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綜藝時的真實反應:
以為是正片,結果是廣告植入
以為是廣告植入,結果它就是廣告植入
廣告植入和正片,傻傻分不清楚。抱枕、桌牌、抽紙盒、產品、口播……品牌露出無孔不入,就連VIP會員都難逃廣告小劇場。奇妙的是,原本的反感情緒卻被綜藝效果瞬間擊退。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廣告市場規模接近22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12%。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植入品牌數量達到546個,同比增長15.19%,產品數量達到697個,增長22.06%。所以,網綜為何如此吸金?
近日,《嚮往的生活4》迎來收官,這一季最大的槽點莫過於植入廣告一茬接一茬。據統計,第四季獲得了自開播以來最多的廣告投放——多達14個品牌商。節目組倒也耿直,索性率先在官方微博「致歉」:今年客戶比較多,還請大家多多諒解。
2014年被稱為「網綜元年」,共有150個網絡綜藝上線,同比增長200%。2015年,網綜不斷在版權費用、觀眾點擊量、廣告收益方面刷新記錄。緊接著,網綜無論在數量、質量,還是製作規模上,都有一個大的飛躍,從此網綜開始由「快車道」進入「大時代」。
2018年21檔網絡綜藝播放量突破10億,較2017年大幅增長61.5%,2檔播放量突破50億。類型分布涵蓋真人秀、談話討論等12種類型;節目題材更是覆蓋全面,涉及文化、科技、美食、才藝、婚戀等多個領域。
巨大的流量曝光,豐富多樣的節目題材,以及品牌植入方式的無限想像,都讓網綜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廣告主們眼裡的「香餑餑」。但熱搜天天有,主角大變樣,熱度就跟坐過山車似的忽高忽低,難以掌控。
所以,品牌在依附網綜搶奪線上流量的同時,節目本身也在線下聚集更多流量,帶著贊助商一起從線上打到線下。
線上狂歡伴隨太多不確定性與即時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王牌「下飯綜藝」。吃瓜群眾追熱點的速度絕不亞於新媒體人,作為一檔綜藝來說,還有什麼比被「瘋狂安利」更有成就感呢。
最近,《這!就是街舞》第三季火了,通過各種花式互動,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即使是本身對於節目關注不多的用戶,也能夠通過熱搜關注到這個節目。這也讓品牌發現了綜藝節目除了冠名贊助之外的營銷價值,由此挖掘出更多玩法,不放過任何一個傳播互動的機會。
當觀眾的目光從電視螢屏流向網際網路屏幕,網絡綜藝開始改變曾經電視節目主導的話語環境,廣告也從大屏幕轉移到小屏幕,網綜成了吸金廣告牌。但熱度後浪推前浪,當受眾離開網絡,置身於線下生活圈時,廣告仍需要從網際網路轉移到戶外,梯影大屏正好能為綜藝廣告的熱度加碼接力。
廣告商們看到了廣告植入的新機遇,並將其視為廣告植入的重要陣地。而網綜本身也需要品牌推廣,因為金主爸爸也會根據節目熱度來決定是否投放。對綜藝節目而言,選擇梯影傳媒,就等於選擇了將廣告精準投放到核心人群——追劇追星追綜藝的吃瓜聚集地。
當網際網路線上紅利觸頂,線上成本提高,許多正統網際網路企業也紛紛將目光聚焦於線下,電梯媒體在廣告市場整體發展放緩的大背景下增速依然保持穩定,處於結構性增長期。這不僅實現了營銷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更節約了企業和消費者溝通的時間成本,極大地提升了營銷效率。
再回到金主爸爸和網綜的「愛恨情仇」。縱觀各大網絡視頻平臺的廣告植入,其在表現形式、內容製作、推廣方式等方面都已經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並且在傳統影視劇廣告和電視綜藝廣告的基礎上,更具創新和多樣性。
從一開始生硬地介紹廣告產品,到如今用節目創意提高品牌記憶度和實現二次傳播,其關鍵是讓廣告植入,變成一個金主、節目主和觀眾三方平衡的事情。只要節目組能讓廣告出現的形式永葆新鮮感,大部分觀眾仍然會接受廣告的存在,也會認可廣告對於綜藝製作的重要性。
不可否認的是,網綜廣告對傳統廣告進行了具體內容上的突破,也開拓了網綜營銷的新方向。在新的綜藝語境下,廣告形式也有了推陳出新的契機。當廣告主在選擇網綜渠道進行品牌傳播的時候,也需要選擇與品牌受眾定位相符的網綜節目,從而精準地傳遞出自己的品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