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垃圾焚燒廠在煙囪上建餐廳 稱適合觀夜景

2021-01-08 搜狐網
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煙囪上的旋轉餐廳。資料圖  謝曉丹率「取經團」考察調研臺灣垃圾處理經驗做法

  新快報記者 李佳文

  垃圾焚燒廠上建旋轉餐廳,還號稱是該城市觀賞夜景的最佳位置,你相信嗎?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率領的「廣州市資源環保赴臺考察團」來到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考察調研,一同前往的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當地為了補償受焚燒廠影響的居民,採取了增加建設公共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制度。最矚目的一項是每燒1噸垃圾就提取200元新臺幣回饋當地居民,用於居民旅遊等。

  煙囪上的旋轉餐廳生意很好

  北投焚燒廠是臺北市的第三座垃圾焚燒廠,位於風景秀美的陽明山。在該垃圾焚燒廠建設前,當地周邊的市民也擔心其會影響地價、破壞環境,所以也曾進行過強烈的反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臺北市在當地推出了一系列的回饋機制(即生態補償機制),包括回饋公共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制度。

  昨日,記者離北投垃圾焚燒廠很遠的地方就早已看到它那條五顏六色的煙囪。這條煙囪的獨特之處在於上面建了一個旋轉餐廳。一位與餐廳經營者接觸比較多的焚燒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觀賞臺北夜景位置極佳,很多人專門到這裡來吃飯,餐廳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很多小男生為了討好女朋友,還會在這裡包場搞生日派對。畢竟臺北的旋轉餐廳比較少嘛!」

  每燒一噸垃圾拿200元回饋居民

  臺北市北投焚燒廠的廠長傅良枝介紹,目前焚燒廠每燒1噸垃圾就會提取200元新臺幣,作為回饋資金,返還給設施所在區,其中焚燒廠所在的核心區域可獨得20%的補償,最多的一個月就獲得了135萬元新臺幣的補償。這些社區拿到補償款後,會組織居民去臺灣其他地方旅遊,補充建設社區裡的娛樂設施,搞節日慶典活動。

  而北投焚燒廠周邊的洲美運動公園也是另一個著名的回饋設施,焚燒廠所在地區居民憑身份證明文件可免費使用遊泳館及部分相關設施,如烤箱、水療按摩池、標準遊泳池等。

  與此同時,北投焚燒廠周邊受到最大影響的洲美地區原居民獲得的是以地易地補償。居民原來的農用地可以在附近區域換取建設科技園的工業用地。「農用地的價值並不高,也不能用來建設。所以居民也願意換地。」 

 臺北如有人偽造專用垃圾袋,可判刑2-7年  謝曉丹:我們造假犯罪的成本太低了

  新快報訊

  臺北市的垃圾費怎麼收?目前,臺北的垃圾費包含在垃圾袋裡,市民要付錢購買專門的垃圾袋裝垃圾。如果有人偽造假冒專用垃圾袋,可判處2-7年徒刑。昨天,這個判罰力度讓前往臺北考察垃圾分類處理的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吃了一驚:「如果在廣州,抓到假專用袋連刑拘5天都不行,因為我們犯罪成本太低了,食品造假都判不了那麼高的刑期啊!」

  昨天,新快報記者在臺北饒河夜市旁一家普通的全家便利店買到了付費垃圾袋。20個5公升容量的垃圾袋為一包,價格是36元新臺幣(人民幣7元多)。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一張防偽標籤。

  臺北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介紹,防偽標籤是由印製新臺幣的工廠印製的。在手提紫外線燈的照耀下,防偽標籤顯現出了螢光字體。據透露,臺北市從2000年搞垃圾費隨袋徵收,目前一年能賣垃圾袋6500萬個,收益是3億元新臺幣,成本是4000萬-5000萬元新臺幣。售賣垃圾袋的商家共有2000多個,既有便利店,也有一些傳統的超市,市民買袋子的渠道非常便捷。

  垃圾費隨購買垃圾袋徵收,那麼對於普通市民來說,經濟壓力大嗎?是否會誘導市民偷倒垃圾?「今年統計數據是,每人每月花在垃圾費上面是33元新臺幣。但是被抓到在街上亂扔垃圾就要被罰1200-1600元新臺幣,划不來啊!」臺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詹炯淵介紹,舉報亂扔垃圾的市民還可以獲得罰款金額的50%作為獎勵。有的檢舉達人一個月就能獲得獎金十幾萬元新臺幣,有的一年收入達到三百萬元新臺幣,「比我工資還高啦!」

http://news.sohu.com/20130618/n379079246.shtml news.sohu.com false 金羊網-新快報 http://epaper.xkb.com.cn/view.php?id=868174 report 2287  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煙囪上的旋轉餐廳。資料圖謝曉丹率「取經團」考察調研臺灣垃圾處理經驗做法新快報記者李佳文垃圾焚燒廠上建旋轉餐廳,還號稱是該城市觀賞

