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臺灣電影發行

2021-02-22 攝影筆


文章出自:Cineuropa

翻譯:攝影筆

原文連結:

https://www.cineuropa.org/en/interview/389718/

寫在文章前:


在疫情期間,臺灣的電影院一直是開放的,所以這意味著發行商不得不針對當下的情況,對觀眾不同的需求做出調整。我們採訪了臺灣海鵬影業的採購主管Albert Yao。

Cineuropa:海鵬影業的主要發行什麼類型的影片?

姚先生(Albert Yao):自2002年以來,我們一直專注於院線發行,主要以歐洲電影和參加過電影節的影片為主。一位法國的同行將海鵬影業形容為在臺灣發行過最多的金棕櫚(坎城)和金熊獎(柏林)影片的行業翹楚,例如《一次別離》,《凱撒必須死》 ,《不要碰我》  ,《白絲帶》,《愛》,《冬眠》  。我們也是第一個將努裡·比格·錫蘭/Nuri Bilge Ceylan(土耳其導演,代表作:《三隻猴子》,《遠方》,《野梨樹》)和亞歷山大·蘇古諾夫/Aleksandr Sokurov(俄羅斯導演,代表作:《俄羅斯方舟》,《對話索爾仁琴尼》)的影片帶進臺灣的發行商。

 

疫情是怎樣影像臺灣電影發行的?

雖然電影院並沒有被迫關閉,但問題是我覺得現在觀眾其實並不太願意去電影院。作為發行商,我們並沒有因為電影院是開放的就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票房很糟糕,這使我們的工作變得很艱難。

我認為電影院沒有關閉的原因首先是,他們不想失去觀眾,因為任何突然關閉的電影院都會使觀眾覺得發生了什麼糟糕的事情。其次,一旦關閉電影院,就很難再吸引觀眾回來。第三,它不僅影響電影院,而且影響電影院周邊的商店和餐館,他們還需要繼續生存。問題是運營電影院仍然有很多其他的成本,所以我不確定會發生什麼,但是政府正在努力提供幫助。

 

在三月份,我們發行了《為了薩瑪》  ,在四月,我們決定推遲我們的一些項目,比如《看不見的女人》  ,因為我們覺得需要更多的準備工作,但我們也發行了《馬丁·伊登》 ,雖然票房都不太好,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將工作繼續下去。

 

4月底,我們發行了德國電影《孤立》。在歐洲可能沒有大範圍的上映,可能只是在說德語的地區進行了小規模上映。這部片子去年在俄羅斯上映,並且直接在日本上了VOD。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項目(在臺灣超過50%的電影院中放映),這與我們通常發行的項目不太一樣。以往,我們不把驚悚和類型電影放在我們的片單裡,但現在,我們正嘗試發行更多的商業片,因為它們可能仍會吸引年輕的觀眾。我認為歐洲的發行公司對在這個時期我們仍在發行電影而感到驚訝!

 

臺灣的VOD市場如何?

觀眾在流媒體平臺上的選擇和影院上映的電影很相似,而且他們比較很喜歡韓日電視劇,這對在平臺上的韓日電影有有很大影響,他們非常成功。如果這部電影已經在影院上映過,那麼我們可以在VOD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但這還是很難。臺灣只有幾個獨立的VOD平臺,比如只有有一個專門播放紀錄片的平臺。

臺灣的電影市場競爭激烈嘛?

臺灣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就算在我們所專注的小眾鄰域裡也是這樣。我們以臺北市為據點,大約有隻有4到5家藝術電影院在臺北市,這個數量還是顯的非常有限。

在臺灣發行歐洲電影有哪些挑戰?

歐洲電影在臺灣不是主流。最大的受眾還是商業大片,包括好萊塢的大製作動作片和驚悚片,其次是東亞的電影,尤其是韓國和日本電影。臺灣的年輕一代受日本和韓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而且日韓都擁有強大,成熟的電影產業,無論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排名第三的是國語影片,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電影,因為都是觀眾們熟悉的明星和導演。排名最後的則將是歐洲電影。因此,我認為您可以看到我們面對的挑戰非常艱巨,尤其是在缺少臺灣普通觀眾熟悉的明星情況下。

您最成功的項目是什麼?

有幾個項目是非常成功的。其中一部影片是德國電影《我的徒步之旅》,即使在歐洲,我也不認為這部電影特別出名。但它在臺灣和韓國的表現都非常不錯。這是一個很大的驚喜。這部片子改編於一本大賣的德語書,基於一名男人在聖地牙哥旅行的故事。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片中的風景優美。我們僅在臺北的票房就超過了15萬美元(25,853張門票)。我們也與航空公司合作,為了擴大我們的觀眾群體,我們還專門針對天主教徒策劃了一系列宣傳方案。另一個成功案例是法國電影,知名度更高的《貝利葉一家》 ,還有義大利電影《 完美陌生人》,我認為這幾部影片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要成功。

我的徒步之旅

這是我在海鵬影業任職之前的項目,然後海鵬影業從義大利引進了《燦爛人生》,影片時長約為6小時,因此我們專門策劃了午夜放映,如果觀眾堅持到最後,則將獲得免費早餐和報紙作為獎勵。我非常喜歡策劃這些創造性的營銷策略。

是什麼原因讓你從事這項工作的?

