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秦皇陵,揭秘「鈹」這種兵器的真實面目

2021-02-19 戰爭事典

 

秦始皇似乎十分擔心後世的我們無法通過簡單的文獻來了解秦國軍隊最終的發展狀況,因此特意準備了幾坑多達數千件以秦軍將士為原型的「手辦」。為了追求極致的仿真效果,不但讓工匠們嚴格按照實物的樣式進行雕塑,還特意將之以1∶1的比例進行製作,並以真實兵器為附屬裝備。做完這些還感不足的秦始皇又下令準備了更多隨葬坑,繼續用1∶1的比例,復刻了皇家動物園(銅鳥獸)、皇家馬戲團(百戲俑)、中央武器庫(石甲冑坑)、政府機構(文吏傭),並將上述一切全部放入了秦始皇陵園這個巨大的「時間膠囊」之內。

 

可以說,通過對秦始皇陵這個巨大的寶庫的深入發掘,我們逐漸還原了當年那支縱橫天下的大軍的真實面貌。陶俑將士兵們的髮飾、服裝、護甲刻畫得無比細緻,仿佛這些陶土的士兵馬上就要追隨著他們的統帥繼續徵戰天下。

 

經過細緻的清理髮掘,人們發現,在這些陶土戰士的身邊散落著大量秦代實戰兵器,有青銅長劍、戈、矛、戟、鈹、殳等長兵,還有大量的弩機與青銅箭矢。經過兩千多年的歲月侵蝕,這些兵器的木質部件雖早已腐朽,但還是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可辨的痕跡。

 

正是秦陵兵馬俑坑的巨大發現,讓今天的我們終於知道了鈹這種兵器的真實面目。

 

(上圖)青銅長鈹

(指兵器時念pī,化學元素念pí)為劍作長兵裝,由於其鋒刃長度(通長35釐米左右)遠超一般矛頭且為平脊兩刃的造型,故而常被人誤認作扁莖無首的青銅短劍。當鈹的真面目顯露在我們面前之後,這種有些奇特的長柄兵器又引起了人們的一些猜測。有人甚至認為,始於西漢,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數百年間的經典長兵—槊正是鈹的直系後代。從鋒刃造型上看,兩者均體態修長,截面寬而薄,中央有起脊,橫截面呈四邊形或六邊形。但是這忽略了辨識長柄兵器最基本、最關鍵的要素—安裝方式。與矛所採用的木柲(積竹柲或積木柲)插入矛頭尾部套筒的連接方式不同,鈹首是將莖插入木柲首部預留的開槽中進行安裝的,有些鈹還會用中空的金屬銎格對結合部進行加固。以增大壓力的方式加強木柲與鈹莖間的摩擦力,同時防止木柲從開槽處崩裂。

 

事實上,槊這種重型長柄兵器是鋼鐵長矛發展的特例產物。由於採取了鍛造工藝來製作,原本短粗圓潤的矛頭自然而然地將轉變為扁平造型。西漢至魏晉時期,鐵質護甲的發展十分完備,為了刺穿越來越堅固的鐵鎧,槍矛的金屬頭部在變得扁平的同時也變得細長。這一時期,鋼刀的發展更加迅速,劈砍力登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為了避免因對方鋼刀將木柲削斷導致長矛的失效,將矛頭的金屬部分加長也是十分合理的,這就直接促使槊這種兵器的誕生。

 

鈹的插入式安裝模式相對矛的套接式安裝連接強度明顯不足,那為何鈹這種長兵還能與青銅矛並存數百年?不如我們看看手持長鈹的士兵在軍陣中的位置:俑坑軍陣中,手持長鈹的士兵獨立列隊於巨大方陣兩翼的戰車之前(秦俑坑軍陣並非作戰隊形,應當為模擬了作戰陣形的檢閱隊形)。能夠在兵車(這也是筆者認為秦俑一號坑模擬的是檢閱隊列而非實戰軍陣的主要原因。這樣的編組方式,戰車既不能快速衝擊,步兵隊列又相對單薄,不利於發揮戰鬥力,此外,士兵之間的間距、士兵與戰車之間的距離實在太近,過於密集的隊形也是無法用於實戰的)前列隊的士兵必然是最精銳的戰士——在大型步兵方陣中,精銳士兵多居於陣形四角和正面前排:正面是全陣的刀鋒所在,四角則是維持陣形的重要節點,打破一個步兵方陣最佳的著力點就是其四角,因此需要以精銳士兵對四角進行加強。

