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竟要得益於這位抗倭名將,甚至極大的發展日本武術

2020-12-25 陝西法制網

喜歡傳統武俠小說的朋友,大多已人過中年,不知各位是否記得金古江湖中「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

按照小說家之言,早在兩宋時期,少林寺就已擁有一套成熟的武學體系了,並儼然成為江湖中的門派之首。然而實際上,因元代中原地區戰亂頻發,少林寺被戰火摧毀殆盡,以至於,元朝以前少林寺的經典武術已大多遺失。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少林武術,實際上是明朝正德年之後誕生的的新興少林武術。

繼明正德年以後,朝廷開始徵募來自少林寺的僧兵。出於對戰爭的需求,這一時期的少林武術開始重視實踐性。與此同時,該時期的少林武術與民間武術、軍隊武術各大流派相互參考借鑑,以至於,少林武術的內容變得五花八門,技巧也日益提高。正德乃至天啟年間的少林武僧,主要習練少林棍法。

之所以武僧大多習練棍法,是因為,棍法比其他器械更輕便,取材也比較容易。少林棍的起源今已不可考。根據《闡宗·紀略》的記載:「緊那羅之後,有喇嘛師者,似亦緊那羅之流亞。曾以經授淨堂,以拳棍授匾囤。」而《匾囤禪師行實碑》又提到:「匱囤師者。號無空。禹州陳氏子也,年逾二十,投少林寺,禮梵僧喇嘛為師。嘉靖四十二年,至夔州江中,日『道光無涯,逢人不盡』,登岸端坐而逝。」

由此可見,到了嘉靖時期,少林棍的起源就已經相當模糊了,時人將其歸結於「神傳」。不過,這一時期的少林棍法尚未完善,技法也很難稱得上成熟。

少林棍法之所以被後人完善並發揚光大,還要得益於抗倭名將。

根據《詩送少林寺僧宗擎有序》的記載:「昔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長劍技嘉靖辛己歲,自雲中奉命南徵,取道至寺,主持僧叫精其技者,皆出凡聖之,予視其技已失古人真傳。」聽聞俞大猷習練了少林武術「真訣」,僧眾推舉天賦較高的宗擎與普從追隨俞大猷將軍南徵,在為俞大猷效力期間,兩名武僧向俞大猷學習武藝,至此精進。

三年之後,兩名武僧不但掌握了相當高明的棍法,還習練了技驚四座的輕功技巧。兩人返回少林後,將從俞大猷處習練的武藝傳授給其他僧眾。「最精者百人」,絕大多數武僧都學會了俞大猷的武功。從這以後,少林僧眾以俞大猷的武功為藍本,結合傳統少林棍法,逐漸將少林棍發揚光大。

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中,俞大猷與戚繼光同為武林中人,我們知道戚繼光改良了倭刀,為後世留下了苗刀武學。

說起來,論起武藝,俞大猷比戚繼光更加出色。

此人可謂武林泰鬥,刀槍棍棒樣樣精通,尤擅棍法。俞大猷對棍法自有一套體系,據說,戚家軍的棍法就是由俞大猷來傳授的。

根據《手臂錄》的記載,少林有一門名叫「五虎攔」的武學,「打必至地,揭必過腦,平平無奇,殆如農夫之墾土,然而久久致工,打揭得勢,則少林諸法,亦甚畏之,不可以平平而梘也。」據考證,這套武學就是俞大猷傳入少林的棍法。通過描述來看,這套武功已隱隱有了金庸先生筆下「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意味。

鮮為人知的是,少林武學不但在中國廣為流傳,在日本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自明王朝建立後,中日開始派遣使者往來,促進了中日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根據史料的記載,隆慶年間常陳元贊隨使節浙江道單風翔出使日本,住在東京(當時叫江戶)的國昌寺中。陳元贊駐日期間,在寺廟內廣收徒眾,向他們傳授少林技藝。

陳元贊本是一落第秀才,屢試不中後來到少林寺習武,經多年習練逐漸掌握少林寺的五門拳術及擒拿摔跤的技法。將少林拳融會貫通後,陳元贊寫了一部《萬法全書》。陳元贊來到日本後,成為了德川義直的幕僚,被準許在國正寺開館收徒。

