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打黑風暴目前已抓出6隻「碩鼠」。
「老千」本是賭場的常客,可誰能想到,在中國債券市場中他們也肆意橫行著。近日,一場席捲基金、保險、銀行的債市打黑風暴正在蔓延。萬家基金的鄒昱、中信證券的楊輝、齊魯銀行的徐大祝、易方達基金的馬喜德、西南證券的薛晨,以及江海證券的張守剛等6人,因債券違規交易、利益輸送等行為,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
風暴不斷蔓延
4月11日,上海浦東的萬家基金公司有一個座位空蕩蕩,固定收益部總監鄒昱沒有像往常一樣來上班,並徹底與公司失去聯繫。此後5天裡,一切也都靜悄悄的。直到4月15日下午2點,萬家基金旗下的「萬家利B」突遭大筆賣單砸盤。僅半小時內,「萬家利B」重挫2.84%,創出2011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這一離奇現象立即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隨後有消息傳出,鄒昱已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
鄒昱是公募基金界首批「80後」基金經理,曾被認為是「希望之星」。2006年復旦大學碩士畢業後,他先入職南京銀行,而後投身公募基金行列。2008年加入萬家基金,至2013年初,鄒昱已領導著近20人的投資團隊,直接掌管的資產超過250億元。據中國證券報4月17日消息,鄒昱被查,可能是因為其在2009年曾有過違法違規行為,並且可能牽涉到銀行間債券市場。
打黑風暴的導火索,就這樣被萬家基金點燃了。一天後,萬家基金在其官網上發表聲明證實,鄒昱因個人行為正在被公安部門調查。但同時稱,目前沒有針對公司和其他員工的相關事件調查,鄒昱任職期間,也未發現違規行為。
幾乎同一時間,市場又曝出,有「債券之王」之稱的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楊輝,因涉嫌債券市場利益輸送被調查。中信證券證實,一個多月前,楊輝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作為業內的「老人」,楊輝口碑不錯。同行稱,他為人謙遜、彬彬有禮,工作中以研究見長,事業蒸蒸日上。如今出事,實為可惜。
打黑之火繼續蔓延。4月17日,行業再次傳出齊魯銀行金融部徐大祝被公安機關拘留的消息。僅兩天後,易方達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馬喜德因涉嫌職務侵佔,被湖南地方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事件被曝光。易方達公開披露,2008年3月到12月期間,馬喜德先後200餘次操縱債券買賣,獲利4900萬元。其中一次違規操作涉嫌損害易方達旗下基金利益,金額為117萬元。
同樣是4月19日,西南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薛晨因涉嫌債券違規利益輸送被帶走。財新網報導稱,薛晨早在2012年下半年已被調查,至今未歸。
被曝出的還有江海證券的張守剛。今年初,時任江海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的張守剛被調查。年僅30出頭的張守剛個性張揚高調,開保時捷,住西山別墅。平時喜歡結交人脈,並靠此達成交易,且交易數額不菲。
針對近期曝光的多起債市案件,公安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皆已介入調查。從不到10天裡曝光的6名落馬的金融大佬身上不難發現,這些人都有這樣的共同特點:有巨大的人脈,可以在債券發行的一級市場得到優質債券;更有巨大的能量,深諳市場遊戲規則,可輕鬆遊走於銀行、券商之間,操縱部分價格獲利。
市場風聲鶴唳
聞言高管被查,相關公司爭相與他們撇清關係。
對於鄒昱被抓,萬家基金緊急表態:鄒昱是因個人行為被公安部門調查的。而中信證券乾脆將楊輝除名,並稱楊輝接受調查系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對於薛晨,西南證券稱,其違法交易是2008年至2009年在國海證券任職期間發生,與西南證券無關,而國海證券立即辯解稱,無法證明薛晨的違法行為發生在其就職於國海證券期間。對於張守剛,江海證券也稱相關事件發生於其在本公司就職前。
