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柚子
《浮生六記》中沈復與妻子芸的愛情一直被人所津津樂道,二人互相扶持、情深意篤,然最終勞燕分飛,惹人感傷。
在世人皆嘆沈復之深情時,「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無力感也縈繞始終。夫妻相處要學其情趣,更要對一些事情引以為戒。
1、「就事論事」,夫妻之間切忌太過計較
貧居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儉而雅潔,省儉之法曰「就事論事」。
因生活貧困,在有限的條件下,沈復之妻芸,巧用心思布置梅花盒,既精巧好看,又容易拾掇,還節儉食物。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芸也是用極少的花費點綴家中,或是夏季荷花蕊中的一杯茶,或是燻竹為欄的巧思,溫馨而有情趣。
這種就地取材和物盡其用的狀態,藏著匠心與稚趣,與貧富無關,而是與對生活的態度和內心的豐盈有關。
身外物,內心事,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己所能的熱愛生活,進而生機勃勃,這種狀態對自己,對身邊人都是一種感染。
近年來,離婚率逐年上升,因做飯、打掃衛生等瑣碎小事離婚的大有人在。
究其原因,就是在婚姻生活中太過計較。家的溫度,藏在兩個人的參與和付出中。
2 、「好好說話」,碰到事情切忌逃避溝通
婆媳關係重要麼?當然重要。然而沈復和芸與老人的關係逐漸交惡。
初始,公公和沈復外出,芸和婆婆在家,婆婆不識字,由芸代寫信件,婆婆誤會芸敘述不當,因而不再讓她代筆。
公公不明緣由,發現芸不再代寫之後,大發雷霆,以為兒媳不屑代筆。
沈復回家探清情況之後,想去找父親解釋,被芸阻止。
芸說:「寧受責於翁,勿失歡於姑也」(寧可遭受公公的責備,也不願與婆婆失歡)。這事不了了之,但是在公公心中已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當時的年代來看,沈復的經濟並不獨立,很大程度仰仗父母家裡,可能有諸多顧忌。
如果用現代的視角看,婆媳失和事件就是三兩句話可以解釋清楚的一件事,然而受時代背景的影響,這件事就這麼因誤會不了了之,也為後來芸被驅逐出門等其他事情埋下了伏筆。
首先,芸既然明白婆婆的顧慮,那麼就可以多去婆婆那表表衷心訴訴衷腸,而不是放任問題置之不理。
其次,在沈復提出要委婉的去父親那解釋清楚的時候,被芸攔住了。
她的擔心是去了之後會得罪婆婆,她下意識把溝通與告狀畫了等號。
實則,誤會不解釋清楚始終會擺在那裡,置之不理只會隨著時間越久積怨越深。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懂得用對方樂意聽、能接受的方式去溝通,都是個相當重要的能力。
婆媳關係、朋友關係、夫妻關係等等,很多關係的惡化,就源於不會好好講話。
3 、「進退有度」,與人相處切記沒有界限感
沈復讓芸幫公公物色小妾,芸多方物色,一開始不知道是否能成功,因而沒有告訴婆婆,最後,等公公娶了那女子,婆婆才知道。
至此,婆媳徹底失和。
沈復兩口子都是純良之人,心思簡單,待人真誠,沒有太多彎彎繞。
但是兒媳婦給公公物色小妾真是有點讓人摸不到頭腦,還從頭到尾的瞞著婆婆,這是明晃晃的不拿婆婆當回事兒啊。
就算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這件事情也做得十分不妥當。
芸可以物色之後交由沈復來做後續的事情,或者用適當的方法告知婆婆,總比最後人都領到了跟前,就婆婆一人蒙在鼓裡要好。
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婆婆,這樣的媳婦我也不願意要。
人際交往中,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最好做,什麼最好不做都是學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共情和同理心,真誠以及界限感,都很重要!
4、「豐衣足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沈復感慨「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
「布衣暖、菜飯飽」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沈復實現不了的事情。
沈復從靠售賣書畫勉強為生,到給人擔保被追債,進而不得已遠避鄉下寄人籬下,各種心酸不一而足。
期間,有溫暖有幫助,但更多的是世態炎涼。因為窮困潦倒,一家人被人瞧不起。
沈復向姐夫求助的細節也很有意思,第一次,姐夫乾脆利落給予幫助,第二次,姐夫避而不見。
此處不知是故意避而不見,還是只是沈復自己的揣測。救急不救窮,再三地求助,別人幫忙是情分,不幫也無可厚非。
很長一段時間,沈復哪個活計都幹不長久,最倒黴的一次剛把媳婦接到身邊自己就被裁員失業了。
妻子芸的去世一方面是心結鬱結,同時與無錢就醫也有莫大關係,很是讓人唏噓。
有人說,自己就喜歡風輕雲淡的生活。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安逸那叫選擇,在只有風輕雲淡這一個選項的情況下那不叫選擇。
沈復的求職路,給人感覺既清高又擰巴。
坎坷的經歷,與時遇有關,也與性格有關。
要學會拒絕
沈復在不考察清楚對方情況的前提下下,盲目給人擔保,造成財務破產被追債。識人不清和不會拒絕給他們的財務狀況造成了第一次嚴重的打擊。
我們很多時候也是這樣,別人找自己幫忙,明明很為難還是礙於面子答應,別人不知道你的難,幫好了自己委屈,幫不好就會落埋怨。
學會說「不」,學會拒絕,是一門學問。
要有謀生技能,並儘量尋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時候,二人賞菊遊玩,不亦樂乎。在謀生壓力巨大的時候,一直看不到沈復太過積極的努力,大部分時候都是在被建議被幫助。
他有他的清高,也有些格格不入的單純。
我們的文化好像一直有「別人找我幫忙是看得起我」和「君子不談錢」的傳統。
實則,拒絕錯誤的事情對真正的友誼不會有任何損耗,坦坦蕩蕩談錢、認認真真掙錢是對自己更是對家人負責。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於瑣碎、起伏的生活中品味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