在陳元贊的所有日本弟子中,礬貝茨郎,三蒲義辰,福野正夫三人深得真傳,後來,這三名拳法師被奉為「日本中古柔術之祖」,在日本各地教習武藝。日本的「起倒流柔術」,實際上,就是中國古拳法的一種傳承。

東京拳法碑的記載:「拳法自有傳也,自投化明人陳元贊而起。」而日本掌秘中亦提到了這一沿革:「福野等三人,從陳元贊學得其術,是即起倒流。」

臺灣省史學家梁容在著《陳元贊評傳》中提到:「元贊寓居國正(昌)寺時,福野等三人寓同寺。元贊授予之武術,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蘊奧,遍傳各地,屢有改進,漸與日本之固有柔術相結合,形成新的流派。」

在日本武術中,素有「當身」、「活殺」等技巧。根據考證,這些技巧在明代之前並未出現,這些武術都是在陳元贊出使日本後誕生的。

當然,少林武僧之所以成為傳奇,不只是因為少林寺擁有完整且出色的武學體系,還要歸功於少林武僧在抗倭期間做出的突出貢獻。

《目知錄》、《雲問雜誌》這些著作中,均提到了少林武僧在抗倭期間的出色表現。《雲問雜誌》記載,1553年,月空禪師接到都督的討倭檄文,率領少林寺三十餘名武僧前往松江,協助官兵進行抗倭。當月空來到前線以後,倭寇正集結在營地中,月空手持鐵棍,從賊眾的頭頂上踩過,一棍敲碎了賊酋的頭蓋骨,斬殺賊首。

《上海掌故叢書·吳淞甲乙倭變志》記載,1553年六月,明軍與倭寇會戰於南匯,在這場惡戰中有四名武僧喪生,而他們卻殺掉了近百名倭寇。當時日本人中有一身穿紅衣的武士十分兇悍,領兵的月空禪師與其他僧眾心知此人武藝高超無法力敵,皆震驚失色。唯一僧人智囊神色如常,主動請纓出戰。

智囊手持鐵棍,一個縱身跳到紅衣武士左近,一棍便打得此人滾轉,隨後智囊奪過倭刀,一刀劈死了紅衣武士。紅衣死後,倭寇紛紛跪在地上求饒。此戰總共殲敵百名,唯了心、徹堂、一峰、真元四名武僧因追擊太深身陷重圍死於倭寇之手。

1554年二月,官兵與日寇會戰於葉謝、馬家浜等地,僧兵主動擔任先鋒,擊斃敵寇甚多。然而,由於官兵的支援不濟,僧兵又對當地的地形缺乏了解,在衝殺過後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在這場戰鬥中,包括大有、西堂、天移、古峰等高僧在內的二十一名武僧喪生。

1555年十月,浙江提督率浙江官兵迎擊倭寇,少林僧兵再次請纓為先鋒。少林僧眾率先衝殺到倭寇營門前,手持鐵棍擊殺倭寇。倭寇無僧兵一合之敵,「遇者即倒」,僅一個衝鋒,就有大量倭寇死於僧兵鐵棍。

然而,狡猾的倭寇穿上此前繳獲明軍的裝備,扮作官兵蠱惑僧眾,從後方偷襲了僧兵。僧兵不知這些「官兵」的來路,還以為是友軍策應,這些偽裝成官兵的倭寇殺掉了大部分僧兵,以至於少林高僧「韁屍滿田野」。事後朝廷收斂了所有戰死僧兵的骨殖,為他們修建了佛塔。

由於,少林武僧在抗倭戰爭中表現出眾,亦不乏武僧被朝廷吸納為武將。

少林武僧邊澄、三奇、友公多次參與抗倭戰爭,並協助官兵鎮守雲南,屢立奇功。正德六年,京城乃至江淮一帶發生民變,出現了許多聚義揭竿的暴民。三奇被朝廷任命為「天下對手教會武僧」,被調遣到直隸地區參與關隘的防禦。三奇率領一千多名僧兵維護直隸治安,擊潰了多股暴民,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三奇被正德帝提拔為提督,統徵雲南。

