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美第一股」上市1年整,新氧如何守住自己的護城河?

2020-12-23 砍柴網

來源 / 動脈網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上市已滿一周年。在「顏值經濟」的風口下,新氧用7年時間鑄就了自己的護城河,成為千億醫美市場的佼佼者。

事實上,從「社區+電商」到第三方服務平臺、再到打造內容生態,如今的新氧,已經在向打造醫美行業的「新基建」發力。從攜手百家醫美機構成立「顧問委員會」、推進行業線上化、打擊黑醫美等,新氧一系列的創新舉措正在持續引領醫美行業更健康、更規範的發展。

據新氧最新財報披露,新氧科技2020年一季度實現總收入1.826億元。第一季度平均移動端月活躍訪問用戶增至417萬,較去年同期的192萬人增長117%。據權威第三方數據平臺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今年4月,新氧以超過966萬月活用戶排名第一,成為當月垂直醫療類領域第一流量平臺。

過去7年的探索與構建,在醫美領域,市值超11億美元的新氧已牢牢佔據高地。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新氧又將有哪些新戰略新打法?2020年「CEO面對面」沙龍會成都站的活動現場,新氧科技CEO金星、副總裁劉蓉、副總裁蔡睿深度解析了新氧2020年「全開放、新生態、共治理」的戰略布局,動脈網對此做相關解讀。

活動現場,新氧科技CEO金星發表講話

全面推進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進程

2020年,在新氧的戰略布局上,更多的是強調如何為行業賦能。

據艾瑞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顯示,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有13000餘家。以新氧為例,在新氧平臺擁有非常完整的信息資料的機構僅有3000多家。這意味著,還有至少70%的機構沒有實現「線上化」。

過去的20年,如購物、出行、教育、餐飲等都率先完成了線上化,對比這些行業,醫美行業的線上化發展相對滯後。探究其他行業的發展路徑,不難發現,信息線上化向服務線上化發展,是行業線上化的必然過程。

金星指出,線上化的本質是消費決策行為的前置,是要在更早階段影響並抓住消費者。越早實現線上化的機構,獲益越多。

新冠疫情的發生,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不小的衝擊,過去幾個月醫美機構也面臨了巨大的挑戰。行業的不確定性加上營銷渠道的不確定性,醫美機構如何抓住不確定中的確定性,最大化確保自身穩健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實現線上化,是機構不可忽視的一環。

線上化也不僅是信息的線上化、同時也是服務的線上化。作為平臺方,新氧從機構信息、醫生信息、項目信息等各種信息以及在線預約服務、線上答疑、私信諮詢、視頻諮詢、直播、術後關懷等多種服務,助推機構信息和服務的線上化。

同時,根據機構的具體情況,新氧把機構分成電商型、內容型、社交型等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類型,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幫助機構降低運營的難度,降低入駐門檻。「我們的目標是到今年年底至少超過1萬家機構實現信息層面的入駐,並且希望通過我們的定製化服務,去帶給商家更多的流量和機會。」金星表示。

而推動行業信息與服務的「線上化」,只是新氧2020戰略「全開放」的一個縮影。

構建醫美生態,打造醫美行業「新基建」

5月,新氧聯手美萊集團、聯合麗格集團、藝星集團、薇琳集團、華領集團、健麗醫美集團、軍大整形集團、泰康拜博口腔、聖貝口腔等來自全國的103家中國專業醫美及消費醫療機構成立「新氧顧問委員會」,在業界引起強烈關注。

可以說,顧問委員會的成立,是新氧為構建行業新生態邁出的重要一步。

金星介紹,新氧「顧委會」啟動至今,總計收集到機構的明確需求有31個,其中已解決15個,待追進度7個,待明確需求9個。此次新氧APP V8.0的升級,就是依託顧委會機制,邀請機構委員參與到產品迭代的一次「試煉」。

除了顧問委員會的建立,新氧也在自身內容生態上發力。當下,新氧旗下囊括7大微信公號、16個微博帳號和15個視頻專欄。今年2月,新媒體矩陣全網瀏覽量超過11億次。在泛化社區上,新氧平臺的內容生態中,美麗日記、直播、問答、百科和話題等備受用戶關注,其中真實的美麗日記早已超過百萬級數。

