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不吹不黑,三星半

2020-11-07 燕子李三007

《金剛川》昨晚看過了。

據說全片拍攝時間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得益於多機位素材選取,最後通過4段式的結構組成了一部2小時的電影。想想看真是不容易。

就作品而言,其實有太多的預料之中。比方說開頭對抗美援朝的背景介紹,我軍與美軍的實力對比,志願軍戰士深入穿插的神出鬼沒,以及美軍仰仗武器先進對我志願軍人員的不斷轟炸和襲擾,我軍人員捨生忘死的作戰風格等,都與黑白片時代一脈相承。

劇照

從《英雄兒女》到《集結號》再到《金剛川》,技術更新,畫面精美,但核心的實質性內容是不會變的。

影片4段式的表現手法,多組鏡頭的反覆運用,以多角度,多維度,多層面來掩蓋了拍攝過程不得已而為之的倉促。我軍與美軍,空軍與地勤,工兵與炮兵,同一個作戰區域,不同兵種不同環境不同作戰狀態。

可以看得出本片導演導演群對作品抱有極大的野心(褒義),希望可以通過這場反覆拉鋸戰來立體呈現出志願軍戰士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作戰風格,用鏡頭來溯源70年前那可歌可泣的悲壯與慘烈。

劇照

可是,素材確實太少了。反覆利用之後多少給人以視覺疲勞和「偷奸耍滑」的尷尬。哪怕我們知道這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今天的觀眾都是見過世面的,這又不是懸疑片,重複又重複的鏡頭表現讓許多人有一種「本片坑人,浪費時間」的錯覺。

導演盡力了,但並不討好。

本片中以美軍視角呈現的一段相當尷尬。讓一個意氣用事的「牛仔」與我軍死磕的相互糾纏,通過美軍視角告知觀眾另一種狀態下的作戰心理。

但是,該飛行員的行為操守著實令人鬱悶,既沒有體現出美國主旋律大片中的人道主義情懷(本身就不人道),又沒有刻畫出強烈的反戰思想,最後竟然偷了一架飛機和日本神風攻擊的一樣來此自殺襲擊,這種不倫不類的角色設定,實在不知道是為了彌補電影時間,還是在浪費觀眾時間。

劇照

影片中演員是真的不錯。

張譯,再次以一己之力讓他所參演的片段升華了。

對不起,鄧超,吳京,不是你們不夠優秀,是哥對你們要求有點高。而這高出來的部分,恰恰是張譯來成功彌補的。

本片前半段張譯的鋒芒在吳京之下,吳京把那種大頭兵的生猛和自己特色結合的渾然天成,以至於我們覺得吳京是在演自己。

但當吳京飾演的老關和張譯飾演的張飛接炮彈,張飛一口答應時,吳京眼神裡那轉瞬即逝的感動,真的讓人覺得吳京表演上開竅了,或許是爺們之間的惺惺相惜,更是一個愛國者對生離死別的準備把握。

劇照

張譯本片中表現有多精彩呢?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他反覆奔跑於兩個高炮陣地時候的行經路線,越過草叢時候跳躍的位置,以及黑燈瞎火邊巡視空中情況邊奔跑時候的不管不顧,都能感覺出他對拍攝環境的高度熟悉。這種熟悉極好反應出當時戰場上一個戰士對自身環境的瞭然於胸。

那是野地,草叢裡高低不平,石頭泥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張譯的幾段奔跑就像一個孩子在自家門口一樣熟悉。他的表現越自然,角色越真實,反映出當時我志願軍戰士狀態越精準。

劇照

老關死後,張飛埋葬老關屍體一段真是溫柔。

張譯鏟土再輕輕鋪在老關遺骸的那種感覺,我們看不到表情卻深受感動。拖著殘肢成功擊落美軍敵機後,最後一次吹響哨聲,與老關炮位被炸後他失魂落魄邊吹哨邊跑的害怕與不忍,僅靠眼神和表情就完成了全片最催淚的段落。

張譯今年不拿影帝,實在是說不過去。

劇照

影片中張飛,老關反覆提及的莽撞人,前後呼應著實花了心思。

張飛一開始的冷靜克制,到最後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河而自己暴露。瞬間的性格魯莽,是在老關的影響之下而一點點轉變的。最後老關與張飛為了其他戰友而暴露自己的莽撞行為,何嘗不是志願軍戰士捨己為人,奠定勝局的縮影?