相關焦點

  • 【圖】走近臺灣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煙囪上喝咖啡、看風景……
    北極星固廢網訊:臺北市環保局興建的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目前臺灣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廠區面積為106000平方米。地址位於臺北市洲美街271號,是臺北市第三座垃圾發電廠,於1998年完工投產,24小時作業可以處理垃圾1800噸。由於擁有現代化的焚燒設備,北投垃圾發電廠沒有垃圾山,也沒有刺鼻的臭味,其中120公尺高的彩虹煙囪上的旋轉餐廳——摘星樓,是臺北市的一大觀景點。
  • 【今日推薦】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的臺灣模式
    你打開谷歌地圖,把眼光投向臺北市北投區的北投捷運站,垂直下來是一條寬大的洲美快速道,在道旁距離基隆河與五分港不遠的地方,標註了一個「北投焚化爐景觀臺」。切換成實景圖模式並拉近,一個完整的「北投垃圾焚化廠」就呈現在眼前,旁邊還依附了一個小的「士林垃圾焚化廠」。靠近基隆河一側的那個巨大高塔,總是在清晨把燦爛千陽投影到洲美快速道上。這裡不僅標出了「北投焚化爐景觀臺」,而且還標註了「摘星樓旋轉觀景餐廳」。
  • 臺灣人為何「不怕」在家門口建垃圾焚化廠?
    一些朋友發布的文字和圖片顯示,他們對自己家附近要建垃圾焚化廠這件事非常不滿,於是召集了一些鄰居到政府機關「上訪」,要求收回成命。 恰在此時,我接到了一個邀請:去參觀臺北北投垃圾焚化廠。 臺灣的垃圾分類做得如何好,這已成為老生常談,我無須再贅述。
  • 【良城善治】臺灣居民為何「不怕」家門口建垃圾焚化廠?
    但是,臺灣的環境,是歷來就這樣清爽嗎? 就這個問題,我請教了一個最有發言權的人——陳龍吉。他是臺灣前「環保署副署長」、現任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臺灣垃圾分類處理事業的奠基人。 陳龍吉告訴我,從1991年到2008年,臺灣當局規劃了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實際建成投入使用的有24座。建設垃圾焚化廠,資金、技術問題都好解決,唯一棘手的問題就是——選址。 誰也不反對建設垃圾焚燒廠,但幾乎沒有人歡迎垃圾焚化廠建在自己的家門口。「這24座垃圾焚燒廠,幾乎沒有一座在建設的過程中,沒受到周邊居民的抗爭」,陳龍吉說道。
  • 在垃圾焚燒發電廠煙囪上喝咖啡、360°俯瞰風景 廣州黃埔這個科普...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在人類不斷利用自然資源創造物質文明時,大量垃圾也隨之產生。面對垃圾圍城的狀況,除了填埋和堆肥這些被動「防守」的方法,垃圾焚燒發電是當前比較理想的選擇,由此而誕生了一座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提起垃圾焚燒發電廠,許多人都會鄒緊眉頭,眼神充滿抗拒。但是你們見過美得像公園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嗎?試過在垃圾焚燒發電廠裡參觀、玩遊戲、學習知識嗎?
  • 某垃圾焚燒發電廠改擴建實例
    本續建工程增設的垃圾卸料大廳與原廠垃圾卸料大廳相通,垃圾車可以從原有工程卸料大廳進入續建工程的卸料平臺;續建工程卸料平臺局部三跨與高架橋保持一樣的坡度並連接起來,垃圾車可從垃圾運輸棧橋直接進入卸料大廳卸料。運輸棧橋利用原有,不需增加新的運輸棧橋。
  • 《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廠運營管理規範》(全文)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發布廣東省標準《廣東 省生活垃圾焚燒廠運營管理規範》的公告 粵建公告〔2019〕82 號 經組織專家委員會審查,現批准《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廠運營管理 規範》為廣東省地方標準,編號為 DBJ/T 15
  • 江蘇: 垃圾處理從衛生填埋到「綠色焚燒」
    全省「十二五」期間制定了「蘇南蘇中地區以焚燒為主,蘇北地區從填埋向焚燒快速發展」的垃圾處理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提出「蘇南蘇中地區基本實現全量焚燒,蘇北地區以焚燒為主」的生活垃圾處理新發展要求。同時,鼓勵地方統籌布局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等各類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設施協同處置、聯建共享,減少「鄰避」影響,降低運行成本。
  • SDA+SNCR工藝在垃圾發電焚燒煙氣淨化中的應用
    本文介紹了某垃圾焚燒發電煙氣脫硫脫硝的工藝選擇、技術原理、系統流程的工藝設計,通過分析煙氣數據,論述了鈉基旋轉噴霧乾燥(SDA)脫硫法和低溫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脫硝工藝在垃圾發電焚燒煙氣淨化中的應用。二者結合可以實現垃圾焚燒發電煙氣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協同脫除,保證煙氣達標排放和系統穩定運行,進而為垃圾焚燒煙氣淨化相關工程實踐提供參考。
