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臺灣麵包職人的店鋪

2021-02-07 烘焙地球村

職人:擁有一門專門的手藝並且以此為職業的人。

職人一般非常執著於磨鍊鑽研自己的技術。他們不惜成本,不惜時間,堅持自己的工作,堅持自己的立場。


作為一個關於臺灣的特輯,還有一期內容介紹需要寫。

(雖然分散了點,但地球村還是寫下來了,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感受到臺灣濃鬱的烘焙文化,文末附臺灣特輯目錄)


這一期的主要內容寫在臺灣的,職人自己親自經營的店鋪。

和商業化的麵包店追求不同,一個麵包職人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都會在他親自經營的店鋪中體現出來。每一寸空間,每一次出爐,每一天的上架都溢出自己作為一個麵包職人的職業精神和美好願景。很多時候,他們的規模不會很大。他們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給我們帶來產品極致的追求。


老規矩之前寫過的不再重複贅述

(點擊文字即可轉接到當篇圖文了)

吳寶春:吳寶春麥方店

陳撫光:堂本麵包烘焙坊

胡志宗:窩在家手創烘焙坊

邱志斌:伊藤麵包房




安德尼斯烘焙坊


【吳克己】

日本工作多年

著有《主廚手感烘焙》《職人手感吐司》等烘焙熱門書籍

2015年被臺灣周刊評為「九大烘焙職人」

擔任臺灣唯一一個公立餐飲大專院校高雄餐旅大學講師職位


對於吳克己老師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採訪時討論《職人手感吐司》一書的時候,吳克己老師說「我出書不是為了讓你好做的,是想讓你做出好吃的麵包。」自此被吳克己老師圈了粉。



吳克己老師像所有職業的烘焙人一樣擔任著一些商業麵包店研發主廚的職位,在餐旅大學擔任講師職位,海岸兩峽授課教學,在日本工作多年,參加過日本的麵包比賽,獲得過頂尖的名次,但這些從來不是他談論的重心。他最關心的是麵包健康不健康,然後好吃不好吃。他把他最關心的東西全都融匯到了他自己的麵包店裡:安德尼斯烘焙坊。



這是一家小店,不大的面積,但通透明亮。麵包陳列在原木色的架子上,散發著天然氣息。店內使用的是100%的北海道小麥,使用高雄海拔900公尺高地方養雞場的健康雞蛋。主要銷售吐司系列,幾乎人手一條,是口碑爆棚的產品。


除了吐司,還有可頌,歐包和一些臺式麵包,每一樣都樸實健康。正如麵包店的logo一樣,簡約的鄉村風格,和樸實的歐式麵包連成一氣,選用簡單的食材打造豐收的滋味。一把西洋劍,象徵著騎士保家衛國,永不退縮,表明自己為食安問題保衛到底的決心。



最原始的味道是會回甘的味道。每日麵包六點之前就會銷售一空,如果有需求可以撥打他們的電話預定,如果你上臉書就會看到只要他們更新產品的信息,就會有人在下面預定。




店內特色:北海道吐司

北海道吐司是熱門吐司之一,屬於家常必備,健康美味。

但由於店內總是很快就沒有了,很多下了班接完小孩的媽媽們都沒有辦法買到。

為此店內還為此推出了「北海道夕燒大吐司」

北海道麵粉,低糖的工藝,沒有任何負擔

(不要質疑吳克己老師製作吐司的功底!)



地點:臺灣桃園市中壢市中央西路二段180號1樓 

備註:其他的歐包系列也非常受歡迎,吳克己老師接下來也會出一些軟歐包的系列,當然他的前提還是健康,安全,然後美味。





野上麵包


【野上智寬】

臺灣歐式麵包達人

吳寶春師傅

臺灣團出國比賽教練團之一



野上智寬師傅是一個熱愛臺灣的日本人,高中畢業進入知名日本東客DONQ麵包,工作了五六年,跟隨東客來臺開展業務,南徵北戰了八年。33歲的時候正式了離開東客,卻未曾離開臺灣。

他娶了一個臺灣太太,開了一家歐包麵包店——野上麵包



野上麵包店最初開始時一天做20條法棍賣一條也是常有的事,那時候的臺灣人還是吃軟不吃硬的,但這樣的市場反應仍然沒有打消野上智寬師傅做正宗歐包的決心。開始創業的野上智寬師傅並不富裕,他的妻子玩笑說,反正那時窮的三餐不繼,只能吃麵包果腹了。


