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你該知道的歷史背景「索姆河戰役」及「興登堡防線」

2020-09-22 Onion洋蔥圈

《1917》電影劇情是根據導演山姆曼德斯的祖父艾佛德曼德斯,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分享的戰爭故事去編寫,雖然電影中的主角是虛構,但故事的來源仍有幾分真實性,而山姆曼德斯將電影時間設定在1917年4月的春天,地點則是一戰戰線的西線,由英法與德國作戰,在開拍前他與編劇克莉絲蒂威爾森卡恩斯特別對「索姆河戰役」及「興登堡防線」的真實歷史背景都做了研究。

看《1917》時,你所見到的電影場景並非隨意搭建,劇組保有些考究的真實,尤其是一戰最具代表的「壕溝戰」,布景相當逼真的呈現。在觀影《1917》時,愛德華覺得可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以及電影中發生的時間是在「索姆河戰役」結束後,1917年德國「興登堡防線」建造不久,所發生的一段,德軍故意棄守戰地,想誘英軍深入而殲滅,英軍後方得知德軍計劃,但訊息無法傳達前線,必須靠兩名信差兵執行救援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7年4月發生了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

1917年4月是《1917》電影的發生時間,從1914年7月28日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即「歐戰」),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羅斯對德、奧作戰)與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到了1917年4月,西線在歷經傷亡慘重的「索姆河戰役」後,雖然法軍在春天展開攻勢,仍未有進展,也因作戰失利,法軍內部調整,英軍接手主要西線防禦工作,戰事陷入膠著。不過以英、法為主的協約國在此時有了新盟友美國的加入,也對未來戰局有了變化。

1917年2月德國因發動「無限制潛艇戰」(攻擊非軍用的設施及運輸用的船),美國有不少船隻遭擊沉,而後美國駐英大使接到「齊默爾曼電報」,加密內容顯示德國將協助墨西哥對美作戰,於是美國在4月6日對德國宣戰。

索姆河戰役是一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1917》電影的時間背景,正是1916年7月1日打到11月18日,英、法聯軍在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對戰德軍,雙方傷亡共130萬人,這場戰事,雖然英、法聯軍突破德軍的防禦,但歷時5個月,到了秋季後,氣候變得惡劣,雨下不停,道路泥濘(在《1917》電影中,可以看到不少積水場景,還有屍體滿布坑洞處,即是索姆河戰役後的景象),戰事只能暫時停止大規模的作戰。

索姆河戰役,由於要突破狹窄陣地戰的壕溝防禦,英國成了第一個在戰場上使用坦克的國家。(德國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快結束前才開發出)

興登堡防線的德軍戰略

在索姆河戰役進行時,德意志帝國陸軍陸軍元帥興登堡與魯登道夫將軍在接管軍事指揮權後,決定建造大規模的防禦工程,即「興登堡防線」,這個決定並非是落敗撤退,而是要以退為進,在撤退過程中將所有可用的物資,包括道路、橋樑及村莊都進行摧毀。(在《1917》電影中,信差兵沿路都是斷壁殘垣,有一幕橋樑斷裂,史考菲(喬治麥凱飾演)只好下車,踩著橋樑露出水面的鋼架行走,即是興登堡防線的戰略,德軍想布下圈套,採防守策略,消耗敵方資源,再進行襲擊。)

興登堡防線的防禦工事,在1917年2月至4月期間於法國東北部邊境修建,先後造成協約國40多萬兵力的折損,在1918年9月29日,協約國多國聯軍的部隊,同時進行大規模進攻才得以攻破。

