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的時候,《花木蘭》劉亦菲版電影版終於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爭議中,在中國上映了。
最近刷到《花木蘭》的小視頻的時候,幾乎是罵聲一片,所以今天我就去看了劉亦菲版的《花木蘭》,因為我不經常看這種題材的劇,所以我又找了李茂主演的《花木蘭2020》看了,好進行對比。
看了之後,確實發現很多地方做了改動,之前的《花木蘭》主要表達的精神是保家衛國,孝順父母。而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減少了很多的儒家思想內容,比如孝悌,電影中增加了花木蘭對父親年輕時參軍的敬佩,從而也想保家衛國,但是減少了中國人傳統的孝順父母的表達。
花木蘭參軍的原因從小變為了女性追求獨立和自我,影片中表達最為明顯的是,在國家還沒有開始徵兵的時候,木蘭的父母找媒人給她說了親事,花木蘭在面對媒婆和親事的不願意的想法。要知道:古時候中國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觀念很深。
《花木蘭》還加入了很多奇幻色彩,比如,鳳凰,女巫,烏鴉等,看完之後總覺得和《沉睡魔咒》的畫風有些像,尤其最後花木蘭與敵人拼死搏鬥,將敵人打下城牆,和《沉睡魔咒》極其相似。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導演,編劇,製作人幾乎全是歐洲人,他們對於東方文化的思想了解並不是很透徹。比如,女巫具有明顯的西方的弱肉強食的思想,覺得你們比我強,就一定要弄死你們。
看了很多觀眾的評論,大家不喜歡的原因有很多是因為劇中劉亦菲有一個妝容,審美上可能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但是我很認真的查了,根據那時的壁畫和古畫上的人物,劇中的造型確實是符合邏輯的,而且是標準的,壽陽落梅裝。
還有一部分人在介意劉亦菲是美國國籍,但是大家對來到中國的美國人都有那麼多的友好,而劉亦菲生在武漢,大學讀的北電,又一直生活在中國,對於歐洲的導演來說,她可能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有的人不喜歡迪士尼《花木蘭》,推薦大家李茂主演的《花木蘭2020》,這是一部給我驚喜的電影,無論是影的畫風還是色調,以及拍攝手法和劇情起伏都是很優質的,甚至女主最後一個鏡頭的妝容,也是標準的曉霞裝。
其中有一句臺詞很深刻:「能哭著把飯吃下去的人,可以。」每個人的理解可能不同,我覺得是「很累,但還是要努力活著」。還是希望大家,更多的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