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晉升為「嬪」,一級的跳躍,帶來身份的轉變,還有三大特權

2020-12-23 藤樹先生

封建社會的特點,在於等級森嚴,這種等級森嚴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說穿衣服,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二色衣服,因為彩色衣服屬於官服,老百姓不能擅穿,並且,官服的顏色也有著不可逾越的規定。

在古代讀書也是如此,秀才和舉人之間雖然只是差一個等級,但是福利待遇卻完全不一樣,因此,《儒林外史》中,窮秀才範進中了舉人之後,手舞足蹈興奮異常,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為舉人,意味著自己也擁有著一定的特權:當然從貴族老爺眼裡看來,這點特權不值得一提,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這些特權可是連做夢都不敢想的。

在後宮也是如此。在清朝,後宮的貴人如果能升格為嬪,雖然看似只提升了一個級別,但是,其身份的變化可以用飛躍來形容,並且,隨著身份轉變的,還有三大特權。

而這一切,要從清朝的後宮制度變化說起。

清朝後宮演變

在清朝皇帝的世繫上,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清朝皇帝尊號的人裡面,最早的皇帝是孟特穆,孟特穆在世的時候,明朝的朱元璋還在世。雖然追尊祖先為皇帝的事情在歷朝歷代都有發生,不算稀奇,但是,追封到前朝開國之初時候的祖先為皇帝,不得不說,這是一件腦洞大開的事情。

不過,在孟特穆時代,愛新覺羅家族其實就是一個漁獵部落的酋長,酋長的生活當然沒那麼多講究。這一切,一直延續到努爾哈赤時代。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汗國,不過,成為後金大汗的努爾哈赤,並沒有完全從部落酋長的身份中轉換過來,因此,努爾哈赤的妻妾們,其地位劃分較為粗糙:即統稱為福晉,不過好在當時努爾哈赤後宮的人數相對較少,頻繁和明朝以及蒙古各部交鋒的後金汗國,也沒有太多精力去顧及後宮制度確立的事情。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皇太極在位時期:皇太極在位期間,改大汗稱號為皇帝尊號,並且粗糙仿照明朝的制度,在後宮建立了后妃間的等級制度,而這個制度的完善,是在康熙時期。

當時,大清朝徹底消滅了南明的勢力,取得了「天下太平」的成就,帝王的後宮也開始膨脹,因此,不論是客觀需要還是皇帝的精力方面,都具備完善後宮制度的必要和條件。

因此,康熙時期,清朝後宮的等級得到確立:至高無上的皇后只有一個,皇貴妃有一個,貴妃則有兩人,妃四個,嬪則有六個,至於嬪以下,則是貴人、常在和答應們。而貴人及以下的人數,則是沒有固定規則的,即想冊立多少就冊立多少。

其實熟悉現代職場情況的朋友肯定對這個規則不陌生,甚至可能發現端倪:那就是,「嬪」及以上,屬於皇帝有編制的老婆,是名額有限的,同時意味著具備稀缺性;而貴人及以下,則是具備臨時工屬性,而且由於可以無限冊封,意味著不具備稀缺性。

諸位看官不知道是否記得上個世紀的電視劇《戲說乾隆》?那部電視劇裡面,隨著乾隆帝到處遊山玩水的春喜,其實就是一個答應——不過,這個細節細想起來細思極恐:乾隆帝帶著春喜玩,說明鍾愛春喜,但是在爵位上卻沒給春喜「提幹」,這似乎又是在戲弄春喜感情。

嬪的特權

當然,貴人升格為嬪,雖然看似升了一級,但是,嬪升格為貴人,其意義要遠比常在升格成貴人大很多。

因為嬪,存在著三大特權。

首先,是有資格做母親了。當然,封建皇權雖然不能剝奪貴人以下生兒育女的權力,但是,生下來的兒女不能認自己為母親,需要交給別人來撫養,試想一下,這是多麼殘酷的事情?而在清朝,只要升格為嬪,那麼,自己生育的孩子,就可以由自己來撫養,甚至等到皇帝駕崩後,自己又多了一個保障。因為對於貴人來說,即便自己生兒育女,但由於兒女往往和養母之間朝夕相處,自然而然就會和生母沒什麼感情,而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就意味著,貴人的兒女長大後,即便是想起烏鴉反哺,也會優先想起養母,生母只是路人而已。可嘆貴人們十月懷胎,只是為人作嫁。