不因市場而改變傳統的野上智寬師傅,終於等到了市場吹起的歐包風。他以自己的專業和品質讓吳寶春拜師學藝,超商合作,臺北展店,就這樣造就了野上麵包大排長龍,日日空架的場面。



當所有人都在吹捧野上智寬師傅的麵包時,野上師傅說「我的麵包是很平常的東西,主要是填飽肚子,不想被當做是精品對待」


野上麵包的店面不算太小,但裡面滿滿當當的麵包架子上的麵包幾乎都會在出爐後沒多久就銷售一空。



現在架子上不斷有野上師傅新研發的產品,琳琅滿目。野上師傅為了講究不同品類的麵包口感,店內使用的日本麵粉由10多種原料調配,且分類細緻,也會用適當選取一些臺灣麵粉調配。半開放廚房,斥巨資購買設備,以麵包做店面裝飾,毫無保留教授學徒以及一顆永遠保留麵包精神不妥協的態度都是他做為一個麵包職人的用心。


法棍:拐杖

是法棍系列裡面含水量較高的,內芯溼潤,外皮脆硬。

簡單的法棍,嚼出麵粉和水的純正味道。



可麗露

是店鋪熱門產品,帶著一點咖啡味鬆軟的內芯,會讓人驚喜的一款麵包點心。


地址:臺灣桃園市蘆竹區南平街58號

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福國路5號

備註:專一的態度不代表死板,店內不是只有歐包,還有很多創新的精品。店內光可頌就有火腿可頌,熱狗可頌,巧克力可頌,鮪魚可頌等花式品種了。PS臺灣的女婿算是半個臺灣人了吧~




莎士比亞烘焙坊


【王鵬傑&武子靖】

吳寶春徒弟

香港麵包冠軍


寫人物介紹的時候,很多時候不希望寫太多的比賽成績來宣揚一個人的成就,更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但莎士比亞的兩個創始人卻不得不提他們的比賽成績,因為在讀書時候他們就是比賽狂魔,熱衷於參與比賽,在比賽中學習,成長,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藉此幫助他們在麵包領域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技術上得到更多的發揮餘地。


左邊:王鵬傑   右邊:武子靖    


武子靖2006年參加第36屆全國技能競賽麵包製作獲得金牌,2007年參加第39屆國際技能競賽麵包製作獲得銀牌。2009年參加香港國際藝術競賽現場麵包製作獲得金牌和最佳團體獎。2011年第三屆法國世界麵包大賽甜麵包項目獲得項目特別獎。

王鵬傑2007年參加第37屆全國技能競賽麵包製作金牌,2009年和武子靖合作一起在香港國際廚藝競賽現場麵包製作大放光彩。


在2010年的時候,他們共同合作一起創辦了莎士比亞烘焙坊。有意思的是他們兩個都是吳寶春師傅的學生,那時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準備開店的計劃,等到莎士比亞開業,才知道,兩家店距離相差一條街。很多媒體說是師徒隔街叫板,但這卻真的是一個巧合,一個有意思的巧合。如果大家有機會倒是可以兩家店一起逛逛。



莎士比亞和一般的烘焙坊可能會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它希望通過時下的潮流文化突出一種氣韻,「與巴黎,東京同步的在地幸福」。這可能也是年輕師傅特有的青春時尚氣息。


不同於師傅們的鄉村風店鋪,莎士比亞的裝修偏向於典雅。和臺灣莎士比亞書店呼應,創造出一種愜意文化的氣息,每一個進店的人會被麵包氣息所吸引。他們願來麵包店的人如同閱讀一樣放鬆心情,享受美好的時刻。




店內特色:蜂巢麵包(一天限量150個)

必須拿到號碼牌才有機會買到!

魯邦硬種,天然酵母與文成龍眼蜜巧妙結合,不另添加任何糖、蛋、油是店裡主打商品。單純的蜂蜜味卻是耐吃的,是一款簡單卻散發自然香氣的麵包。


蜂蜜芝麻法國

入口有濃鬱的芝麻香氣和撲鼻而來的蜂蜜甜味兒,越嚼越香。

地址:臺灣高雄市鼓山區美術東二路51號

臺灣高雄市苓雅區光華一路148-72號




阿威麵包店


【黃威勳】

2012年世界麵包大賽臺灣代表之一

臺式麵包王的軟實力


黃威勳,一個在歐包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師傅轉身卻在轉角巷子裡開了一家臺式麵包店。和現在大熱門的歐包不同,他的店裡專門只賣Q彈口味豐富的臺式麵包。



