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長城|酒泉-烽燧問道榆林壩口 清水堡中無跡尋(下)

2021-01-09 張明弘尋根長城

. ~.. .

走進長城歷史

考察長城現狀

挖掘邊堡藝術

梳理長城文化

跟隨我們的腳步

感受不一樣的長城之旅

張明弘-尋根·長城

軍馳戰疊巖前馬,

僧撞招提嶺上鍾。

白水清泉三百尺,

皂旗赤羽四千重。

— 曹代蕭·《巡歷鎮邊城》

2019年的七月,從榆林壩口【連結回顧:烽燧問道榆林壩 清水堡中無跡尋】下山回到清水鎮已經夜裡九點多。被烤得蔫蔫的鎮子才從迷糊中清醒過來,一隻黑溜溜的狗從土裡攆出一群雞。沒完沒了的雞飛狗跳,讓暮歸的老牛抬起頭來發出長長的叫聲。大大小小的煙囪,冒出來的灰煙翻滾得很快,轉眼飄上了山腰,並在那裡徐徐緩緩地變化成一帶暗雲。可憐地上的人,腳冰涼又餓得要命。大家若是先回賓館,肯定是誰也不想再出來了。

明·《九邊圖說》·甘肅總圖·清水堡(今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清水鎮)

前幾日來到清水鎮也是這樣一個黑夜,鎮上僅一條馬路點著不甚明亮的路燈。大貨車來來往往不停抖落著浮土,鎮子有著久久無人打理的破落。

從住的迎賓賓館向東走,過十字路口的一家餐館是我們這幾日常去的,不鹹不淡卻格外有滋有味,最掛念的是幹煸豆角,鹹鹹酥酥,過油的花椒拌著米飯也吃淨了。在外倒談不上吃不飽,但會想火鍋咖喱烤肉奶茶甜甜圈……記得在酒泉瓜州縣菜市場,喝到了口生平最難下咽的奶茶,眼看著老闆用舊塑料桶挖出五顏六色的粉末衝開,可當時站在那裡還是滿懷期待。

清水堡街景

河西日常飲食中麵食居多,名字五花八門,根本記不清。飯館給的實在,端上來沒有麵湯,滿噹噹拌都拌不動,餓極了才能吃上一多半,兩個人點一碗足矣。面的嚼勁極大,喜歡吃的人,會頭頭是道的分析光好地好麥好水好手藝好,這世界上任何一處再不會天時地利人和的出這麼好吃的面。咬肌不發達的我們,腮幫子就累慘了,偷偷想的都是軟綿的東西,比如雞蛋羹、稀粥,或放著紫菜、蝦皮、香菜、生抽、醋,窩個半糖雞蛋又細又軟的龍鬚麵。有時,還會惡補身體的原始欲望,吃下一盤子羊排,肚皮撐得痒痒的感覺去睡覺。

面實在,人實在,菜譜也實在——縣鎮鄉村的同質化。清水堡他家的家常菜卻足以讓人垂涎三尺,感動落淚。這時,您一定能理解渾身溼漉漉的我們有多麼期待他們還在營業。

還記得老闆炒菜,老闆娘招呼其他客人,掌握著遙控器大權的是字還識不全的男孩,我們坐在看電視機最好的位置,倒好熱水邊等菜邊和他一起看飽和斑斕的動畫片,放鬆極了。可那天晚上,飯店到底有沒有開門,我們到底有沒有在最盼望的時候吃上一口惦念,卻無可奈何的記不起了。也許有著失落吧。

畜牧場大門,原清水堡南牆所在地。

祁連的水每日地流,濁去清來;天上的雲也是每日的行,呼風喚雨。早上,晨曦從四面八方照進,像光雨似的縱橫交錯,那樹上葉上的露水此時也化了煙,轉眼就沒了。

清水堡四處蓋起了水泥房,不知在哪處藏著遺蹟。第二天午飯回來在前臺遇到了旅店老闆石先生,他問道,你們今天不出去啦?張老師說,大家前幾天累了今兒休息。石大哥又問,這附近長城多嗎?張老師說,倒還有幾處遺蹟,但咱清水堡還沒看呢,這還有老人知道嗎?石大哥想了想說,我一會兒問問父親吧,晚會兒上樓告訴你們。

