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歷史人物,《隋唐演義》中的無能昏君李密,其實很厲害

2020-12-18 西府趙王爺

《隋唐演義》中,有一個叫李密的人,他是程咬金從路邊撿回來的流浪漢。機緣巧合下,得到了程咬金的禪位,成為了瓦崗之主。但李密這個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上瓦崗之主後,驕奢淫逸,獨斷專權,最終瓦崗寨在他的操作下嗎,分崩離析,最終走向敗亡。

總之,在小說中,李密就是一個無能之輩,宵小之徒,他的存在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反面典型,用以襯託瓦崗英雄的主角光環。而在歷史上,李密這個人也確有其人,只不過其歷史形象卻和小說大相逕庭。

歷史上的李密算得上是一代梟雄,在隋朝末年,他和他的瓦崗寨也曾叱吒一時,更有機會登頂,君臨天下。只是世事無常,命運弄人,李密最終成為了一名失敗者。但縱觀其在隋朝末年的表現,也足夠耀眼,絕不是演義小說裡面中所描寫的那般無能。相比於秦叔寶、程咬金等人,李密在那個時代,是堪與李淵王世充等人比肩的主角。

李密的出身很高,其曾祖父李弼乃是西魏名將,名列八柱國之一;到了北周時代更是被拜為太師,封魏國公。祖父李耀則是被拜為太保,封邢國公。到了隋朝,李密父親李寬依然是位列上柱國,封蒲山郡公的存在。

這等家世,即使是比起太原李家也差不了多少。

憑藉著父輩的功勳,李密年紀輕輕便進入到了宮裡當宿位,近水樓臺,未來可期。然而,相比於太原李家,李密家族由於父親李寬的早逝,加上和皇族沒有聯姻的緣故,敗落得比較快,得不到重視,李密也因此沒能在宮裡一直待下去。

從宮裡辭職出來後,李密和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攪在了一起,二人相交深厚。

而位高權重的楊玄感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一直想要取隋煬帝而代之,並最終在大業九年起兵造反,而李密則是其帳下幕僚,屬於造反的核心成員。

所以,李密這來頭可不小,算得上是最早反抗隋朝的那一批人。當然,楊玄感造反最終失敗了,但這並不能怪李密,因為楊玄感自負短視,對於李密的計策根本不聽。讓他據涿郡,裂土封王,徐徐圖子,他要打洛陽,和隋煬帝正面對抗。當時天下雖有亂象,但隋朝氣數尚餘,楊玄感的力量還不足以與之對抗。

最終,李密和楊玄感一起兵敗被俘。不過李密很聰明,被押送途中買通官員,逃了出來,自此隱姓埋名,亡命天涯。

這段時間的李密過得很落魄,被官兵四處追捕。直到後來翟讓在瓦崗寨起兵,李密前去投奔,這才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所以從這裡來看,演義小說中說李密是程咬金他們在路上撿來的一個流浪漢,其實出入也不算大,其比較符合當時李密的一個處境。

只不過,在後續瓦崗寨的發展中,李密可不是像演義小說中那般昏庸。他是真的有才幹,原本瓦崗軍在翟讓手中只是一群烏合之眾,說不好聽點就是土匪,勢力一般,不成氣候。

結果李密一來,就給翟讓指出了興洛倉這麼一條明路。他深知民以食為天,在那個吃不飽飯的亂世,誰有糧食,誰就掌控了民心。

於是,在李密的獻計下,瓦崗軍攻打興洛倉,並開倉賑民,百姓紛紛來投,瓦崗軍開始壯大。由於李密的出色表現,翟讓就把首領的位置讓給了他,自己則當起了精神領袖。

自此,瓦崗寨進入了李密時代,並成為了隋朝的心腹大患。當時在李密的帶領下,瓦崗軍猛攻洛陽,雖然沒能攻下。但在當時,打洛陽這樣的壯舉足以傲視群雄。所以,山東的各路義軍紛紛歸附,瓦崗軍由此愈發壯大,而李密也成為了各路反王之首

不過好景不長,李密畢竟是半路出家,雖然翟讓把位置讓給他。但這瓦崗寨當初的創業骨幹們可都不怎麼服氣,他們一直想著怎麼將李密除掉。但這群人哪裡是李密的對手,心思縝密的李密,早就察覺到了危險,最終先下手為強,剷除了翟讓勢力,自己大權獨攬,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瓦崗之王。