 

(上圖)漢代鋼鐵長鈹

這些戰士穿著防護良好的盔甲,手持既有利於結陣作戰又能夠發揮個人武藝的兵器,長鈹顯然能夠滿足這一需求:作為全長3.5米(木柲殘留痕跡長度多為3~3.5米)的長柄兵器,無疑很方便結陣以戰;另外,鈹因為其鋒扁平狹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施展出揮砍、挑刺等格鬥招式,能讓武藝精湛的士兵發揮出個人才華,必要時,士兵還可以將金屬鈹鋒從長柲上取下,作為一柄戰鬥匕首來使用。鈹鋒全長35釐米,莖長12釐米,便於單手握持格鬥;或許,返鄉時,銳士們還會將鈹鋒從木柲上取下,作為短劍佩戴以標榜身份(秦法規定普通士兵不許私自攜帶長兵返鄉,但允許百姓日常佩劍)。

這些使用長鈹的戰士也許就是傳說中的大秦銳士,秦卒中的精華。《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專諸刺吳王僚時,吳王僚的近衛甲士手持長鈹夾住了猛士專諸,或許也佐證了長鈹是一件更適合具有精湛武藝的戰士使用的兵器。

 

與造型圓潤的青銅矛相比,長鈹的細長尖鋒無疑具備了對厚重盔甲(尤其是使用雙層皮革製作的合甲)更強的穿刺能力,這或許也是長鈹能與矛在戰場並行數百年時間的原因所在。在更加鋒利的鋼鐵長矛出現之後,鈹依然頑強地存在了一段時間,甚至材料也進化為了鋼鐵(西南地區曾出土過漢代鋼鐵長鈹實物)。但是鈹插入式的安裝方式也有一個嚴重的弊端—連接不穩固。當足以在破甲能力上取代長鈹的鋼鐵矛槊出現後,盛極一時的鈹徹底退出戰爭舞臺。

本文摘自《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進化史》 

步兵是貫穿整個人類戰爭史的一個兵種,長期以來,其在戰場上的地位無出其右者,但其曾一度被戰車取代,成為車戰的從屬。
本書以先秦時期數次影響深遠的戰爭為線索,從社會性質、國家制度、經濟結構、軍隊規模、募兵方式,以及武器、戰術等諸方面入手,以文獻資料與考古發掘為依據,詳細講述了商亡西周立國到秦朝統一近千年時間內步兵從戰場配角演變為不可撼動的戰場主角的歷史進程。

