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論取名字的能力,瓊瑤、金庸和古龍誰更強?

2021-02-25 黑江湖

古龍書中就有很多這樣一句金句加一個好名字來襯託出角色形象的段落,類似的還有「白玉京」這個名字,因為《七種兵器》不是古龍的幾個長篇之一(雖然我覺得古龍是短篇寫的比長篇好,當然除了金庸以外大多數作者都是這樣),《長生劍》的篇章很短,主角白玉京也無法給讀者留下類似楚留香那樣深刻的印象,但那句:

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髮授長生。

活脫脫就把逼格一下子升到了天上了……

很多讀者覺得古龍取名比金庸好,大概就是因為古龍書中的角色,往往有這種「逼格極高」的名字,而且是那種一下就能刺瞎你狗眼的。而不像金庸書中角色名字一般比較普實,很多亮點你要有點文化背景細細品味才能看出名字中隱藏的味道。而古龍中很多角色的名字,就是那麼金碧輝煌、逼格無雙,就是黑夜中的螢火蟲,古龍只要用一句話就能把你照亮。當然也有人說:「金庸起的是人名,古龍起的是網名」,雖然有點偏頗,但的確說出了其中三味。


這其中,當然不得不說他角色中「逼格最高」的西門吹雪了。那句:「西門吹雪吹得不是雪、是血」;不知道徵服了多少讀者。當然也讓多少同學從此分不清xuě和xiě(笑)。但就這麼一句逼格極高的話,一下子就把後來無數讀者和作者取名的風格給引導過去了。從此,有逼格的角色(未必是主角),如果不取個複姓的姓名,簡直就是賈寶玉背著把金絲大環刀的感覺。

而且複姓也不是隨便取的。每個複姓都有他的屬性,其實說起來的話,大概是姓這個複姓的「前輩」太出名了,導致後人一旦用了這個姓,大家就下意識的會想到他的「前輩」,於是乎就自動套入了這樣的形象吧。最常見的就比如複姓是「諸葛」的角色,就會容易想到「諸葛亮」,一般都是智謀型的角色,諸葛小花(諸葛正我)就是其中代表。不過武俠小說中主角一般都靠的是武功,靠的是際遇,軍師類的角色一般都淪落為「狗頭軍師」,所謂的「智多星」——無用了。

再比如「歐陽」,就因為有了「歐陽鋒」這樣的前輩,就容易用在一些豪強梟雄身上。

比如「獨孤」,「獨孤求敗」這個名字逼格就很高,比「東方不敗」還要高,而「獨孤」兩個字本來就散發著一股強烈的「桀驁不馴」的孤狼味道,所以常常被用在一些武功奇高但性格孤僻,或者是桀驁類主角身上。

而其實「獨孤」是胡姓,比如《大唐雙龍傳》中提到的四大閥,獨孤閥和宇文閥就都是出自胡人,不過相比這兩個姓,「慕容」才是在武俠小說中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姓氏,「慕容復」留給大家的印象很深,所以姓「慕容」的角色可能和慕容復一樣是個「表哥」類的帥哥,但一般都有少數民族背景(關係到主線之類的)。

倒是「上官」,一般就是一個普通的初出江湖的少俠角色。

比如「軒轅」,因為「軒轅劍」啊神馬的,常常和黃帝關聯起來(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所以也用在一些背景很大的人身上。

比如「南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帶個「宮」字,南宮的名字往往和「世家」關聯起來,武俠小說中出現「南宮」基本就帶個「世家」,比如《蓮花爭霸》,比如《神兵傳奇》。

西門吹雪可以很帥,西門吹雨也不錯,但很可惜西門家還出了個很有名但掉了逼格的名人。啥,你說是西門慶麼?no no no,西門慶結局不好,但他起碼有帥,有錢,有女人啊。我說的是「西門豹」,不知道為啥,看到這個名字就想到「龍虎豹」。


提到了南宮和西門,當然也會想到「東方」了,不過雖然東方這個角色有個最容易想到的前輩「東方不敗」,不過屬性卻沒有「獨孤求敗」這麼明顯,一般也會出現在和東方不敗類似的角色中(比如「東方勝」/東方晟),但有時候也被一些逼格較強的主角採用,算是屬性不是很明顯的了。

此外,也有一些太常用所以沒有了太多屬性的複姓,比如司馬、比如公孫、比如司徒、比如夏侯、比如皇甫;當然還有一些是因為太少見了,所以沒有標誌性人物而沒有屬性,比如万俟、聞人、申屠、百裡等等。