在招待所房間望著臨街,背陽的山坡上披滿陰森的綠,早熟的稻田透著一層淺黃,粉紅頭巾的大娘出沒其中,極似瀟瀟春雨中燦爛的桃花,耳邊聽不下去的是窗外大貨車煩亂不已的嘈雜。翻開手邊書,據《肅州志·營制》載:

清水堡「不知創建人姓名與年月」,唯存「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本堡守備劉國玉重建」,

有守備衙門,累月防守。

由此可知,明代即有守備駐紮此鎮。外賊往往是拔了蘿蔔栽上蔥,一茬比一茬辣。河西走廊東西長,南北窄。 因介於酒泉與高臺之間,向東過了馬營是九十裡的戈壁,向西過營爾又是九十裡戈壁。清水堡這種地方,《秦邊紀略》稱為「堡地平衍,宜稼穡」,是專門供作救人的,也是要爭奪的。倘若糧草、飲水得不到補給,則有深入絕境之感。

旅店前臺

清水鎮的水是長流水,不停的分出岔出,又不停的接上頭,供著黃草壩和榆林壩灌田,卻不是如江南在人家簷下過的。動亂過去,水只剩兩種顏色,一是白,無色之色;一是黑,萬色總和,講的是柴米油鹽,吃飯穿衣的空和淨,是操勞作成的悠閒,順了天地自然循環往復。這地方都是哲學書,沒有字句,叫域外的人去填的。

前臺採訪,左一張明弘老師,左二石興昌爺爺,右一迎賓賓館老闆石巖。

午後,石先生敲開房門說,他爸爸大概五點多鐘能回來。石爺爺叫石興昌,七十四歲(2019年),祖籍山西。石爺爺講,祖上是清中期搬到高臺西關。民國年間他父親攜全家逃荒至此,定居清水堡。這邊老住戶除了當年服兵役,還有不少來自早年流放做苦力或少數民族,所以姓氏很多。

清水堡是一座方城。東北缺一角,缺角處是一澇池。堡周一千餘步,牆高兩丈有餘,有東西兩城門,東西兩門甕城皆出北門。城中東西兩條大街,呈十字狀,中間有一座十字穿心樓,樓頂供奉娘娘廟一座。城外東北角護城河外有一坐北向南的龍王廟,在東門甕城南側護城河外有一座坐西朝東的觀音廟。

沒想到石爺爺本人便把當年堡子情形記得那麼清

進東門,大街北側是一山西人開的廣濟堂藥店,藥店西側是清水學堂,佔整座堡城的東北角,學堂後來改小學,位置沿用之今。過十字穿心樓,到西門之間有一座清康熙年間木製的楊氏貞節牌坊,是為榆林壩的一位十八歲守寡不改嫁,賢德善良持家一生的楊氏修建,是當時堡裡的經典建築。

西門甕城外有一澇池,在澇池西北方向有一坐西向東的龍王廟。南北大街的北頭,北牆腰臺下有一座大仕廟,南牆腰臺上有一座關帝廟。東南角臺是城裡最高的一座墩臺,有三丈多高,臺上是魁星樓,樓下城內是一澇池。

清水堡的廟會很多,但石爺爺那時候還小,記得正月十五鬧花燈組成九曲十八彎,有戲班子和表演社火,非常的熱鬧。清水堡於1955年開始拆廟,修公社的辦公房,堡牆也是五十年代開始拆了被生產隊當肥料用,一直到七十年代時僅剩的一部分,也被堡民逐漸挖走墊羊圈了。

張明弘老師根據石爺爺講述,繪製清水堡規制

講得差不多,太陽快落了,天空還很燦爛。石爺爺帶起禮帽領我們到老堡子走一走,出旅館迎著西向南轉,說腳下是老護城河了,曾改為水渠後1978年填埋修了路。

自左而右:朱冠軍、石興昌、張明弘、白丹妮

清水堡定位打點圖

一條東西大街是堡子的主路,兩側的民房已沒了清水堡的模樣,石爺爺按照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走進了清水鎮中心小學(現大門敞開已廢棄)。據1992年7月印《酒泉文史資料·第五輯》記,這裡曾是清布政使衙門。原大門口有拱形門、石鼓和照壁,民國年間嫌妨礙交通拆毀。