我實際上是學地理的。我覺得許多電影人之前都在做和電影毫無關係的工作。在某些方面,地理學的知識能夠幫我重新認知歐洲電影。我從2011年開始在海鵬影業實習,現在我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我負責銷售,市場營銷和採購。我喜歡在臺灣拍電影,也喜歡在臺灣宣傳歐洲電影。

Miss The World

Or

Miss  Camera Stylo

地址/東城區東四十一條64號

Address/ No.64 Dongsi Shi Yi Tiao Dongcheng District

Email:camera_stylo@outlook.com

電話/Tel:18811715156

歡迎來攝影筆舉辦活動

聯繫微信/Wechat:sunyao741484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發行與放映,電影正加速回歸電影院
    對此,發行策略應該如何調整,在7月26日的上海電影節「電影發行與放映新趨勢」的金爵論壇上,有發行公司在臺上亦直言片方應該儘快定檔。 論壇上,英皇電影總經理梁琳也表示,雖然線下院線停擺,疫情期間觀眾並沒有放棄觀影的需求,1至3月份的線上觀影的數據非常高,這無形中在擴大觀眾基數。
  • 從上海國際電影節看疫情下的中國電影行業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都被迫停工停產,人員聚集度較高的電影院更是首當其衝,被按下暫停鍵170餘天,而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住,電影院也宣布終於在7月20日正式開啟,至此已經被塵封170多天的電影行業,終於被成功按下播放鍵。
  • 臺灣開啟疫情下的清明假期
    中新社臺北4月3日電 臺灣2日起迎來連續4天的清明假期。為避免民眾集中出遊、掃墓造成新冠肺炎防疫缺口,全臺交通、旅遊等方面防控措施升級,以減低風險。有專家直言,清明假期是影響臺灣疫情未來走向的關鍵時期。
  • 疫情衝擊下臺灣經濟現「寒潮」
    疫情對臺灣經濟正造成怎樣的衝擊?民進黨當局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會對經濟民生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系列問題凸顯,成為近來島內各界關切的熱點。「疫情衝擊比想像嚴重」從餐廳賓館「熄燈」、旅行社股價慘跌到航空公司鼓勵員工休無薪假,臺灣餐旅和交通業成為疫情首當其衝者。
  • 後疫情下的電影行業,哪些趨勢「不可逆」?
    作為一個疫情之下的「電影節「,電影人的一些深度反思在電影節的公共場域交織。如賈璋柯導演所言,面對疫情,世界上的導演可以分為兩種,經歷過疫情的和沒有經歷過的。 對於電影行業,同樣如此。繼去年以來的行業調整,在過去的六個月中,疫情進一步放大了影視行業積弊已久的問題,也加速了電影行業格局的重塑。
  • 【票·閒言】疫情下的港澳臺影院,同樣的停業同樣的艱難
    疫情之下,觀眾入場意欲普遍較低,而各發行商又紛紛將電影延期,影院還不得不加強防疫措施(隔行隔座、縮短營業時間等),影院票房收入同比也呈現斷崖式下滑。據統計,3月份全港影院票房僅收3000萬港元左右,較去年同期的1.45億港元暴跌近八成,環比2月份也大跌40%以上。
  • D2C趨勢下,視頻平臺正深度影響電影發行與消費
    在今年疫情推動下,PVOD模式在海內外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今年年初,愛奇藝率先推出「超級影院」並通過PVOD模式推出了《肥龍過江》、《我們永不言棄》、《春潮》、《婚姻故事》等院線電影。 目前,這一模式在國內初步得到認證,無論是市場反饋還是業內認可度都取得較為正向的成績,正逐漸從短期解決方案轉變為一種長期可行的發行方式。
  • 應對疫情,財政青年的見與思⑥:疫情影響下的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思考財政部科教文司 孫廣鑫前言:2020年春節,我原計劃開展財政支持縣城及鄉鎮影院建設方面的調研,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讓調研不得不擱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而電影無疑是受到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
  • 從這部柏林入圍新片,見證疫情下的電影宣發困局
    新冠疫情背景下,原定於2月26日在韓國院線上映的韓國原版電影,放棄本土院線和在線點播業務,選擇在Netflix初公開,在韓國電影業界尚屬首次。海報細節隨著上映日期變動的微調(左上角) 《狩獵的時間》是導演尹成賢的第二部自編自導的電影長片,講述在城市敗落蕭條的時期,幾個年輕人由冒險行動而引起的一場生死逃亡,是具備作者氣質和商業元素的作品。
  • 林正英的最後一部電影,香港放棄發行,臺灣票房才340萬
