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記者凌雲
汪建平教授曾經說過,畫圖其實是每一個外科醫生的必修課。
「當醫生是讓人很興奮的工作,當你手術做得很成功,畫圖的時候並不覺得累,反而很享受其中的過程!」汪建平教授說道。
作為我國著名胃腸外科專家,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名譽院長汪建平教授以一手漂亮得猶如教科書般精細的手繪手術圖譜,被網友們評為「在外科醫生中最擅長繪畫,在繪畫愛好者中最會做手術」的人。
汪建平教授曾經說過,畫圖其實是每一個外科醫生的必修課。通過把人體局部解剖圖、手術操作步驟都用手繪圖一點點畫出來,用來輔助術前談話,使得患者和家屬在術前,就可以通過讀圖,秒懂整個手術過程,打消術前的恐懼和不解,更易配合手術的進行。
尤其看到汪建平教授所繪的手術圖譜時,每個人都忍不住讚嘆「美呆了」!腎臟、盲腸、血管、淋巴結——各個臟器組織精細準確又栩栩如生,在他的畫筆下,仿佛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生命。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幾個經典作品吧~
手術圖譜1:
腫瘤位於降結腸下段,腫瘤體積較大,已完全堵塞腸腔,病人出現腸梗阻症狀,鑑於患者基礎疾病較多、高齡、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行左半結腸切除+橫結腸造口術。
手術圖譜2:
一位年輕的男性,患者因反覆腹痛住院,探查見小腸繫膜增生病灶位於橫結腸中部,並包繞腸繫膜上動靜脈。術中切除受壓結腸及解剖血管,將狹窄瘢痕送檢並吻合腸管,重建腸道。
手術圖譜3:
一位迴腸造口後遠端小腸萎縮廢用,外院無法關造口的患者,切除萎縮迴腸,迴腸盲腸吻合併放置支架,患者得到重生,重回工作崗位。
手術圖譜4:
一位結腸癌術後復發的患者,由於沒有聽從醫囑,定時、按期的隨診,發現復發腫瘤時,已經侵犯了小腸及局部血管,經過數個小時的奮戰,終於完整切除。
手術圖譜5:
在術前,該患者被診斷為先天性後腸發育不良,考慮腸管沒有按照正常的生理髮育,導致壓迫近端空腸,使得患者出現反覆噁心嘔吐,不能正常飲食;術中,經過近2小時的奮力後才明確診斷為:橫結腸繫膜疝、空腸上段梗阻,通過手術給予固定、整形,使得全部小腸在橫結腸繫膜下,腸管再不受壓迫,術到病除。
手術圖譜6:
這位患者就複雜了,直腸癌術後,乙狀結腸造口後出現小腸內疝一段小腸由造口膀鑽進去,與膀胱黏連,最後引起腸梗阻。
手術圖譜7:
一位盲腸癌並腹膜後廣泛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其他醫院曾經剖腹探查過一次,經過PD-1治療後再次手術。汪建平教授為他主刀時,整整做了8個小時,手術難度超出想像。經歷了漫長的手術,年輕醫生都覺得疲憊,汪建平教授顧不上休息,立即伏案畫出這兩張精美的手術圖譜,足足畫了1個小時,將術中所見、手術要點都記錄下來,放入患者病程記錄之中。
由於汪建平教授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畫的圖從來不保存,都跟隨病人病歷一起走,方便今後的治療。小編努力搜刮也只能找到這些,都放上來供大伙兒「觀(mo)賞(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