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摧殘,香港去年兩千多家餐廳倒閉!就連這一知名老店都沒撐住

2021-02-07 點知天下

過去的一年,香港的疫情反覆,時不時實施的限聚令,讓香港的餐飲行業備受煎熬,生意大幅度下降,許多店家由於入不敷出,紛紛結業關門!

香港飲食資訊平臺OpenRice(開飯喇)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有2000多家餐廳結業,平均每個月都有200多家餐廳倒閉。

其中包括不少知名的老字號,比如說風靡香港40年的香港地標+美食王國——珍寶海鮮舫,就在2020年的3月宣布結業。

停業當天,不少市民前往附近駐足遙望,緬懷這一件承載香港人集體回憶的著名海上食府!

今天的內容,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告別的香港老字號~

珍寶海鮮舫,作為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海上食府,如果你沒有親眼去香港見過它,那你也一定曾在電影中,看過它的影像!

因為在這裡取景的電影太多了!

比如《無間道2》

倪永孝在參加酒會時被警方帶走,打亂了他洗白的計劃,當時那場酒會就是在珍寶海鮮舫辦的。

《特警新人類2》

《特警新人類2》片段

最經典的當然還要數星爺的《食神》

《食神》裡最後那場battle就是在珍寶海鮮舫裡拍的。

影片最後由周星馳飾演的史蒂芬.周與唐牛展開食神大比拼,留下了不少經典的畫面和臺詞。

很多國外導演也特別喜歡富有東方氣息的珍寶舫,只要來香港取景,必定有它出鏡。

比如《生死戀》《哥斯拉》,還有大家最近可能看過的《傳染病》。

電影《傳染病》在珍寶拍攝的賭場畫面

就連一些遊戲,也愛用珍寶舫來作為香港場景的代表。

比如《餓狼傳說2》

遊戲裡阿二海鮮的原型也是珍寶海鮮舫。

海鮮舫不僅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一張世界認識香港的名片。

這一超過40年歷史的海鮮舫,由在今年3月開始暫停營業,原因則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禁令人感到惋惜。

海鮮舫最初並沒有這麼奢華,甚至是屌絲的代名詞。它的歷史要追溯到廣州沿海的「歌堂船」,主力經營漁民酒席生意。

三十年代香港仔甚至沒有酒樓,漁民結婚嫁娶都到歌堂船擺酒。

鴨脷洲早期有個墳場,「小上海」(即北角)過身的人都下葬於此。

親友於殯葬後要吃東西,坐艇經過歌堂船便討飯吃。久而久之,經營酒席為主的歌堂船,便演變成為兼容並包的海鮮舫。

歌堂躉不只有吃有喝,還有演戲唱曲的。它最初只接受預約,一般水上人家裡比較富裕的才會光顧。

可即便如此,最初的歌堂躉看上去還是比較簡陋。

後來,光顧這裡的商人忽然多了起來,歌堂躉趁熱裝修,就變成了高大上的海鮮舫。

19世紀50年代,香港的海鮮舫生意達到鼎盛,能夠出入其中的大多非富即貴,當時規模最大的就是太白海鮮舫。

那時香港仔的避風塘裡有十幾艘海鮮舫,入夜以後燈火通明,十分繁華。

而為了能在眾多海鮮舫中殺出重圍,太白海鮮舫的老闆王老吉準備再造一艘香港最大的海鮮舫。

珍寶海鮮舫於1970年9月在九龍中華造船廠正式動工建造。

可惜開幕前6日的1971年10月30日,工人燒焊時不慎燒著裝修物料引發四級大火。

不但整艘船嚴重焚毀,更造成了34死42傷的慘劇。

王老吉拿不出錢來重新修建了,乾脆把珍寶舫賣給了賭王何鴻燊和鄭裕彤!

賭王和鄭裕彤兩人共出資3000多萬,耗時4年多重新裝修珍寶舫,以當時的物價來說幾乎可以說是不惜成本了!

世界最大的海鮮王國即將出爐!

