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記者 馬常豔)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今天在京發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下稱《報告》)。《報告》建議,在一些熱點城市和炒房屢禁不止的城市率先加快試點開徵,爭取在「十四五」期間開徵房地產稅。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介紹《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主報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豔 攝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我國住房市場經歷了先降後升的V型變化,其空間分化有所減弱。全國住房價格增幅經歷了下降、回升和企穩的過程,截至2020年11月,房價平均水平突破萬元大關,全國房價平均為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9%。住房銷量創造了新高,住房開發量增速有升有降。房價上漲城市數量和上漲速度低於去年同期。其中一線城市房價水平大幅領先其它層級城市,一、二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增速先緩慢下降再微幅上升,三線四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增速有所回落。
《報告》發現,房地產市場恢復比較理想,但特徵不同以往:樓市穩定並對「六保六穩」發揮關鍵性貢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房地產市場風險、錯配和擠出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還存在潛在的隱憂;住房市場從劇烈波動增長轉向恢復性平緩波動增長,出現了新興的特徵。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在沒有重大政策轉向和新的外部衝擊以及疫情顯著好轉的情況下,中國樓市總體將延續平穩,但其結構性潛力仍在。《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樓市將繼續延續平穩恢復的態勢,2021年房地產租賃市場將有所改觀,保障性租賃市場的步伐也將會進一步加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報告》認為,要從根本上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的定位,確保房地產實現穩健發展,務必要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深化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加快構建穩健發展的長效機制。開徵房地產稅具有多重意義,應系統謀劃並切實推進。
「有人擔心開徵房地產稅會引發社會風險,對於這些我們也有足夠的方案去應對。」《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建議,建立房地產稅開徵的適應性預期,避免房地產稅開徵引起市場過度恐慌;凝聚開徵房地產稅的最大共識,明確房地產稅對經濟轉向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建立房地產稅繳納的激勵約束機制。
此外,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報告》還建議:建立體系化和定量化的政策基準以強化精確、有效調控;規劃並構建以都市圈為主體的全國住房空間體系;啟動實施「租售結合」的「新市民安居工程」;探索建立以住房公積金為主體的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