但市場根本不認帳。面對債市危局,市場驟然風聲鶴唳,機構迅速出逃,一度造成債市密集拋壓,價格劇烈波動,上述「萬家利B」突遭大筆賣單砸盤,就是這個原因。「家家都有被贖回的債券基金,只是多少不同罷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負責人稱。據羊城晚報消息,為了應急,不少基金公司負責人開始對機構客戶登門拜訪,力求穩定機構投資者,說服他們不要「雪上加霜」。
另有分析稱,4月23日的股市大跌也和債市風暴聯繫緊密。華訊投資表示,市場擔憂此輪嚴厲監管行動會深入股市,不少資金因此提前出局。但也有分析認為,債市風暴長期將利好股市,因為出逃的資金將流入股市。
普通投資者何去何從
「我手頭持有債券基金,會不會也中槍?」「現在是不是該贖回?」「還是迅速抄底?」面對不斷曝出的黑幕和市場的波瀾起伏,信息不夠靈通的普通「基民」心裡更是惴惴不安。
在上述案件中,對於馬喜德涉嫌損害易方達旗下基金利益獲取117萬元,易方達總裁劉曉豔公開表示,公司或將根據法院認定,對相關投資者進行賠償。對於楊輝的涉案,中信證券內部人士對環球人物雜誌記者表示,該事件確實跟公司沒有關係。但若投資人因此受連帶損失,公司肯定也會賠償。該人士還強調,現在購買中信證券的相關產品,不用擔心會受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彌補普通投資者方面,國外有些經驗值得借鑑。比如,先對相關損失進行具體責任分析,若投資者屬於被操縱和誤導的,損失應由責任主體來賠償;若是投資者自身的原因,則需自己承擔。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律師表示,如果今後調查結果表明投資者利益因此受損,除刑事和行政處罰外,還有必要對相關責任方進行民事追責和追償。但也有律師指出,目前「基民」想索賠還不是時機,因為索賠要有證據證明該基金經理行為對資金造成損失。比如,若能證明基金公司延遲披露案件進展,並給自己帶來損失,就可以向公司索賠。
讓陽光照進債市
目前中國的債券市場有兩個,一個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一個是交易所的債券市場。前者是金融機構間的債券交易,主要側重「批發」,後者則偏向「零售」。銀行間市場是一個封閉的市場,更是一個熟人的市場,卻佔據我國債券95%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這裡難免滋生各種潛規則,成為違規事件的高發地。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告訴記者,債市違規操作主要利用了「老鼠倉」。債市「老鼠倉」斂財的本質與股市相似,主要利用人脈關係進行利益輸送。
目前銀行間市場的投資者帳戶分為「甲類戶」、「乙類戶」和「丙類戶」。甲類戶的開戶人為商業銀行,乙類戶一般為信用社、基金、保險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丙類戶則大部分為非金融機構法人。設計推出丙類戶的初衷是促進市場活躍,但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一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開始在外開設丙類戶,藉機向關係人違規輸送利益。丙類戶是這次債市打黑風暴中的關鍵詞,目前在查的債市案件中,犯案者幾乎都利用了自己或家人開設的丙類戶與機構做對手交易,牟取不當利益。
隨著越來越多的黑幕被曝光,如何治理債市亂象成為當務之急。人民日報評論指出,根本上是要從體制上消除利益輸送產生的溫床,改變因交易場所、交易制度與監管割裂帶來的機制弊病。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債市黑幕的存在既有規則本身的因素,也有市場環境的因素,更與個人瘋狂追求私利而踐踏規則有關。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存在制度和監管的漏洞。而中國證券報的社評則表示,債市屢屢出現違法違規行為,其根本癥結在於市場透明度不夠。對於債券市場的正本清源,應當不僅僅停留在一兩次專項治理的「治標」上,而應建立長效的「治本」之策,讓加強監管、提高市場透明度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