按照賭王的想法,重建的珍寶不僅要大,還要壕!所以他別出心裁、大膽設計,建出了一艘「海上皇宮」。

海鮮舫長76米、寬約22米、樓高三層28米,排水量達3300噸,面積達45000平方公尺,可容納2300名以上的賓客,故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稱。

裝修風格仿照中國宮廷設計,單是傳統的中式手工藝飾物及壁畫便花費了600萬元。

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完工,全是人手工打造,據說《食神》裡薛家燕坐的就是這個龍椅。

海鮮舫於1976年10月19日正式落成開業,一時風光無兩。

紅綠配色的主調,加上金燦燦的塗漆,奏成一支雍容華貴的協奏曲。

夜晚的霓虹燈下閃亮登場,是海上名副其實的「珍寶」。

登上珍寶海鮮舫,就如走進中國古代的宮廷。正門左右兩旁的金龍鎏金溢彩,栩栩如生。

龍船內部分為三層,每一層都有獨特華燈高懸,極盡富貴榮耀;而船上各廳房均以宮廷勝地命名,在裡面用餐好比帝王用御膳。

而且每層均設有皇帝龍椅,賓客在品嘗美食之餘,可坐上龍椅照相,感受帝王般的享受,終生難忘。

除了展現中華宮廷文化,海鮮舫的生猛海鮮也馳名中外。

珍寶的巨型海鮮池養了60多種海產,擁有個全港最大的紫外線海水消毒系統。

這裡的食品有七成以上以海鮮烹製,客人可以親自挑選海鮮,讓廚師按照要求烹製出逾百種佳餚。

每當夜幕降臨,彩燈齊放,賓客在海鮮舫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觀賞海景,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由於它蘊含了豐富的傳統中國文化,很快就成為蜚聲國際的觀光熱點,至今累計到訪賓客人數逾3000萬人。

在上世紀90年代最高峰期,一天登船的遊客更創出一萬人的紀錄。

這座豪華的海上宮殿也吸引了不少世界名人,比如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國際巨星尊龍、尤伯連納、威廉·荷頓、湯姆克魯斯等全都來打過卡。

但隨著時間段推移,進入21世紀後,整個海鮮舫行業逐漸走向沒落,如今全港只剩下珍寶舫、太白舫。

而曾經的富豪飯堂,也成了大眾打卡的旅遊景點。雖說現在的珍寶舫少了些神秘感,但依舊富麗堂皇。

物價部分不高,在2樓吃個點心人均150就能拿下。

招牌菜「珍寶燒鵝王」

一道菜220港幣(RMB196)

份量適中,皮又薄又酥脆

脆皮咬起來聲音清脆誘人

茶點的價格不算過分

炸春卷和炸雲吞

基本上都做到入口酥脆

又不過於油膩

只可惜今年餐飲業不景氣,1月初珍寶舫為了消減開支,解僱了一半的員工。

停業之前,接送珍寶海鮮舫的遊客的接駁船,一趟只能接到4、5名乘客,讓有些令人唏噓。

作為世界人眼裡的香港地標,珍寶海鮮舫扛過了大火、走過了金融危機、挺過了非典,曾經一度是繁華香港的代表,沒想到還是和其他的老店一樣,沒能逃過停業的命運。

2020年年3月3日,珍寶海鮮舫正式停業。

正如《食神》裡的一句臺詞:「再也吃不到這麼好吃的叉燒飯了。

幸運的是,在港府的安排下,珍寶舫的主人已經把它轉讓給了海洋公園,不知將來會不會重新開業。

除了珍寶海鮮舫,去年還有這些老字號也結業了!不少店面結業,甚至在香港引起了轟動。

「蛇王二」多年前於上環開店,及後輾轉下立足銅鑼灣,逐漸成為區內地標之一,現時已交由第三代經營。

該店曾一日內銷售1800碗蛇羹,並曾連續6年獲米其林美食推薦。

蛇羹是香港特色傳統美食,尤其在天寒地凍時,配合各種暖胃食物同吃更是一絕;一碗真材實料、味道清鮮的蛇羹,更是不少老饕心目中的冬日美食。


再配上一碗腊味糯米飯,頓時將所有冬天的寒冷寂寞都擋在門外。

可惜屹立超過40年的它面對疫情衝擊後,終不敵經營困難而放棄續租,宣布於2020年4月24日關門大吉。

不少人還望老店它日能捲土重來,再供食蛇羹。

逾90年歷史的中環雲鹹道西餐老店Jimmy’s Kitchen因租約期滿,已於去年4月13日正式結業。


該店在公布結業消息後,其午、晚市旋即座無虛席,不少人特意光顧回味殖民地滋味,法式洋蔥湯、德國焗豬手、印度咖哩飯等等可謂勾起不少老一輩有關香港殖民時期及中西交融的回憶。


