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季漢還有這五員大將,讓曹魏膽寒,讓劉禪安穩

2021-03-05 眾推風雲榜號

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最後病逝於五丈原,沒能成功。諸葛亮之後的時代,蔣琬、姜維陸續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繼續北伐,除了這兩人外,還因為有了這五員大將,讓曹魏不敢正視季漢,他們是誰呢?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歡迎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來發現和探索更多眾推內容吧!

王平

王平是在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的時候,徐晃兵敗時投降劉備的,後來跟隨諸葛亮出師北伐,曾與馬謖一同守戰略要地街亭,對戰曹魏大將張郃。諸葛亮死後,更是擔當了鎮守漢中重鎮的大任。公元244年,曹爽和夏侯玄等人攻打蜀國,正是因為有王平的冷靜應對,才沒有丟失漢中。王平一生軍旅生涯,以謹慎冷靜、遵紀守法聞名,是季漢難得的一員大將。

句扶

此人或許知道的人不多,因為《三國演義》中並沒有描寫他,但在《三國志》和《華陽國志》中是有記載的。他為人寬厚,且忠誠勇敢,不管是南徵還是北伐,他都為季漢立下戰功。公元247年,句扶繼向朗之後,成為季漢的左將軍,功名爵位略低於王平。當時的人常把句扶與王平相提並論。

廖化

廖化是季漢早期將領之一。最早是跟著關羽徵戰的,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身死後,他假裝投降了東吳,詐死回到了劉備身邊。後來跟隨諸葛亮北伐,再和姜維北伐。公元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兼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當時人都說: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

張翼

早年跟隨劉備參加漢中之戰,又跟隨諸葛亮北伐曹魏,後來跟著姜維北伐。公元259年,張翼升任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官位與右車騎將軍廖化相當。

吳懿

劉備的小舅子,他妹妹是吳皇后。劉備拿下益州,吳懿投降,後來跟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吳懿受命為漢中都督,出鎮季漢軍事重鎮漢中郡,並遷任車騎將軍。幾年後,吳懿去世,才由王平接替他鎮守漢中。