他的麵包中加入了很多客家元素,使用臺灣當地的食材,融入臺式麵包的傳統文化,體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地方特色。


黃威勳可以說既是一個廚師也是一個烘焙者。

他製作出各式各樣的客家美食,融合麵包體,製作出一個個精美客家風味的甜鹹麵包,徵服了食客的口腹。在他的麵包中你會吃到鄉下醃製的風味豬肉,土家生產的雞蛋,跑到各個產地去尋找到最好的原材料南瓜,鳳梨,紅蘿蔔等,以及極好的麵粉,雖然是一家巷子裡的小店,但似乎他就是要做到一個最好的狀態。



店鋪不大,就是一個小小的店面。沒有富麗堂皇的裝修,和巷子裡的其他的店面的沒什麼不一樣。但是這個小小的房間裡會瀰漫著天然食材的香氣以及麵粉純粹的味道。


開業很多年了,這家小店一直堅持做一個臺灣烘焙者對臺灣烘焙文化的輸出工作,對於臺式麵包的熱衷既是他對臺式麵包抱以的極大期許,也是他對臺灣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店內特色:伯爵檸檬吐司

足夠的保水度,有實實在在的檸檬粒,有著實實在在配料的口感吐司


客家鹹豬肉麵包

醇香的麵包體 ,風味客家鹹豬肉,是一款頗有意思的鹹味麵包料理

地址:臺灣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93巷3號

備註:看小威烘焙工坊的臉書,他們好像會和之前比賽的韓國對手合作推出韓風的麵包,拭目以待吧!




甘本堂蛋糕烘焙坊


【陳奕彰】

五星級飯店西點師傅



陳奕彰原本有一份體面的有前景的工作,在一個五星級的飯店做一個西點師傅。但是很快他就被放棄了這份工作去接手了一家即將沒落的小麵包店。


他確實是被放棄的。因為家族百年老店即將轉讓出去,他的父親說「你要的話,現在就跟我說,以後跟我說就沒有了」對於陳奕彰而言,這個店是家族的事業,也是他的,繼承和傳承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義務。


左邊:老闆娘  中間:陳奕彰父親  右邊:陳奕彰


那麼甘本堂是一家什麼樣的店鋪呢?

在當時便利店,商超以及各式烘焙店的衝擊下,臺式麵包店很難立足。一代臺灣人記憶中的臺式麵包存在在記憶裡,卻很難在店鋪裡看到,也很難品嘗到原生味道的臺式麵包。那他就做這一個臺南記憶麵包的繼承者。



甘本堂店鋪不大,小小的一間店面。在店裡最讓人回憶的就是克林姆麵包,多少年前用牛奶做成的克林姆麵包是一代人的味道。他就原原本本還原那一代人的味道,比起現在商業化的麵包,流水線的麵包多了一點傳承的味道在裡面。


在麵包的製作上不盲目跟風,積極開發臺式麵包,比如在麵包裡面放三杯雞,放炒麵,為此還要去學習一些炒菜的基礎。

不僅如此,現在紅遍大江南北的盆栽蛋糕也是他的創意。他覺得日本人可以將富士山做成蛋糕,把蛋糕做成香蕉,那把提拉米蘇做成盆栽又有何不可。



在他的店裡你會發現各式各樣的創新和混合,千層,和果子,杯子蛋糕,臺式蛋糕,馬卡龍,吐司,蛋撻,木糠杯,不是商業化的點對點擊中消費者的消費的心理,但看得出來的陳奕彰用心。

他的麵包是不拋棄傳承的創新。


店內特色:盆栽,克林姆蛋糕,臺式麵包都值得一試





地址:臺灣臺南市民生路一段35號

備註:很多產品值得一試,品嘗臺南味道。


當然還有關於臺灣還有很多很棒的麵包店,比如哈肯舖,一禾堂等等,有機會再跟大家聊聊吧!


新浪微博:@烘焙地球村

臺灣特輯:


