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第三極 探尋海拔最高胡楊林 感受沙漠生命奇蹟

2020-11-17 西部網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杜曉文 付軒 李彤 張峰 張思思 楊靜 劉權鋒 黨璽 羅志遠)繼續來關注「科考第三極」的消息。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科考隊已經抵達了青海省格爾木市,記者跟隨科考隊深入到了此行唯一的一塊高原沙漠腹地,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楊林保護區內,探尋當地沙漠、動物、植物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

科考隊要去尋找的樣地是一塊純沙漠地帶的生境,在這裡植物種類越來越稀少,只有無數胡楊頑強的生長在這裡。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常罡:「胡楊林因為是在沙漠地帶,它的根系是非常發達的,所以說有助於它吸收和儲存水分,同時這一塊它也是很多沙漠動物的棲息地。」

此時的胡楊長勢正好,綠油油的葉子舒展著迎風擺動。而如此蒼涼的沙漠,什麼樣的動物才能在這裡生存下來呢?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科考隊員侯祥:「發現這一塊應該有鵝喉羚的分布,我們就是想用紅外相機看能不能拍到。二是看我們在沙漠中能不能再拍到一些別的小型哺乳類動物,比如像三指跳鼠,或者五指跳鼠等小型哺乳動物。」

這是科考隊來到高原後第一次選擇在樣地布設紅外相機,沙漠地帶的動物非常警覺難以捕獲,最重要的是,經過現場觀察,科考隊在這裡發現了大量野生動物活動的蹤跡。

記者:「我們看到在這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只要你留心,隨處都可以發現像這樣的野生動物的足跡。從這個腳印我們可以判斷這隻動物的體型並不是沙蜥等小型兩棲類動物,應該屬於盤羊等體型較大的野生動物。從足跡我們可以看到,這隻動物在這裡的胡楊樹悠閒的覓食後,向沙漠的深處一路走去。」

常罡:「沙漠地帶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敏感的地帶,因為它比較乾旱缺水,所以說一有氣候的變化,它們野生動物就可能很直觀地反應出來。小型哺乳類動物怎麼樣來適應這種環境,通過哪種方式,或者哪種行為,或者哪種機理來適應沙漠的環境,這是我們這次主要調查的目的。」

經過一晚的等待,第二天科考隊再次來到胡楊林樣地時,果然收到了驚喜。

侯祥:「捕獲的三指跳鼠和之前五指跳鼠的不同,遺憾的是前一天布下的四部紅外相機並沒有捕獲到動物的行跡。但在片看似荒蕪人際的沙漠腹地,科考隊一次就採樣到了10隻不同種類的小型哺乳動物,讓人不禁感慨沙漠大自然中生命的頑強。」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科考隊員安曉雷:「把動物種群分布的狀況,跟當地的生境包括一些植物生態關係,能結合起來,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分析出高原沙漠中動植物之間相互協作利用的關係。」

