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練不下去怎麼辦?」 「砸琴啊!」

2021-01-09 李森茂Sam

這是Sam的第1585天推送

之前有位小夥伴新浪微博私信我,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練吉他沒耐心練不下去,怎麼辦?有位網友風趣地答到:

甚至更有小夥伴留言砸琴避免煩惱,看來大夥還是很皮的哈哈,但是我想應該很多小夥伴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所以下午就認真思考了一番,在此給大夥列舉7個有效建議:

01

看大師作品,打雞血。打雞血,看大師作品,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你練琴練得沒有了耐心,看一看Tommy的視頻,看完之後一定是熱血沸騰。練琴情緒一定十分高漲,甚至一練練到第二天早晨都有可能,但這個方法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大腦的刺激是會疲勞的,所以建議你準備幾百個大師的視頻,從不同程度上刺激你的腦神經。

02

受打擊,奮起反抗。這是一個被動式的技能,比如你那天忽然間被人碾壓了,於是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超越他。但是也有風險,因為有些人容易從此一蹶不振,所以需要謹慎。

03

找個伴一起學習。人是群體動物,因此就具有競爭意識,找個朋友和你一起學琴,互相監督,會有一個不錯的效果,最好你們可以互相比較,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那這樣就會很好了。但需要注意,練琴時候一定要自己練習自己的,這個非常關鍵。

04

找一個心中的榜樣。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一個自己的榜樣,對於自己練琴的耐心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你心中有了自己的目標,也就會更加把注意力放在目標上,而減少對於耐性的注意。因此這樣也是一個好的方法。

05

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曲子進行練習。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沒有耐心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練習效果差,而造成這個原因的絕大部分因素就是因為選擇了不適合自己水平的曲子,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曲子很關鍵。

06

最好別自學。自學最大的弊端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是否正確,會走很多彎路,長期以往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慢慢積累,會越來越大,那練習曲子的時候也會有各種問題出現,出現信息挫敗的感覺,從而失去耐性。

07

選一把好的吉他。買一把好的吉他,或者貴的吉他,對你學好吉他這件事兒會無形中產生一個思維枷鎖,因為你的成本消耗太高了,所以你會儘可能的減少成本,那唯一的方法就是練好吉他。