正是有了這五員大將,或守漢中重鎮或出兵北伐,才讓曹魏有所收斂,劉禪在能在成都安穩地做他的皇帝。

本文資料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謬誤歡迎賜教。

整編:眾推風雲榜——大男孩寅申

投稿:2815074767@qq.com

歡迎投稿給我們,共同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劉禪是否一無是處?諸葛亮死後劉禪去拜祭,看見家產後惱羞成怒
    ——楊簡引言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中華歷史最精彩的一段時期,湧現了無數的英雄好漢,雖然歷史上曹魏才是主線,但是蜀漢的發展歷程才是大家最關注的,因為蜀漢有大眾最喜歡的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在死後卻被劉禪立馬清查家產,查完之後也是怒不可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
    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三國時期,劉備收服了一幹有勇武有才能的大將,其中有五個是劉備最為重用的大將,他們被稱為五虎上將。這5個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五人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各懷其技,為輔助劉備打江山做出了很多貢獻。
  • 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還當了近30年皇帝?分析這5個原因不難理解
    不久蜀主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重任交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作為千古一相,自然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盡力氣輔助後主劉禪。但諸葛亮「事必躬親」,什麼事情都要過問,南徵北戰積勞成疾,於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死在了北伐的路上,聽聞相父病故,劉禪也是痛心不已。但劉禪作為中國有名的昏君,諸葛亮撒手人寰後,他能坐穩江山嗎?
  • 諸葛亮閉眼前,劉禪鬥膽問了一句話,諸葛亮才發現他是深藏不露
    然而戰亂當中劉禪落下了,趙雲回去救回劉禪,遞給劉備,劉備為了籠絡人心,把劉禪一把摔在地上道:「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從小就被當作一種政治工具的劉禪自小就有了一份特別的心思,他時刻注意保護自己。劉備死後,劉禪順利繼位。
  • 《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刻意對劉禪進行了醜化?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從出場到最後離世,印象都不怎麼好,還造就了一個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這原本是劉備的作,過錯似乎卻記在了兒子劉禪身上。故事講的是建安十三年的長坂坡之戰,五虎上將趙云為找尋在亂軍中走散的劉禪,七進七出長坂,斬殺魏軍大將五十餘名,終於救出了劉禪,報給主公劉備時,劉備卻擲之於地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 五虎上將死後,劉禪分別給關張趙馬黃,不同的諡號,諸葛亮都服!
    但是在危難關頭,劉禪作為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同樣也是被老爹拋棄了。對於劉禪來說,他是最可憐的。但是這也沒有辦法,誰叫劉禪他有一個想匡扶漢室的老爹呢。 雖然小阿鬥被劉備拋棄,好在有趙雲在,趙子龍當時捨身入圍,在當陽長坂與曹操兵士大戰,最後還成功救出了劉禪。
  • 五虎上將死後,劉禪分別給關張趙馬黃,不同的諡號,諸葛亮都服
    但是在危難關頭,劉禪作為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同樣也是被老爹拋棄了。對於劉禪來說,他是最可憐的。但是這也沒有辦法,誰叫劉禪他有一個想匡扶漢室的老爹呢。 雖然小阿鬥被劉備拋棄,好在有趙雲在,趙子龍當時捨身入圍,在當陽長坂與曹操兵士大戰,最後還成功救出了劉禪。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最終在夜照玉的衝刺之下,成功擺脫了曹兵的追擊。
  • 劉禪並非昏庸帝王,諸葛亮為何遲遲不肯還權?
    或許有人會說,他當這麼長時間皇帝,完全是諸葛亮的輔佐,可是,諸葛亮死於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似難以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  如果不從時間上來講,有這麼幾件事也完全可以證明劉禪非庸劣之輩。  魏國大將夏侯霸因遭到曹爽的株連而逃亡入蜀。他的父親夏侯淵就是被蜀將黃忠所殺掉的,他能逃到蜀國來,足見其已是走投無路了。
  • 劉備的五虎將去世以後,蜀中無大將?劉禪還有十大良將
    但是在劉備之子劉禪繼位過後,五虎上將早已經相繼去世了。那麼這時候蜀漢是不是沒有可用的人才了呢?並不是,因為劉禪手底下還有十名良將,他們分別是魏延、姜維、鄧芝、王平、馬岱、馬忠、傅僉、李嚴、張翼、張嶷。這十個人在劉禪執政的四十年裡,兢兢業業,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鎮北將軍魏延在蜀漢前期就備受劉備重用,劉備稱帝以後,還特地封了他為「鎮北將軍。」
  • 姜維死後83年,一封23字的密信現世,世人感嘆: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諸葛亮死後,伐魏的大任就給了潛心培養多年的接班人姜維。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的人,被稱為「隴西奇才」。他實際上屬於「二進宮」之人,他原本是曹魏天水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時,用計生擒了他,在諸葛亮的「厚待」下,他選擇了歸降。
