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文言文,你的腦海中會蹦出怎樣的詞兒?浮現出什麼樣的情景?是枯澀難懂,還是文雅優美?是韻律感極強的文章,還是古板的老先生手捧書卷,搖頭晃腦地念著「之乎者也」?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近日,中國一位「大神級」網友將英國歌手阿黛爾的單曲《似曾相識》(Someone Like You)用文言文進行翻譯,那優美的韻律和含蓄的用詞一下子打動了億萬國人。
戳中淚點的文言風
「中文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啊!」看完這篇文言文的翻譯後網友集體驚呼。一邊放著這首歌,一邊在微博上看著文言文翻譯的大學生王康蕊評論說:「果斷被戳中淚點,膜拜這位大神級作者!」
朋友和我一起在網上看到這篇翻譯時,他更是突然狠狠地拍了我一下說:「你看這四句!連續四句全部押韻,並且毫無生硬的感覺!這得有多麼深厚的文言文功底啊!」看著朋友瘋狂的樣子,我想,打動他的也許不僅是這些優美的辭藻和語句,還有那辭藻背後所包含的中國傳統情懷和意境吧。本篇譯文中還有一個亮點: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yeah. 情堪雋永,也善心潮掀狂瀾,然。」
一個單詞「yeah」,一個漢字「然」;一首英文歌曲,一篇文言文的翻譯;一個用聲音的表現力震撼聽眾的心靈,一個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言文引發眾人共鳴。
「二度創作」的文言文翻譯
翻譯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尤其用文言文翻譯英語作品。早在上世紀,以蘇曼殊、畢谹和郭沫若為代表的一些翻譯家就曾有意識地將外語詩歌翻譯成了文言律詩。「其實從本質上講,翻譯時語言之間並不是字字對應的,需要在文化系統之間進行複雜的轉換。將當代流行歌曲翻譯成文言文,更需要跨越時代的鴻溝。」華東師範大學李明潔副教授說。比如,該譯文中用到「巫山雲雨」之類的典故,就涉及到中國文化傳統和古典文學意象,而這些在英語原文中是找不到對應之處的。
就譯作本身而言,與其說是翻譯,不如說是呼應原作的二度創作。之所以用文言文再度創作的這篇歌詞在網民中廣泛流傳,與文言文典雅精緻的敘事風格有關,也得益於文言文長於比興、善於用典的特質。當然,中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文化覺醒也是不可或缺的社會語境。
開啟中華文化大門的鑰匙
文言文作為中華文化傳承之「根」,是中文學習的重點及難點。它既文雅優美,韻律感強,易被廣為吟誦,又寓意深遠,凝練簡潔,經得住反覆揣摩。
曾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常務理事的著名外交官章含之女士說過:「文化的新生,需要向傳統致意」。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每一字,皆有形有音;每一詞,皆有故事。千百年來,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氣勢宏遠、跌宕起伏的文言文名篇佳句數不勝數。
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文言文意簡寓深,字字珠璣,使得不少人對於學習它有畏難情緒。北京市171中學的語文教師史晨飛介紹說:「今年北京地區的高考語文試卷,新增了4分的『古文理解』試題。總體來說,考生在這個部分的成績非常不理想,平均得分只有0.6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年輕人的文言文功力在不斷減弱。
文言文是進入中華古代文化大門的鑰匙。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領略文言文之美,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在浮躁、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不妨停下匆忙的腳步,嘗試著讀點文言文,努力去欣賞它的優美典雅,這對於走近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自身文化修養都大有裨益。年輕人借著欣賞英文歌曲的文言風式翻譯,重拾對文言文的興趣,獲得感知,有所領悟,樂於追隨,也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