記者:「望著沙漠中頑強生長的胡楊和眾多野生動物的蹤跡,讓人不禁感慨沙漠中生命的奇蹟,我們了解到這片胡楊林本月25號即將做為景區對外開放,我們不知有了人類活動的介入這裡的胡楊和野生動物們的生存環境會不會受到影響。但我們相信隨著人們對生態愈加重視,憑藉著這些生物們堅韌的生存能力,這裡的生態會變得更加美好。」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大型紀錄片《第三極》(1——6完整播放)
    首先,《第三極》的故事性很強。影片特別強調故事,以至於願意犧牲一定的知識全面性。《第三極》不是了解青藏高原的教材,不是地理考試的標準答案,而是一扇了解高原的窗口。影片將以一個又一個好看好聽的故事,讓觀眾對世界的第三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進而產生理性的思考,但是思考屬於觀眾,而不屬於解說詞。其次,《第三極》的講述方式戲劇化。
  • 在海拔5000米的無人區科考是什麼體驗
    這裡海拔已經超過4500米,就不會再出現大片大片的喬木植被了。放眼望去,車隊兩側儘是低矮的草原與稀稀疏疏的砂巖,遠處念青唐古拉山的積雪層掩映在雲霧之中,若隱若現。   「行走兩億年」科考隊隊長張以春研究員是第17次進藏科考,豐富而老道的經驗讓他對藏地的氣候與環境有全面的了解。在青藏高原這座「世界第三極」上,高原反應、強烈的陽光、凜冽的風沙等只是「初級考驗」,一旦進入無人區,才是真正的「艱難副本」。那裡晝夜溫差極大,且沼澤遍地,還可能會面臨各種不可預知的危險,更要防範野犛牛、棕熊、狼群等大型野生動物。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在地球的南、北極之外,有一處地方被人們稱為「第三極」。這裡曾是地球運動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這裡,就是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唯一有著人類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跟著紀錄片「雲旅行」的第四站,來到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是一個冰與雪的琉璃世界,高原冰川上的積雪終年不化,只需一眼,就能讓遊人看到它的巍峨與純淨。
  • 中國最美紀錄片《第三極》|城視·書房
    人與自然之間如何相處共生,是大型紀錄片《第三極》的主題。自2013年年初正式開始籌備,9月開拍。截至2014年7月,4個攝製組總計拍攝400多個工作日,行程遍及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青藏高原的50多個秘境。《第三極》展現的是不同的高原環境孕育了怎樣不同的生存方式。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腹地,日常生活如何進行?人們如何在海拔的極限,飼養牲畜和培養自己的農作物?
  • 駛向第三極丨東南DX7星躍以「極限」品質挑戰可可西裡
    而且,此次極限之旅一路跨越三層地理階梯,從0海拔一路挺進4600米的青藏高原,從零上25℃的東南沿海穿越至零下40℃的「死亡之海」,沿途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山地、戈壁、沙漠、雪山縱橫交錯,其艱辛程度可見一斑。
  • 涉藏紀錄片《第三極》直抵人心
    隨著涉藏紀錄片《第三極》(青藏高原)在CCTV-4開播,盆友們又歡騰了起來。自3月25日每晚19:10開播以來,《第三極》收視持續走高,3月26日34城市(缺成都)收視份額達1.49%,較播出前同時段提升129%,引發網友熱議。網友驚呼,《第三極》「美得喪心病狂!」
  • 《最後的胡楊林》解說詞
    塔裡木盆地被平均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的高山環抱,天山山脈、崑崙山脈足以把任何溼潤的氣息阻擋在盆地以外。        從山區到盆地內部,不同類型的荒漠構成了塔裡木盆地,這是一個令生命望而生畏的世界。
  • 【紀錄沙龍•總第57期】涉藏紀錄片《第三極》看片會+主創交流
    這種人類心靈的制高點,最堅韌、最善良、最智慧、最友愛的制高點,正是《第三極》所要表現的。」 本周,紀錄片沙龍就邀請這部還未播出就已備受矚目的涉藏紀錄片《第三極》與片友們見面,與此同時,《第三極》也將於沙龍當晚七點十分,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首播。
  • 青藏科考88項專題助力西藏生態屏障建設
    來自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數據顯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式啟動以來,88項專題科考活動在西藏深入推進,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了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從2017年8月全面啟動以來,大批科研工作者對青藏高原的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環境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為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村留影(拼版照片,2017年9月13日攝)。
  • 胡楊:沙漠中的生命之魂
    從塔裡木盆地邊緣綠洲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終日都是一個匆匆行者,荒漠中的胡楊如同嫻熟使用啞語的嚮導,引導人走向沙漠深處。經常看到蔥籠茂盛的樹林裡有一片片枯死的胡楊,讓人感受到穿行在生死之間,在我的眼裡,生與死是這片沙漠留下的唯一記憶。我熟悉胡楊,可以從它剝落凹陷的軀幹上及它枝葉生長的朝向判斷出方位,閉上眼睛可以從胡楊身上摸挲出它生存的境況,在胡楊沁出的苦香裡,甚至能聞得到它傳輸出來的頑強生命信息。