我們將搜尋更多烘焙信息,如果大家喜歡烘焙地球村的文章,就請在推文底部給我們點個讚以此鼓勵。


相關焦點

  • 九家店,九個人,說說臺灣九大烘焙職人的那些事兒
    店鋪:國王烘焙地址:臺灣桃園市龜山區山鶯路181號(等)野上智寬日籍烘焙職人經營店鋪:野上麵包坊他曾經創造了臺灣最貴的「愛蜜莉麵包」,曾經讓店鋪營業額上漲到4000千萬臺幣,他也曾經讓那些不愛吃「焦麵包」「硬麵包」人,在他的影響下重新審視麵包。
  • 麵包的高級感,來自於職人的追求
    這影響了整整一代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接下來就是不出所料的開工廠,量產出了非常美式鬆軟白皙的麵包。至此,麵包已經取得了僅次於米飯的主要地位。昭和45年,麵包店鋪和工廠激增,為今天的專業烘焙大國奠定了技術和生產基礎。地域間的融合加大了,越來越多的新口味出現在了日本。他們還能發明了能用米粉做麵包的機器。
  • 吳克己 | 第二期【臺灣麵包遊學】正式招募學員
    「一生懸命」—— 臺灣職人吳克己親自帶隊      臺灣職人吳克己在臺灣是有名的烘焙師。他常年遊走在日本歐美等地區吸取新知,並學習多國的技術。早年間在日本研修學習多年,他曾經為知名企業創造了臺灣最貴的「愛蜜莉麵包」,是一款極高質量的法國麵包。在知名烘焙坊管理期間,讓店鋪營業額上漲到4000萬臺幣,讓店鋪一躍成為臺灣烘焙界的黑馬。
  • 重磅丨臺灣職人吳克己杭州麵包課,學會做好麵包就差這一課
    臺灣麵包職人吳克己開課啦!吳克己將自己稱為職人,將為烘焙事業「一生懸命」,一輩子努力,而且他確實成為了臺灣麵包的代表人物之一。2015年,吳克己同吳寶春,野上智寬等大師被臺灣周刊評選為臺灣九大烘焙職人。
  • 職人麵包課程 | 吳克己的13個麵團與小店經營學課程
    也證明一個道理專業人士的可怕超乎你的想像不要用你自以為是的業餘水平和別人的生存技能比試一個人之所以專業是因為花費在一件事情上時間,精力,代價是別人的無數倍這世間沒有什麼簡單技能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專業人士究竟有多可怕而現在的市場競爭光是職人還不夠
  • 集錦 臺灣麵包的味道,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翻翻歷史記錄發現,在吐司系列中,寫了五家臺灣跟吐司有關火熱的店鋪,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沒有寫過癮。臺灣作為一個烘焙氛圍濃鬱的地方,單單寫了五家店並不能代表臺灣的烘焙技術和烘焙氛圍。一個海峽的距離聽著不遠,但也仍然是一個漂洋過海的距離。今天,地球村將會分享5家從臺灣漂洋過海來到大陸的麵包店。
  • 吳克己老師臺灣麵包遊學班第三期開放報名啦!
    早年間在日本研修學習多年,他曾經為知名企業創造了臺灣最貴的「愛蜜莉麵包」,是一款極高質量的法國麵包。在知名烘焙坊管理期間,讓店鋪營業額上漲到4000萬臺幣,讓店鋪一躍成為臺灣烘焙界的黑馬。他是2010日本DONQ秋季杯大賞金牌,2011香港國際美食大賽麵包製作銀牌等榮獲了多項榮譽,技術上得到高度的肯定。在臺灣多次被邀請登上電視欄目。
  • 故事|培養出多位世界麵包冠軍,他的麵包暢銷臺灣10年!
    法棍野上智寬一心希望成為麵包職人,而重複性的工作顯然難以帶來技術的提升。於是他辭去岡山木村屋的工作,來到了岡山縣的DONQ麵包店。在這裡他也有機會得到技術的啟蒙,從搓圓、整形到學會製作繁瑣的藝術麵包,野上智寬最終得以成為能獨當一面的麵包師。1992年,DONQ計劃在臺灣開設分店,所長高木先生對野上智寬發出來邀請:「野上,你也來吧!」
  • 吳克己|「麵包職人」一生只要做好麵包這一件事就好了
    吳克己與吳寶春,野上智款等名師並列臺灣「九大烘培職人」的一位80後
  • 臺灣4大麵包名師,10天集訓實現麵包創業高盈利
    提起臺灣,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當地的美食,除了風靡全世界的伴手禮點心,臺灣當地麵包店也是大家紛紛排隊打卡的「聖地」。如今在國際麵包大賽中,也常在領獎臺上見到臺灣麵包師傅們的身影,許多烘焙人也會專門找臺灣老師拜師學藝。
