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綠洲自己想沒想到,是非來得如此之快。
9月4日下午5點多,微博綠洲的官微發表聲明稱,為保護版權,綠洲已進行臨時下架處理,同時啟動內部設計流程核查工作,並跟相關設計方聯繫解決版權問題。根據綠洲官微的信息顯示,這是因為一位微博網友的指認,反饋綠洲相關元素設計與韓國某設計團隊作品相似,疑似陷入涉及版權抄襲風波。
綠洲官微表示:「前期設計師確實借鑑了網上公開素材的類似設計元素,這些基礎元素包含沙漠、太陽、仙人掌等,也是我們的主要設計思路:現在的社交網絡裡,大家都跟沙漠裡的一群仙人掌似的,太孤寂,又渾身是刺,我們需要一片清爽的綠洲。」
新浪微博CEO@來去之間也對此回應稱,該APP已從軟體商城下架。
圖片來源:綠洲新浪官微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綠洲在蘋果應用商店的上線時間為8月29日。8月30日,綠洲進行了最近一次更新。在上線之後,綠洲一度登頂蘋果社交榜。但是,不到一周的時間,綠洲又遇上了這樣的事情。
來去匆匆,綠洲究竟打的什麼主意?
先說說來歷,9月2日,新浪微博CEO王高飛在其個人微博上發布了一款名為「綠洲」APP的註冊邀請,吸引了大量關注。當日下午,「綠洲」的邀請圖片就開始在朋友圈流傳。此時,綠洲仍處於內測階段,未開放註冊,所以新用戶只能通過邀請碼才能開始使用。
據七脈數據顯示,9月2日綠洲下載量預估為4254次,9月3日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3萬多次。
從綠洲這個邀請機制來看,同很多內測的產品基本類似,而微博在2009年前後上線時也是這樣的,都是首先邀請一些大V入駐平臺,已成為內測用戶的人可以邀請更多的人加入,慢慢進行影響力擴散傳播。前不久,王欣的靈鴿也基本採用這樣的方式,同樣也曾登頂蘋果商店。
根據微博自己的介紹,這是一款生活時尚社交產品,綠洲的slogan(標語)是「來綠洲,發現美好世界」,logo走的也是清新路線。在此之前,新浪已經推出了紅豆、愛動、波波等多款社交產品,可見,這次的綠洲算是其今年的一個新的發力點。
有網友評論說,綠洲就是中國版的ins。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從綠洲的整體設計風格來看,綠洲也採用了極簡的格式,利用圖片展示,加以文字說明,保留了點讚、轉發、評論等基本功能,沒有廣告,沒有私聊,幾乎同ins如出一轍。
截圖來源:蘋果商店
但與ins不同的一點在於,由於內測,綠洲起先邀請的大多數是大V,已經具有一定粉絲群體的達人用戶,然後綠洲的推薦邏輯一定程度上同微博相似,根據用戶所選擇的興趣領域進行相關內容推薦。
實際上,綠洲主要由「綠洲」「搜索」「發布」「消息」「我的」5個分類組成。其中的「搜索」這一分類,一定程度上是讓用戶自己發現自己偏愛的內容,內容分類無非是穿搭、美食、美妝這類內容,而這又與已經下架的小紅書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ins在國外,小紅書還沒重新上架,綠洲趁機而入,能成功嗎?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新浪微博如今已經有了10年的歷史,從2013年阿里巴巴5.86億美元戰略融資,入股佔18%,到2016年阿里巴巴1.35億美元增持新浪微博,持股增至31.5%,新浪微博旗下一共有過5款產品,社交社區這個屬性分類的只有微博本身和綠洲。
截圖來源:天眼查
從2010年8月9日算起,今年微博已經10歲了。截止到9月5日收盤,微博股價收於45美元,市值104.08億美元。而在2017年11月時,微博市值最高曾經突破300億美元,如此對比來看,兩年的時間,市值下跌近200億美元,可以看出市場對於微博並不是十分看好。
截圖來源:雪球網
從微博前不久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來看,微博目前處於一個瓶頸期。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微博第二季度淨營收4.3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266億美元增長1%,較上一季度增長8%;微博第二季度毛利為3.49億美元,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微博第二季度毛利率為81%,上年同期為85.5%,上一季度為79.3%。
從微博第二季度財報數據來看,營收增長緩慢,毛利率基本穩定,微博似乎急需新的增長點?
綠洲可能就是這樣一個契機點。
很明顯,綠洲同微博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娛樂工場投資經理湯雯表示,綠洲的風格明顯是大圖,區別於微博的文案主導的風格,這是在走一個差異化的路線。
在湯雯體驗綠洲這款產品之後,她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ins很像,可能是微博想進軍圖片、視頻市場。」
ins並不是一款新產品了。2012年,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了ins,幫助當時處於瓶頸的臉書股價大漲,圖片社交應用因此也在國內火了一把,至今7年過去,多數圖片社交應用都表現平平。摯金資本投資總監辛雙琪表示:「也就只有小紅書,另闢蹊徑,切入電商,火了一下。」
而微博目前的狀況明顯同當初Facebook的境遇很像,綠洲構建了微博更加豐富的產品生態。但不同的是,臉書是選擇收購成熟的ins,微博選擇了內部孵化綠洲。
在關於對綠洲未來發展這個問題上,湯雯和辛雙琪觀點基本保持一致。他們都認為,微博的綠洲雖然缺乏創新性,但同微博本身還是存在一定差異化的,考慮到微博自身的流量和對優質內容的期待,是存在一定想像空間的。
辛雙琪額外還談道:「其實微博本身是存在『寶藏』的,與微信相對封閉的熟人生態相比,微博更加開放,存在更多機會。但是,在目前網際網路存量市場的競爭格局之下,想通過模式創新來突破瓶頸,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考慮同技術方向結合,也許更有前景。」
綠洲,作為微博產品布局的關鍵一步,能否成功,可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