數十載的人世遊

石爺爺站在院子裡吸著煙,我們各自分開看著學校的模樣,倒與剛提到的《酒泉文史資料·第五輯》之《古代絲路重鎮清水堡》描述的布政使衙門布局差不多。中有甬道,西側的平房原供衙役或往來差役歇息,後改為課堂;東側原建花廳,供官員飲酒賞花,後改為老師宿舍。

此處由來,是民國八年(1919年),晚清舉人閻玉善建議設新學,辦教育,將衙門改為學堂,廢四書五經,被人稱為「洋學堂」。但這裡並不是清水堡的古代學府,原址在東南澇池北面魁星樓腳下。成立新學後,舊學便百年前被淘汰了。

廢棄宿舍

廢棄教室

那些塗鴉的孩子去了哪裡

原府衙「東亭子」,有嶙峋怪石,花草樹木,專供舒閒。

原衙門辦公大廳

夕陽下,撲面而來的涼風是如此的熟悉。風與風的縫隙裡,擠滿了各種植物對收穫的嚮往。石爺爺說,那棵結海棠果的樹,果子味道總是酸酸的。這裡的冬天來得早,春天和夏天總是遲到。人人嘴裡說夏天來了,其實春天的痕跡還在。野草綻放讓山野多了些熱鬧。荒蕪的山,在遠處看就是風景。

一陣風從學校陳舊的瓦脊上吹過,落到草叢中打幾個滾,又鑽到大街上去了。石爺爺走到學校西北角,指著說,這家民宅的院牆沿用的是清水堡的舊堡北牆,約有十幾米長,是唯一的清水堡的遺址保留。即便是眾多無文保標識的堡子,可這一處與爛泥無異。若非舊相識,誰又肯認……生的時候,現我的形;落的時候,別的生命從我的疤裡痛痛快快的新生,仿若一片神州,眾生塞滿,竟是假合。

清水堡的舊堡北牆

西北的土厚,有的是劉漢的陵墓,魏晉的像磚,盛唐的壁畫,大明的兵堡,滿清的府衙,生前死後的歷史總在上演,我們如無知小兒,偷窺著前朝之事。當踏進清水堡,這堡子也會說,有緣結識了幾位新朋友。

石爺爺與他的記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西地高風寒,人又多食麵,面部平和,骨骼結實。太陽正在無可奈何地下落,黃昏的第一陣山風就掩蓋了清水堡的光澤,變得如同一隻被玩得有些舊的繡球。遠遠的大山就是一隻獅子,這是豎著看,橫著看則是一條龍的模樣。

坐坐再回吧。

張明弘-尋根·長城團隊

記2019年7月28日所歷

在此深謝石巖先生和石興昌爺爺提供幫助!

我們把這段旅程稱為【尋根 ·長城】 ,就是想通過對長城的一路考察,走進長城歷史,尋找那些遺失的傳統長城文化根脈。去弘揚長城文化,重新認識和思考傳統長城文化對於今天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焦點