其次。在古代社會,不同的級別配置不同的福利保障、生活資源。在清宮裡,皇后住在正宮,而嬪妃們則相應住在東西十二宮,至於貴人們,則沒有這樣的居住環境。這就意味著,成為嬪以後,自己就有了獨立的宮殿,就可以理直氣壯自稱「本宮」了,並且,自己的宮殿裡,還有相應一系列的宮女服飾,雖然嬪和貴人只有一級之差,但是,福利待遇方面,可謂十萬八千裡的差距。

第三。從大概率的角度來說,嬪妃的壽命往往比皇帝長很多——當然,遭遇康熙、乾隆那樣長壽的帝王是例外情況。在清朝,其實很多嬪妃都是歷經幾個朝代的存在:比如說康熙的嬪妃,有的是在乾隆初年才去世,而鹹豐帝的嬪妃,除了慈禧太后以外,還有多名一直活到18世紀結束——庚子國變期間,慈禧太后裹挾光緒帝跑路,後宮裡就有鹹豐帝的其他嬪妃,被丟在紫禁城裡。而同治帝的幾位嬪妃,一直活到國民黨主政的時代。對於皇帝的女人來說,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皇帝在世的時候得不到寵愛,而是皇帝死後自己靠誰養老。而按照清朝的規矩,先帝的嬪,及以上的后妃,可以在皇帝死後,繼續住在宮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而貴人以下,則沒有這個優待。

因此,對於皇帝的后妃們來說,熬到嬪,才意味著「上岸」,意味著餘生有了保障,反之,自己的餘生也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這便是後宮宮鬥題材,總是被搬上電視屏幕的原因之一。沒辦法,畢竟資源有限。

