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家長別「干著急」,2個方法可用,輕鬆搞定皮孩子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出現越來越多的行為和情緒困擾。
例如面對困難時畏難止步,遇到不順心的事便大哭大鬧,不願意接受批評,打人,交不到朋友,依賴性很強,不願意自己解決問題等...這些都表明孩子正面臨自我管理和社會交往的多重挑戰。
4—8歲是兒童期情緒管理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可以通過培養理解情緒、調節情緒、表達情緒的能力,讓孩子在未來能更加積極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針對0-6歲的寶寶家長說出的孩子的"壞"情緒,家長如何應對?今天小A媽媽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有時候,如果我們能比壞脾氣早一步,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溫度,在達到爆發區之前就積極介入,那麼,很多時候,也許就能避免孩子的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自己的女兒小夢去逛商場,她纏著我說想玩電動遊戲,我沒同意。
一路上,她都憋著一股氣在心裡,悶悶不樂。我知道,她隨時就會抓著一點小事,借題發揮,大發脾氣起來。這時,我想起了那個"尖叫遊戲"。
在開車回來的路上,我便對她說:"小夢很想玩電動遊戲,可是我拒絕你了,你很生氣,都快要爆炸了。看來,現在要有人尖叫一下才行,是我來,還是你來?"
接著,我在車裡裝模作樣地大喊了一聲,沒想到,小夢忍不住笑了。她跟著我一起大喊了幾聲,把心裡的鬱悶都發洩出來了,很快就平復了情緒,避免了一次爆發。
這樣的一次經歷讓我很是印象深刻,也是說明了孩子的情緒需要家長及時注意到!
那麼,小A媽媽來和你說說給孩子調控情緒的多種辦法。
比如,深呼吸,然後數10下。無論對於你還是對於孩子都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讓孩子恢復到平穩狀態,再來進一步解決問題。問題是情緒發生的源頭,最後還是要回到問題。
調控只是為了避免極端的事情和過於負面的心理。
心情不好的時候來一段舒緩的音樂讓自己靜一靜,也可以把孩子們的調控辦法進行分享,比如說:"點點想高興的事情會讓自己好一點,我們也想想上次去遊樂場的事情吧。"
等孩子安靜了,可以表達原因了,再開始傾聽並與他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
這樣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呢?你覺著呢?這樣是充分尊重孩子,也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愛的,情緒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就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所以,在孩子產生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和孩子講道理,要靜下心來好好溝通,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這樣才會解決孩子的哭鬧與發脾氣。
這些就體現了孩子的早期情緒管理教育有多重要。而很多家長就是忽視了這樣的教育,以至於孩子大了,脾氣上來了,卻感到手足無措,不知怎麼辦才好。
或許各位家長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做起來卻無從下手,或者是一面對孩子的「熊脾氣」就變得不知所措,其實這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的正常現象,先不要著急,可以前期通過專門的工具作為幫手,比如說我養大寶之前在看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繪本》,共10冊,專門針對孩子的「壞脾氣」,指導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10冊書以寶寶愛看的繪本故事為基礎,加入了小動物的元素,通過正能量的故事情節來寓教於樂,幫助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意識到情緒的重要性,跟著小動物學會如何在關鍵時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逐漸地成為同齡人當中的「情緒管理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這10冊書涵蓋面廣,分別從10個主題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來培養孩子,分別是:
不亂發脾氣、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理、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做最好的自己、自我保護、誠實守信,不僅培養孩子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打好性格習慣的基礎教育。只要孩子從中學到一個好習慣,都會正向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僅如此,這10冊書還有中英兩個版本,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學習英語雙管齊下培養,其次還能掃碼到手機上觀看收聽,隨時隨時就能給孩子好的教育場景!
李玫瑾教曾經這樣強調孩子情緒管理的重要性:3-6歲是孩子性格情緒培養發展的黃金期,若父母能抓住培養一個,足以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工作。
因此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朋友,不妨先從培養「情緒管理大師」開始。
現在正值#母嬰好物大賞##遇見好書#活動,點擊下面即可享受10冊團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