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真的只是一場秀嗎?是一場怎樣的秀?
《八佰》《八佰》成為近期最能哭的大片,同時也是最富爭議的大片。關於《八佰》的爭議,除了人肉炸彈那一幕催淚情節,還有就是關於整個《八佰》故事情節的真實性。可是在電影《八佰》中,戰鬥的方式、戰鬥細節和傷亡人數,特別是最後撤離時的慘烈,都與歷史上真正的那場戰鬥不相符。
-
電影《八佰》中,四行倉庫守軍雖浴血奮戰,卻以悲劇收場
,不同於以往抗日神劇,電影《八佰》製作精良,光是早期曝光預告片就吸粉無數,在放映過程中更是賺足觀眾眼淚。2、四百壯士守倉庫我們沒有走,我們還在上海!10月26日,中國軍隊在上海閘北區抵抗逐漸艱難,日軍已突破量防線,因為戰況吃緊,第八十八師司令部已經轉移多次,直至此次的四行倉庫。
-
《八佰》發布「見證」版預告 四行守軍振奮人心
四行守軍誓衛家國 英勇抵抗振奮全國同胞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彼時大軍西撤,獨留下88師524團400餘將士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預告中,當被問到「再繼續(抵抗)下去,意義是什麼?」的時候,團附謝晉元回答「告訴他們中國人還在」。八百壯士的苦守不僅是向敵人宣告中國人還沒有退走,更是向四萬萬同胞和全世界宣告中國誓衛國土、抗戰到底的決心。戰士們的無畏令對岸租界中的民眾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支援守軍,為守衛民族的尊嚴貢獻力量。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創建於1931年,是由金城、中南、大陸、鹽業等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成的儲備倉庫,所以得名「四行倉庫」。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裡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
-
八佰,中國不會亡!曾經的四行倉庫阻擊戰
近日,電影八佰大火。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
-
請允許我吹一吹《八佰》背後的四行倉庫
這部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452名戴安全頭盔的戰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片子,票房已經破10億。 隨電影而來的是毀譽參半。不過如果你抱著家國大義的心態去看《八佰》,那它值得一看。影片中這場戰役能取得成功,除了歸因於戴安全頭盔壯士的頑強抵抗,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被用來當作最後一道防線的「四行倉庫」。
-
電影《八佰》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留給我們什麼啟示?
>及《八佰》的因由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如果所有的國軍都能像《八佰》中的勇士那樣,也不可能會造成南京淪陷後的歷史上最慘局面,也不可能導致大半個中國的淪陷,也不可能出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當然電影只演繹到八百勇士撒出四行倉庫也就結束了,但壯士們的後述真實歷史更為悲慘。他們一撤進租界便被繳械,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謝晉元後來被暗殺。
-
《八佰》熱映,被「八佰」堅守的四行倉庫有何特殊意義?
電影《八佰》海報局部。隨著影片《八佰》的熱映,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舊址成為了最熱網友打卡地。很多網友真摯地表示:「看完《八佰》,只想去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獻花,深深鞠上一躬。」也有網友表示「有機會去上海,一定去看看四行倉庫遺址!」參觀四行倉庫已是不少《八佰》影迷們的共同心願。四行倉庫建於1931年的倉庫,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地處於華界、租界的交界處。
-
電影《八佰》:英雄永不落幕,四行倉庫保衛戰,孤軍背後的悲涼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歷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以盧溝橋事變為藉口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戰火又燒到了上海,由此引發了我軍頑強抵禦日軍的淞滬會戰。,頑強的戰鬥力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1937年10月6日晚,謝晉元接到命令,率領加強營約四百多人死守閘北,對外宣稱八佰,則是由於戰時需要。
-
蘇州河畔「最後的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八佰》壯士慨以慷!
