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長期生活在網絡世界會有一種幻覺,覺得萬萬是一個眾人皆知的IP,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樣,所以需要動用更多的營銷和宣傳渠道。我們知道死忠粉可能不贊成我們這麼做,但我們沒有太多的選擇」。
文/三聲記者 蒲草
萬合天宜營運長柏忠春婉絕了《三聲》記者對於預測《萬萬沒想到》票房的提問,但是他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對票房的計算方法,「如果要是做一個6億票房的片子,就需要2千萬的消費者進入到院線,我們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拓展路人粉。」說出這個數字時,《萬萬沒想到》電影點映還沒有開始。
在過去的三年裡,萬合天宜成為眾多網生視頻內容創業者的成功樣板——推出國民級爆款網絡劇《萬萬沒想到》系列、在多個視頻網站規模化生產網絡劇、內容產品反向輸出至電視平臺、商業模式的盈利狀況良好、以高估值完成B輪融資。
某種意義上,依靠單一爆款產品起家的網生視頻內容創業者多少享受著偶發性質的成功經驗,如何將其規模化和規律化成為此類創業者持久發展的難題。「每個公司必須要有幾款好的作品,這是它的生存方式,剩下的就是考驗你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商業模式的開拓性或者是延展性。」柏忠春說。
如今,萬合天宜的第一部大電影也登陸了院線戰場,其成敗也將關係到這家模範視頻內容創業公司是否會遭遇到進入新產業鏈的天花板。
在電影市場獲得票房勝利的複雜度,要遠遠高於在線視頻領域的網絡劇大爆炸,其中所需要調配的資源和服從的江湖規則也是萬合天宜雖然學習已久但仍是初次實踐的。
相比《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同樣基於網際網路IP 的大電影所選擇的暑期檔和國慶檔,《萬萬沒想到》所處的檔期環境無疑更為險惡。柏忠春笑稱最終的定檔是「民主決定的結果」,是所有相關方面「一人一票」決定的檔期。
實質上,選擇賀歲檔是一個電影生產流程的被動結果,「有水快流」是網絡化IP開發的一項基本規則,和現在不得不服從的宿命。由於6月20日該電影剛剛進入拍攝周期,較短的保鮮期以及各出品方的訴求,決定了《萬萬沒想到》無法擁有較長的檔期周轉機會,快速上映進入賀歲檔幾乎成為唯一選擇。
在接受《三聲》採訪時,柏忠春相信萬萬大電影具有足夠的差異性。相比同為12月18日上映的國產大片《尋龍訣》,萬萬大電影希望突出爆笑喜劇的特色,形成觀眾群體的區分。「今年黑馬式的片子一般都是功夫喜劇,喜劇需要有一點,功夫的東西也要有一點,雖然我們不是刻意這麼選擇,但這個題材正好兩點都具備。」
不過,多少出於錯峰競爭的需要和投資安全的考慮,《萬萬沒想到》大電影在12月12日和13日了舉行大規模的超前點映。雖然19%的點映院線排片率也使得《萬萬沒想到》飽受破壞檔期秩序的質疑和批評,但該片依然獲得1.12億票房,成為華語史上首部點映票房破億的影片。
對於萬合天宜而言,《萬萬沒想到》大電影無疑是2015年最為重要的工作項目,不僅成為其旗下最優質IP產業鏈拉長的突破性嘗試,也是該公司進入電影產業的第一次試水。根據柏忠春的介紹,萬合天宜將在2016年推出一系列的電影項目,而「萬萬」大電影的經驗和教訓對於後續電影領域十分重要。
「我們拿出最多的資源、最大的誠意,我相信粉絲們可能會進影院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因為我們沒有再去模仿過去的操作方式,沒有把一個網劇換一個方式放到電影院,我們是在盡我們的全力去做一個真正的大電影。」柏忠春對《三聲》說道。
的確,萬合天宜的首部院線電影並未趕上網絡IP電影之路最瘋狂的開始。從2014年暑期檔的《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開始,原生於網際網路內容的電影一次次的試圖在電影院線中獲得自己的商業回報和。同時,能夠較好保證投資安全的成熟IP在內容市場的走紅,也驅使著更多的資本玩家從中快速淘金和變現。於是,「強營銷、弱內容」似乎也成為這些電影最為詬病的地方。
在《萬萬沒想到》的主創序列中,富有經驗的電影人黃建新擔任了監製一職。根據三聲記者的了解,借鑑了之前類似電影項目的教訓,在大電影立項之初,「選擇一位足夠全面並且專業性的監製」成為各出品方的共識。