相關焦點

  • 1917電影裡兩位戰士原型和整個戰爭的來歷你所不知道的內幕
    在金球獎上奪下電影戲劇類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風光入圍10項大獎的《1917》是曾執導《空降危機》的英國籍導演山姆曼德斯的最新電影作品電影描述1917年4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兩位英軍士兵必須穿越危險的無人區深入絕境,向友軍傳達「取消攻擊」的任務。
  • 一鏡到底的《1917》的背景是一戰的哪一場戰役?用意何在?
    二、《1917》中的故事背景:隨機的一天凸顯了戰爭的無價值本質《1917》的片頭上,註明電影表現事件的發生日期是該年度的4月6日。地圖上下方的克魯瓦西耶正是傳令兵欲去的方位從影片的設定來看,它所反映的戰役應該是一戰中的阿拉斯戰役,當時德軍在自己的防線之後,修築了一條新防線,名叫興登堡防線。這也是影片裡涉及的一個主要背景,兩名士兵臨危受命、傳送命令,正是因為前線部隊不知德國新建的防線所具有的陷阱性質。
  • 阿爾貝裡希行動:奧斯卡獲獎電影1917背後的真實歷史事件
    索姆河戰役這樣,英國人會認為他們正在進攻一條已耗盡的德國防線,實際上該線已被鞏固,並準備好對他們發動攻擊。這是1917開始的背景,兩名士兵被派去執行任務,在英軍遇到新建立的興登堡防線之前警告他們。由於英國人最初認為德國人正在絕望中退縮,他們認為對他們發動襲擊將進一步打擊德國,並有可能使戰爭迅速果斷地結束。
  • 《1917》背後的歷史
    可是由於有美國這個騎牆派的存在,完全封鎖英國的任務不可能完成,德國最終一下狠心,在1917年2月宣布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不再區別對待美國,於是美國在1917年4月6日正式宣布對德國宣戰。再說一下影片開始時提到的德軍主動撤退的背景。
  • 《1917》,豆瓣8.5分的反戰電影,一鏡到底的視覺盛宴
    時代背景 1916年,一戰最大規模的索姆河戰役結束,在這場戰爭中,協約國和德軍,總計傷亡人數達到一百三十萬。 開闊的陣地戰和首次投入戰爭的坦克,讓交戰兩方很默契的將交戰地點從開闊的陣地戰變成更加慘烈的戰壕戰,《1917》的故事時間在索姆河戰役之後,協約國正計劃進攻興登堡防線。
  • 「1917」:世界大戰中發生的一件小事
    「1917」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7年4月6日,在歐洲西線戰場,兩個英國士兵接到任務,穿越陣地,給前線的兵團送一份情報,阻止他們落入德軍的陷阱。這雖是世界大戰中的一件小事,卻被影片演繹的波瀾壯闊,盪氣迴腸,引人遐思。
  • 「古月照今塵」歌詞含義
    該歌曲由譚健常作詞,小軒作曲,四海唱片出版。歌曲表現的是中國歷史興衰成敗的無常,與重整河山、開拓未來的豪情。在大中華敘事的同時,又將臺灣原住民古調貫穿其中,傳達出慨嘆古往今來滄海桑田的情感和呼應古今的藝術張力。      在2018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韓國瑜以《古月照今塵》作為造勢歌曲和背景音樂之一,使歌曲重新受到關注。
  • 真實塹壕戰:生若地鼠,死無全屍——《1917》(2)
    01 毒氣+埋地雷,進攻方人肉靶子 今天繼續講《1917》,關於這部電影你所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上期主要講了一戰的西線為什麼會打成塹壕戰?就是我小部隊,只要單點突破你塹壕的一個點,對你形成打擊,而不是說我發起大規模的那種一次幾千、上萬人的衝鋒,給你送肉靶子去了。另外武器技術的發展也給塹壕戰帶來了挑戰,比如上期我們提到的坦克1916年索姆河戰役就出現了。
  • 以「一戰」索姆河戰役開場的《唐頓莊園》,英國的1914—1918
    縹緲的青煙裡裹著悶燃的野火,遍布滿目瘡痍觸目驚心的斜坡,一輛輛坦克一路踉蹌衝向防線。第二季開場已經是1916年,以著名的索姆河戰役作為背景,大表哥馬修親臨戰場,出現在戰壕裡。英國作為西線的重要角色初次登場。「索姆河」是協約國在1916年的主攻目標。1916是充滿了血腥的一年。1914戰爭爆發以來,現代武器的致命威力爆發出來。
  • 《1917》觀影活動
    首先由曹定孜會長通過PPT對一戰的歷史作了簡要的介紹,讓大家對影片的背景有了一些了解,然後放映了一個大概十分鐘的一戰簡史的紀錄片,而後開始主題——觀影活動。影片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觀看後,曹定孜邀請與會同學談了談一戰的通訊手段以及觀影后的感受。大家積極參與討論,氛圍很熱烈,大家受益頗多。
  • 《1917》影評 —奧斯卡遺珠之作
    回望電影百年歷史,有著數以千計的電影作品名留影史,其中戰爭片憑藉其恢宏壯大的場面,震撼人心的視聽效果,獲得學院類電影獎的青睞。一部優秀的戰爭片不僅僅考驗導演對電影的調度能力,演員各方面素質,更是對一個國家電影創作工業的考驗。     去年八月上映的國產戰爭電影《八佰》,憑藉其優異的作品質量獲得成功,但是其立意問題也成為了一部爭論較大的作品。