本片最後的段落再度落入了俗套。人橋的搭建在慢鏡頭運用下顯得壯烈卻刻板。加之最後一段CG塑像和畫外音,直接把本已到位的情緒直接拉回到《新聞聯播》的水準。令整體感覺大打折扣。

對於戰爭片而言,情緒渲染是必要手段。利用特殊的環境以及歷史情緒帶入,更是百試不爽的妙招。本片中我們看到了先烈偉大的壯舉,卻沒有看到美帝立體化的罪惡。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卻在新聞聯播的收尾中猛不丁被央視又教育了一把。

劇照

我們對志願軍戰士的崇敬與熱愛,是天然的。不用太刻意。

本片評分高低其實並不重要。那份歷史的銘記才是最重要的。

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是你們讓不可一世的美帝栽了跟頭,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哪怕身無片縷,也敢於和強權叫板的有骨氣的民族和國家。

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

相關焦點

  • 該不該吹爆《金剛川》?
    》選擇抗美援朝金城戰役作為故事背景並非最優選擇,正處於戰爭高潮的文登川之戰打得更加激烈為什麼不拍?一場電影宣傳活動,管虎對著人民英雄紀念碑背手鞠躬,被認為是對烈士的不尊重。《金剛川》是「中國速度」,說是歷史上從未有一部戰爭大片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而且試映口碑好像還不錯,簡直就是奇蹟。
  • 關於《金剛川》,有些話不吐不快
    >電影是在10月23號首映首映破億,好評不斷然而,魔性的事情再一次發生漸漸的,開始有人黑《金剛川》這個時候我知道,有些人又開始行動了先是拿製作時間開刀,直言不到三個月的製作時間根本不符合高質量電影的創作邏輯對於這些拿時間說事的,我只想對你們說腦子是個好東西什麼叫製作邏輯
  • 《金剛川》:這次沒道理不吹這部主旋律
    純靠市場推動,有些題材真的拍不了,不可能拍,也不敢拍。 但某些必須要拍的主旋律題材,為了贏得更多的觀眾自發觀影,開始試圖融合商業要素的時候,一些前所未見的情況出現了。 到了去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片在全明星之外,又加上了名導「短片集」的集錦模式,從《祖國》延續到了今年的《家鄉》,以後保不齊還會有。 《金剛川》也是如此,名導、明星聯手之外,劇作上又有了新構思。 小切口,一座橋。
  • 金剛川:我看了半部主旋律
    金剛川最近,有部電影很火,那就是描寫韓戰的《金剛川》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衝著《八佰》的好口碑,我是一定要去看這部《金剛川》的。這一天,電影7點半開始,5點去學校接完上小學孩子,快速地吃完下午飯,一頓河東獅吼的陪伴下,孩子才做完作業,這時應經過了8點,等坐到電影的時候,過了8點半了。
  • 《金剛川》好不好看?隨便聊聊《金剛川》
    先給《金剛川》打分吧,及格分。不能說多好,總之沒超預期。不如看之前網上吹的,今年什麼什麼如何如何。一個導演就能幹完的活,非要三個導演組團一起折騰,何必呢!都是大導演,聽誰的不聽誰的呢?最後觀影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是分段式講述。好吧,你們牛逼。網上還說這種方式是學習敦刻爾克,說實話敦刻爾克我沒看,也就無從評論。
  • 司馬南批《金剛川》拋開歷史,炮兵打完炮不挪地,有辱志願軍智商