「這個電影已經有它自己獨有的成功模式存在,這個東西是絕對不能丟的,因為這是這部戲成功的基礎保證。」在2015年年初的香港電影節上,黃建新曾對三聲記者表示自己將為這部具有網際網路基因電影注入的是如何在「電影院系統」中獲得成功的保證。而面對叫獸易小星這樣的新導演,黃建新表示自己需要在前期的務虛中實現足夠的預估,和所有部門一起調整好所有的創作風險。
「網絡段子化」被萬合天宜認為是該項目走向「電影院系統」成功的一大創作風險。相比之前更多訴諸情懷的網絡IP,堅持三番結構的《萬萬沒想到》網絡劇具辨識度在於其節奏的設置、笑點的密度和反轉的結局,而強烈和固定的風格也成為其電影化的難點。
正是因為如此,在很多工作人員眼中,這部來自於網絡當紅IP的電影卻一直在告別其簡單、直接和明確的網際網路喜劇色彩,而是定位於一部「合家歡」的賀歲喜劇,「完全採用了商業類型片的操作方法」
在劇本組成立的第一天,叫獸易小星就強調了不會做一部加長版的網劇,「這種想法提都不要提」,因此電影劇本要在最大程度上剔除網絡段子。在整個編劇工作中,叫獸易小星要求整個劇情必須保持邏輯連貫和節奏的均衡。雖然由於創作慣性,在最初的劇本中,編劇依然會創作大量的小品式段落,但最終全部被導演放棄。
最終進行笑點統計時,工作人員發現不僅整體的節奏有了大幅度的放緩,而且幾乎沒有單獨孤立存在的笑點段落。「我和教授接觸這麼久,他對電影有著很高的追求,他很介意自己的電影被說成段子堆砌的。」一位在電影劇本組工作的編劇說道。
根據該編劇對三聲記者的介紹,叫獸易小星對於劇本的要求程度近乎苛刻。在編劇過程中出現的維納斯雕像、女人公所製作的食物等細節,叫獸易小星抖要求編劇考察真實的歷史時間,是否與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出現矛盾。
柏忠春表示電影劇本的修改和調整累計超過五十五個版本,「最後就是吹毛求疵的修改,但是沒辦法,在這個裡面需要平衡的點太多了。」劇本的調整伴隨著電影拍攝的全過程,甚至在女主角楊子姍為最後一場戲配音的現場,編劇們依然在修改著她的臺詞。「電影裡的對話不能是跳躍的,不能是簡單煽情的尷尬,也不能有說教的意味,要讓觀眾自然接受,這種對話是需要反覆推演的。」
「放棄網絡劇,改拍類型片」的關鍵原因在於萬合天宜試圖讓這部電影在賀歲檔的激戰中搶奪更多消費者,這意味著代表了票房增量的「路人粉」對於電影成敗的作用更為關鍵。
「第一是服務於死忠粉,但這個群體撐不起太大的票房,而且不是所有的死忠粉都會完全進入影院。換句話說,我們要有很大的精力去拓展路人粉,路人粉這個人群其實是可看可不看,但是如果一個好片子他也希望去看,我們希望把這群人吸引到電影院裡。」柏忠春說道。
然而,在「萬萬」體系中,網劇不僅是電影的IP源頭、內容風格的基石,更是兩個屏幕市場之間消費者的轉化路徑。《萬萬沒想到》網劇正是擁有了大量面孔清晰的網際網路用戶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將受眾面孔再度推向模糊和廣泛的時候,來自於網絡忠實粉絲的反感將變得不可避免。
某種意義上,《萬萬沒想到》第三季在粉絲中的口碑和流傳度的下滑,成為這種「反感」的預演。雖然第三季網劇在優酷平臺上線之後依然取得了極高的點擊率,但是金句傳播率等指標卻明顯低於前兩季。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網劇作為限量版進行播出,全片服務於《萬萬沒想到》的宣傳工作。除了視頻還是會講一個大致完整的故事,最後1分半鐘全部用於播放大電影宣傳片。
在客觀上,由於電影拍攝的整體壓力,第三季網劇的籌備和製作時間非常緊張,主創團隊的精力無法全方位的投入到網劇中,從而造成了一定質量影響。另一方面,第三季網劇如此設計也符合「最大限度影響路人」的宣發思路。
一位萬合天宜的工作人員對三聲記者表示,「我們長期生活在網絡世界會有一種幻覺,覺得萬萬是一個眾人皆知的IP,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樣,所以需要動用更多的營銷和宣傳渠道。我們知道死忠粉可能不贊成我們這麼做,但我們沒有太多的選擇」。
本文為三聲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三聲(tosansheng)。除了微信公眾號,你還可以在今日頭條、虎嗅網、百度百家、新浪微博等平臺上看到三聲。當為原創文章時,想轉載的話,記得先聯繫我們。可以在後臺回復「轉載」,也可加微信:sansheng_kefu,也可發郵件:tosansh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