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抱怨或者聽到別人抱怨,自己遇事多不順。
其實,遇事不順也很正常,畢竟「人生哪能盡如意,凡事只求半稱心」。
不過我們回過頭想想,之所以不順,大多是因為我們心頭起了煩惱因。
萬事有因果,正是因為心生煩惱,有心結,在遇事時少了一份清明與淡然,故而遇事多不順。
今天我們的很多煩惱,是因為我們心裏面想要的太多了。
比如, 我們想要錢財,想要愛情、想要好車,想要豪宅,想要位置、想要面子,等等。
要而不可得,心就亂了,煩惱和不順也就隨之而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很多煩惱和不順,大多與這三件事有關,這三件事正是人們心生煩惱和不順的因。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死要面子
常言道: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人為面子而活著。
人能不要臉面嗎?顯然不能。畢竟每個人都有做人的尊嚴和底線。
俗話說:有裡有面。當你的裡子能夠撐得起自己面子的時候,面子上才會有光。
這與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當你的才華撐得起你的夢想,夢想才有意義」。
否則一味的追求面子,那就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生活中典型的死要面子就是,在人前信口開河、誇下海口,甚至開出口頭支票。
但是,真要讓他們兌現的時候,就原形畢露了。
還有上面我們說的想要這、想要那,其實也是面子上的虛榮心在作祟。
明明十幾萬的車夠自己開了,可是為了在同事朋友面前撐起面子,非得借款買一輛四五十萬的車。
後期面對還款的壓力,就會焦躁煩惱,導致自己心亂了,遇事多不順。
所以,放下不必要的面子,踏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你會發現人生順遂很多。
第二、眼高手低
會做的事情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做不好。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一個人能力有限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力有限,卻不自知還想著做大事。
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人總想著做件大事一鳴驚人,卻又不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通常是沒有那金剛鑽卻想攬那瓷器活。當發現做不好的時候,就有抱怨著抱怨那,造成遇事多不順。
任何事情要想做成,都會有一個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集細流無已成江湖。
在歷史上這種眼高手低的事例也有不少,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戰國時期的趙括。
談起戰事來滔滔不絕,說得頭頭是道,自認是軍事天才,但卻沒有上過戰場指揮過戰鬥,只會紙上談兵。
然而,在長平之戰上,趙國國君卻讓這個趙括去頂替戰神白起,結果可想而知,戰爭失敗,趙括也丟失了姓名。
所以,當你遇事不順的時候,可能就是眼高手低了,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卻霸王硬上弓,怎麼能把事情做順呢?
不如,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一點一滴鍛鍊自己,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把事情做順。
第三、來者不拒
幫助別人是美德,但是對於別人的求助照單全收,那有時候就是自尋煩惱。
說一個故事:一天,一位莊稼漢跑到一座寺廟裡,求菩薩保佑能夠下場及時雨,以為莊稼解渴。
他前腳剛跨出寺廟的門,跟著又來了一位趕路的商人,他由於趕路運貨,所以來求菩薩不要下雨。
試問,菩薩到底該幫誰呢?
沒錯,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也都會有各自的不順,面對生活中的苦厄,有時候只能靠自己來渡。
正所謂:佛渡有緣人,不渡貪嗔痴。
懂得拒絕不是無情,而是基於自己能力和世事人情的理性判斷。
對於那種死皮賴臉的軟磨硬泡式的求助,更是要果斷拒絕,當然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一味應承,來者不拒,只會給自己帶來煩惱,讓自己遇事不順。
人這一輩子,能夠看清面子,請注意是清楚的清,立足現實做事,以及知曉人情世故,基本上就做到了知行合一,即便有煩惱也能坦然視之,做起事來自然順遂不少,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