對於李密來說,大權獨攬,地位穩固,這確實算一件好事兒。但是對於瓦崗寨來說,翟讓之死,讓一大批老人心寒,瓦崗寨變得不再團結,將領們離心離德。

「密之將佐,始有自疑之心矣」(《資治通鑑》

而李密在殺害翟讓之後,認為自己在瓦崗軍中的地位更加穩固,自己更可以為所欲為,因此,這又使軍心更加離散。

「頗自驕矜,不恤士卒」(《資治通鑑》)

雖然在這之後,李密仍舊連敗王世充和宇文化及,聲勢一度達到頂峰。當時各路反王皆奉其為主,並勸其登基稱帝。

東至海、岱,南至江、淮郡縣,莫不遣使歸密。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並隨使通表於密勸進,於是密下官屬鹹勸密即尊號

但是,李密並沒有拿下洛陽,反而因為和宇文化及的爭鬥,導致王世充乘機坐大。最終邙山一戰,瓦崗軍慘敗於王世充。

其實這一戰瓦崗兵力是佔據優勢的,雖說搞定宇文化及疲憊不堪戰損頗多,但就兵力數量而言,李密勝王世充遠矣。王世充滿打滿算只湊出兩萬人,而李密麾下仍有十餘萬大軍。

但是瓦崗寨人心不穩,內部混亂,最終導致了慘敗。

當時李密本陣被破,瓦崗軍軍心大亂,開始四散奔逃。而單雄信作為翟讓舊部見死不救,冷眼旁觀,更是令李密再無翻盤可能,只能瘋狂跑路。如你所見,當時瓦崗寨火併,李密殺翟讓的惡果,在這一刻淋漓盡致顯現出來,給予瓦崗軍致命一擊。

被王世充擊敗之後,李密大勢已去,瓦崗軍也分崩離析,宣告解體。最終李密西逃長安,投奔了李淵。

和歸唐的瓦崗眾將一樣,李密的歸順得到了唐朝的優待,李淵用高官厚祿招待著,又是封邢國公,又是嫁表妹的。

但是李密和秦叔寶、程咬金他們不一樣。人家是將,他是王,免不了要遭受猜忌,特別是李密這個曾經站在反王之巔的存在。所以在李淵麾下,李密過得並不算好,需有官職,但無實權。特別是李密當時的官職是光祿卿,每次朝廷大宴,光祿卿要給皇帝進菜,李密對此深感恥辱。

李密一直想著自己曾經在瓦崗寨的日子,於是自請到黎陽為李淵招兵。這步棋真的挺臭的,那裡的軍隊是原李密舊部,其打得什麼算盤,一般人估計都看得出來。果不其然,李密逃出樊籠之後,起兵再反唐朝,最終兵敗被殺,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而當時他才三十七歲!

縱觀李密的一生,幾度沉浮,落魄過也輝煌過,雖然最終兵敗被殺,但好歹也曾亂世稱雄,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相關焦點