上世紀二十世紀末,當Jimmy’s Kitchen的 餐廳生意夥伴Aaron Landau決意把它從上海引進香港時,不但只有海派西餐如焗豬手、白汁雞皇飯、火焰雪山等,還一併帶來當地細緻的服務制度和態度。


一時成為餐飲業界的楷模, 口碑不脛而走,

在當時,能夠出入Jimmys kitchen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它也確實是當年的「名人飯堂」。

印裔富豪夏利萊(Hari Harilela)、曾蔭權、陳方安生、成龍、鄭東漢……這些都是 Ricky曾經服務過的政商名人。

其中趙世曾從小就跟著父母來這裡吃牛排,長大以後又帶了無數女友過來吃。而董建華也是從父親那一輩起就來這裡吃飯談生意,還有一個董家專屬座位。

走過了抗日戰爭、經濟危機和非典,Jimmys kitchen在今年4月宣布結業。

不過餐廳的老闆表示,可能會選址重開,希望Jimmys kitchen還能延續曾經的傳奇。

在何民田愛民邨打滾40多年的屋邨老店天馬快餐於去年4月15日結業,主打港式快餐,例如炸雞翼、漢堡包、腸仔牛肉餅飯等等。

作為愛民邨入夥不久便開張的快餐店,天馬的食品伴隨一代又一代街坊長大,廣受香港80/90後喜愛。


隨著連鎖快餐店進駐、老店退場成常態,除了老一輩邨民覺得可惜,原來吃連鎖快餐食品長大的新一代對老店離場亦有感覺。


近年餐廳隨著所在商場的轉型、其他連鎖快餐店的競爭,也難抵商業競賽而選擇退場,自宣告即將結業後,每天均大排長龍,可見港人相當留戀昔日港式快餐的味道。

香港一網站發起調查,去年10家結業關門的香港老店,大家最緬懷哪一家!

馳名中外的珍寶海鮮舫居然只能排在第二。

排第一的是位於九龍城的公和豆品廠!!!

你沒有聽錯,這只是一家賣豆製品的小店。

憑著價廉物美的豆腐花、豆腐及豆漿煎釀豆腐幾個屈指可數的小食等名物,在香港賣到街知巷聞,就連周潤發也會不時光顧。

用美食家蔡瀾的話說,「九龍城是發哥的地盤」,而九龍城的公和豆品廠就是發哥最愛的一家小店。

最原始的公和荳品廠在1893年由廣東人駱公和創立,其後60年代在深水埗北河街及九龍城開設分店。

兩間店分別由蘇家及潘家營運,其中九龍城分店於去年9月底結業,掀起一輪告別潮,不少香港人專程光顧,亦有不少畫家及藝術團體以寫生及藝術創作方式,為老店記錄光榮結業一幕。

看似平平無奇的一間小店,何以牽動全城想念呢?

皆因店內石磨豆漿、瓦缸豆腐花及煎釀豆腐,物美價廉誠意製作,是九龍城店的熱賣三寶,養飽了區內無數的學生及市民。

2020年是一個充滿告別的年份,還有不少香港的老字號都相繼退出了大家的視線。

如今,大概沒有哪種味道必須在特定的某家店吃到,也許只有心裡的那間店,能回味當年的感覺吧~

你有哪些和美食有關的獨家記憶呢?