(一)1937年,蘇州河邊,四行倉庫,「八佰」士兵,立於此處。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打響之後,中日雙方第一次全面會戰。中央軍的戰略思想很明確,核心目標:改變日本的侵略方向,擊破日本「三個月內亡中國」的妄想。
-
電影《八佰》四行倉庫中的中國守軍到底多少人
隨著管虎導演的最新電影《八佰》的上映,再次將中華民族抗戰時期的那段血淚史展現在人們面前,該片根據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的真實事件改變,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
-
管虎的《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戰
《八佰》籌劃了10年,拍攝230天,影片處處寄託著導演管虎的匠心。《八佰》劇照為了更真實地呈現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爭場面,管虎在蘇州找到一塊地,歷時18個月,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蔣介石留下軍隊抵抗,希望以八十八師犧牲換取國際社會支持,藉助國際輿論迫使日本撤退。蔣委員長有他自己的打算。那一年10月30日要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國際會議,蔣介石對這事寄予很高的希望,希望&34;。這是一場政治目的戰役,八十八師長孫元良認為無需留下較多部隊,以少數兵力選擇據點固守,蔣介石同意孫元良建議。孫元良多番考慮後,讓謝晉元率部固守四行倉庫。
-
「惠州文脈·西湖」《八佰》與四行倉庫
> 資料圖那時我不知道,蘇州河邊還曾有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浴血鏖戰,如今,河邊仍矗立著那段歷史的見證物——四行倉庫。為向國內外宣示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爭取國際社會支援,10月26日深夜,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四百餘名官兵(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謊說有八百人,外稱「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電影《八佰》便取材於這樁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
-
電影《八佰》與其四行倉庫保衛戰真實歷史的啟示及勇士們的結局?
及《八佰》的因由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如果所有的國軍都能像《八佰》中的勇士那樣,也不可能會造成南京淪陷後的歷史上最慘局面,也不可能導致大半個中國的淪陷,也不可能出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當然電影只演繹到八百勇士撒出四行倉庫也就結束了,但壯士們的後述真實歷史更為悲慘。他們一撤進租界便被繳械,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謝晉元後來被暗殺。
-
電影《八佰》四行守軍振奮人心吳京贊其讓中國戰爭電影走上新臺階
四行守軍誓衛家國 英勇抵抗振奮全國同胞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彼時大軍西撤,獨留下88師524團400餘將士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戰士們的無畏令對岸租界中的民眾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支援守軍,為守衛民族的尊嚴貢獻力量。四行倉庫保衛戰激發了全國同胞的鬥志,喚醒了中國人心底的不屈和骨氣。
-
《八佰》四行守軍振奮人心 吳京贊其讓中國戰爭電影走上新臺階
四行守軍誓衛家國 英勇抵抗振奮全國同胞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彼時大軍西撤,獨留下88師524團400餘將士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戰士們的無畏令對岸租界中的民眾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支援守軍,為守衛民族的尊嚴貢獻力量。四行倉庫保衛戰激發了全國同胞的鬥志,喚醒了中國人心底的不屈和骨氣。
-
微評 |《八佰》背後還有多少四行倉庫
因為電影《八佰》的熱映,在蘇州河沿岸靜靜矗立了80多年的四行倉庫忽然火了。8月26日一場雷雨光臨上海,仍有許多市民、遊客冒雨前來憑弔紀念,一些人還在四行倉庫的彈孔牆外擺放了鮮花。《八佰》藝術再現了中華民族抗戰記憶中的一場特殊戰鬥,以電影的角度完成了對於這一特定事件的「影像敘事」,而當人們紛紛走出電影院,記憶被喚醒,隨之而來的是對於探尋「真實歷史」的熱情高漲。
-
電影《八佰》背後八佰壯士的由來?四行倉庫保衛戰為什麼如此出名
電影《八佰》的上映,讓許多人重新了解到83年前淞滬戰場上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往事。不過在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中,800壯士並非是最悲壯,最慘烈的,可為什麼他們的事跡會特別出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來說說800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始末。
-
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
電影《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阻擊日軍,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來過這裡,才真正讀懂這段歷史 實地探訪《八佰》故事發生地「四行倉庫」
去年暑期檔的大好前景已不復存在,《八佰》選擇在這個困難時期以「探路者」的身份參與「救市行動」,不得不令人感嘆。《八佰》改編自一段真實歷史。時光網在去年探訪的正是這段歷史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雖然時隔一年,但這次探訪並沒有失去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