    不過,這部既贏得了票房,又贏得了口碑的電影,上映7天以來還是爭議不斷,以致於豆瓣電影的評分只有三星半6.5分,這個分數與管虎的同是戰爭題材的電影《八佰》四星7.7分相比還是懸殊頗大的,更不要說票房的差距了,《金剛川》要獲得超過30億的票房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 不吹不黑!從iPhone8換成華為Mate40,分享一下真實感受
    除了三星之外,當屬我們國內的華為,它的手機業務實力足以躋身世界前三。而且根據去年的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排行榜來看,華為僅次於三星位居第二,蘋果屈居第三,這很好地證明了華為已經不弱於蘋果。雖然銷量不是衡量一家手機公司強弱的唯一標準,還要看品牌知名度和產品表現等等,但是高銷量卻能反映出很多問題,比如說是否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 《金剛川》中出彩的配角,除了魏晨,還有女通信兵的扮演者邱天
    那麼,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金剛川》中演員的演技。如果是只看前半部分我甚至會給三星,但後面的兩個細節,鄧超的表現實在是太好了。,她扮演的通信兵雖然戲份不多,但表現卻可圈可點。我想管虎導演把戰爭中朦朧的情感,應該都壓在這一句話上了,所以邱天的戲份雖然不多,但我給了她三星的表演評級。
  • 肖戰發聲懟黑粉,不吹不黑就這麼難?
    為啥現在的粉絲就是這麼對人不對事的愛憎分明?不吹不黑咋就這麼難呢?之前肖戰粉絲不理性的行為,肖戰沒有站出來發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現在的粉絲和明星之間的關係,其實已經是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否定自己粉絲的同時,也常常就意味著否定自己。這也造成了明星對於那些黑自己的人,也不能大度的表達諒解。因為這也會傷那些真正粉絲的心。
  • 《金剛川》怕是會被吹沉
    難受的劇本結構《金剛川》的多視角敘事手法,從渡河戰士、美軍飛行員、高炮兵的視角全方位傳達這場戰役不為人知的細節,試圖客觀冷靜地還原歷史事件,且不談是不是直接模仿諾蘭的《敦刻爾克》,就說這種方式真的有必要嗎?採用常規的上帝推進視角不行?一定要跟風好萊塢?
  • 不該失去「金剛」的《金剛川》——電影《金剛川》觀後
    不該失去「金剛」的《金剛川》——電影《金剛川》觀後>康 宇 近期電影票房市場,除去不斷創出新高的《我和我的家鄉》,緊隨其後的大概當屬熱度濃濃的《金剛川》了。該劇主要人物有四個,分別由當紅一線流量明星吳京、張譯、鄧超和李晨扮演,四人各有所長,但遺憾的是人物關係並不連貫,且少有交集。由鄧超扮演的和李晨扮演的兩個人物在劇情未到一半時,人就斷線(犧牲)了,這對於一個劇情片來講,顯然是不完整和不合格的,也是不可理喻的。
  • 看《金剛川》不是衝著管虎去的,而是為了……
    《金剛川》講的是一個小故事。我軍大部隊要渡河參加金城戰役。金剛川水深湍急,架橋通過是唯一的選擇。美軍則出動偵察機、轟炸機、延遲炸彈、凝固汽油彈等等花式炸橋。只是故事與故事之間的差異不太大,反反覆覆地敘述給人以羅索的感覺。正在我有幾份不耐之時,情節一下子推向高潮,在熟悉的旋律裡,情感被推向高潮。
  • 4億投資二月趕工《金剛川》變票房王炸?張譯吹不遜八佰
    趕工期的電影歷來不被看好,比如《新喜劇之王》,2018年12月份殺青,2019年春節上映,3個月的製作時間,成片效果欠佳。而且各大網站與媒體都分別大幅度重點報導《金剛川》,也為這部影片宣傳造勢做到了極限。
  • 《金剛川》,我不感動