  • 電視劇《隋唐演義》中並不存在的兩個歷史人物
    還記得《隋唐演義》中那個天生神力的李元霸和「冷麵寒槍俏羅成」的羅成嗎?一個天生蠻力是大唐獨一無二的猛將,一個與秦瓊、程咬金等結拜為兄弟,可惜的是這樣的兩個人物在歷史上並不存在。首先來說說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十八好漢之首,但在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李元霸,真正出現過的是李玄霸,他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兒子,而李元霸是古典小說《說唐》與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才出現的虛擬人物,所以李元霸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 《隋唐演義》中英雄們在歷史上的真實面目
    講述了從隋朝末年開始,因隋煬帝荒淫無道,陷害忠良,以致朝綱不振,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亂,群雄揭竿而起;以瓦崗寨眾英雄為首的各路起義軍,匡扶正義,反抗暴政,推翻了隋朝統治,直到唐王朝建立、李世民稱帝這一時期的傳奇故事,再現了那個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歷史年代。
  • 歷史真實的隋唐英雄人物,對比評書《隋唐演義》的水分有多大
    評書《隋唐演義》可謂家喻戶曉。作為一部演義小說,《隋唐演義》推崇的是個人英雄主義,三十六友俠肝義膽,十三條好漢武藝高強,瓦崗寨眾將替天行道,對武功的細緻描寫和單田芳先生的傾力表演,使隋唐英雄們深入人心。近來,此類電視劇越來越多,前有《隋唐英雄傳》,中有《隋唐英雄》,後有《隋唐演義》,一時再度掀起隋唐熱。
  • 隋唐演義是不是真實的歷史故事?
    隋唐演義中這些人物的原型是誰小說和歷史有何差別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我一起看一看。之前寫了幾篇隋唐人物的文章,裡面的依據分析基本都是在小說的基礎上發表的觀點。今天來盤點幾個重要人物的小說形象與歷史的差別。一、秦瓊秦瓊是整部隋唐演義的書膽,貫穿整部作品。
  • 隋唐演義中的七大結局悲慘的人物,排名第一的是誰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隋唐演義中有很多英雄人物,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隋唐演義七大結局悲慘的人物。一代名將就這樣被昏君楊廣殺害了。 破敵將軍意氣豪,請除傾國斬妖嬈。紅綃忍染嬌春雪,瞪目看行切玉刀。
  • 在《隋唐演義》中,只有3個半人能稱得上英雄,秦瓊不在其中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小說叫做《隋唐演義》,其中講述的主要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關於那些英雄好漢們四處徵戰的故事。和其他的歷史小說一樣,《隋唐演義》基本上將隋唐之際的那些英雄好漢全部寫進去了。所謂英雄傳,《隋唐演義》滿打滿算就這麼三個半好漢罷了。
  • 程咬金墓誌碑文出土,其真實形象,與《隋唐演義》中相差甚遠
    《隋唐演義》中,描繪了許多性格各異的英雄,這些英雄中,「混世魔王」程咬金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個,他出身草莽,性格可愛,在書中常常承擔著輕鬆歡快的情節,程咬金這個人物是有歷史原型的,但是歷史上程咬金的形象,與演義傳說中相差甚遠。
  • 評書隋唐演義中三絕、四猛、四大錘人物簡介
    評書隋唐演義裡的一絕。跨下馬掌中槍,是天下無敵的英雄。此人從來沒有漏過真功夫。曾經和楊林打過,當時秦瓊要求手下留情,那真是,想怎麼扎,就怎麼扎,扎得楊林一身小眼,但都不深。還有曾經有一段書叫做,一猛,一傑會一絕。講的就是今世孟賁羅士信會鬥西府趙王李元霸。最後由羅松分開的。羅成連羅松還沒有成年的兒子都打不過。足見這位英雄了得。按照這樣的描述,此人的武藝至少和天寶大將宇文成都平起平坐。
  • 別被隋唐演義忽悠了,真正的秦叔寶根本不是這樣子
    秦叔寶這個歷史人物的英雄事跡,不僅是在隋唐演義中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民間也是被人們廣為流傳,深受大家喜愛。由於小說中秦叔寶在瓦崗寨屢次大破敵軍的實力和後來跟隨唐太宗南徵北戰的故事,導致人們是深信不疑。
  • 大家知道的《隋唐演義》,其實虛構的人物特別多,一起來看
    而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跨度時間長,虛構的人物特別多,這是為什麼呢?單田芳 說書我們先來看看這部書主要說的是什麼,《隋唐演義》的整體結構是以史為經、以隋末農民起義為背景、以隋煬帝、朱貴兒、唐明皇、楊玉環的「兩世姻緣」為大框架,講述了自隋文帝起兵伐陳到唐明皇四川還都去世這170多年的歷史。所講述時間跨度之長堪稱評書中之最,《三國演義》也就只有說了百年來的歷史。