  • 「1917」的存在就是為了告訴我們:有些電影必須要在電影院看
    候選包括「花木蘭」、「1917」、「信條」」而「花木蘭」選擇了線上上映,「信條」因為疫情再一次的改變檔期,還好「1917」終於來了!這一次終於沒讓我打臉!其實我之所以說讓觀眾重回影院的電影是一部國外大片,或者要把這些重任落在他們的身上,是因為像「1917」這樣的電影,
  • 一戰絞肉機:索姆河戰役十大瞬間,英軍第一天就傷亡57470人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的戰役,總計有一百多萬人死傷。英國和法國軍隊在15英裡長的戰線上與德國人殊死決戰,戰鬥持續了將近5個月。下面這組照片,真實記錄了那場殘酷的戰役。【圖1】英軍士兵正在爬出戰壕,向德軍陣地發起進攻。
  • 明天上映:近十幾年最牛X戰爭電影--《1917》,究竟有多好看?
    一戰題材電影《1917》,明天(2020年1月10日)北美各大院線公映。這部剛剛斬獲「金球獎最佳影片「的電影,在影評人的一片叫好聲當中,在影迷的期待和好奇之下,終於要隆重登場了。電影講的是「一戰期間,德軍從戰場撤退到「興登堡防線」,在那裡設置了地雷和狙擊手作為陷阱。
  • 《1917》: 金球獎最大贏家,為何僅收穫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1917》真實還原了一戰的歷史背景和戰役場景導演薩姆·門德斯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兩個傳令兵的視點,帶領觀眾橫穿1917年西線戰場,完成一場戰爭救贖。歷史上,1917年的歐洲西線戰事依舊膠著。德皇威廉二世為保存戰鬥力,決定實施代號為「阿爾貝裡希」(Aiberich)的戰略撤退行動。該行動將法國前線的部隊後撤到由德國人自己修建的,更為堅固的興登堡防線上來優化資源分配和部隊整備,於此同時重啟無限制潛艇戰的戰略,企圖用封鎖海上補給的方法耗死英國從而取得勝利。
  • 清華背景「圖靈人工智慧」成立新公司「南京圖寧」,或在人工智慧...
    頭圖來源 | pexels 36氪一直關注清華大學技術轉移成果轉移項目,最近發現,一家名為南京圖寧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圖寧」)與清華系團隊有關。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7月,法定代表人為常予瑩,註冊資本為50萬人民幣。
  • 經典動漫「攻殼機動隊」,與「星際牛仔」和「EVA」齊名的作品,附該系列全部資源
    「攻殼機動隊」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2039年的日本虛構的新濱市,由於當時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已經可以把人的所有器官全部電子化,具有網際網路的功能。「攻殼機動隊」版本眾多,1995年該作品由押井守負責執導搬上了電影屏幕,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這部動漫也受到史匹柏和詹姆斯·卡梅隆的稱讚,「黑客帝國」的導演直言從中受到不少啟發,電影中腦袋後面插管子的情景就是來自攻殼。
  • 也談「檢察方的罪人」
    按照筆者發推送的一般規律,發完推送會突然忙起來,不知道這回會不會奶中,反正拖了兩個月的影評,該發文了。以及,今天的歌是電影原聲。ps:本文涉及嚴重劇透。日式刑偵片看得不多,也能察覺出導演們很愛使用正面diss檢察官的套路,檢察官作為控方總是以簡單粗暴蓄意害人的形象出現。
  • 中國最好的戰爭片,仍是「大決戰」三部曲
    落腳點不在打下了錦州、徐州和天津,而在從各個方面擊破了國民黨的虛偽面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場真真正正的人民群眾與三座大山之間的「大決戰」。有人說,解放戰爭不過是一場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內戰,是的,解放戰爭是中國人和中國人在打,但是如果真的了解了那批中國人是怎麼看待我們這批中國人時,那就不意外為什麼大家要反抗了。劃分陣營不該只是中國人和非中國人,而應該是人民群眾和三座大山。
  • 「教會電影」法蒂瑪的奇蹟 2020
    電影《法蒂瑪的奇蹟》(Fatima)啟發自1917年發生在葡萄牙法蒂瑪當地的真實神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之下,牧羊少女露西亞桑託斯與她的表弟妹在法蒂瑪當地見證了「聖母瑪利亞異象」,並從聖母口中得知世界和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