相關焦點

  • 貴人晉升為「嬪」,為何要欣喜若狂?不光身份轉變,還有3大特權
    不同朝代略有不同,在這些等級中一個最重要的等級之分就是貴人升為嬪,為什麼說在古代後宮晉升過程中變化最明顯,最令人欣喜若狂的是貴人升為嬪呢? 所以,從「貴人」晉升為「嬪」,就等於實現了從「通房丫頭」這等「供使令之宮女子」身份到「妾室」這等主子身份的轉變,欣喜程度,可想而知。成為皇帝的「妾室」以後,便擁有了諸多與之對應的特權,但最主要的三大特權卻是低等妃嬪做夢都嚮往的權利。
  • 貴人晉升為「嬪」,為什麼都這麼高興?原來多了三個特權
    近年來以後宮女子爭寵奪名為題材的影視劇繁多,一部清朝宮鬥劇《甄嬛傳》更是成為經典之作。清朝針對後宮女子設有的位份繁多,嬪妃們一級一級的晉升更是看的人眼花繚亂。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後宮也不例外,品階高的后妃比起低階后妃在宮中生活底氣自然也就足了很多。很多時候,哪怕僅差一級,待遇卻是天差地別了,在這麼多位份當中,由貴人晉升到嬪位當屬最是意義非凡,你可知這是為何?
  • 古代皇帝的後宮,妃子從貴人晉升到嬪,其中有很多奧秘值得學習
    妃子之間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哪怕是僅僅相差了一級,待遇也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後宮的妃子也是一級一級進行晉升的,在晉升的過程中,從貴人晉升到嬪,所享受到的待遇就有了天差地別的劃分,而且這個等級晉升也是讓妃子最開心的,其中還有很多的奧秘值得學習。從貴人晉升到嬪,地位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可以說是直接從下人變成了主子。
  • 清代等級森嚴的嬪妃制度:貴人升為嬪,才是真正的大轉變
    清朝后妃雖然被劃分為八個等級,但實際上能被作為妃子的,只有前五種。也就是皇后以及貴妃位還有妃位和嬪妃位。至於後面所謂的貴人常在,在後宮中根本排不上號,甚至很可能是皇上一時興起,隨便寵幸的而已。所以嬪妃制度是越晉升越好,但身份地位的轉變,也是有一個明確界限的。在清朝等級森嚴的嬪妃制度中,貴人升為嬪妃,才是真正的大轉變。
  • 貴人升「嬪」:清朝後宮等級制度背後是時代的悲哀與無奈
    其中,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和嬪這五個等級的人數都是有限制的,但是嬪位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就可以無數了。 後宮的嬪妃自然是希望節節攀升 ,尤其是她們由貴人升為嬪位,會興高採烈,原因是不僅在宮中提到了更高的地位,還意味著擁有了三項從前沒有的特權。那麼,究竟是哪三種特權呢?
  • 《如懿傳》儀貴人在歷史中的原型,紅顏薄命,乾隆為她追封為嬪
    《如懿傳》儀貴人在歷史中的原型,紅顏薄命,乾隆為她追封為嬪最近的宮鬥劇可以說是大火大熱,讓人越看越欲罷不能。《如懿傳》從最初不被觀眾看好,到現在話題和流量使人津津樂道,小編不得不驚嘆,這部清宮劇不愧是《甄嬛傳》的姊妹篇。
  • 清代親王嫡福晉和皇帝的妃、嬪、貴人比較,誰的地位更高
    根據《清史稿·列傳一·后妃》的記載,除了中宮皇后,清代後宮妃嬪又可分為「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也就是說,自「貴妃」之下,還有「妃」、「嬪」等5級妃嬪。清代後宮妃嬪等級劃分在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的封建皇權社會中,皇后為皇帝正妻,而皇貴妃、貴妃等後宮妃嬪則是皇帝妾室,但自「嬪」位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等低等妃嬪則連妾室都不算,只能算作皇帝的通房。
  • 如懿傳:同樣是唱歌跳舞,為何魏嬿婉能得寵,玫嬪慶貴人不能?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魏嬿婉、玫嬪、慶貴人都曾經在湖上唱歌跳舞,為何魏嬿婉能得寵,而玫嬪慶貴人不能? 1-玫嬪慶貴人是太后的人 自從訥親死後,太后在前朝就失去了依靠,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後宮。於是太后就再次安排玫嬪慶貴人唱歌!
  • 《大唐琉璃夢》怎麼晉升 晉升表一覽
    晉升的方式又是什麼呢?想了解的小夥伴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大唐琉璃夢晉升表一覽 女史-掌衣副史-掌衣-典衣副史-典衣,後續還會開放更多的晉升等級... 在大唐琉璃夢手遊晉升表究竟是什麼呢?晉升的方式又是什麼呢?想了解的小夥伴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甄嬛傳:家世不低又受寵還有子嗣的欣貴人,為何位分不高