  • 中華歷史演義中的七大戰神,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天下無敵
    我們中華是五千餘年之古國,在綿長的歷史中自然是名將輩出,光兵家就分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四派,哪個學派都有足以笑傲世界的名將泰鬥。今天我們來說說那些歷史名著演義中的七大戰神。第一名西府趙王李元霸於晉陽宮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舉金獅上殿,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
  • 這版本隋唐寫的更好一點 其實李元霸沒有隋唐演義中寫的那麼神
    我們看的隋唐演義主要來源於說唐但是我認為《興唐傳》比《說唐》好 至於武將排名:去看看歷史吧:正真頂尖厲害的人物是:秦瓊、尉遲恭等。而李元霸等前幾位,沒有證據證明能高於秦瓊、尉遲恭的。所以,秦瓊打敗裴元慶、羅成挑傷李元霸,劉黑韃殺死伍雲召等是很正常的。
  • 隋唐十八好漢排名!堪稱最準的隋唐18好漢排名榜!
    隋唐第十五名好漢,掛錘莊莊主.是隋唐八大錘之一.《說唐》瓦崗英雄之一單雄信與梁師泰有一戰.梁師泰僅僅兩錘將單雄信震的兩手酥麻,虎口震開.單雄信為隋朝第十八好漢,可見梁師泰的厲害.
  • 《隋唐演義》中選出的三十六天罡,你最喜歡哪位?
    初讀此書,是在小學《隋唐英雄傳》熱播之際,當時並不知道有《說唐》一書,知道是按照《隋唐演義》而演,故買了此書欲讀。今將此書些許英傑,稍作拙評。一時遊戲,配以三十六天罡之星號,還情眾家兄弟勿笑。《隋唐演義》中的李密,形象遠比《說唐》、《興唐》中的光輝,對得起這個「魁」字。
  • 隋唐演義中與真實的歷史差距比較大的八大名將
    歷史原型:名李玄霸,李淵第三子,早死,無後,後追封為衛王。根本沒有那麼多逆天的戰績,只是一個平淡的孩子。 評論: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義作者發揮了。2、宇文成都 演義:隋唐第二條好漢,雖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從不耍奸詐計量,算得上一條好漢。但其家世決定了他的悲劇命運,最後在與宿敵李元霸的決戰中被殺。 傳說他有三載龍命在身。
  • 雄闊海和裴元慶誰更厲害?裴元慶其實並不是雄闊海的對手!
    提到裴元慶,凡看過《隋唐英雄傳》影視作品或者看過小說《隋唐演義》的朋友們,相信大家對裴元慶這個人物多少應該有一些了解吧。
  • 隋唐演義:相信大家都看過,隋唐的英雄人物個個也是狠人
    隋唐演義:相信大家都看過,隋唐的英雄人物個個也是狠人西府趙王李元霸:雖然關於李元霸的故事不多,但是卻都是經典,反映了少年英雄的英雄氣概。李元霸被他的祖母和父親告訴他不要傷害秦瓊,他是瓦崗寨的恩人。天寶大將宇文成都:古代有這樣一種說法,生有雙瞳之人具有吉利和富貴的象徵,也有人說雙瞳之人還有帝王之相,著名上古舜帝以及項羽都是雙瞳,而在隋唐時期就有一員猛將,眼睛裡各有兩個雙瞳,在《興唐傳》之中,他被演義成宇文成都的師傅,在九十歲的時候還能戰勝李元霸。三公子裴元慶:作為一個能接住李元霸三錘的牛人,裴元慶也算是隋唐好漢裡面比較出彩的一位了。
  • 怎樣解讀《隋唐演義》這部小說,所含有的影響後世的歷史意義
    歷史上常常把隋朝和唐朝合併,稱作隋唐。而《隋唐演義》這部小說,跨越了從隋朝到唐朝戰亂紛爭的幾十年,記錄了眾多的英雄傳奇。這部小說,兼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兩種雙重性質。而作者把宋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傳說,編輯成為隋唐歷史的演義小說。
  • 歷史影視劇隋唐演義中的十六位隋唐英雄的武力排行榜
    《隋唐演義》是2013年浙江永樂影視出品的古裝電視劇。由鍾少雄導演、程力棟編劇,嚴屹寬、張翰、姜武、杜淳、王寶強等主演。本劇是以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評書《隋唐演義》為藍本,投資2.8億製作的首部以電影手法拍攝的電視劇。2013年1月14日在東方衛視、山東衛視、深圳衛視首播,摘得第八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劇製作突出貢獻獎」。
  • "隋唐演義"演員陣容遭吐槽:西門慶變李世民太搞笑
    "隋唐演義"演員陣容遭吐槽:西門慶變李世民太搞笑 已經習慣了邊看電視邊吐槽的網友們,歡樂地對《隋唐演義》頻頻找茬。他們指出了劇中不少人物穿越、細節處理和字幕錯誤,連楊廣使用的碗都一一截圖質疑。對於觀眾觀劇「犀利」,該劇製片人程力棟也回應說,觀眾的意見,他虛心接受,但是電視劇是娛樂大眾的,「觀眾不能把電視劇當成歷史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