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家長別「干著急」,2個方法可用,輕鬆搞定皮孩子

2021-01-12 胡航懂家居

孩子情緒失控,家長別「干著急」,2個方法可用,輕鬆搞定皮孩子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出現越來越多的行為和情緒困擾。

例如面對困難時畏難止步,遇到不順心的事便大哭大鬧,不願意接受批評,打人,交不到朋友,依賴性很強,不願意自己解決問題等...這些都表明孩子正面臨自我管理和社會交往的多重挑戰。

4—8歲是兒童期情緒管理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可以通過培養理解情緒、調節情緒、表達情緒的能力,讓孩子在未來能更加積極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針對0-6歲的寶寶家長說出的孩子的"壞"情緒,家長如何應對?今天小A媽媽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有時候,如果我們能比壞脾氣早一步,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溫度,在達到爆發區之前就積極介入,那麼,很多時候,也許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自己的女兒小夢去逛商場,她纏著我說想玩電動遊戲,我沒同意。

一路上,她都憋著一股氣在心裡,悶悶不樂。我知道,她隨時就會抓著一點小事,借題發揮,大發脾氣起來。這時,我想起了那個"尖叫遊戲"。

在開車回來的路上,我便對她說:"小夢很想玩電動遊戲,可是我拒絕你了,你很生氣,都快要爆炸了。看來,現在要有人尖叫一下才行,是我來,還是你來?"

接著,我在車裡裝模作樣地大喊了一聲,沒想到,小夢忍不住笑了。她跟著我一起大喊了幾聲,把心裡的鬱悶都發洩出來了,很快就平復了情緒,避免了一次爆發。

這樣的一次經歷讓我很是印象深刻,也是說明了孩子的情緒需要家長及時注意到!

那麼,小A媽媽來和你說說給孩子調控情緒的多種辦法。

比如,深呼吸,然後數10下。無論對於你還是對於孩子都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讓孩子恢復到平穩狀態,再來進一步解決問題。問題是情緒發生的源頭,最後還是要回到問題。

調控只是為了避免極端的事情和過於負面的心理。

心情不好的時候來一段舒緩的音樂讓自己靜一靜,也可以把孩子們的調控辦法進行分享,比如說:"點點想高興的事情會讓自己好一點,我們也想想上次去遊樂場的事情吧。"

等孩子安靜了,可以表達原因了,再開始傾聽並與他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

這樣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呢?你覺著呢?這樣是充分尊重孩子,也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愛的,情緒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就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所以,在孩子產生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和孩子講道理,要靜下心來好好溝通,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這樣才會解決孩子的哭鬧與發脾氣。

這些就體現了孩子的早期情緒管理教育有多重要。而很多家長就是忽視了這樣的教育,以至於孩子大了,脾氣上來了,卻感到手足無措,不知怎麼辦才好。

或許各位家長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做起來卻無從下手,或者是一面對孩子的「熊脾氣」就變得不知所措,其實這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的正常現象,先不要著急,可以前期通過專門的工具作為幫手,比如說我養大寶之前在看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繪本》,共10冊,專門針對孩子的「壞脾氣」,指導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10冊書以寶寶愛看的繪本故事為基礎,加入了小動物的元素,通過正能量的故事情節來寓教於樂,幫助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意識到情緒的重要性,跟著小動物學會如何在關鍵時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逐漸地成為同齡人當中的「情緒管理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這10冊書涵蓋面廣,分別從10個主題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來培養孩子,分別是:

不亂發脾氣、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理、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做最好的自己、自我保護、誠實守信,不僅培養孩子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打好性格習慣的基礎教育。只要孩子從中學到一個好習慣,都會正向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僅如此,這10冊書還有中英兩個版本,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學習英語雙管齊下培養,其次還能掃碼到手機上觀看收聽,隨時隨時就能給孩子好的教育場景!