西門吹雪說了這麼多,葉孤城就不說了,同樣也是一個很孤很傲很逼格的名字。但古龍也有一些比較有深意或者看起來比較平凡的名字,下面來說說李尋歡,李尋歡是個標準的「反用」的類型,「尋歡」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尋歡作樂」,但李尋歡偏偏是個很苦命的人。但嚴格的說,他又不是「反用」。因為李尋歡雖然一輩子不順,但他卻總能在逆境中淡然處之,雖然不像陸小鳳、小魚兒、王動郭大路這樣「笑傲江湖」,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苦中尋歡」的人,所以這個名字也是很有意思。

王動,郭大路,燕七,林太平,這都是一組比較普通的名字,而且王動一點也不喜歡動,郭大路卻是大大咧咧,燕七雖然和朱七七就差了一個"Double"但逼格一下就掉到了「張三李四」的層次上,最後林太平這個名字也實在是和張旺財李富貴所差無幾了和「林平之」的逼格更是有幾百裡的差距。但這就是一組很符合作品風格的名字。因為「歡樂英雄」講的是一群凡人英雄的故事,他們不會像楊過和小龍女一樣兩個人生活在古墓中就可以過上好幾年不用吃飯不用拉屎;他們也不像楚留香或者嶽不群那樣只要鑽研武功管管閒事不用管賺錢吃飯。他們就是很平凡的人物,總是需要考慮怎麼填飽自己的肚子。一座窮的只剩下一張床的房子偏偏叫富貴山莊;四個經常餓肚子窮得叮噹響的江湖客卻號稱自己最快樂。所以他們不會叫王中王、郭芙蓉、燕青浪子、林別鶴這種很有逼格的名字,但這正是他們的風格。

小魚兒,是個很平凡的名字,他的名字由來正如惡人們給他取名字時候的原因那樣:他是一條「漏網之魚」,但他最後卻用惡人谷學到的東西,在武林中「如魚得水」。而他的兄弟「花無缺」的名字卻是「明褒實貶」,花無缺看起來完美無缺,但和小魚兒一比,卻好比機器製造和手工製造的作品一樣,機器製造的作品「完美無缺」,但卻沒有手工製品的靈性。

其實陸小鳳也是個很平凡的名字,雖然這個名字可能是出自「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暗扣他的武功「靈犀一指」,也比喻此人心靈通透,能為其他人著想。但是這個「鳳」字太常用了,「小鳳」這種用法也肯定沒有「陸雙飛」、「吳鳳翼」這麼像網名的感覺。前面說了,這種字眼用多了也就不稀奇了,就好比鳳輦是皇后才能用的,但「釵頭鳳」是每個姑娘都戴過的(古代的)。

類似帶「鳳」字的名字,金庸書中有苗人鳳、有刀白鳳、有藍鳳凰、還有姓鳳的鳳天南一家;紅樓夢中還有著名的「王熙鳳」,現實中還有個著名的「鳳姐」。所以說起來,其實陸小鳳一名,比起西門吹雪、葉孤城、李尋歡、楚留香來說,的確是個很普通的名字。

但他有趣就有趣在,有個很有趣的外號:四條眉毛。其實如果真的把你的眉毛ps到嘴邊上,樣子並不好看(不信的可以試試看),但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一比喻,就好比櫻桃嘴、柳葉眉之類的,你真的在嘴的位置畫個櫻桃,或者在眉毛的位置畫個柳葉,你就會發現比和眉毛一樣的鬍子還要難看。

只是這樣一比就很生動,自然腦海中就會浮現起一個像眉毛一抬一抬的鬍子和嘴。

◎ 瓊瑤

最後說下瓊瑤書中的角色,瓊瑤的書我基本沒看過,所以就舉一兩個名字來說下吧。


小燕子是個很平凡的名字,雖然在乾隆年間出現了 「小燕子,穿花衣」這首解放後製作的歌曲有點超前(歌詞下半闕還有「這裡建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云云)。而小燕子和夏紫薇結拜姐妹以後,說「我也有姓啦,我叫夏燕子」,這其實也有所暗喻。眾所周知,燕子和大雁一樣是遷徙動物,夏天到北方,冬天就會去南方。而這個「夏燕子」,也終究不會永遠的呆在北國京城,早晚會踏上「紅塵做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的道路。

夏紫薇是個神奇的名字,眾所周知,古人對天文學是看做帝王學科的,而中國的天文學中「紫微星」就是代表了皇帝,雖然夏雨荷給女兒起了這個名字,本意大概是想暗指她是皇帝的女兒,但如果沒有直接落在皇帝手中而是被其他人逮到了,估計是會被直接處死的吧。