因為少林僧兵在抗倭戰爭中表現突出,所以有許多僧兵青史留名。如月空、天池、一舟、玉田、太虛、性空、東明、古泉、大用、碧溪、智攜、大有、西堂、天移、古峰、了心、徹堂、一峰、真元、孤舟、天真、元極、天元等高僧,均在這場抗倭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少林武僧的鼎盛時期,寺院常備僧兵突破了千人。

滿清之後,因少林僧兵參與了不少反清復明的活動,所以清廷頒布諭旨,禁止少林僧兵繼續習練武藝。此後的少林僧兵,逐漸成為一種護寺的制度,且隨著禁武令的施行逐漸走向沒落。那些熱愛習武的僧人,只能在夜深人靜之時悄悄習練武藝,不敢聲張。

直到辛亥革命之後,少林僧兵才開始重新習練武藝,少林武功也逐漸有了復興的趨勢。當然,現代少林武術的興起,還要得益於上世紀末的那部經典電影《少林寺》,正是有了李連杰等優秀演員的傾情奉獻,少林武功才得以家喻戶曉,成為了令每個中國人都感到驕傲的中華文化。

參考資料:

【《少林棍法起源》、《目知錄》、《雲問雜誌》、《闡宗·紀略》、《匾囤禪師行實碑》】

作者/來源:山川文社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少林功夫,竟要得益於這位抗倭名將,他還極大地發展日本武術
    現在我們看到的少林武術,其實就是在明朝正德年以後才興起的新興少林武術。從明正德年起,朝廷就開始從少林寺招募僧人。由於戰爭的需要,少林武術在這一時期開始重視實用主義。同時,這一時期的少林武術與民間武術、軍事武術各大流派相互參照借鑑,使少林武術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技法不斷提高。正德至天啟年間,少林武僧,主要練習少林棍。
  • 少林掃地僧的真實身份是什麼?掃地僧是少林武術的鼻祖嗎?
    而少林寺武僧則把唐代十三棍僧的頭領曇宗稱為武術的「頭輩爺」(第一代宗師),把緊那羅稱為「二輩爺」(第二代宗師)。關於緊那羅王御紅巾傳說的來歷,也是有一定根據的。歷史上,少林僧兵確實與紅巾作過戰,但結果不是被少林棍僧緊那羅王打敗,而是紅巾軍打敗少林僧兵攻佔了少林寺。雖然如此,棍僧緊那羅王御紅巾的神話在少林棍法的發展史上還是有很重要的地位。
  • 俞大猷:文武雙全的抗倭名將
    泉州自古不僅多儒雅博學的文人,更不乏功勳卓越的名將。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的俞大猷,就是一位抗擊倭寇,抵禦外侮的民族英雄。譚綸曾寫信這樣評價俞大猷:「節制精明,公不如綸(譚綸)。    保國抗倭功勳卓越    俞大猷一生戎馬,最主要功績是領導抗倭鬥爭。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擾浙東,北竄蘇南。他配合戚繼光、鄧城等將領,用福建樓船在浙東、蘇南大敗倭寇,殲滅敵軍五千多人,擊沉敵船140多艘,徹底平定了蘇浙倭患。他抗倭有功,被提升為蘇浙副總兵,後任浙江總兵兼署浙江都督同知。
  • 少林武功能不能打?這場中日血戰就是全部答案!
    猛士如此,功夫更如此,所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功夫,都得在慘澹的人生裡,受過不少窩囊氣後,從血腥殘酷的考驗裡硬闖過來。一身傷痕累累,換來神地位!問少林武功能不能打?與其去論證好些傳說中神一樣的功夫,不如去看一場早被神話了千百遍,歷史上卻滿滿血淚的悲壯較量:明朝嘉靖年間,少林武僧的抗倭戰爭!
  • 少林僧兵抗倭 | 少林史話
    少林僧兵參加抗倭戰爭,大約始於明世宗嘉靖後期。關於此事記載很多。朱雲錦《予乘時小錄》說:「明時倭寇作亂,總制胡宗憲始用少林僧兵。」胡宗憲(1512—1565年,明朝抗倭名將)主編的《籌海圖編》十三卷,卷6記「松江府」曾說:同知任環召少林寺僧兵擊倭寇,朱發靛面,倭人望而敗走。 「朱發靛面」之說,推測大概是少林僧兵在模仿那羅延神的形象。
