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記者/李愛 楊藝 視頻/謝自強)在國內自貿試驗區中,蘇州自貿片區成立的時間不算早,但中新合作26年積澱下的「園區經驗」早已使金雞湖畔邊的這座現代新城名聲在外,憑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創新能力等優勢,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正在對標全球園區最高水平發力。
8月19日,記者隨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周年媒體採訪團走進蘇州自貿片區,感受其大踏步試、創、改的魄力。
「產業轉型、開放創新是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最為顯著的特色。」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管委會主任丁立新如是說,一年以來,蘇州自貿片區共出臺政策文件47項,推出130餘項改革創新舉措,形成高質量的制度創新案例60餘項,省級首創率達60%。新設立外資企業近200家,進出口總額近600億美元,開放型經濟主要指標實現強勁增長,全方位開發格局不斷深化。
多項制度首創 亮劍核心「法寶」
為幫助生物醫藥企業順利開展研發,蘇州片區探索出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以企業申請備案、器械分級管理、單一窗口辦理的形式,解決了醫療器械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在進口相關器械和零部件時因缺少註冊證而無法通關的「燃眉之急」。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綜合協調局副局長趙建剛介紹,截至今年5月,蘇州片區已有9家企業提交了25批次備案申請,涉及37類進口產品,通過備案後,相關企業的研發產品將得以順利通關,儘快投入研發,加快醫療器械產品的開發與上市速度。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國內首創的制度創新還獲評國務院的「最佳實踐案例」。
蘇州自貿片區面積雖佔據江蘇自貿試驗區的「半壁江山」,但在土地資源供給方面卻格外審慎。通過建立《土地出讓合同》+《產業發展協議》「雙合同」模式,蘇州片區於全國首創新興產業用地「10+N」分段彈性出讓機制,其中「10」代表前期的土地使用權限,期滿後,受讓人需按《產業發展協議》經政府監管方考核,以確定其是否有權繼續享有最長不超過30年的後段土地使用權。
加載GPS進行實時跟蹤,從蘇州出發、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一路西行無需開箱檢查抵達歐洲,一列由蘇州自貿片區駛出的「卡車航班」,成為了供片區企業選擇的「第四條中歐物運通道」,填補了10到30天運輸時間之間的模式空白。
2019年,該「卡車航班」已累計進出口貨值超過2億人民幣,現正在為超過7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巨頭提供常態化貨運服務。趙建剛介紹,目前該貨運服務正在向著「一帶一路」方面南進。
除此之外,企業境外投資服務平臺輻射力至浙江、上海等長三角其他區域,「關助惠」海關信用惠企模式已匯集25家銀行助力進出口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全國保稅檢測集聚區首家試點聯動內外打造全產業鏈保稅監管服務等等,一系列制度創新正在蘇州自貿片區開花結果,「創新的枝蔓」也正在由片區茁壯生長至蘇州全域、乃至更為廣闊的空間。
國際頂尖遍地開花, 「園區造」走向世界
十八分鐘即可分析得出人體肝癌、卵巢癌等免疫指標檢測結果,整套機器流水線可以最快速度檢測分析出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指標……在蘇州工業園區,由百年藥企羅氏製藥投資近35億元建設的羅氏診斷產品(蘇州)有限公司,正在為全中國500餘家大型醫院提供著全實驗自動化解決方案,同時也是羅氏診斷全球運營網絡在亞太地區建立的首個生產和研發基地。
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牽手蘇州工業園區已有五年的時間,「蘇州公司作為企業的研發生產中心與上海銷售鏈一體,讓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銷售產業鏈更加完整。」羅氏診斷產品蘇州公司負責人馬凱介紹,未來,羅氏診斷亞太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將有望在抗擊全球COVID-19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中國和亞太其他國家生產並供應檢測產品。
外資企業來蘇找到了一片市場藍海,本土企業則在故土落地生根,從瞪羚到獨角獸,他們也以持續的內驅動力瞄準著行業標杆。目前,蘇州園區內,全球頂尖的生物醫藥企業集聚,還誕生了一批國內創新藥研發明星企業。
康寧傑瑞是一家專注於研發、生產和商業化創新抗腫瘤生物大分子藥物的本土生物製藥公司,2008年落地蘇州工業園區,2019年12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短短幾年,康寧傑瑞已成為生物醫藥領域「新貴」,由其開發的異二聚體雙特異性抗體平臺(CRIB)、混合抗體平臺(CRAM)成為生物醫藥領域最具競爭力的抗體篩選技術平臺,成功打造了國內首個自主研發進入臨床的PD-L1單域抗體,這一已進入註冊/Ⅲ期臨床研究的抗體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可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劑。今年8月17日,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重組人源化PD-L1/ CTLA-4 雙特異性抗體KN046聯合用藥治療方案已獲批臨床應用。
織就一張政務網 最優營商環境「引鳳來」
持續優化的政務營商環境是吸引國際尖端企業加速向蘇州工業園區聚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六月,羅氏製藥宣布計劃向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羅氏診斷亞太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新增1.8億美元投資。
讓這家外企倍增信心的是,從項目落地到公司進駐,五年來蘇州工業園區所提供的一系列專業、便捷的政務服務。「現在,我們也是自貿區的一份子,希望能一起把自貿區建設得更好。」馬凱說。
開辦企業通過一窗集成服務,時間壓縮至0.5-1個工作日;在外資登記備案等事項中試點人工智慧審批,符合條件的申請通過自動數據對比實現「秒批」...... 作為一站式政務服務首創之地的蘇州工業園區,正在借著「自貿東風」,由「一窗」拓展至線上與線下的聯動。
線上「融易辦」服務是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所推出的「一網通辦」2.0升級版,集合了工商、稅務、消防、衛生等各領域的服務板塊,能夠實現各項業務快速辦結,並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務服務;即使身處國外,也可以通過刷臉認證實現業務全球在線通辦。
另一方面,政府、企業、社會服務資源也在線下進行著深度交融,一站式政務服務站「融驛站」深入企業密集度高、需求量大、針對性強的特色產業園載體、商務樓宇,促使政務服務「下沉」、延伸;網格員上門幫助不懂網絡的老年人代辦業務,打通了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以客戶視角出發,針對需求側設計政務服務,而不是著眼於各部門能夠提供怎樣的服務,這是我們的理念」,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殷輝禮表示。
2015年,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掛牌成立,成為江蘇省內首個國家級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將審批權集中到一個部門、一個服務大廳,獲得各類監管部門行政審批授權,進而實現一線窗口全流程辦結,成為園區行政審批局需要突破的兩重關卡。
殷輝禮介紹,目前園區已打通省級、市級、園區三層垂直政務服務體系,將繼續橫向打通更多部門之間的審判合作通道,年內將實現95%以上的政務服務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