相關焦點

  •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談到武俠小說時,金庸和古龍總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他們開了中國武俠的新紀元,是武俠小說界的泰鬥,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那麼問題來了,一些喜歡比較的人會問這兩人誰才是武俠小說界真正的代表,誰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成就更高?金庸和古龍,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金庸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從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當古龍遇到金庸,誰更牛叉?
    查良鏞將名字最後一字一分為二,署名「金庸」。但是,沒想到市民反應平淡。推出兩周後,也很少見人議論。「我很是失落。」金庸說。可沒想到一月之後,《書劍恩仇錄》突然爆紅。每一天,金庸都會收到大量來信。這,正是金庸武俠小說的特點——開局平淡,但隨著人物和情節的展開,火越燒越旺,「茶」越來越香,慢慢就讓人慾罷不能了。名聲一響,很多報社便找上門來,紛紛高薪邀請金庸撰寫武俠小說。金庸答應香港商報,撰寫了《碧血劍》。 1957年,金庸便從大公報辭職到長城影視公司做起了編劇。據說是因為迷戀演員夏夢。
  • 金庸與古龍你更喜歡誰?更喜歡誰的作品?金庸只差那麼一點點
    10月30日,香港媒體公布了一則令國人震驚的消息——一代文學巨匠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歲。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仿佛一瞬間就痛失了。 讀了這麼多年的武俠,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古龍。 金庸小說像茶,越喝越有味道。
  • 金庸與古龍,到底誰更勝一籌?
    相信有讀過兩人作品的朋友,應當會有一些共鳴,能力所限,也只此而已。首先,金庸代表的是舊小說模式下的最高成就。而金庸在期間的作用,只是讓他不會更出格,有個參照物罷了。哪怕是一開始他初入文壇創作,寫的《蒼穹神劍》、《劍毒梅香》,與金庸也是絕對迥異的,有自己的一派浪漫風格。而由於舊學功底的薄弱,也註定了他不會模仿金庸,因寫不出金庸那樣的古典文字。(這點也許他的書迷表示不滿,但起碼我是沒有看到過古龍任何一部小說有追求過金庸風格的影子,若有推薦,也十分樂意。)
  • 古龍和金庸的區別
    只不過要能等到最後一剎那並不容易那不但要有過人的鎮靜和勇氣還要有許多痛苦的經驗。」而金庸的武功更有哲學國學的風骨氣魄。那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無論是拈花指的陰柔,六脈神劍,一陽指,能發能收,輕重剛柔隨心所欲的降龍十八掌各種武功背後都有很深的智慧與哲學積澱。金庸比武不會像古龍那樣,只是因為我是西門吹雪,他是葉孤城。
  • 古龍和金庸
    說到武俠,古龍與金庸是當之無愧的「雙子」宗師。(一)浪子古龍。浪子就是要喝最烈的酒,睡最美的女人,出最快的刀。酒色財氣,快意恩仇。俠者金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大俠也是人,有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二)古龍是浪子。很早就混跡於江湖,醉臥青樓妓院,醒來三教九流。小時候因家庭離異而輟學,後加入黑社會成為「小混混」。
  • 金庸和古龍筆下的最強三人,都是絕頂高手,哪一組更強?
    水母陰姬不管用金庸和古龍其他任何人物比較,都是內功第二的存在(僅次於掃地僧一招制慕容博於假死狀態)。楚留香是絕頂高手,整部故事能在內功和招式上勝過他的只有陰姬和石觀音,或許天峰大師可以,但沒有描述,忽略。試想楚留香強大到這種地步,只能靠天下無雙的輕功勉強躲避陰姬排山倒海的內功攻擊七招,連十招都撐不過,更別說還手了。吳明雖強會多種絕學,不見得比陰姬內力強,吳明換陰姬對掃地僧可一拼。
  • 古龍的詩和金庸的詩,誰更勝一籌,看他們分別如何描寫劍客的
    說起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及武俠小說的「三巨頭」,梁羽生、金庸和古龍。其中最早開始涉足武俠小說的是梁羽生,然而影響更廣的,則是金庸和古龍。無論是金庸武俠還是古龍武俠,都在武俠的基礎上,融入了各種元素。如王朔般,有人認為武俠是「不入流」的。
  • 為何古龍給女主起名喜歡用疊字,金庸則偏愛單字,怎麼取都好聽
    武俠小說的兩大宗師在現代的小說領域,有很多被人們熟知的作者,比如金庸、古龍、梁羽生,瓊瑤。其中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人被稱為中國武俠小說的三大宗師,而瓊瑤擅長書寫情感故事。金庸和古龍兩人在武俠小說領域的造詣,更是不分伯仲,他們的小說受到了人們的廣大追捧,都成為世界的暢銷書。