來源:綜合思考HK、香港城事、港漂圈、界面新聞、港紙等。

相關焦點

  • 2000多家餐廳倒閉!再見了,香港老字號!
    餐飲爆發倒閉潮 2000多家餐廳宣告結業近日,香港宣布通關時間再一次延長至3月31日,同時,限聚令和禁堂食等限制措施也延長。據政府對疫情的評估,這些防疫措施大概率要延長到農曆新年後。  此消息一出,恐怕又有不少香港餐廳要撐不住了。據openrice顯示,2020年,受諸多因素影響,香港有超2000家餐廳結業,平均每個月就有200多家。
  • 多家知名餐廳撐不住關店,香港餐飲跌入「煉獄」
    而現如今,別說翠華停業不知歸期,自確診了60多例疫情之後的蘭桂坊,門庭更是冷清到悽悽慘慘戚戚。(蘭桂坊,曾經的燈紅酒綠變成今日的黑燈瞎火,圖源:香港01)3月12日,許留山「倒閉清盤」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當日熱搜指數位列第17位,排在劉亦菲之前。面臨清盤的原因也很無奈,即因香港門店拖欠租金、冷氣費及管理費等,被多名業主告上法庭申請清盤。
  • 香港餐飲爆發倒閉潮,2000多家餐廳結業
    去年,因為疫情等因素,香港餐飲品牌死傷一片,超2000家餐廳結業。
  • 疫情下的香港餐飲業:40年珍寶海鮮舫結業,上千店鋪或倒閉
    這座位於香港島西南深灣的「海上浮城」式食肆,自1976年開業以來,與鄰近的太白海鮮舫組成「珍寶王國」,曾接待多國政商名人,還是《食神》《無間道Ⅱ》等知名電影的拍攝地。它的結業,令不少市民和遊客甚感唏噓。電影《食神》曾在珍寶海鮮舫拍攝。南都記者注意到,珍寶海鮮舫並非唯一走向衰落的老字號食肆。
  • 香港餐飲大敗局,1000家餐廳生死未卜
    很多名店都有其招牌美食去撐起大局,如澳牛憑一件炒蛋多,你以為隨便炒個蛋便了事,或加奶加奶油?據說他們什麼也沒加,不過蛋漿用3種蛋去混合,用上美國蛋和北京蛋,因美國蛋的蛋白夠黏、北京蛋的蛋黃夠濃,這看似簡單的絕技,可能連Golden Ramsay也要來偷招。就像九記牛腩,由20年代開始至今90多年,獨沽一味賣牛腩,在九記吃爽腩全靠運氣。
  • 香港餐飲現狀:1000家餐廳生死未卜!
    很多名店都有其招牌美食去撐起大局,如澳牛憑一件炒蛋多,你以為隨便炒個蛋便了事,或加奶加奶油?據說他們什麼也沒加,不過蛋漿用3種蛋去混合,用上美國蛋和北京蛋,因美國蛋的蛋白夠黏、北京蛋的蛋黃夠濃,這看似簡單的絕技,可能連Golden Ramsay也要來偷招。就像九記牛腩,由20年代開始至今90多年,獨沽一味賣牛腩,在九記吃爽腩全靠運氣。
  • 封關一年多了!香港卻變成了這樣...
    曾熟悉的香港,正經歷著一系列的變化有些屬於香港的「回憶」正慢慢的消失中....常有人群聚集的上水街頭疫情下變得水靜鵝飛,現在「水貨街」空如死城任職美妝行業的楊小姐表示往年新年後開店「一開工整間店鋪都是客」現在「一天都沒有一個人」生意大受影響!
  • 達拉斯地標Reunion Tower旋轉餐廳, 永久關停! DFW近40家老店全都撐不住了...
    創始人表示:從三月開始,因政府禁止堂食法令,Five Sixty旋轉餐廳就開始閉店歇業,直到5月,疫情局勢越來越不可控,鑑於不知疫情到底何時會結束,餐廳不得不選擇永久性關閉!圖片來自ins,版權屬於原作者疫情的影響不僅僅是病毒的傳播,對各大消費行業的摧殘原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嚴重,就像Five Sixty旋轉餐廳這次突如其來的閉店
  • 1000家餐廳生死未卜
    更不用說一眾國際名廚過江龍如Gordon Ramsay旗下3間餐廳,Rech by Alain Ducasse都相繼結業,另一個英國名廚 Jamie Oliver的飲食王國更全球破產,4年虧蝕了9千萬英鎊(約9億港元),在香港授權的兩間餐廳頂到2月也結束了。近日排著隊等收工的,多到令人心寒,有點乘受不來。
  • 【泛商會】香港餐飲業進入「冰河期」,上千店鋪或倒閉!
    3月17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7%,其中餐飲服務業失業率高達7.5%。近日,香港著名旅遊地標、具有40多年歷史的知名餐廳珍寶海鮮舫宣布結業的消息引發關注。這座位於香港島西南深灣的「海上浮城」式食肆,自1976年開業以來,與鄰近的太白海鮮舫組成「珍寶王國」,曾接待多國政商名人,還是《食神》《無間道Ⅱ》等知名電影的拍攝地。
  • 你知道,疫情期間,全球有多少知名大牌倒閉嗎?愛購物的人哭了!
