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宋雨 陳飛波 實習生 楊讓晨 華人 )昨天傍晚7點,西安南門城牆下,「賊西」準時來了。
一件白色POLO衫,三道扣子,嚴嚴實實扣住。後背上,「此時此刻,此情此景」8個藍色大字,格外吸引人。
這不僅是賊西的一個身份標籤,更是他和粉絲之間的某種暗號——他是擁有10萬粉絲的「網紅」,每條視頻開場,他都會用西安方言,喊出這8個字。
「我是西安人,我愛西安」
夜幕降臨,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西安南門城牆,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
賊西正是從這裡,開始在網絡上「走紅」的。今年3月,他在南門城牆外的迎賓廣場,拍了一條短視頻。「大家好,我是賊西。」長相俊朗的他,站在鏡頭面前,用西安話講故事,甚至還會給一些外國遊客,當場教說方言。
這種略帶「搞笑」的出場方式,引來大量網友的圍觀。有人點讚,有人不屑。
賊西不這麼想。「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方言,則是地方文化集大成的載體。」他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選擇用說方言的方式開場,傳遞的其實是一個強烈的文化信號,「我是西安人,我愛西安。」
賊西是西安長安區人,27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口譯專業碩士。他希望隱去自己的真實姓名,讓大家記住這個網名。
西安方言中,「賊」有特色、特別之意。「賊西」二字,代表的正是「特色西安」。賊西曾在大二時,以交換生的身份,去了美國一家企業打工。舉目無親,身上僅有13美元,這是他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刷廁所、掃地、當救生員,工作量最大時,每天需要工作16個小時。
4個月的交換生經歷,讓他有了深入了解美國文化的珍貴機會。「在紐約、在芝加哥,即便兩個陌生人,在清晨的街頭擦肩而過,都會彼此客氣地微笑,道一聲『早上好』,」賊西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非常注重人和人之間的這種修養、禮儀,他希望能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撿拾起來,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給更多同齡人,提供某種啟發。
全程網絡直播 西安方言講課
這也成為他公益教英語想法的最早雛形。2018年11月,他結束了深圳的工作回到西安,目前是一名自由職業者,偶爾會做口譯。
今年6月1日,賊西開始了他「92天公益英語挑戰」活動。活動的地方,仍然選擇在西安南門城牆。他的計劃是:從6月1日到8月31日,每晚7點到10點,利用3小時時間,免費教大家學英語。
兩個別出心裁的設計是:全程網絡直播、西安方言講課。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有過「公開演講能力」的培訓,尤其是對一些英語愛好者而言,往往都羞於啟齒,不敢勇敢喊出第一句話。
賊西希望92天的英語挑戰,能幫助一個人打造自己的口語體系。他沒有專門的教案,但頭腦中有清晰的教學大綱。
昨天是活動第46天,現場學習英語的50多人中,有50多歲的大叔、大媽,也有上小學的孩子。「特別受用,通俗易懂。」西安啟迪中學初一男生雷孟瑜已經連續來了半個月,他說,相比課堂上老師的講授,這種和陌生人一起戶外學習的方式,充滿活力。
有粉絲求「籤名」 有人來「踢館」
「一不貼二維碼,二不放音響,完全是公益。」一位外地遊客說,選擇在西安最特色的地方,用最西安的方言講英語,是一道最動人的城市文化景觀。
直播公益英語挑戰活動,徹底將賊西置身於網絡世界中,也將他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朋友介紹他去當司儀,有粉絲向他求籤名,有阿姨帶著兒子求教考研英語,也有人來「踢館」。
一次,賊西正在上課,一位大爺來了。
「小夥子,講得不錯,英語發音也標準,」話鋒一轉,大爺提高了嗓門,衝著他說,「你為啥不用普通話講課?」
賊西停下來,用西安方言客氣地回應,「方言也是傳統文化,」他解釋稱,用方言講課,很接地氣,也能讓每一位途經這裡的遊客,了解西安方言的魅力。
對於「網紅」這個身份標籤,賊西並不排斥。「一百步只走了三步,是壓力,也是責任,」他希望通過這種歷練、沉澱,探索出一條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公益之路,讓更多人愛上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