  • 【原創】「職人精神」何以成為臺灣文創的「魂」?
    先遊記式地上一組圖,大家先感受下。(西門町最有印象的就是這個「西門紅樓」了。把「孵夢基地」擺在最有人流的商業區,這誠意沒話說)(這是臺北「地鐵站」裡的一張海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認真而又樸素地為大家解釋了這條線路的藝術化詮釋)
  • 麵包林裡 | 臺中低調麵包職人,想把世界麵包留在巷弄裡!
    提到中國臺灣的麵包師,許多行業的人第一反應可能更多聯想到吳寶春、楊智偉、林育瑋、莊鴻銘等師傅。無論在中國臺灣還是內陸,仍然還有很多低調的麵包師,他們不被大多數人熟知,卻能守一方天地,創一片匠心。就像陳泓維師傅,很難想像,這家低調地開在巷弄裡的麵包店,主廚已經擁有20+年深厚的麵包功底。
  • 首次大陸開課|世界冠軍味覺老師-陳撫洸 ,揭開麵包的味覺秘密
    我們說到麵包,總是能想到吳寶春,他第一個為臺灣乃至亞洲拿下麵包世界冠軍,對臺灣以及大陸麵包行業產生的影響已無須贅述。
  • 葉子家甜蜜暴擊,麵包甜品才7折!
    每家門店所有麵包和甜品都是當天製作,麵包每天現烤現售,採用日本進口麵粉,一流的原料,一流的設備和一群努力有夢想的年輕人,製作有靈魂的麵包。將近5年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憑藉吃苦耐勞的性格和濃厚的興趣一路披荊斬棘在嘉善創立自己的品牌,從小小的手工私房,再到自己的工作室,到如今已在嘉善開設三家實體門店,其擁有50多名員工,葉子她說,金牛座的她,除了耿直和固執,就剩下牛一樣踏實的性格了,沒有任何家世和背景她,除了濃厚的興趣和一雙手,其他的一無所有。
  • 臺灣的早餐霸主,麵包
    我總覺得臺灣的早餐是臺灣最被西化的部分,因為很多人的早晨就是從一杯咖啡、一個麵包開始的。
  • 一天秒殺5次分分鐘賣光的超火爆麵包店-野上麵包坊探店
    也許不少開店的麵包店老闆還在整天煩惱麵包賣不完如何處理(長按連結直達觀看),臺灣地區有家店每天的麵包都賣光光,老闆就get不到這個煩惱。來瞧瞧他店裡客人們的購物籃以上這樣的大批量搶購的盛況,你是否在身邊的麵包店遇到過呢?
  • 為了做好麵包,你不能錯過這個地方...
    麵包潮流來來去去,網紅店鋪曇花一現,在蘇州,有一家低調專注於烘焙研究與開發的平臺正式上線了!盛夏三十多天的努力,從無到有,從一片混亂到井井有條,幾經精疲力竭。終於,我們把研發中心呈現到了大家面前。沒有花哨的營銷,只有讓人感受到的食物本真純粹的美感,以及對麵包的堅持。
  • 連虧六年,莎莎國際關閉臺灣21家店鋪
    莎莎國際發布公告稱,預期中國臺灣地區市場的店鋪將於2018年3月31日關閉,集團將集中資源發展中國內地、港澳和星馬市場,以及電子商貿業務。莎莎國際是亞洲化妝品零售巨頭。官網顯示,莎莎國際銷售逾700個品牌產品。
  • BakingStory|臺灣有個吳寶春
    而這款麵包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臺灣麵包屆的吉祥物,在吳寶春之後,很多店鋪開始模仿製作銷售。但也毫無疑問,在全臺灣有三家店鋪的情況下,吳師傅不再可能親手製作每一個麵包,所以這個麵包也遠沒有神戶麵包房「サ マーシュ」(西川功晃的麵包店)帶給我的震撼大,簡單來說,可以比擬為米其林推薦餐廳和米其林三星的區別。西川師傅做到全日本出名的情況下,也沒有考慮過開第二家店,且和所有店員一樣每天三點到店鋪開始忙碌,店裡的每一個麵包幾乎都有他製作的痕跡。
  • 直播歐包製作 吳克己臺灣現場公開法國經典麵包配方
    Pain de  Lodeve翻譯成洛代夫麵包,是法國人日常喜歡拿來佐餐的白麵包,成分單純,只有麵粉,水,鹽,酵母,沒有油脂,沒有砂糖,更沒有乳製品。就這麼簡單製作的麵包卻有著獨一無二的溼潤口感。洛代夫每個人的製作手法多多少少會有點差別,但是均是超級高的含水量,極其溼潤的內芯讓麵包的口感外脆裡嫩。如果你有想法,這是一款不錯的可以花式吃法的麵包。切片,塗醬,抹奶油,夾心或者還有更多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