李玫瑾教曾經這樣強調孩子情緒管理的重要性:3-6歲是孩子性格情緒培養發展的黃金期,若父母能抓住培養一個,足以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工作。

因此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朋友,不妨先從培養「情緒管理大師」開始。

現在正值#母嬰好物大賞##遇見好書#活動,點擊下面即可享受10冊團購價: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情緒失控,和讓家長情緒失控的原因,家長們要認真看看
    教育孩子時,家長學會控制情緒男孩一般都淘氣好動。小蔣有個4歲的兒子,經常把家裡弄得很亂,小蔣總是在不停地收拾。兩周前,小蔣在廚房做飯,兒子一個人在客廳玩。孩子情緒失控的原因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情緒,有助於他們內心變強大。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要學會找到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控制情緒。1. 受到委屈或批評一個人受到委屈時,情緒波動最大。
  • 孩子脾氣大,一點就炸?別著急,3個方法教你搞定孩子的壞脾氣
    3個方法教你搞定孩子的壞脾氣1.家長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家長情緒不好想要生氣發火時,一定要考慮好在進行,先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讓自己有一個意識,我能不能生氣,我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生氣,我生氣了會給孩子造成一個什麼樣的影響。當家長減少在孩子面前的不好情緒,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不少寶媽總會苦惱,自己家的孩子小時候懂事乖巧,像個小天使一樣,怎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總是容易情緒失控,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真是讓人頭疼。很多家長對此束手無策,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情緒起伏會這麼大。
  • 孩子總情緒敏感,容易失控怎麼辦?父母的重視,能讓孩子更積極
    孩子的情緒問題時常讓家長非常煩惱,因為有些孩子情緒波動過大,總有情緒敏感容易失控的問題。而這樣動不動就撒脾氣或者哭鬧,也讓家長不知道是打還是教育,因此,在孩子這個情緒敏感的多發期,不少家長都在論壇上討論。
  • 臺灣紀錄片揭露教育真相: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而影片最後定格的畫面上出現了一句話:父母每次情緒失控的樣子,將在孩子記憶裡留存很久。這部影片也被稱為「失控的遊戲」,但失控的不是孩子的遊戲,是父母的情緒。其實,中國很多父母,都有很嚴重的情緒問題。《2016年度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中指出, 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情緒焦慮的家長習慣於從外部向孩子強行灌輸、施壓,無意識地將負面的情緒輕易釋放在幼小的孩子身上。這樣的「愛」,很容易被轉化成為「恨」。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可是這些方法都用過了,孩子依然心情陰晴不定,想鬧就鬧,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嗎?其實,孩子情緒時好時壞,和「鐘擺效應」有關,家長懂得正確引導,便能輕鬆解決問題。★★ 「鐘擺效應」是什麼?
  • 你情緒失控的樣子,都進入了孩子的靈魂,成了孩子性格缺陷的推手
    母親在面對孩子時,不僅拒絕溝通,還情緒失控,就會讓孩子特別缺愛,為了得到更多的愛,孩子會變成討好型人格,不惜委屈求全持續滿足他人,換回一點點愛,直到成年後,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這種性格都無法改變。比如, 你的領導今天心情很好, 那他周圍的員工一天的心情也會很輕鬆愉快, 工作效率高;相反, 若領導不高興, 心情很糟糕, 整天拉著個臉, 那他周圍 的人馬上會緊張不安, 生怕做錯事說錯話。我們成年人尚且會受到各種情緒的影響, 更何況年幼的孩子呢?他們還 沒有什麼思維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很容易受到父母和周圍其他人的情緒影響。
  • 爸爸因為輔導孩子作業情緒失控?作為家長的你在輔導孩子數學時也會...
    孩子上了大班後,幾乎所有家長都開始焦慮幼小銜接: ·擔心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學不溜,數學跟不上。 ·擔心別的孩子都提前學了,自己孩子什麼也沒學。 ·擔心孩子被落下,剛上學就失去自信。
  •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這3個信號就能看出來,家長不用干著急
    孩子上幼兒園後,最焦慮的不是孩子,而是老母親。總是擔心孩子能不能獨立上廁所、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午睡乖不乖、老師對孩子耐不耐心等等。雖然老師經常會往群裡發視頻,但總歸不是孩子的內心感受。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對家長來說始終是個未知之謎。
  • 「作業沒完成,爸爸失控砍傷孩子」: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可是我們想過沒有,父母的情緒失控會在孩子的內心造成多大的陰影,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會找自己的父母和好,但是傷害都停留在他們的潛意識中。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大! 看過一個教育專家的演講視頻,講的是提高孩子成績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在孩子面前持續保持情緒穩定。 為什麼呢?