    這次的疫情,對於國內來說,影響其實並不是最大的,反而是那些國際大牌,受傷嚴重、紛紛倒下。近幾日,小編簡單的盤算了一下,在疫情中倒下的那些國際大牌,才赫然發現,竟然有那麼多熟悉的品牌,都在疫情中倒下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羅列一下,那些在疫情中倒下的大牌。如果你也是一個愛購物的人,那麼一定要看看,這裡面有沒有你喜歡或者是熟悉的品牌。
  • 34年的蕎麥老店也關門了,首爾千餘家餐飲店停業
    「首爾開放數據廣場」近期對首爾市內的餐飲業現狀進行了數據分析,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3月以來共有1600家店鋪倒閉,較去年同期的1468家增長了9%。外出就餐人數減少,加上新冠疫情導致的銷售不振,倒閉的餐廳數量較去年出現大幅增長,其中營業時間超過10年以上的店鋪也未能倖免。統計顯示,本月倒閉的店鋪中,有114家餐廳開業於2008年之前,且一直在同一地點經營。這批老店在熬過全球金融危機、中東呼吸症候群、內需低迷的重重難關後,卻經不起新冠疫情衝擊,紛紛停業或歇業。
  • 戴妃最愛頂級餐廳倒閉,全球名店垮了這麼多
    而知名北京菜「松滿樓」內湖分店和老字號粵菜六福客棧也都難敵疫情,他們曾經撫慰「外省籍」老兵的心,如今此情可待成追憶。一連串名店倒下,有的令人不舍,有的令人遺憾還沒有機會造訪打卡。這是一份傷心的名單,提醒著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否則恐怕只有徒留追憶。位於英國倫敦皮卡迪利廣場的Le Caprice是一家傳奇餐廳,1947年開張,以經典的英國菜和法國菜為特色。
  • 香港餐飲業才是真難:旺鋪空置,名店倒閉,人員失業……
    本想著在春節假期經歷一把紅火的香港餐飲業,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卻再次進入寒冬:大批吉鋪空置,名店倒閉,人員失業…不知何時,才能復甦?01旺鋪空置,銅鑼灣居首都說香港是「寸土寸金」,然而疫情卻導致香港核心區域吉鋪空置率大幅飆升。
  • 又一知名中餐廳永久歇業,還有多少餐廳在消失中?
    疫情衝擊,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大品牌都哭窮了,中小餐企更是倒下一片,最近連米其林餐廳也扛不住了,加入了歇業大軍。
  • 香港這些30年以上的美食老店,再不去就要關門了!
    其實最近幾年,香港頻頻爆出老店關門結業的消息。光是2016年上半年,就有8家經營30年以上的老店結業,其中民園面家開業已經整整90多年了。(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這麼多老店關門,圈妹沒想到幕後的黑手竟然是米其林!
  • 《翠華餐廳》22年的香港旗艦店宣布倒閉
    為此,翠華試圖以加開新店快速擴展的策略來扭轉業績,旗下分店的數量由2015年度的51家增至去年9月的84家,但成效甚微。去年下半年起,社會運動持續,這對包括翠華在內的餐飲業已經造成了重創。翠華在2009年進入內地市場,上市前在內地僅開店4家,到2016年,其在內地的門店數增至24家。截止今年9月末,它所有的84家餐廳分布在香港(41家)、中國內地(38家)、澳門(3家)及新加坡(1家)。財報顯示,內地市場在營收中的佔比約為35%。
  • 香港超過1000間餐廳關門,還會是美食天堂嗎?
    更不用說一眾國際名廚過江龍如Gordon Ramsay旗下3間餐廳,Rech by Alain Ducasse都相繼結業,另一個英國名廚 Jamie Oliver的飲食王國更全球破產,4年虧蝕了9千萬英鎊(約9億港元),在香港授權的兩間餐廳頂到2月也結束了。近日排著隊等收工的,多到令人心寒,有點乘受不來。
  • 香港街頭巷尾的10家老店
    前陣子還有一個朋友說,光上海一個城市,一年大概有1000家新餐廳開業,於是我說,那些老餐廳呢?是啊,國內的大城市鮮少有「老字號」的餐廳,又或者,那些「老字號」都鮮少被年輕人追隨。好像盤算下來,香港有不少「老字號」的店,不管是頂著米其林光環的高級餐廳,又或者街頭巷尾的平民美食,都讓年輕人趨之若鶩。
  • 2021香港米其林餐廳出爐!這7家平價美食最值得一吃!
    四十二萬港漂都在這兒自從疫情+禁堂食以來,香港不少餐廳都扛不住倒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