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當天是話劇《往事只能回味》北京首演的前兩天。劇組在田浩江家裡「集訓」,「特別的童年是對一個作家最好的訓練」,王偉忠改編了海明威的名言來總結他們在眷村和大院度過的童年。當青蔥少年修煉成魅力大叔,一出向青春致敬的舞臺劇也順勢出爐。而3月27日至30日,這部戲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網易娛樂3月27日報導 採訪當天是話劇《往事只能回味》北京首演的前兩天。劇組在田浩江家裡「集訓」,客廳一面是落地窗和沙發,一面是三角大鋼琴,中間有一塊鋪著地毯的小空地。
幾年前一次不經意的見面,是兩人友情的開始。關於眷村和大院那些故事,隔著海峽卻驚人相似。聊得口乾舌燥,從白天到黑夜,怎麼辦,不如做部舞臺劇吧。
「特別的童年是對一個作家最好的訓練」,王偉忠改編了海明威的名言來總結他們在眷村和大院度過的童年。當青蔥少年修煉成魅力大叔,一出向青春致敬的舞臺劇也順勢出爐。而3月27日至30日,這部戲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一拍即合,還是互相揭短?
王偉忠:人家打架,他躲到後面,沒事兒就唱歌也沒人理
田浩江:這個人嘛,形象雖然比較一般,故事很有意思
新京報:這齣戲在臺灣和上海都演過了,這次到北京演,是不是對二位有更特殊的意義?
田浩江:北京是故鄉,感到很親切。至少有一百多個朋友要來看,童年小夥伴,幼兒園、小學、中學、工廠的工友、大院的孩子,還有中央樂團的朋友和海外的朋友。這次演出對我來說非常特別,每個人都會感受到這也是他們的故事。
王偉忠:田老師是大院長大的,他說他當年在大院的時候多麼孬種啊,人家打架,他躲到後面,沒事兒就唱歌也沒人理……對他來講這些回憶都很有意思。就像我當年做《寶島一村》,眷村的小孩都來看,感覺也很不一樣。
新京報:二位初次相見就一拍即合嗎?
田浩江:我先是在北京一個雜誌看到介紹《寶島一村》,文章寫了他……
王偉忠:然後驚為天人!(狡黠一笑)
田浩江:這個人嘛,形象雖然比較一般,故事很有意思。我第一次見他是一年之後,我正好去臺北演歌劇,特地找朋友幫忙約了一下。我去了他辦公室,聊了一個小時吧。
一首歌兩種唱法,促成合作
田浩江:(合作)跟這歌也是緣分,我跟他講我十幾歲的時候在大陸「偷聽敵臺」
王偉忠:本來我還真不想演,我有很多障礙啊,我是做幕後的嘛,面子問題啊,忙啊
新京報:為什麼之前在臺灣演叫《短波》,這回改名叫《往事只能回味》?
王偉忠: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搞不清楚短波是什麼,感覺以為我們要演《潛伏》。短波其實就是一種電波,存在於人跟人之間,物跟物之間。我跟田老師一拍即合,如同眷村和大院的倆兄弟,從小分散但很容易合在一起,我也知道他很多秘密。
新京報:戲裡有段關於《往事只能回味》這首歌兩種不同的唱法,你們第一次見面就討論過這個?
田浩江:(合作)跟這歌也是緣分,我跟他講我十幾歲的時候在大陸「偷聽敵臺」,聽到《往事只能回味》,我還用簡譜把它記下來。
王偉忠:(上世紀)70年代初,那時候那歌也剛流行。
新京報:實際上誰是對的?
王偉忠:我在臺北給他放原版,是他錯了。
田浩江:這個事……音樂就是要經過好的藝術家把它重新創作……
王偉忠:……那不是重點!(笑)
田浩江:我給他唱這歌,幾天後他給雜誌寫了篇專欄,講到我們在辦公室碰面了,我給他唱這歌,他就感慨了一下,那文章題目叫《往事真能回味》。一年後,謝導演(謝念祖)找到我,說偉忠哥想看看能不能做一個劇,我當然很興奮啊。然後偉忠就在臺北給他們(導演、編劇)講故事,我有時間就路過一下,每次講得都口乾舌燥,從白天講到夜裡。
新京報:原本偉忠哥是不想演的?
王偉忠:本來是想編一個劇,後來整個態勢讓念祖(導演)覺得用一個「人生舞臺」的方式來做比較好,我們現身說法。本來我還真不想演,我有很多障礙啊,我是做幕後的嘛,面子問題啊,忙啊。但我們倆有太多巧合,比如小時候互聽對方廣播,還有一些歷練也很相似。最重要的還是兄弟情的部分,我們要上臺表達的這個東西可能是別人表達不出來的。
同一屋簷下,命運大不同!
王偉忠:我的哥哥是混太保混流氓的,我對他有點怨
田浩江:我去美國,哥哥留下來照顧家庭,心理一定不平衡
新京報:說到這部戲,你們都是各自家族裡的「成功者」,而你們背後都有一個「失敗者」,就是你們的哥哥,而「失敗者」的視角與你們的視角可能是不同的。
田浩江:很對,演這個戲也是希望能從他們的角度去感受世界,感受自己。偉忠哥說他不是專業演員,沒演過舞臺劇,但他真正把積累了大半生的情感放在戲裡,而且放得很自然。
王偉忠:浩江從大都會歌劇院後臺回北京看哥哥,當年他到美國學音樂,他哥哥留下來,只是一個工廠工人,還要照顧家庭,心理一定不平衡。我哥哥後來也去了美國,他是混太保混流氓的,我對他有點怨。兄弟間的恩怨情仇是這部戲重要的部分。戲首演前,我哥過世了,浩江的哥哥之前就過世了。這個事對我們打擊很大,就跟兩岸的關係一樣,之間有很多幹擾的東西,像短波一樣,講不清楚,但特別強烈。
新京報:現實生活中有與哥哥促膝談心嗎?
王偉忠:幾乎沒有。浩江最後一場戲跟哥哥一起唱《往事只能回味》。哥哥用最後的生命來表達兄弟感情,在這首歌裡講出,浩江,你命比我好,我要走了,你好好珍惜。有些當然是劇情上的安排,但第一次演的時候我在側幕看他演,我知道那是很重很重的東西。對一個男人來講,他只知道他哥哥庸庸碌碌,但哥哥的犧牲他不知道。同一個屋簷下長大,命運這麼不同。我也從來沒跟我哥哥很好地聊過天喝過酒,他從小壞,我從小就乖,他帶我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有些話一輩子沒講清楚。
新京報:戲裡還有關於「美國夢」的內容。
王偉忠:我哥哥1982年去美國,浩江1983年去的。我哥在美國,什麼都沒做成。浩江不一樣,有那麼多華人音樂家,他是很幸運。其實我們倆在很多方面都是運氣好的,運氣幫助人也捉弄人,我們是被運氣所疼愛的,這點要感恩。
田浩江:世上的事情真是很難說,你不知道你人生中就碰到誰。那年,我正好去臺北演歌劇才見到你,要不去,肯定也錯過了。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