    在當時的動作片領域,成龍、李連杰風頭無人可及,在激烈現在市場競爭下,洪金寶旗下寶禾和德寶電影公司先後停業,洪金寶把希望放在洪家班的拿手好戲殭屍片身上。1992年,洪金寶聯手香港跟風大師羅維拍攝了《新殭屍先生》,香港票房卻只有630萬,但臺灣票房不錯,因此洪金寶又信心滿滿的拍攝了《驅魔道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
  • 疫情下的掙扎:3月北美電影市場回顧
    文/Leon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給3月份的好萊塢電影市場設置一個關鍵詞,想必就是&34;二字了,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肆虐,幾乎沒有哪個國家不受其影響,而電影行業在這次疫情中更是深受其害。
  • 中國臺灣2021年第一季度郵票發行計劃公布(附:2020年中國臺灣全年郵票發行目錄)
    2021年中國臺灣郵票發行計劃(一)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預訂全年2020和2021年臺灣郵票2020年中國臺灣全部郵票目錄
  • 湯姆克魯斯「失控」飆罵的背後,透露疫情下電影產業的多少辛酸
    《碟中諜7》,預計2021年11月上映的系列新作,今年的拍攝進度全都因為新冠疫情擴散而多次中斷,好不容易趁著空檔、在做好防疫措施之下重新復拍,但親自片場督軍的阿湯哥,因為發現劇組人員沒有遵守防疫規範,氣得當場飆罵所有員工。
  • 受疫情影響,《海綿寶寶》放棄院線發行
    時光網訊受疫情影響,《海綿寶寶》真人電影《海綿寶寶:營救大冒險》決定不在院線發行,改為以線上點播的方式與觀眾見面。受疫情影響,片方最終決定放棄院線發行,讓該片在明年年初登陸視頻點播平臺,之後還會登陸CBS All Access。該片是繼2004年和2015年的兩部《海綿寶寶》電影之後,該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基努·裡維斯真人出鏡,奧卡菲娜加盟配音。原版配音卡司也悉數回歸。影片講述了海綿寶寶心愛的寵物小蝸被綁架後,海綿寶寶和派大星前往失落的大西洋城展開營救冒險的故事。
  • 疫情下的電影行業:大家都在想辦法,影院甩賣爆米花
    由中影發行、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獲三項奧斯卡技術大獎的電影《1917》,則第一時間宣布了會和院線同進退。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兼大麥網CEO李捷表示,雖然延期上映可能會蒙受盜版等巨大損失,但希望一起為電影人加油,為全國影院加油。
  • 頭條丨北美大片縮短窗口期,疫情下的全球電影市場變局
    面對國產電影接二連三地轉為網播,各大院線似乎也不再像《囧媽》宣布網播時那般反應激烈。畢竟時至今日,國內的大部分影院仍未恢復營業,在家隔離近兩個月的觀眾們也需要更多新鮮的喜劇電影作品來滿足居家娛樂需求。更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對於片方還是平臺方而言,這都是一樁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當然,想到用這種方式來「解救」電影行業的並非只有中國。
  • 周杰倫、柯佳嬿…臺灣電影的下一部《比悲傷》是誰?
    周杰倫、柯佳嬿…臺灣電影的下一部《比悲傷》是誰?> 作者 / 坦克因為政策原因,臺灣金馬系的電影註定無緣內地市場。
  • 2020中國電影營銷發行備忘 | 盤點
    數據背後,不難看出線上發行模式的日趨完善,短視頻對大眾注意力的收割,院線電影短視頻營銷的動力……「7萬+」塊銀幕下的觀眾觸達,正逐步延伸為大銀幕和小屏幕兩種消費場景間的爭奪和轉化。如何完善線下、線上發行體系建設,促進大、小屏,長、短視頻內容的協調發展、合理消費,是營銷、發行需要直面的問題。
  • 疫情圍城,電影在線
    《肥龍過江》監製同時也是主演之一的王晶對媒體表示,「目前全國上下正積極對抗疫情,鼓勵自我隔離,短期內不宜亦不應在戲院上映。為了讓好片早日跟觀眾見面,我們毅然決定改為網絡首映,希望在陰霾中為大家送上一線陽光。」而對於該片後續的院線上映計劃,該片出品及發行團隊將根據疫情情況和市場環境綜合考量再做進一步安排。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只是會影響春節檔電影。
  • 電影:疫情影響下各種新狀況層出不窮 2021年優質內容成王牌
    原標題:年終盤點|電影:發行變革新嘗試2021年優質內容成王牌半年停擺、賀歲片首登視頻網站、電影出品方制定發行「保底條款」……疫情影響之下的電影行業,各種新狀況層出不窮。截至12月19日,2020年電影票房成績單183億元,同比大幅降低已在預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