  • 姜維死後83年,一封23字的密信突然現世,世人感嘆: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眾所周知,姜維是諸葛亮嫡傳弟子,在蜀中後期人才凋零的情況下,諸葛亮也是獨木難支,在時不我待的情況下,他為了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依然勉為其難地六出祁山伐魏,結果最終病逝五丈原。
  • 諸葛亮死的時候,劉禪為何要殺死出謀劃策的李邈!
    受到架空打壓的益州籍官員李邈,對為諸葛亮進行十分膚淺的哀禮尚差別意,找時機對劉禪說道:「西漢時辰的呂祿、霍禹,未必就有謀反之心;文帝、宣帝也不是嗜殺大臣的君主前者(指呂后侄兒呂祿)謀反後者(指霍光兒子霍禹)被殺的緣故原由,都是大臣害怕天子的威逼,天子害怕大臣的脅迫,這才產生了悽慘的血腥事務。諸葛亮仗著手中兵權,狼顧虎視,您被伶仃軟禁著,我常擔憂您的安危。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而在正史中,他也非常厲害,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戰場較量,他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劉備死後,他卻幾乎是屢戰屢敗,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姜維臨死前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諸葛亮劉備死後,留給諸葛亮一個搖搖欲墜的蜀漢,不過諸葛亮治國能力確實出眾,僅用了數年便讓蜀漢起死回生,重新走回了正軌,而且他還在這幾年中大力發展民生、經濟、軍隊,為蜀漢重新打造了一支強悍的軍隊,使得蜀漢有能力再次對外出徵。不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諸葛亮卻是損兵折將,屢戰屢敗,令人遺憾。
  • 諸葛亮在死前為何大喊:龐德公救我?而且在死後往嘴裡放七粒米?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按理說,他死後應該厚葬,可事實上,劉禪壓根就沒有為他舉行過任何葬禮。本來諸葛亮早在臨終前就有計劃,給劉禪留了一封信。信上囑託劉禪不要為自己舉行葬禮,只需四個士卒抬著裝著自己屍體的棺材,一路南下就可以了。要等到繩子把棺材磨斷才能落地,那就是自己的安葬地點了。
  • 誰說蜀中無大將?劉備的五虎將雖然早亡,但劉禪還有十大良將!
    等到劉禪繼位時,留給他的名將已經所剩無幾了,以至於在三國後期,留下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典故。但是,在劉禪做皇帝的這40年間,劉禪手下依然有著十大良將,他們的存在撐起了蜀漢的半邊天。第十位:張嶷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今四川南充)人,其功績主要是為蜀漢鎮守南方,威震南蠻。初為縣功曹。劉備入蜀時山賊趁機搶掠縣裡,張嶷背著縣長夫人,將其救出,張嶷因此得名。
  • 晉王司馬昭為何沒有殺掉劉禪,劉禪做了這些事讓司馬昭放下殺心
    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於是劉禪也就沒當回事,導致蜀漢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北防曹魏,要靠魏延;國內穩定及發展,要託付給諸葛亮。東拒孫吳則沒有合適的人選。而且對付孫吳比曹魏複雜得多,曹魏只是攻防,孫吳除了軍事行動還要有外交行動。為此,劉備選擇了李嚴。其託孤諸葛亮是為了託孤,託孤李嚴則是為了提升李嚴的地位,讓他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日後可更好的助劉禪一統三國。劉備死後,諸葛亮並沒有更多的與李嚴分享權力。
  • 情深意切的《出師表》為何沒能打動劉禪?勸諫,諸葛亮做對了嗎?
    然而當人們感動於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拳拳報國之心時,這情真意切的《出師表》卻好像從未走入劉禪的心。 出師一表,不過是諸葛亮隱痛之深《出師表》是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臨出徵時給後主劉禪的。「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劉備臨終提拔一人,可助劉禪一統三國,卻被諸葛亮設計謀殺!
    其託孤諸葛亮是為了託孤,託孤李嚴則是為了提升李嚴的地位,讓他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日後可更好的助劉禪一統三國。劉備死後,諸葛亮並沒有更多的與李嚴分享權力。畢竟李嚴作為託孤重臣之一,又掌握著兵權,名爵屢次升遷,地位僅次於諸葛亮。這就威脅了諸葛亮這丞相兼第一託孤重臣的地位。所以在李嚴升遷的同時,諸葛亮就逐步奪過李嚴掌握的兵權,使李嚴漸失主管軍事的地位,就像曹爽被司馬懿封為太傅一樣,最終奪得了李嚴手中的軍權。此後幾年,諸葛亮南徵南中、北伐曹魏,在這些理應由「統內外軍事」的李嚴負責的軍事行動中。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對於諸葛亮的才能,曹魏號稱毒士的賈詡這樣評價諸葛亮「諸葛亮善治國」,什麼意思,從字面意義就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諸葛丞相非常善於治理國家!這樣的人有才嗎?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說起毒士賈詡,或許很多朋友並沒有聽過他的大名!但是道出另外一人,絕對是無人不知,此人便是諸葛亮生平最後一個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作為對手的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