依託精準龐大的醫美用戶群體和強社區屬性,疫情期間新氧APP實現MAU同比增長117%。

「專業化內容生產一直是新氧的優勢所在。」金星指出,未來,新氧將更加豐富多元。例如將把過去純醫美的內容重新劃分為面容管理、皮膚管理、身材管理、健康管理四大版塊;在運營方向將把每個品類從純醫美再往外擴,加入減肥、節食、健身、瘦身小偏方等內容。內容的泛化,將增強用戶的留存,做更好的用戶轉換。基於強大的內容基因,新氧將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美內容生態平臺。

醫美行業的飛速發展也滋生了不少市場亂象。《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顯示,我國醫美行業的合規執業者大約17000名左右,而非法執業者數量卻超過150000;在眾多的醫美機構中,黑診所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而每年黑診所可能會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

當市場發展跑在了監管政策的前面,需要行業玩家共同維護、淨化生態。在治理方面,新氧做出了極大的投入。從加入黑貓投訴「品質消費領導者組織」、推出醫美險、建立顧委會、聚焦黑醫美受害者,發起新氧公益救助項目等,新氧正在為打造健康的醫美行業「新基建」付諸努力。

新氧科技CEO金星

「客戶的成功,離不開用戶的信賴。」金星指出,接下來,新氧將從評價真實、信息準確、履約保障、糾紛處理等維度全面加強平臺的治理,同時上線小法庭、更自動化審核系統,全力去打擊黑醫美、治理平臺上的亂象,幫助好的機構獲利,建立行業良好生態。

1強3降2提升,「新打法」助推機構降本增效

新氧科技副總裁劉蓉指出,新氧全新迭代的「1強3降2提升」新打法將全方位助力機構發展。

新氧科技副總裁劉蓉

首先,強溝通,通過成立顧委會,充分了解並解決機構的真實需求;其次,採用分級會員機制,一城一策,降低機構入駐門檻。通過簡化系統,輸出典型打法,降低機構使用的難度。通過一系列安全保障服務、金融服務,降低機構的風險;最後,通過智能診斷「外腦」服務,大數據賦能,促進運營,提升效率與轉化。

除此之外,新氧還將從面積、地理位置、主診醫生、日接診量、渠道、醫院人數等維度,為大、中、微小型的機構,制定不同的「新打法」,同時匹配攻略黨、測評黨、探店黨、明星黨、達人黨等不同類型的用戶,通過以上新打法,可充分實現機構的降本增效,促進機構良性發展。

劉蓉強調,未來新氧將不斷為機構提供「新打法」、打造「新爆品」,高效及時地輸出解決方案的能力,為醫美機構的發展增速。

新氧科技副總裁蔡睿介紹,線上化趨勢下,機構與平臺的發展都是相輔相成、互為成就的關係,新氧的技術產品迭代一直聚焦機構發展痛點。當下,新氧平臺陸續推出了新氧魔鏡、藥品驗真、視頻面診、皮膚檢測等小工具。2019年5月至今,新氧小工具累計使用超2.3億次。其中,視頻面診單日最高用戶數達到4000人;新氧魔鏡測臉單日最高活躍用戶突破33萬。