  • 突破極限勇闖未歷之境 東南DX7星躍勇闖世界「第三極」
    青藏高原,與南極、北極並列,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可可西裡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更是被稱為「生命禁區」,直到2005年其核心地帶才被人類首次徵服。 近日,由亞洲車神「曾凡仁」帶隊,東南DX7星躍開啟了一場從福州到可可西裡、從海拔0米到4600米、從零上25度到零下40度的品質見證之旅。
  • 駛向第三極:33天,行走萬裡,橫跨中國,東南汽車挑戰頻頻升級
    駛向第三極和東南DX7星躍一起挑戰極限一起突破自我一起碰撞古今文化一起感受名山大川啟程,再一次從福州出發11月10日,在福州竹岐直升機場「駛向第三極」是由東南汽車發起的一場「品質鑑證+公益援助」的長途挑戰之旅。青藏高原,與南極、北極並列,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東南DX7星躍車隊從東出發,經歷長距離、高海拔、大溫差、全路況的挑戰,橫跨三大階梯,為西部地區學校捐贈愛心書籍,並向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管理處捐贈2臺DX7星躍,作為「可可西裡生態巡護車」,為「生命禁區」的守護者們保駕護航。
  • 「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
    「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評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  章正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做好西藏工作的「十個必須」,其中包括
  • 夢幻金秋,365天的額濟納旗胡楊林,只有21天的美,轉身就是一年
    屆時您可以親自參與到節目裡,和演員、和小鎮員工一起載歌載舞,享受到多方位演繹視覺盛宴,與各種街頭氛圍演藝、特色巡遊不期而遇,親自感受千年前絲綢之路上各種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奇妙景象,追尋河西歷史,居延文化。溫馨提示:西部地區乾燥日照強,注意多飲水防曬,早晚溫差較大。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
  • 駛向第三極丨東南汽車DX7星躍以「極限」品質挑戰可可西裡
    青藏高原,與南極、北極並列,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可可西裡,位於青藏高原腹地中的450萬公頃「生命禁區」,平均海拔4600米左右,最低溫度零下40度,高寒荒蕪且危機四伏,直到2005年其核心地帶才被人類首次徵服,在這裡人類是如此的渺小和不堪一擊。而東南汽車在此完成了萬裡遠徵,DX7星躍的車轍刻印在地表第三極。
  • 波司登立足中國溫暖全世界 踐行使命助力南極科考事業
    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再次踏上探尋南極之旅。這是中國南極科考隊第37次踏上徵程,此次出發將繼續探索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答案。南極是一塊神秘大陸,有著很多人們尚未踏足之地。此次,中國南極科考隊依舊擔負著歷史重任。
  • 這個冬天來金塔沙漠胡楊林,邂逅一場不一樣的冰雪奇緣
    胡楊林 是金塔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他們歷經風雨滄桑 卻仍然保持著原始風貌 他們頑強的生命力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冬天來金塔旅遊的朋友們 一定要來看看這裡成片的胡楊林
  • 科考第三極 淚目! 「魚堅強、羊感恩、牛有愛的故事」
    直擊湟魚回遊 看「魚堅強」涅槃重生之路青海湖畔的湟魚也被稱作「魚堅強」,每到夏天,它們都會拼命遊回淡水河道中產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不懂的人為美景讚嘆,懂的人為生命唏噓。
  • 阿蘭做客地球第三極品牌直播間 分享西藏極淨好物
    地球第三極品牌線上精品直播間於昨晚開啟線上直播。甜美歌姬阿蘭·達瓦卓瑪作為地球第三極品牌星推官受邀做客直播間,與西藏自治區領導等一同為大家分享來自地球第三極的極淨風物產品,見證西藏的新發展。地球第三極作為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舉全區之力,合力守護和打造的統領全區各大產業的區域公共品牌和自治區新名片,是西藏自治區「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重要舉措,也是西藏自治區品牌興藏的重要部署。阿蘭作為藏族人民,義不容辭的承擔起了宣傳家鄉好物的責任。
  • 8部國產紀錄片,帶著孩子一起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國美
    不妨跟著這些紀錄片的鏡頭,帶著孩子一起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國美。在感受河西走廊獨特風貌的同時,更能夠明白它對中國歷史和文明進程所發揮的獨特作用。敦煌「春風不度玉門關」探尋遙遠古老的神話豆瓣評分:8.8敦煌,以石窟和壁畫聞名天下,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王之渙的詩中「春風不度玉門關」,講的就是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