  • 尋根·長城|庚子冬至
    原創 尋根長城 張明弘尋根長城《庚子冬至》張明弘繪於定慧精舍 節氣時令,風土民情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全家團聚,祭祖飲宴記憶中的冬至冬至,祝眉目舒展,順問冬安我們把這段旅程稱為【尋根 ·長城】 ,就是想通過對長城的一路考察,走進長城歷史,尋找那些遺失的傳統長城文化根脈。去弘揚長城文化,重新認識和思考傳統長城文化對於今天的價值和意義。如果您喜歡我們在長城路上的故事,歡迎關注【張明弘-尋根·長城】。
  • 甘肅敦煌「升級」保護漢長城遺址
    馮志軍 攝   中新網甘肅敦煌11月3日電 (記者 馮志軍)連日來,擁有足夠豐富類型和保存最為完好的漢長城資源的甘肅敦煌,接連在玉門關遺址、陽關遺址和敦煌市博物館設立了「中國長城研究院教學科研基地」,未來雙方將在長城文物保護、文化遺產發掘、數字長城建設、教育科研培訓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 西漢長城:漢武帝攻守合一
    西漢萬裡長城西漢時期修築的萬裡長城大概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是令居(今蘭州市黃河北岸)到酒泉。第二段是酒泉到玉門關。第三段是從張掖到居延要塞。此外零零整整的還有從姑臧到休屠澤要塞的一段,媼圍至揟次要塞的一段。在甘肅境內的河西漢塞長城大約長2000公裡。
  • 視頻 | 臺灣電視片《大陸尋奇》:河曲長城與西口古渡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自然成為《大陸尋奇》的重要外景地。臺灣的電視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長城對於山西的重要性,特意攝製了《長城在山西》系列電視片。《長城在山西》系列有一集是專門來河曲拍攝的,從風貌看至遲也是上世紀90年代的樣子,時光不知不覺已過去快30年,讓我們現在通過這部紀錄片再回眸一下當年的河曲。當時的黃河大街街景。
  • 「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漢中舉行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劉成峰)10月21日至23日,由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陝西省漢中市隆重舉行。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王莉,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曾祥彬,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宗強出席活動。
  • 跟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逛陝西榆林:長城、古城、丹霞一個不能少
    為大家講述了不同主人翁的家鄉,而取景地也恰好位於祖國的「東西南北中」,在鏡頭下為大家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說起榆林市,更是風景多多,「北臺南塔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說的就是榆林古城,這裡仍然保留著部分古代城牆,同時還復原了曾經的六座閣樓,以展示古城風貌,榆林曾是全國唯一由皇帝欽定城牆高度可以超過北京的城市,號稱
  • 尋根·長城 | 繞不開的敦煌畫院,看不夠的藝術珍藏
    原創 尋根長城 張明弘尋根長城 收錄於話題#敦煌1#壁畫1#莫高窟1#敦煌畫院1前言敦煌畫院是一家致力於敦煌文化傳播的藝術機構 ,這次我們特別有幸住在畫院後院(10月28日入住,11月8日離開),每天沉浸在濃濃的藝術氛圍,張老師真是在哪裡都有貴人相助
  • 去金山嶺長城探秘尋源,住莊普酒店享康樂美食,寒冷冬日新玩法
    隨後各朝統治者都曾大規模地修築或增建過長城,其中尤以漢朝和明朝的長城規模最為宏大。漢朝的長城,亭障、烽燧長達兩萬餘裡,明朝的長城至今仍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長城的宏偉風貌與中國長城防禦工程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
  • 專家學者評讀平措扎西新書《尋跡——在珠穆朗瑪峰腳下》
    11月20日,平措扎西文化散文《尋跡——在珠穆朗瑪峰腳下》研討會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召開。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深入研討《尋跡——在珠穆朗瑪峰腳下》一書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對更好地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西藏作家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促進創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東漢長城:大多數人不知道光武帝不願意修長城,原因原來是這個