新氧科技副總裁蔡睿

他介紹,在技術層面,新氧將不斷向機構輸出新氧行業大數據,持續反哺機構的運營。未來,在技術層面的創新,新氧能做的還有很多。

從醫美生態的構建到煥然一新的迭代,新氧正在為行業「新基建」的打造添磚加瓦。2020年,踏上新徵程的新氧,值得我們期待。

相關焦點

  • 萬億醫美賽道大考,新氧如何重構行業格局
    「國產」醫美概念股近兩年迎來上市高峰期。2019年,新氧(NASDAQ:SY)、醫美國際(NASDAQ:AIH)在納斯達克上市,隨後,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688363.SH)、愛美客(300896.SZ)、昊海生科(688366.SH)齊聚大A股。
  • 打造醫美「新基建」,新氧上市這一年做對了什麼?
    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亮眼的新氧,上市一年來,進行了全方位的系統升級,由醫美社交電商平臺升級為醫美內容生態的產業平臺。但新氧還有更遠大的目標,並且已經開始朝著這個目標前行——成為醫美行業的數字基礎設施。這就是新氧要打造醫美行業的「新基建」。
  • 國內醫美醫院第一股大手筆併購廣東韓妃
    南都訊 記者馬建忠 受疫情影響,不少醫療機構業務受到了影響,但國內醫美醫院第一股鵬愛醫美國際控股集團(納斯達克代碼AIH)卻在逆勢大手筆開展併購。7月16日,鵬愛醫美國際與廣東韓妃集團(下稱「廣東韓妃」)戰略合作發布會在廣州舉行。而這已是鵬愛醫美國際今年以來的第四宗收購案。
  • 【專訪】從5k到50w粉絲,新氧如何從0到1打造醫美類第一大號?
    在不脫離微整形主體的情況下,新氧如何結合文娛產業生產優質內容產生轉化?獵掌門專訪新氧新媒體總監,從內容生產、團隊磨合、全平臺導流等方面解讀其背後邏輯。記者 | 嚴小寒口述 | 新氧新媒體總監王貝一、第一篇60萬+爆款改變內容路徑2015年3月,我開始接手新氧的微信公眾號,那時候大概3k粉。正式開始嘗試做系統化的內容在4月份。
  • 醫美第一網紅新氧赴美上市:2.4億月均流量如何變現為「顏值紅利」?
    另外,招股書還透露出了其他重要信息:2018年4季度,新氧通過社交媒體網絡和特定平臺傳播的內容,平均每月有超過2.4億的觀看量。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2018年通過新氧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為21億元,佔當年線上預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的33.1%,在線上醫美服務app中,其品牌知名度、日均使用時長、用戶粘性均名列第一。
  • IP+盲盒,狂賺4.5億的泡泡瑪特,上市後能否守住護城河?
    據港交所信息披露,泡泡瑪特已於11月22日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12月中下旬正式掛牌上市,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至3億美元。今年雙11期間,泡泡瑪特總銷售額超1.42億元,顯示出強大的吸金能力。IP+盲盒,助推上市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已經不再是一家玩具合集「夫妻店」,它將自己定義為「潮流玩具品牌」,自2016年轉型,泡泡瑪特開始與王信明合作,開發出「Molly」IP,並通過「盲盒」概念名聲大噪。
  • 「械字號第一股」能給備受質疑的「醫美面膜」帶來好消息嗎?|醫美...
    此次創爾生物的上市也意味著「械字號」醫用敷貼類產品終於迎來了第一股。雖然成功上市,但圍繞創爾生物的質疑聲卻從未間斷。此前有媒體質疑作為一家具備科創屬性的科技公司,創爾生物研發費用過低。據其招股書披露,公司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67%、5.13%、4.70%、5.16%,僅略高於科創板「研發費用不低於5%的」要求。
  • 「暴利」醫美股:利潤率堪比茅臺,美容像打遊戲一樣上癮
    根據天貓最新公布的戰報,今年雙十一期間,平臺錄得醫美醫療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成為最受歡迎的生活服務項目,平均客單價達6300元。有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到2023年預計將突破3000億元。可是,市場有爭議認為,這些醫美個股的盈利也不過幾個億,市值卻高達幾百億,這樣的估值邏輯能否持續?
  • 中國醫美70年:千億盛宴爆發
    來源:投資界作者 | 李懿來源 | 清科研究顏值經濟爆發讓整個醫療美容行業欣欣向榮,2019年5月2日,新氧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實現跨級式增長,產業規模達1217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 「科創板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收入數據自相矛盾 應收高企研發...
    中國網財經7月15日訊(記者 郭美岑)近日,韓國醫美界的一則醜聞,將中國科創板上市公司華熙生物牽涉進輿論漩渦中。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7月,華熙生物與美得妥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Medybloom(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各自持股一半,公司從事Meditoxin(Neuronox)和美得妥公司其他醫美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註冊、銷售工作。今年3月27日,華熙生物與美得妥公司分別向Medybloom增資1700萬港幣。