↓↓↓點擊原文連結快速購買

相關焦點

  • 男子帶「鈹」來鑑寶,說是「孤品」,上邊的銘文連專家都認不出來
    男子帶「鈹」來鑑寶,說是「孤品」,上邊的銘文連專家都認不出來在一個鑑寶節目上,一男子帶來了一個鈹來鑑寶,說是戰國時期趙國又丞相鈹,是一件兵器,這件兵器的定名是在秦始皇兵馬俑挖掘以後,就是四萬件兵器裡面出現過16把,這16把裡帶銘文字的有幾把,但是它上邊的銘文字都相對少一些,就是五六個字
  • 三國猛將張飛的丈八蛇矛究竟是什麼兵器?
    實際上,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丈八蛇矛可能是全書少有的「純原創兵器」,在歷史上並沒有作為軍隊的兵器所使用,考古上暫時也沒有發現兵器實物.《三國演義》書中所描繪的丈八蛇矛,其實可以說就是一種「禮器」。在其所處的東漢末年,有一種名為「丈八矟矛」的兵器,根據東漢劉熙所著的《釋名·釋兵》所述:「矛長丈八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便殺也」。可見,「丈八矟矛」是一種騎兵用的長矛,「丈八」則是指其全長,而歷史上的張飛,使用的便應該是這種「丈八矟矛」。
  • 兵馬俑的特種兵器,被漢代人一改,上了成語還成了日本十文字槍
    鎩這種兵器,許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是「鎩羽而歸」這個成語應當非常熟悉,這裡的「鎩」字做動詞用,表「摧殘」,但也顯示出「鎩」這種兵器能夠打下巨鳥的羽毛
  • 《軍師聯盟》是部良心大劇,那裡面的兵器足夠良心嗎?
    在驚喜上,首先莫過於士兵手中的槍矛類長杆兵器。這些兵器與常見的槍矛明顯不同,其刃部更長,而且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劇中的長杆兵器大致有兩種。一種明顯是外套結構,即頭部有套,套裝在長杆上;一種明顯是內插結構,即頭部後面有鋌,插在長杆上,有的還對長杆進行捆綁之類的加固。這分別是兩種漢代常見的長杆武器。外套結構的,便是咱們常說的槊,而內插結構的,便是秦漢常見的鈹。
  • 可可託海產的鈹是到底什麼?價值多少?怎麼用在兩彈一星?
    在可可託海的歷史進程中,最初的主打產品是鈹礦。中蘇合營的時候,主要開採綠柱石。綠柱石就是鈹礦。後來因為發展需要,鋰礦成了主打產品。到目前為止,只有一種材料能攔住中子,那就是鈹。可可託海是中國最早發現鈹礦的地方,我國早期原子彈製造都用的可可託海的鈹。氫彈因為要用一顆原子彈點火,所以也用了鈹。氫彈的主要「燃料」是鋰。可可託海的鈹礦是綠柱石。這是一種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結晶的稀有金屬礦。結晶狀況非常好的,透明度高,折射光好,這種綠柱石一般用作寶石,名叫海藍寶石。
  • 黃龍祥看針灸(三)——九針與十八般兵器
    《皇朝太醫》裡面有一句臺詞:「沒有殺人的勇氣,哪來治人的決心?」失針之宜,大者大瀉,小者不移,已言其過,請言其所施。——《黃帝針經·官針》上述不同時期文獻論述的是相同的內容,即由於針具的不同,其適應病症也明顯不同。正是由於砭石療法的治療對象是癰腫,《黃帝素問》在提及這種針法的特徵時強調要掌握「制砭石小大」的規範。《黃帝針經·玉版》也說「故其已成膿血者,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
  • 揭秘古代兩大帝國軍 秦帝國與古羅馬誰更強?
    ► 進攻兵器:秦軍銅兵,羅馬鐵兵,與青銅兵器相比,鐵製兵器顯然更為強大。
  • 揭秘《師父》中的八大傳奇兵器,你喜歡第幾把?
    電影中有一場戲寫廖凡持著八斬刀對付數種北方兵器,這些兵器的造型稀奇古怪。
  • 古代兵器有別稱:奪命龍、小逡巡、長鋏,知道指的是什麼兵器嗎?
    中國古代有許多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十八般兵器,這些兵器在古代某個時代另有中法,在某個群體中也另有其名,我們稱之為「別稱」。下面我們就說說兵器的別稱——曲兵。曲刃兵器的泛稱,如戈、戟、吳鉤、彎刀等,都可稱為曲兵。《韓詩外傳》卷二:「崔杼謂晏子曰:『子與我,吾將與子分國。
  • 電影《鴻門宴》中西楚霸王項羽的兵器竟然是劍?揭秘項羽兵器之謎
    項羽的武勇當然毋庸置疑,那麼他究竟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兵器呢?,就沒有人知道了,周緯先生的《中國兵器史稿》說漢代「戟制最盛,矛次之」,楚漢時更是如此,戟和矛是當時軍隊中最為普遍的兵器,項羽盛怒之下隨手抄起一桿戟去挑戰箭手,是很有可能的。