    光武帝劉秀髮兵擊潰了他們,並在山西,陝西河北等修築了長城和烽燧,用來抵禦匈奴的進犯。公元46年(建武二十二年),匈奴的地盤發生了百年難遇的旱災,與之並發的還有蝗災,當時赤地千裡,草木皆枯。人畜死傷大半。居住在匈奴東邊的烏恆趁機攻擊匈奴,匈奴被迫往被遷移,在遷移到途中,匈奴分裂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匈奴俯首向漢稱臣,北匈奴遷徙到了西北一代。烏恆也來向漢稱臣。
  • 【尋根謁祖】尋根溯源自駕之旅
    6.全程高速行車路線為:福清(宏路)~莆田~仙遊~永春~大田~永安~清流(下高速)~龍津~安樂~曹坊~館前~劉陳村(鄧氏宗祠)。7.是否有宗親人的聯繫方式?8.尋宗問祖路上一路順風。尋根無小事,點滴見真情。族人們認真細緻地對照著鄧氏族譜,查閱文獻資料,碑刻資料、對照,比對、拍照,不放一個線索,尋找著祖先走過的足跡。在繁多的且大部分是繁體版的族譜中查閱,這種飲水思源,不忘祖宗的精神真是可喜可賀。
  • (2017.6.12)黃氏宗親尋根尋親!望各地黃家人幫忙!
    為了更好的幫助各地黃氏宗親尋根尋親的意願,特為黃家人開通在線尋根尋親通道,凡是將尋根尋親信息發到黃氏家族宗親網及黃氏大家族,全部免費發到黃氏家族宗親網,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黃氏宗親!為了能更好的幫黃家人尋根,請認真填寫尋根信息,信息越詳細越好! 感謝各位黃氏宗親的關注與支持!
  • (2017.6.2)黃氏宗親尋根尋親!望各地黃家人幫忙!
    為了更好的幫助各地黃氏宗親尋根尋親的意願,特為黃家人開通在線尋根尋親通道,凡是將尋根尋親信息發到黃氏家族宗親網及黃氏大家族,全部免費發到黃氏家族宗親網,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黃氏宗親!為了能更好的幫黃家人尋根,請認真填寫尋根信息,信息越詳細越好! 感謝各位黃氏宗親的關注與支持!
  • 榆林電信將榆林聯通推上被告席:不配合結算
    日前,榆陽法院收到了中國電信榆林分公司的起訴書,被告是中國聯通榆林分公司。經法院調解,目前雙方達成協議,被告中國聯通榆林分公司自願於2020年12月31日前付清2827410元。
  • 美業大咖臺灣'尋根問道'之旅
    美業大咖臺灣尋根問道之旅美業老闆及CEO高級股東相約九月,值得期待↓↓↓如何打造成功美業
  • 四川80後唐勇:從自己尋根到幫人尋根
    奶奶還告訴他,族譜上會記錄完整的字輩,唐勇問家裡有無族譜,沒有。問同村其他唐姓人,都說沒有。這激發了他探尋「我從哪裡來」的熱情,「但當時條件不成熟,沒辦法實施。」從網絡入手,終於找到了根唐勇後來考上了四川農業大學。大學裡,他學習了網絡知識,並利用網絡在網上尋根。
  • 榆林新增一位市委常委,從寶雞來
    榆林市政府官網截屏(時間:2020年8月20日)榆林市政府官網「領導之窗」一欄關於市委領導相關信息尚未更新,但綜合榆林日報報導可見,曾德超近日已出任榆林市委常委。榆林日報截屏(部分)據8月20日榆林日報相關報導,8月18日至19日,中共榆林市委四屆九次全會舉行。在媒體列出的參加此次會議的榆林市委領導名單裡,曾德超就在李博與趙西月之間。
  • 金橋碧雲美術館推出「童年玩具尋跡展」
    6月21日至8月2日,金橋碧雲美術館推出自主策劃的收藏系列展覽《「你去哪裡了」 —— 童年玩具尋跡展》。本次展覽有幸邀請到當代知名藝術家馬良,經過精心策劃,我們與上海市收藏協會玩具收藏沙龍會員朱宇翔展開深度合作,促成了此次《 「你去哪裡了」 —— 童年玩具尋跡展》。玩具,是每個人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記憶,我國玩具產業的興起和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背景有著密切聯繫,而其中,「上海製造」是在這個發展大潮中的關鍵詞。
  • 富金壁:語詞雜考—於思、烽燧、歌臺春光舞殿風雨、斤、砉然騞然
    且「於思」與「頭白」,字義既全無聯繫,又無其他可靠證據說「於思」即頭白。主「於思」為「白須」者,證據是李賢為《後漢書·朱儁傳》「賊多髭者號於氐根」作注時引了杜注「於思,多鬚(須)之貌」為證,故說「此則於為鬚(須),思為白」。此亦難以服人。
  • 《尋跡東莞》新書發布 37萬字記錄東莞城市故事
    當天,南方日報東莞新聞部攜手碧桂園莞深區域,精心打造的《尋跡東莞》一書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在新書發布會上,東莞本土主流媒體和駐莞媒體代表、嘉賓30餘人現場見證這一時刻。東莞市曲協常務副主席安冬,以及《尋跡東莞》締造者雙方代表——南方日報東莞新聞部主任江強和碧桂園莞深區域助理總裁王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