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小想法,最關鍵的還是你自己喜歡,願意付出時間去學習,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最全方案)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
    作為一個負責的琴童家長,陪孩子練琴的經歷是一定要有的,想想是多麼有愛的美好鏡頭,可是事實為什麼不是這樣的呢?孩子不想練,又該怎麼辦?練好了才能出來啊!練一個小時啊別偷懶,我聽著呢!常見情景:孩子練鋼琴,爸媽看電視孩子在房間埋頭苦幹,父母在外面談笑風聲也有比較負責的家長,拿著手機坐在孩子旁邊陪練,時不時忍不住哈哈大笑孩子:媽媽,你在聽我彈嗎媽媽:趕緊彈,我聽著呢!孩子:媽媽我彈的好不好?
  • 孩子練琴愛講條件怎麼辦?
    家長問:孩子愛講條件怎麼辦?為了讓孩子積極學琴,我與她達成協議,每天只要她認真練完一個小時琴,就答應她一個條件,開始效果還不錯。幾個月過去了,現在孩子做什麼都要講條件,就連寫作業也不放過。想狠狠地批評她,但又怕治標不治本。請問老師我們該怎麼辦?我們不難發現,現在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愛講條件,使得家長們都很苦惱。其實,孩子愛講條件,並非孩子固有,而是家長一步步造成的,等到孩子提的條件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家長接受不了時,才想到這樣下去不行,得找個解決的路子,否則自己真有些受不了。
  • 琴爸琴媽多年總結最詳實攻略:讓孩子不再把練琴當成苦差事
    每位琴爸琴媽都有個希望,希望孩子每天能主動自覺地去練琴,可是這樣的情形總是由希望變成失望。隨著學琴時間的深入,孩子動不動就哭鬧不想練琴。這個時候家長總是進退兩難,家庭中一些不協和的聲音,便會自然而然的冒出來:「興趣最重要,孩子不喜歡就別練了「」學音樂以娛樂開心為主,不要太為難孩子,不想學就不學了」。
  • 郎朗、李雲迪、王羽佳練琴時間表曝光!看看大師是怎麼練琴的?
    早上:5:45起床,練一小時琴,7:00上學; 中午:回家吃飯15分鐘,練琴45分鐘; 晚上:放學後練琴兩小時
  • 五個「不要」讓孩子愛上練琴
    很多家長會在後臺留言,覺得自己家小朋友不愛練琴;學琴了一陣子了但是因為缺乏平日練習,進步不明顯;甚至每次臨近要上課了才練習一次或兩次,以勉強應付老師的曲目檢查。
  • 練琴不注重這些問題,一天練24小時也白費!
    儘管練琴是一件需要花大量時間的事情,但是它又不僅僅只是時間的耗費那麼簡單,歸根結底練琴的過程就是形成習慣的過程。要想養成好的學琴習慣,除開時間的因素,最必要的還是選擇正確的方法,重視起在練習時所容易遇到的問題,做到有效的去規避無效練琴。 培根說過:「如果說金錢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那麼時間就是效率的價值尺度。
  • 郎朗、李雲迪、王羽佳練琴時間表曝光!看看大師究竟是怎麼練琴的?
    早上:5:45起床,練一小時琴,7:00上學;中午:回家吃飯15分鐘,練琴45分鐘;晚上:放學後練琴兩小時,然後吃晚飯,晚飯後再練琴兩小時,寫作業。練琴其實是每一位琴童的必經之路,但是練琴也要講究好的方法,練「對」了才會有提高。學琴一定要練琴從上面我們也能夠看到,就算是鋼琴大師也離不來「練琴」二字。可能他們練習的時間不同,但是一定是每天都要練的。
  • 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上了1500節陪練課,VIP陪練老師的應對方法
    這不,最近孩子又跟六月的小雨似的,脾氣鬧個不停。整的我沒辦法,隔三差五四處問:孩子不想練琴怎麼辦?有一個VIP陪練老師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篇文章,看著還挺有啟發的,所以轉出來,家有琴童的家長們都可以參考一下:我是VIP陪練的鋼琴陪練老師,2017年10月加入VIP陪練,這兩年上了大概將近1500節陪練課。
  • 專題 | 龔一:漫話「練」琴
    本篇名為「漫話」,我意「漫話」可以鬆散些,不必太多的講究嚴謹性、邏輯性、內容的完整性……我只是學琴年頭長了些,在練琴方面有些體會,提供給練習者作個參考。學琴就必須練琴,練琴又必須知曉練琴方法,老話說巧練可「事半功倍」。也常聽得琴友說「我是學著玩玩的。」我以為即使「學著玩玩」,不妨像有些民間「達人」玩出個樣子來。
  • 孩子寫作業和練琴如何才能不衝突?寶媽哭暈在廁所......
    孩子文化課程緊作業多到做不完,孩子最新學到曲子都彈了一周一點進步都沒有,孩子練琴時間不夠,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相信這是絕大多數琴童的父母面臨的問題?時間是一定的怎樣處理好學習文化課程和練習鋼琴之間的「矛盾」呢?一直有學樂器的孩子家長在困擾,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因為孩子練琴和作業衝突的不在少數。