  • 醫美內參|艾爾建美學緹顏中國上市;深圳51家醫美機構加入「正品...
    近來,深圳推出「三正規 放心美」活動,旨在向醫美消費者傳遞「正規醫美機構、正規醫生、正規產品」的治療理念,幫助提升安全風險意識,建立理性、科學的求美觀。(北京藥監) 技術新趨勢 艾爾建美學緹顏中國上市 9月22日,艾爾建美學旗下產品喬雅登緹顏(Juvéderm VOLIFT with Lidocaine)中國上市發布會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舉行。
  • 登上科創板的「醫美第一股」華熙生物背後的福瑞達
    記者 | 孫梅欣1隨著一錘鑼響,「玻尿酸大王」華熙生物終於在11月6日,作為第三批企業登陸科創板。上市當天,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梳著兩條標誌性的小辮站在鑼前。雖然這不是旗下控股企業的第一次上市,但意義還是有所不同:當日華熙生物以78元/股開盤,85.1元/股報收,市值衝至408億元。
  • 又一個快速上市的「神話」,超800億的美妝第一股!
    北京時間11月19日晚,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YSG」, 這個中國美妝獨角獸正式成為美股中國美妝集團第一股。相對於高市值,逸仙電商更具有爭議的是它的發展速度:2017年4月,推出首個美妝品牌——完美日記。2018年雙十一,完美日記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億元級品牌,居當年天貓彩妝榜第二;2019年雙十一完美日記如願登頂榜首,斬獲天貓彩妝榜第一;2020年雙十一完美日記累計銷售突破了6億,蟬聯天貓彩妝銷售第一。
  • 醫美第一股來了?朗姿股份坐上風口股價大漲 收監管關注函
    來源:中國財富幫作者:毛超 5連板!是題材炒作?還是前景可期?朗姿股份在公布三季報醫美板塊收入大增後,站上了A股的風口浪尖,不僅收穫了機構集體調研和股價大漲,還有監管的關注函。但是,對於朗姿股份的醫美轉型帶來的股價大漲,目前還難以說清是炒作還是符合調整行業分類的重新估值。5連板 收深交所問詢函截至12月11日收盤,朗姿股份「5連板」,股價報收21.27元/股,成為目前市場上連板數量最多的個股。
  • 兩市唯一五連板個股,140逾家機構踏破門檻,醫美股強勢崛起?
    140餘家機構密集調研 加碼布局醫美業務自11月以來,朗姿股份獲140餘家機構密集調研,主要聚焦其醫美布局方面。自2016年上半年起,朗姿股份正式進入醫美業務。通過外延式併購,先後收購了「米蘭柏羽、晶膚醫美和高一生」三個醫美品牌,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已增至18家機構,其中醫院5家,診所(門診)13家,主要分布於成都、西安、深圳等6個一線和二線城市,新設成都高新米蘭柏羽醫學美容醫院有限公司計劃年內正式運行。
  • 「醫美龍頭」愛美客登陸創業板 「破冰者」再度引領國潮
    破冰:從無到有 中國醫美行業的奮力一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1216.7億元人民幣,並預計在2023年達到3601.3億元人民幣,複合增長率為24.2%,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醫美市場之一。作為舶來品的醫美產品,最初由跨國企業帶入到中國,隨著技術瓶頸不斷被突破,國產醫美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 行業如此「暴利」,醫美國際為何掙錢費勁?
    醫美項目也慢慢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下班沒事兒去打個水光針、美白針等。因為皮膚美容項目,風險小,費用不高,多數人選擇去嘗試。隨著所謂「顏值經濟」大爆發,醫美的高毛利徹底點燃了行業的熱情。然而在醫美行業光鮮亮麗背後,有些下遊企業也有自己的「心病」。
  • 私募總經理探尋未來消費賽道新藍海 神農投資陳宇:未來正規醫美...
    陳宇:白酒誕生於中國本土文化,歷史悠久、百花齊放。大多數A股酒企在過去20年創造了巨大的超額回報,行業平均毛利率、淨利率基本長期在60%、20%以上,ROE維持在 20%以上;頭部酒企的利潤率更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長期持續、優秀的回報與白酒行業的特點密不可分:  第一,成本低。
  • 醫美醫生會自己做微整嗎?
    也許她不想在熒幕上敢當綠葉,也許她單純只有一顆求美的心,正如她說的——沒有人會願意在熒幕上看到不完美的自己,正如我們自己同樣對顏的審美。直到現在,我們依然選擇相信瑪麗蓮的美是渾然天成的,不帶半點虛假。那麼整形的本身,又何須介懷?
  • 愛美克IPO五大質疑:「黑醫美」地雷頻爆 第一大客戶挺玄乎
    巧合的是,就在湯勝河辭任前一個月,愛美客撤回自己的IPO材料。直到2018年9月,愛美客才有了自己在IPO期間第三位財務負責人,也是現任財務負責人趙雙泓。實際上,大部分擬上市公司在正式上發審會的時候,都會委派財務負責人牽頭和保薦人一起面對發審委「過堂」,這足以見得財務負責人的IPO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沒有重大紕漏,擬上市公司絕對不會隨意更換財務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