  • 少林武術節少林小子秀功夫 二百銅人現「真身」
    道路兩旁,一個個由少林小子組成的方陣,身著各式練功服,展示著少林功夫。放眼望去,延綿不斷的迎賓隊伍在彩旗下威武壯觀。一路上,由18所武術院校5萬多名少林弟子組成的15公裡表演隊伍中,各種傳統的少林功夫應有盡有,吶喊聲、呼呼刀棍聲、驚呼聲、掌聲……在少林小子組成的禪武路上不絕於耳;少林大刀、少林棍、少林拳、達摩杖……各種小說裡才有的拳法、兵器一一露出真面目。
  • 紀錄片《功夫少林-天下》,講述海外少林弟子傳播少林功夫的故事.....
    為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展現「中國武術功夫」魅力,央視紀錄頻道強力打造五集紀錄片《功夫少林》。
  • 少林與武當功夫
    輝哥是一名武術愛好者,從小喜歡看武俠,武術類書籍,也練過幾年肌肉,武術,吐納呼吸,內家功夫 現在武術界的發展非常快
  • 我國的八極拳,為何在日本聲名遠揚?全仰賴這位武術宗師名氣
    說起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相信大多數朋友腦子裡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少林和武當的功夫了。當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少林和武當在我國歷史中,一直都有著非常深厚的底蘊和文化基礎。如果將訪問對象換成一個外國友人的話,答案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 去日照磴山看到抗倭遺蹟,想起幾部抗倭劇部部經典!
    《抗倭奇俠傳》是由曹華及張廣峰導演執導的電視劇,又名大明抗倭記、抗倭奇俠。明朝嘉靖年間,日本倭寇在我東南沿海邊 境擄掠,荼毒生靈。該劇講述的是明嘉靖年間少林僧兵協助抗倭將領戚繼光保衛國土、抵禦倭寇侵略的故事 。
  • 電影《少林足球》裡的少林功夫!
    「天下武功出少林」,作為中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少林功夫」已經享譽海內外。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點是「禪武合一」,即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因此又有「武術禪」之稱。影視劇裡關於「少林功夫」的描述也是非常多,比如金庸的《天龍八部》裡的少林功夫就非常厲害,古龍小說中的「七大門派」更是把少林列為第一門派。
  • 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傳說,到底騙了多少中國人?
    ▼事實上少林功夫的歷史比想像中的要短得多 明朝後期有個武術大師叫程宗猷他跟著少林寺高手們學習棍法可以說是正宗少林弟子了 後來他寫了一本《少林棍法闡宗》記載了少林棍法的各種精要還寫了少林棍法的起源故事   3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古人也很好奇因為歷史上有記載還真有人不怕死跑去少林寺踢館了 這個人就是明朝的抗倭名將
  • 遭菲律賓拳王輕視,少林功夫小子劉連傑怒稱:一回合KO
    不過儘管如此,能像中國綜合格鬥名將「少林小子」「功夫小光頭」劉連傑這樣,自信到甚至有些「囂張」地步的國內選手卻是不多!4月29日,來自新加坡的綜合格鬥賽事組織——Rebel FC銳力搏冠軍賽,將來到上海舉行大賽。劉連傑這名來自少林塔溝武校的綜合格鬥高手,也將在主賽中披掛出戰,對陣菲律賓綜合格鬥悍將卡羅˙勞倫。
  • 「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寺武功出自哪?