  •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布蘭是夜王嗎 異鬼夜王的真實面目揭秘
    異鬼夜王的真實面目是什麼呢?下面來看看!  權力的遊戲布蘭是夜王嗎  很多《權力的遊戲》的劇迷們都深信布蘭就是夜王,但是《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第二集的劇情卻告訴大家:布蘭不是夜王。而且夜王一登場就被二丫給殺了,結局不要太慘。  雖然布蘭不是夜王,但是兩人的關係卻不一般,他們是彼此的鏡子,一個代表著記憶,另一個代表著遺忘。
  • 官宣:巔峰秦皇陵全面開啟,名動江湖助你角逐重樓
    1)開放區服:全區全服2)活動參與資格:在普通秦皇陵活動中獲得前50名的少俠,均可以獲得參與巔峰秦皇陵時必須的「巔峰邀請函」。每個巔峰秦皇陵副本至少需要80人才能夠開啟。
  • 這才是林青霞的真實面目,謝賢前妻的現任老公如實爆料內幕
    劉家昌說你們看到的林青霞是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你們都是看到女神,我看到的比你們還要深刻畢竟我們一起生活,不是朝夕相處也算是幾十年的老朋友了,這才是林青霞的真實面目,你造嗎?(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揭秘與趙本山關係最密切的6位女明星的真實關係?
  • 揭秘蒙古死亡蠕蟲:戈壁中的未知生物,真的真實存在嗎?
    文/行走天涯揭秘蒙古死亡蠕蟲:戈壁中的未知生物,真的真實存在嗎?大自然界內可能存在著很多野生的從動物,一直都是關注的焦點,雖然這種生物存在的概率是比較小的,但是地球上也有很多地方是人類一直都沒有到達過的。比如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馬裡亞納海溝,海溝的深度達到了13000米以上,而人類只能靠近1萬米左右的海底深處,因此海下是否還存在著一些未知的生物呢?只能說未知其貌不能客觀的評價。
  • 武聖關羽的兵器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一對寶物
    但是,這個形象只是小說所描寫的,歷史上關羽的真實形象並非如此,他的兵器也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另外一樣兵器。那麼,武聖人關羽的兵器到底是怎樣的寶物呢?所謂青龍偃月刀乃是宋代以後的兵器,在漢代,戰將的兵器要麼是長矛,要麼是長戟,要麼是環首刀,而不會是長刀,因為當時馬鐙尚未普及,重騎兵並不多見,將軍們無法在戰馬上使用像長柄大刀這樣的兵器。
  • 歷史上三國時期真正的兵器,還原偃月刀鳳凰槍的真實面貌,長這樣
    其實三國時期兵器有很多種,像我們上面說的武將手裡的長槍大刀其實都屬于格鬥兵器的範疇,而作為格鬥兵器其實主要是矛,這也是中國古代軍隊裡使用範圍最廣的一種兵器,在使用的時候主要以刺和挑為主要手段,他是三國時期主要的作戰兵器,缺點是矛的開刃部位太長不夠靈活,所以後來逐漸的沒落。
  • 三千鴉殺各個人物大結局是什麼 二萌真實身份揭秘
    三千鴉殺各個人物大結局是什麼 二萌真實身份揭秘時間:2020-03-23 23: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千鴉殺各個人物大結局是什麼 二萌真實身份揭秘 小編覺得一部成功的電視劇是能讓觀眾在看劇的同時得到快樂,《三千鴉殺》就是這樣一部劇,它的劇情和幽默徵服了一大批觀眾
  • 年輕人的第一條鈹振膜耳塞,TFZ ESSENCE體驗小記
    接駁手機開聲,何訓田的《塵鼓》響起給我一震,ESSENCE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低頻真的對得起澎湃二字,11.44mm的大尺寸振膜,配合雙磁雙腔特斯拉磁組,充分激發能量潛力,在低頻這塊,量感非常充沛,同時質感依然在線,沒有過多的拖沓,鍍鈹振膜的高剛性
  • 乾坤圈這種兵器,真的只有哪吒才會用嗎?......
    那麼,乾坤圈這種兵器,真的是哪吒的專屬兵器嗎?其實不然。乾坤圈是一種扁平的圓環狀的武器,內外兩側都開刃。在圈的下方有一個握手,可以握住它與敵人格鬥。乾坤圈的練習非常麻煩,需要很多年的苦練才能達到精熟的地步。不過,乾坤圈最初卻不是作為武器,而是作為暗器來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