  • 開學了,孩子「沒時間」練琴?
    我們來做一道數學題:假如每周練琴4次,那每年就是208次,每次練20分鐘,那每年練琴共69小時,365天相當於只有2.8天在練琴,練琴時間佔一年的千分之五。看到這個數字感覺到吃驚嗎?你還覺得每天練20分鐘過分嗎?事實上要學好鋼琴,靠的就是長時間的練琴,而且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 日常練琴中的各種壞習慣盤點 鋼琴練習
    你練琴有沒有這些壞習慣?我猜佔八成!!!鋼琴練習壞習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學琴的鍵盤er都知道,人前發光發熱的背後是日日夜夜的枯燥練習,而且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各種誤區深坑···今天小編就帶各位鍵盤er走進日常練琴中的各種壞習慣,看看自己是否已中招。
  • 你說練琴沒效果,真相是……
    如果一周內,你只有兩天練了琴,而且加起來不到一小時,那你一年其實只練了52個小時的琴!全加起來都不到3天時間!很多人說孩子不喜歡練琴,說到底,這是人天生自帶的惰性作祟,別說是孩子,大人也會這樣。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 16種練琴小秘籍教給你,徹底告別「砍」弦,「砸」音,殺雞聲~~~
    練習小提琴曲目時使用的弓法很多,不少學生在拉琴時,特別是在拉一些強的樂句、重音或和弦音時,弓子總是從弦上「砍」下去,效果很不好。其實,只要記住除了那些需要弓子從弦的上方拋下去的特殊弓法(如拋弓、撞弓、跑馬弓等)外,所有的起弓(輕或重)均應從弦上開始,即弓子必須先碰(咬住)琴弦後,再拉,而不是從空中下來碰上弦的同時往下拉,那樣必然出現「砸」音。
  • 郎朗坦言:不練琴等於慢性自殺,這樣練琴一招打回原形!
    學琴其實有個最大特點,那就是「不會練就等於不會。」 年輕時的舒曼曾經非常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鋼琴大師。為此,他學得很勤奮卻總嫌自己進步太慢,並主觀地猜測老師沒有用最有效的方法教他。於是,他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套練琴的辦法,為了訓練某些手指的獨立活動能力,他常把另外的幾根手指用繩子吊起來,拼命的用機械的辦法練習這些手指。
  • 當孩子不想練琴時,金星用了這個方法,孩子竟然主動練鋼琴了!
    另一位女士說:「對啊~現在每天讓她練琴比上天還難,還嚷嚷著不想學鋼琴了,已經對鋼琴失去了興趣,想去學其它的。可是明明剛開始學琴的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她!興奮勁一過,就開始厭煩了」普通的一段對話,說出了許多琴童父母的心聲,一提練琴孩子就耍賴、一彈錯琴鍵就要崩潰大哭.與他們相比,其實更容易崩潰的是當父母的,因為面對這種狀況,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
  • 網友質疑周杰倫半夜練琴擾民,周杰倫霸氣回應:「我家沒鄰居」
    原來周董歌詞中的「家是唯一的城堡」是真的大城堡啊!果然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明星們練起琴來時間完全可以「壕」不在意。當然,不一定所有鄰居都能這樣Peace&Love。記得曾經看過一個笑話:一位父親為了鼓勵孩子學鋼琴,承諾彈一小時琴可以拿10元的零花錢,孩子學琴很熱情,可過了一段時間他又不彈了,父親問為什麼,孩子說樓下的奶奶說了,我不彈的話,她給我20元。
  • 明天再練吉他,今天太累了不練了...
    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只能定義為「拖延」,也僅是一種壞習慣,改正它並不難。 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症」。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種deadline過後突然一下放鬆的感覺,而且拖延的結果有時反而挺好。
  • 孩子總是逃避練琴?你需要十二星座練琴法來治!
    學琴路漫漫,熊孩子們總有各種藉口逃避練琴:「老師,這周作業太多,沒時間練琴了。」
  • 要想學好鋼琴,必須持之以恆並養成良好練琴習慣
    兜兜學鋼琴比較晚,開始學時都上幼兒園大班了,因為姐姐在外地上學,他就跟著我們來回奔跑陪讀,其實因為家裡有琴,基於不想資源浪費我心裡一直是想讓他學琴的,但又怕練琴時間沒有保障,就想著等姐姐考完學再說。但是,有一天,兜兜突然對我說:「媽媽,小朋友們一休息就都被送去學東西了,為什麼什麼也不讓我學啊?」我頓時愣住了,平日裡光顧著忙碌竟然忽視了孩子的需求。我說:「寶貝,那你想學什麼呀?」兜兜很認真地說:「我學鋼琴吧,想像姐姐一樣彈《雨中的印記》。」哈,看來成長環境很重要啊,弟弟潛移默化受姐姐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