但是王陽明做風正派,就連昏庸的武宗都相信他是個好人,江彬自討沒趣。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王陽明自從掌握心學這麼利器,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是百戰百勝,從未失敗!尤其是軍事上,更是出神入化,達到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最高境界!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這24個字便是王陽明提到的12種2字「心學」。
  • 《楚門的世界》推開世界的門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的最後,楚門推開了去真實世界的門,觀眾爆發出一陣歡呼,在《楚門秀》結束時,電視機前的觀眾卻開始尋找下一個「楚門秀」,所以楚門做出的這個改變自己人生的決定之於別人來說僅僅是故事發展的高潮,對於他來說象徵著反抗的決定,對於掌控者來說,依然是他完成自己劇集的一部分。
  • 品質門窗|推開世界的門 世界卻不是你想要的模樣?
    歌曲《推開世界的門》寫,「推開世界的門……世界本該是你醒來的模樣」。的確,推開世界的門,世間可能有紛爭,有喧囂,但關上家裡的門,卻可以有靜謐,有安寧。推開世界的門,世間可能在颳風,在下雨,但合上家裡的窗,卻可以有屋簷,免風吹。一道門,看似尋常,每個家庭卻不可或缺。一道門,看似無趣,卻蘊藏多種巧妙功能。
  • 王陽明提醒: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不會過得幸福,希望你不是
    王陽明提醒: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不會過得幸福,希望你不是作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王陽明創建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列於第一位的大哲人。一旦他的想法出現,就會引起無法估計的反應。幾百年來,王陽明思想影響了數以千計的海內外人士,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人都從中受益。
  • 《推開世界的門》歌詞表達什麼?推開世界的門是黃少峰寫給誰的
    近期《推開世界的門》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舞臺上再現光芒,很多人聽了之後都深受感觸,一首歌百種滋味,唯有你知道。《推開世界的門》歌詞是火星電臺、黃少峰作詞並作曲,是黃少峰寫給某個人的,他在2017年演唱這首歌中間曾有過一段自白,最後說,謝謝佳佳。被外界認為是寫給宋佳的歌。
  • 推開世界的門,你是站在門外最孤單的人.
    本期與聽友們分享的華語金曲是《推開世界的門》,該歌曲由黃少峰作詞、譜曲,臺灣歌手楊乃文首唱,收錄於亞神音樂2016年11月發行的《離心力》專輯中。《推開世界的門》,就像一首交織著愛與執念的散文詩,略顯孤寂與無奈的歌詞,在楊乃文遊刃有餘的演繹下,顯得遼闊灑脫、靜謐而又熱烈。楊乃文的冷調音色與唱法的撕裂感,賦予了這首歌一種倔強破土的氣質。歌中唱出了初入世界躊躇滿志,渴望擁抱世界的無畏嚮往,以及一心想要打造理想中世界的執拗倔強。
  • 王陽明:守好三個字,修好一片心
    守好三個字,修好一片心。餘生,願你活出更好的自己。 王陽明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騰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也。」 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叫張英,一日,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出面解決此事。張英看後馬上修書一封,並附詩一首道:「千裡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1、修心:堅定本心修心即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不受外界幹擾,探尋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本心。即使世間誘惑萬千,我心巍然不動。男人只有不斷地修心,才能練就鋼鐵般的意志。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到無堅不摧,那也就摒棄了很多雜念,做事自然也就十分會更加順利了。
  • 王陽明的「心學」講的什麼,為何如此受人追捧,厲害在什麼地方?
    王陽明的心學自問世至今,就始終備受追捧,從清代的曾國藩,到日本的稻盛和夫,還有馬雲全是他的追隨者,王陽明的心學究竟有哪些能量,為什麼能備受這般多的人的喜愛呢?王陽明是心學的開創者,也是明代唯一一個封侯的文官,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一輩子追求的儒家文化中,他獨創「心學」,開拓了另一條文化之道。
  • 無思想便無靈魂,快來沐浴中國古人智慧的光芒: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思想精華語錄(中)
    良知僅是判別是非的心,是非僅是個好惡。明白好惡就窮盡了是非,窮盡了是非就窮盡了萬物的變化。人生啟迪:王陽明的心學尤其注重個人自身的道德修養,認為「良知」作為人內心的是非準則,具有知善去惡的能力,人們能夠憑藉它去辨明是非善惡。
  • 王陽明詩詞賞析:《讀易》,即使身限囹圄,心靈也可以很自由
    文 / 飛仙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王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餘姚市)人。他是明朝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書法家、教育家。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他是心學之集大成者。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三十五歲,因為上疏請求「去權奸」,得罪了劉瑾,被廷杖四十,下放詔獄。
  • 王陽明:遭人故意刁難排擠時,這四字是你最好的武器
    人心善惡難辨,身處低谷,遭人嘲諷;身居高位,又招致嫉妒。更有甚者,還會有人故意刁難你、伺機栽贓陷害你。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只能憋下心中的苦悶與委屈嗎?其實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也多次遭到這樣的非難,不過他不但保全了自己,還讓壞人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