    好久沒有寫東西,手痒痒了,今天和大家聊聊新電影《金剛川》。在《金剛川》這部電影中,除了在開頭用寥寥幾句話介紹了抗美援朝的歷史,接著就像按下了開始鍵一樣開始了戰鬥,通篇就是修橋、過橋、轟炸、反擊,一群士兵為了完成目標不惜一切代價衝啊打啊,然後是戰火,血淚,不畏生死和戰友情誼,也確實讓你感受到了這些士兵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這就完了嗎?這些戰士為什麼會不怕犧牲?他們為什麼非要完成任務?他們的意志和決心從何而來?在電影《英雄兒女》中這些都是有回答的。
  • 不吹不黑,良心點評《法醫秦明》
    節奏很快,這就有分歧了喜歡的 ➣思路清晰,不吊胃口不滿意的➣短平快太好猜,易疲軟短髮很適合,劇裡又颯又可愛,還把自己的助理放去客串有一點,這個劇改編的色調不像《心裡罪》那麼暗,大部分很輕鬆很逗逼,所以當個新劇看也沒啥問題。
  • 《金剛川》:那座打不垮的橋
    《金剛川》,與其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橋的故事,不如說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地獄」的故事。橋在和平年代,是溝通交流、輸送美好與友誼的象徵;但在戰爭年代,就變成了「橋在,就是我們的地獄;橋不在,就是他們的地獄」。電影《金剛川》,與其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橋的故事,不如說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地獄」的故事。
  • 為什麼說《金剛川》是值得被吹爆的戰爭大片?
    也就是說全片連拍攝加製作只有五個月時間,說白了是一部「快手電影」,咱也不是說導演手快一定出不了好片兒,但本著「慢工出細活」的原則,電影的製作和上映速度搞這麼快,在咱看來確實有點兒「犯嘀咕」;》是一部「非主流戰爭片」,首先,它給出了一幅非常宏大與確定、加之令人信服的背景,相比《我的戰爭》裡把抗美援朝戰爭簡化成了莫名其妙的「四大戰役」(而且這些「戰役」還都是「戰鬥」,連戰役和戰鬥都分不清,可見導演缺乏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金剛川》的背景非常明確:中國人民志願軍1953年7月夏季反擊作戰中的金城戰役,此役志願軍動用兵力2個兵團共4個軍,斃傷俘敵九萬多人。
  • 渡不完的橋,看不完的金剛川
    金剛川觀後感對於熱血青年的我,決斷的購票觀影金剛川。大家有沒有以下感受。我的感受如下一是張譯(張排長)、鄧超(高連長)、吳京(關連長即關班長)演技沒法說,還有好多普通的角色演技真是一流,最後蒙眼的哪位是鄧超嗎?
  • 《金剛川》裡的張譯,吳京是他師父:兩人互相不對付,又惺惺相惜
    演員張譯在電影《金剛川》特別放映後說:"今年積壓的電影比較多,希望大家別煩我。"毫無疑問,張譯是今年在大銀幕上露臉最多的演員之一,他在《八佰》裡飾演老算盤,在《我和我的家鄉》裡飾演姜前方,在《金剛川》裡飾演高炮排長張飛,在《一秒鐘》裡飾演張九聲。一年四部電影,部部都是名導的大製作,張譯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爆發年。
  • 《金剛川》:人與橋的故事
    以往看過的戰爭片,例如《八子》、《戰狼》系列,完完整整地敘述完一件事、一場戰爭,很少有像《金剛川》一樣的片子,從不同的視角反映戰爭中很小很小的一個片段,修橋-炸橋-過橋。影片中步兵班長劉浩和話務員辛芹,雖說是四川老鄉,但是互不認識,不知名字,卻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年代,在戰場上只有戰友與敵人之分,在《金剛川》中堅守在江水兩邊的戰士們甚至連戰友的姓名都叫不上來,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