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是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語文筆試當中的一個重中之重,要包括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和文言文閱讀三個大的模塊,本文主要從考情、表達技巧的含義、答題技巧三方面進行介紹。
一、考情
2015年安徽省教師招聘小學語文考查了兩首詩歌《古詩十九首》和冰心的《秋深了》,其中《古詩十九首》第二問「詩中運用了6組疊句,寫出了這些疊句及其藝術效果」,這是考查疊句這種表現手法的運用,《秋深了》問:「樹葉」何以「可憐」?請從手法和內容兩方面談談你閱讀小詩後的理解。考查大家對擬人、移就手法的認識。2016年安徽省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詩歌鑑賞考了蘇軾《題西林壁》和朱熹的《觀書有感》的對比閱讀,讓你「分別寫出這兩首詩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並指出他們相同的表現手法」。主從連續2年在詩歌鑑賞考題中都考了詩歌表現手法的,這似乎已成為安徽省的必考題。而且考生普遍反映詩歌鑑賞難度大,不易得分。究其關鍵原因,還是在於考生沒有將詩歌鑑賞所要考察的知識點掌握牢固。
二、詩歌的表達技巧分類
1. 表達方式 :
記敘、抒情、議論、描寫。
記敘就是記敘任務的經歷或發生的事情,如:杜甫的《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湖,今上嶽陽樓」。
議論就是對人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等表明自己的觀點。如:秦觀的《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表現的就是秦觀對於愛情的看法。
描寫即用生動的語言對人物形象、事件、環境進行具體的描繪。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這就是對赤壁波浪的描寫。
抒情就是在詩歌中表達詩人自身的情感,例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表達的就是詩人事業難就、滿懷苦悶的情感。
2. 修辭手法 :
如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誇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覆、反語、引用等。
修辭手法比較容易,本文就不在此一一贅述。
3. 表現手法 :
如想像、象徵、比襯、烘託、渲染等。
表現手法是詩歌鑑賞當中常考的知識點,主要可以分為想像、聯想、象徵、比襯、烘託、渲染、用典、虛實相生等。
象徵是古典詩歌中慣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藉助讀者的想像和聯想把它們聯繫起來。例如:「梅」象徵高潔、清秀、淡雅、素樸;「菊」象徵高潔、傲霜鬥雪的堅強;「蓮」象徵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具體到個詩當中例如:《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運用象徵手法,借物喻人,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對比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對比在詩歌鑑賞當中經常出現,因為對比的表現手法能夠將詩歌所要表現出來的抑與揚、美與醜清晰地展現給讀者。同時對比也比較容易辨認出來,對於考生做題也是個利好消息。典型的對比詩句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襯託即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就是襯託。 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襯,就顯得更清楚,更鮮明,更突出。襯託也可以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的詩句有: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倫送我情。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襯託「汪倫送別我的情意」。反襯的詩句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蟬鳴」襯託「林靜」,用「鳥鳴」襯託「山幽」。正襯和反襯都能將所要表現的事物的特點襯託出來。
三、表達技巧類解題技巧
我們拿到一首詩歌除了要能夠讀出它的表達技巧,還要能根據題目要求,做對題目,做到不失分。詩歌表現技巧的答題步驟相對比較容易,只要學生能從詩歌中賞析出何種表達技巧,那接下來可以按照給的模板進行套寫即可,可以做到基本不丟分。答題步驟主要分三步走:步驟一,是什麼(判斷),就是要準確找出詩歌的表達技巧,是比喻,還是渲染;步驟二,為什麼說是,這個步驟需要結合具體的詩句進行賞析,比如對比,到底什麼和什麼進行對比,這就要求從原句中去找 ;步驟三,有何妙出,「詩言志」,詩歌表達技巧的賞析,最後都要落實到情感的表達上,品味出詩歌到底表達了什麼情感,是報國無門,還是依依惜別。接下來我就以試題《早行》為例,來分析下此類問題如何作答。
早行
露侵駝褐曉寒輕,
星鬥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正式解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對詩歌大意有個理解:本詩主要是寫露水降落,我穿著厚厚的毛衣還感到絲絲的寒意;仰望天空,北鬥星橫斜著分外光明。孤單單地,我半醒半睡地過了座小橋,耳邊傳來稻田深處唧唧蟲鳴。重點理解二四句,品析「分外明」和「草蟲鳴」。所以在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這麼作答:這首詩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表達了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情(步驟三)。
以上是安徽教師招聘考試語文備考:詩歌表達技巧鑑賞,在詩歌鑑賞當中,表達技巧經常會被考察到,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運用和作用,在文中也展示這些答題的步驟,學生只要結合具體考題當中的詩境,便會攻克詩歌鑑賞表達技巧這一難關,得到更理想的成績。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
回復「招聘備考」下載【教育理論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事政治」下載【30頁時政熱點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