  • 金庸和古龍小說裡讓人驚豔的人物名字,果然是大師手筆!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曾經代表了中國武俠小說的最高水平;四人各有千秋,代表了武俠小說的不同流派。時間過去多年,我們今天提到最多的就是金庸和古龍了,兩人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最多。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全被改編為了影視作品,其中還有很多個版本;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武林外史》《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等等也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我們常常把金庸比作出身正宗的武林宗師,而把古龍比作身懷絕技的江湖浪子。
  • 金庸、古龍和徐皓峰
    劉韌問我武俠小說喜歡誰,我說:令狐衝。2012年,劉韌介紹我和王東輝認識,他說:我和梁寧成為好朋友,因為她喜歡令狐衝。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候,身邊的人,確實會因為共同喜歡金庸的某本書,某個人,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去年7月,我陪父母去俄羅斯,從聖彼得堡的涅瓦河上船,行過拉多加湖、白湖、莫斯科波羅的海運河和伏爾加河在莫斯科上岸,全程1750公裡。
  • 金庸給女人起名時喜歡用單字,古龍喜歡疊字,什麼名字都好聽
    8090後當父母的,出現了各種流行時髦的寶寶名字,武俠迷們根據金庸古龍的小說起名字,如:語嫣慕容瑠若;喜歡詩詞濃縮詩句,如:梅凌寒盈雪等,既有內涵,又高雅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古龍金庸兩位老師是如何給女孩子取名字的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被稱為「
  • 古龍筆下的四大劍神,對金庸筆下的四大劍神,更喜歡誰?
    金庸和古龍是武俠小說的泰山北鬥,在他們的筆下誕生了很多知名的劍客,有的可以封神,對於他們筆下的四大劍神,大家更喜歡誰呢?
  • 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這個階段的金庸武俠,已經升級成了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探討,離最初的武俠已經越來越遠以至於完全不沾邊了。古龍後期寫的男主角,基本都沒有學藝的過程,學的什麼武功不重要、用什麼招式也不重要,人最重要。人本身是強大的,武功就強。
  • 都說金庸擅取女名,古龍擅取男名,這些名字背後的深意你可知曉?
    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武俠小說可能已經是一個漸行漸遠的話題,畢竟,當代年輕人更喜歡修仙或者玄幻之類的小說,但是在20多年前,甚至在30多年前,武俠小說是當時年輕人最為熱衷的話題。在當時,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些武俠小說的知名度,要遠遠超過現在當紅的一線明星,其中,在中國大陸粉絲最多的武俠作家,莫過於金庸先生和古龍先生。
  • 金庸和瓊瑤
    當年男生全看金庸,女生都看瓊瑤,十個人九個人都是他們的粉絲,金庸比瓊瑤大14歲。瓊瑤最火的時候其實金庸馬上要封刀了。瓊瑤,原名陳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於四川成都,1949年,11歲的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臺灣生活。瓊瑤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說《雲影》,25歲時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
  • 金庸比古龍厲害在哪裡
    我印象裡全網武俠迷中金庸粉絲起碼有七成以上,佔壓倒優勢,古龍約兩成,剩下不到一成梁羽生、溫瑞安等去分。雖然同是被主流評論邊緣化的武俠迷,大家理應同仇敵愾、團結對外,但也有內部矛盾,最重大的分歧是金庸和古龍誰更厲害?誰是真正的武林盟主?我記得每次都是古迷率先挑起這個問題,因為金迷從來不認為還有這種問題的存在。
  • 金庸給人使命,古龍則給人喜好
    後來,我喜歡古龍。古龍描寫的是一群穩定了的成年人的生活。個性已定,劍術已成,沒什麼更高的目標去追求達成。有酒有肉有朋友,有事做事,無事尋歡。最愛玩的令狐衝,也就和田伯光喝個酒。像陸小鳳和司空摘星大賭翻跟鬥,誰輸誰去挖蚯蚓,這麼無聊又有趣的事,金庸的人物誰也不會幹的。金庸小說裡的主角,都在忙正經事。
  • 揭秘 金庸vs古龍——取名的差異
    作為後起之秀的古龍,新武俠主義的創新者,在取名上當然就不能再落窠臼,加之古龍的浪子情懷,所以他筆下的人名往往飄逸出塵,極具詩意美感,如楚留香、西門吹雪、花滿樓、葉孤城、中原一點紅、花無缺、秋鳳梧、蕭別離……這些名字跟金庸筆下的比較,就顯得虛幻了許多,像不食人間煙火似的,直楞楞地就從虛空中走出來,華袍錦服,丰神俊朗…… 簡言之,金庸:傳統仿真而樸實;古龍
  • 「金庸武俠」 與 「古龍武俠」的區別
    在武俠小說界,金庸,古龍這兩位大師是公認的"泰山北鬥"。只要是武俠迷,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兩位大師的作品。那麼,兩位大師的武俠世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1)主角的身世和成長路線金庸的作品中,基本上主角的身世背景,成長軌跡都是很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