    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說法,是被稗官野史杜撰出來的還是確有其歷史根基呢?於是便有了習武強身之意,起初,習武只是為了強身,也就是以侍佛為主,修身為輔,這個階段少林的功夫不是很出名,還是很淺顯的階段。又過了幾百年,直至隋末,天下大亂,少林也難逃亂世,也就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王李世民登基之後,感謝少林,允許他們擁有僧兵,這個時候又是「儒」「釋」「道」三家發展輝煌的時期。少林才被天下熟知,然而還沒有到「天下武宗」的地位。
  • 洪拳與少林--功夫電影巨星劉家良功夫考
    一、南方習武之風淵源香港功夫明星扎堆兒出現,是全世界其他地區都無法比擬的。這得益於南方習武之風盛行,而南方的習武之風盛行則要追溯到明末清初的少林。有句話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南方武功同樣如此。劉家良在《少林寺三十六房》拍攝中指導劉家輝清兵入關之後,少林僧人擁兵自重遭到清廷猜忌,並懷揣著「反清復明」的危險想法,於是遭到圍剿。北方的嵩山少林有不少高手逃到福建創立「南少林」。南少林在康熙年間被絞殺,又有部分高手逃出,例如「少林前五祖」。他們與「中五祖」、「後五祖」等薪火相傳,在民間將少林功夫發揚光大。
  • 「功夫第一」的少林寺,是如何煉成的?
    ▲ 雨後少林。從外觀上看,少林武術所用的棍,豎直屹立,與佛教教誨人要「正直、向上」的思想不謀而合。攝影/任紅兵真正讓少林功夫名滿天下的,應數明代僧兵抗倭事件。明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鄭若增,曾為剿倭總指揮胡宗憲的幕僚,在其《江南經略》中,多次記載了僧兵抗倭的事跡:「杭城閉,三司領僧兵四十人御之,大破倭寇」。
  • 海燈法師功夫究竟如何?看看日本武術學者的著作中引用的報導!
    1984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製記錄片《少林海燈法師》, 海燈法師也展示了他的絕技。後來又拍了電影和電視連續劇。1986年,海燈法師受聘為我軍偵察兵武術骨幹集訓隊總指導。關於海燈法師的事跡,日本武術學者松田隆智在他的《中國武術史略》中也摘引了海燈法師的有關報導。
  • 真正的少林功夫,跟小說有何差別?少林七十二絕技到底有沒有?
    禪為武之主,武為禪之用,武術只是少林僧人們修禪的表現形式之一。單從武術方面講,少林功夫的結構也是非常複雜的,它是一個很龐大的武術體系,並非人們所理解的某個拳種或是某個門派。少林功夫是以攻防格鬥為核心,以套路為單位的一種武術體系,千百年來流傳下來套路足有百套之多,拳法、器械、功法有機的組合成一個少林特有的技術體系。
  • (專訪)少林弟子釋行宇:中國散打如何借鑑傳統武術功夫?
    因為散打是從中國功夫演變過來的,源自中國功夫這種國粹,而中國功夫的內容和技法本身就是很全面系統的。釋行宇(右)記者:作為傳統武術家,你認為中國散打還能從傳統武術中獲得哪些有效的擂臺技術?比如,傳統武術有很多的貼身摔打技法,就很值得散打吸取。功夫都是從傳統來的,現在練散打的人比較多,但求快。作為一個長期接觸傳統武術的人來看,比較難。他可能很快在機能上面獲得提高,但難以在深層次上面提升,而一旦停止訓練,機能消退的速度也同樣快。
  • 大型少林功夫絕技公益匯演暨院線電影《功夫小子特警爹》宣傳會
    第二項節目:少林功夫絕技匯演節目第二項針穿魚缸,表演者楊玉印,針穿魚缸乃少林絕技暗器類功法,習練者用一枚小小的縫衣針穿透五毫米的魚缸,這不僅要有強勁的內力還要有超強的速度與爆發力,習練者還必須要有百分百的精準度,細如髮絲的針尖刺向魚缸,稍有偏差針將會反彈滑落,失誤後的反彈還有可能紮上表演者的眼睛或身體,同時溫馨提醒大家此功法極度危險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