  • 韓國江南焚燒廠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參訪第二天,無毒先鋒參訪了"鄰不避"的江南焚燒廠【摘要】無毒先鋒╳陸健博士團隊韓國參訪第二天,帶你深入韓國的垃圾焚燒廠,看看垃圾處理圈的「別人家的孩子」。同樣實行按量收費制的,還有一些不適合焚燒的廢棄消費品,如球類,織物,瓷器等。從社區回收環節來看,韓國的居民都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分類習慣。無毒er們晚上在街上走著,隨處都可以看到各家各戶,包括商家,把垃圾和可回收物都放在路邊,等待收集。廚餘易腐垃圾裝在密閉的箱子裡,居民在箱上貼相關票據證明已預付處理費,回收員就會正常回收。
  • 深度丨我國臺灣地區垃圾焚燒處理經驗研究
    二、臺灣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機制分析(一)臺灣垃圾焚燒設施建設與運營情況1、臺灣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情況臺灣行政院環保署於1991年啟動垃圾資源回收(焚燒)廠興建工程計劃,1992年第一個垃圾焚燒廠(臺北市內湖廠)投運,歷經17年時間完成24座垃圾焚燒廠建設,日處理規模24,6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600萬噸,總發電裝機容量
  • 寶島行腳:在臺北最大的垃圾堆上喝咖啡(圖)
    近日,記者在臺北最大的「垃圾堆」上喝了一杯別開生面的咖啡。是的,這個窗明几淨的旋轉餐廳,就建在北投垃圾焚化廠120多米高的大煙囪上。往下看,淡水河與基隆河蜿蜒流向天際,岸邊多是高檔住宅。「30年前,河上漂的都是垃圾,甚至還有死貓死狗,臭得要命,哪有人在旁邊住?」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吉對記者說。
  • 今後冰城廚餘垃圾將變身營養土回填|松北呼蘭垃圾焚燒廠擴建工程...
    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今年哈市將全面建立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其中,對於廚餘垃圾處理,將採用其與秸稈混合發酵的方式製造營養土,回填改良城市園林綠地土壤。根據2020年哈市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今年哈市將建設廚餘垃圾堆肥處理廠,利用玉泉垃圾焚燒廠正在建設的填埋二區,採取條形垛的方式,將廚餘垃圾和秸稈(或園林樹葉)混合後添加生物菌劑,實現好氧發酵。對熟化的成品進行分選形成營養土,用於場地覆蓋回填、土壤改良和園林綠化,剩餘殘渣運至焚燒廠進行二次處理,從而實現廚餘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此項工程即日啟動,將在哈長效推進。
  • 【蛻變】臺北「垃圾堆上」喝咖啡
    臺北算好的,南部垃圾都直接扔街頭,高雄等有重工業的城市,空氣都是黃的、臭的,汙染比今天北京霧霾嚴重多了」。 臺灣如何用20年時間成功變身?陳龍吉可能是最適合講這個故事的人,因為他任環保署副署長時親手規劃興建了臺北的三座垃圾焚化廠。 1987年,臺北在內湖區建起第一座垃圾焚化廠,建設過程充滿阻力。
  •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組織群眾到杭州、蘇州、常州、仙桃等地垃圾焚燒廠參觀考察。(通訊員 張國榮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夷宣  11月18日,宜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核心用地徵地補償協議全部籤訂完成,即將在年內正式開工。
  • 這座奇幻城堡原來是垃圾處理廠?
    同樣炫酷的奧地利垃圾焚燒廠。不過那個高高的煙囪頂部從不冒黑煙。這家垃圾處理廠在科普教育上也作出突出的貢獻。大阪所有的小學都會開設「環境科」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垃圾分類處理。到小學四年級,還要到垃圾焚燒廠進行課外學習實踐。
  • 垃圾填埋、焚燒、堆肥和低溫碳化四種垃圾處理方法不同點有哪些?
    低溫碳化爐二、垃圾焚燒:垃圾焚燒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即將垃圾送進焚燒爐進行焚燒以實現垃圾處理的減容、減量和無害化的一種方式。三、垃圾堆肥:堆肥是把垃圾中的有機成份分離出來,加入一定的添加劑進行發酵,然後進一步加工製成肥料。堆肥技術工藝簡單,適合於處理易腐有機物較高的垃圾,但無法徹底處理所有垃圾,一般需要同時採用其他的處理方式。
  • 饒平縣寶鬥石生活垃圾填埋場5日啟動垃圾焚燒
    饒平縣寶鬥石生活垃圾填埋場升級改造及綜合處理資源化利用工程PPP項目於2018年初動工,現已初步完工,進入調試試運階段,具備垃圾焚燒條件。1月5日下午,饒平縣寶鬥石綜合資源利用廠啟動垃圾焚燒儀式,饒平縣領導現場宣布儀式啟動,並與參加活動的相關單位的代表一同參觀項目運營流程。
  • 深圳大力推進三大焚燒處理設施建設 日焚垃圾8000噸!
    深圳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28500噸,回收利用率僅30%,剩餘的其它垃圾則需進入垃圾填埋場和垃圾焚燒廠處理。面對巨量垃圾帶來的極大壓力和挑戰,深圳突破土地資源等條件限制,攻堅克難,建設多座「垃圾焚燒+科普教育+休閒娛樂+工業旅遊」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環保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