  • 總忍不住衝孩子發火,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動作幫你搞定
    總忍不住衝孩子發火,家長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個動作幫你搞定對於大部分孩子的童年來說,都是各種皮各種惹媽媽生氣的主,有些媽媽也的確忍不住每天在家河東獅吼,特別是常年在家帶娃的,已經達到了接近崩潰的狀態,完全無法控制,上演著各種吼功,但是平時還是控制好情緒比較好,不要動不動就罵孩子,有些小方式在每次開罵先想想再說。
  • 泰國恐怖短片《吵架的父母》:父母情緒失控,才是孩子的童年陰影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情緒失控時會變成"怪獸",互相廝打糾纏,最後兩敗俱傷,但是傷的最深的不是吵架的父母,而是孩子。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的"殺傷力", 而作為家長,我們應當對自身的情緒管理有足夠的重視。
  • 前一秒軟萌可愛,後一秒哭鬧耍賴,孩子突然情緒失控,究竟是為何
    所以,家長應該做的是,因地制宜,根據孩子的性格去做出不同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想去改變孩子。當你順應孩子的性格類型去引導,與孩子共情,孩子才能覺得自己被你理解、被你接受了。如此,安全感滿滿的他們才會有勇氣去發展出更好的自己。所以,準確判斷出孩子的性格類型,是解決孩子情緒瞬間失控的關鍵一環。
  •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家長別做孩子的情緒抹殺者,要做管理者
    "縮小轉換型家長"他們沒有把孩子的情緒當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往往他們對於孩子的情緒不以為然。認為喜悅、快樂等情緒是好情緒;而生氣、憤怒、悲傷等情緒就是不該有的壞情緒,也是在極力的避免產生這種不好的情緒。在這種類型家長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在調節情緒以及控制自我感覺方面會表現得比較遲鈍。
  • 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怎麼辦?
    小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是因為大腦的發展尚未完全、不夠成熟,所以容易哭鬧。而情緒反應能力控制於大腦的前額葉,約從三歲開始發展至二十歲,是最晚成熟的部分,而常談到大腦中關於杏仁核的區域,也會對情緒反應強對度有所差異,一個好的情緒控管,需要大腦的前額葉與杏仁核區域相互調節。
  • 這位爸爸的方法,堪稱典範!正確對待孩子的情緒,做了個好示範
    當孩子心情不好時,家長不應立即斥責孩子「不要哭」。相反,他們應該接受孩子的低落情緒,引導孩子正確疏導。只有感知到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才能不看著孩子們的脾氣逐漸長大,才能「對症下藥」,幫助他們緩解情緒,避免掀起隨時會爆發的「小火山」。孩子發脾氣,怎麼做個好家長?
  • 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但是桃子並沒有停下來,媽媽也沒有安慰她,而是憤怒地說:「你要哭就哭個夠好了!」我忙出來安慰小姑娘,誰知桃子媽媽卻攔住了我,她憤憤地說:「都是長輩帶著把她慣的,別理她,哭會兒就好了!」因為情緒不會消失,如果不是通過哭,就是通過其他代替性物質,比如煙和酒(這可能是一部分男性的現實)。三種方式處理孩子情緒崩潰其實孩子因為情緒失控而哭鬧時,正是我們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緒的契機,我們如何處理,孩子也會模仿。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孩子們之所以會頻繁情緒崩潰,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情緒,更別說控制情緒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這是因為孩子們不懂得將那些負面情緒消化掉,只知道將這些情緒積累起來,時間長了,身體自然會出現問題。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的情緒反覆無常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家長要警惕起來,幫助孩子提高情緒自控力,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可以健康成長。怎樣讓孩子畫出「情緒地圖」?
  • 6歲娃殞命爸爸手下:父母失控的情緒,是孩子的災難...
    可是此時,孩子已經沒有力氣爬起來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枯萎了。一個僅僅6歲的孩子,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就在爸爸的情緒失控之下,看著爸爸猙獰的面目,永遠離開了人世。富蘭克林說過,處於盛怒之中的人,駕馭的是一匹瘋馬。當父母情緒不穩定,駕馭了這匹瘋馬時,受到傷害的,首當其衝就是自己的孩子。
  • 孩子老有負面情緒?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有些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學會堅強,培養孩子的冷靜與理性,會在孩子受到挫折或遇到問題的時候告訴孩子要學會控制不良情緒,遇事要冷靜。聽起來好像是為了孩子好,能夠變得更加懂事。但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如果孩子心情出現難過時,在第一時間會選擇的傾吐對象會是身邊的朋友而不是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