    甄嬛傳,最終笑到最後的,除了皇太后甄嬛,還有成為皇貴太妃的齊月賓,成為太妃的馮若昭,以及最不起眼的欣太嬪呂盈風。呂盈風的位分晉升出奇的慢,出場是個常在,直到華妃倒臺,雍正準備冊封甄嬛為妃時候才冊封她為貴人;甄嬛出宮溜達一圈回去,安陵容懷孕大封六宮,順便把她冊封為了嬪。
  • 在公司單位裡想晉升,記住這4句話,看清誰是你的貴人
    在公司單位裡想晉升,記住這4句話,看清誰是你的貴人在職場裡面自己要去看看自己的貴人在哪裡,只有發現自己的貴人,自己的事業才會有起色,不要去相信那些表面上對你好的,這些都是很不重要的。貴人是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了你自己想要並且有用的幫助,那才是你的貴人。
  • 《延禧攻略》:瓔珞被小嘉嬪罰跪,皇上懲治嘉嬪,升瓔珞為令嬪
    由吳謹言、許凱、佘詩曼、聶遠等聯袂出演的電視劇《延禧攻略》正在熱播,在最新預告片中,皇上冊封了瓔珞,瓔珞以「魏貴人」的身份入住延禧宮。皇上是喜歡瓔珞的,雖然剛開始的時候皇上不寵瓔珞,但之後卻把瓔珞放在心尖上來疼。皇上常居延禧宮,令小嘉嬪(她是死去的嘉嬪的雙胞胎妹妹)不滿,小嘉嬪便逮機會將瓔珞罰跪了一天,小嘉嬪還跑到皇上那兒惡人先告狀,說瓔珞欺負她。
  • 清朝故事:一位後宮妃嬪的晉升之路,從貴人到皇貴妃,竟如此艱難
    時年34歲的乾隆皇帝,雖對富察皇后情有獨鍾,但正值年富力強、春秋鼎盛時期的乾隆皇帝,為皇嗣繁育計、為皇權穩固計,更為充實後宮計,也並未放棄對其餘妃嬪乃至官女子、宮女的選擇和垂青。跟在富察皇后身邊已有三年,而且音容相貌和富察皇后頗為相似的魏氏,被乾隆皇帝一眼看中,一朝承寵,身份立變。
  • 嘉慶生母以另類挑動乾隆,包衣晉升的皇貴妃魏佳氏
    包衣出身 兩次「抬旗」另一方面,魏佳氏原本是內管領魏清泰之女,是正黃旗滿洲包衣,可以說其晉升之路當屬創奇,此後更是「抬旗」進入了鑲黃旗滿洲,為自己的家族爭取了榮光。不過,由於其早前包衣的身份,因此魏佳氏乃內務府選秀而來的,而時間大概是乾隆六年即魏佳氏15歲的時候(當時入選宮女以13-17為區間)魏佳氏入宮不過四年就位居三嬪,更是在眾嬪中脫穎而出,是首位出道。大概清宮劇中動不動就是妃嬪的讓人誤以為「嬪」的身份容易獲取,事實上這裡邊需要走的道道還遠著呢。
  • 《如懿傳》中如懿的一生,10個身份4份冊寶,最令人心痛的是第10個身份
    第三重身份是嫻妃,在弘曆登基之後,太后卻不允許如懿入宮,甚至連嬪位都沒有,還將其囚禁起來,如懿靠自己的所作所為終於得到了太后的理解,重獲新生,位至嫻妃。 第四重身份是貴人,如懿進宮後獲得了盛寵,一時遭六宮之人的嫉妒與陷害,她先是被自己的宮女背叛,又被污衊殘害嬪妃,迫害皇子,頂著這些罪名,如懿被貶至貴人。
  • 令妃本是宮女出身,又是漢人身份,為何終成皇后?竟是她的功勞
    令妃名為魏佳氏,是乾隆的第三任皇后,只不過是死後才被封為皇后,我們說到令妃,就非常熟悉了,近幾年來的很多清宮劇中,她都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也是乾隆深愛的女人,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然而在那個十分注重等級出身的清王朝,她卻以地位最低的宮女,且漢人的身份最終有了榮華富貴,成為皇上身邊的寵兒,這其中的緣由其實少不了一個女人。
  • 《甄嬛傳》的欣貴人,到底有沒有女兒?
    欣貴人是甄嬛傳裡的開心果,人贈外號「欣吧唧」。性格耿直,說話風趣,最後因為和甄嬛交好而得到善終。不過常看甄嬛傳的朋友總有個疑問,欣貴人到底有沒有女兒呢?而欣貴人,是原著欣妃+慶貴人周佩+福貴人黎縈三人的。原著裡,欣妃是長公主之母,是有女兒的。我傾向認為劇中的欣貴人沒有女兒。很多人認為欣貴人有女兒,就是眉莊和甄嬛這幾句閒聊石錘。但我認為這只是劇情的BUG。第一,所有家宴中,溫宜朧月都在,可是從沒見過欣貴人女兒的身影。
  • 甘肅公示:秀榮擬晉升一級巡視員(簡歷)
    關於對秀榮同志擬晉升一級巡視員公示的公告  現將擬晉升一級巡視員的秀榮同志的有關情況予以公示,接受廣大幹部群眾監督。如發現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有影響晉升的問題,可通過電話、手機簡訊、網絡、來信和面談等形式反映,我們將認真進行受理,並向署名或當面反映問題的幹部群眾反饋調查核實結果。如不存在影響晉升的問題,將按有關規定辦理晉升手續。
  • 清朝晉升最快的嬪妃,是一對婆媳,從貴人到皇后只用了八個月
    從貴人晉升為令嬪只用了短短的十一個月,從令嬪晉升為令妃用了三年,最終在乾隆三十年被晉升為皇貴妃,這從乾隆十年開始由一個宮女因為爬上龍床成為貴人開始,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站到了乾隆後宮的「一把手」,這在乾隆時期升級速度算是很快的,但是在整個大清朝200多年的歷史中,卻不是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