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幅連雲港古地圖向觀眾展現港城「歷史的美感」

2021-01-13 中國江蘇網

【連網】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典籍大國,歷代浩瀚的典籍承載了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在浩繁文獻中,地圖是重要的一個門類,和書籍一樣,承載歷史和文明。一座城市的古地圖,就是對城市歷史和文明發展的呵護與守望。整理和出版古地圖資源,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使用,既可供學術研究之用,也可以讓公眾更多地了解到地方歷史文化內涵的資源,更可方便社會的實用參考。

近日,深圳香港澳門連雲港古地圖聯展系列活動在市圖書館舉辦,展覽共展出了約40幅深圳香港澳門的古海圖和20幅連雲港古地圖,為中國各朝代和世界各國所繪,每一幅地圖都大有來歷。其中,20幅連雲港古地圖更是吸引了港城市民的目光,透過這些古地圖得以一窺連雲港的歲月變遷。而這場展出,也讓我們在歷史文化名城申報之際,有了更多思考。

連雲港古地圖展現「歷史的美感」

「連雲港古地圖包括《康熙贛榆縣境圖》《乾隆雲臺山總圖》《嘉慶贛榆縣境圖》,以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軍事部門繪製的《新海連市全圖》《連雲港東部城區全圖》等。」據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這裡展出的連雲港古地圖,橫跨明清、民國以及新中國等幾個歷史時期,最早的是1572年刊印的明朝《隆慶海州總圖》,最晚的已經進入新中國成立後,細緻入微地展現了港城的歷史文化發展變遷。」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地圖,大多數古地圖都是以純人工繪製的方式,以簡單不亂的線條,勾勒出的大致地形布局,透著古樸簡約之美。一位從事美術的參觀者坦言:從讀者或製圖者的角度,地圖是一門視覺藝術,是一門空間信息呈現的視覺藝術。因而,地圖首先呈現給大家的是視覺上的效果與衝擊,然後是空間地理信息。所以,在設計上講究線條如何繪製、符號怎樣設計以及色彩的運用;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一幅經過創作的「圖畫」,因而具有美感和藝術屬性,是一種視覺呈現的獨特藝術。

的確,所展示的古地圖各個都透著獨特的藝術美感,其中,以最早期的《隆慶海州總圖》最為吸引觀眾的目光。據悉,「隆慶」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的年號。此地圖刊於1572年,而1573年就是大家熟悉的「萬曆」年了。根據史料記載,連雲港在元朝時叫「海寧州」(現在「海寧」這個詞兒已經成為港城常見的地名)。後至明代時,復稱海州,屬淮安府,以州治朐山縣省入,改沭陽屬淮安府,領贛榆縣。這時候的地圖裡面已能看到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了,孔望山、臨洪場、薔薇河、鷹遊山等。

現場還有一幅1808年刊印的《嘉慶海州疆境圖》。嘉慶是清朝第七位、清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1808年為嘉慶十三年。這時候的海州已經升為直隸州,屬江蘇省。這張地圖,因為《嘉慶海州直隸州志》為迄今發現的古海州志中,體裁齊全、結構嚴謹、內容豐富、記事翔實、品位最高的一部州志。所以作為其中的附屬圖,這張古海州地圖為更多港城人所熟知。這張地圖的繪製更加詳細,裡面也出現了更多熟悉的地名:白虎山、白塔埠、朐山、新壩、板浦、南城等地點,均一一列在上面。無數觀眾在觀看後,不禁感慨:仿佛穿越時空領略了家鄉幾百年的變化。

目前局限於「文獻價值」的發揮

「這場地圖展,只是展出了部分我市留存的古地圖,其實還有諸多古地圖正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據參與搜集古地圖的文史專家介紹,這正為我市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搜集挖掘我市的歷史文化,提供另一條可茲踐行的路徑。「傳統的史學研究中,地圖往往容易被學者忽視,而實際上,地圖是最能直接反映古人空間政治觀念與時代思想文化的文本。」據業內人士分析,從地圖中不僅可以見出繪製者對當時當地的認知與感受,而且,通過對不同時期地圖的比較,更能夠發現古人思想觀念的變化。

近年來,地圖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材料,已經逐漸引起史家的重視,尤其是對地方志中地圖的研究,往往不僅能體現出一地的風土人情,還能深刻反映出當地歷史文化的傳承嬗變。比如「大運河文化帶」的淮安、揚州、杭州等地,就通過考古發掘和古代運河輿圖的搜集、挖掘與研究,清晰地了解運河曾經是何種形態,作為整體保護的歷史遺址和建築物究竟有哪些。通過閱讀古代輿圖,了解明清運河及其水利工程的形態,運河沿岸的環境,獲得城市的變遷與人文景觀等重要的歷史信息;這些對於宣傳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推動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促進中外運河暨名城保護經驗的相互交流與借鑑,都大有裨益。

「若想深刻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它的古地圖是不可或缺的,更是獨一無二、不易替代的歷史文獻。而展出的這些古地圖,通過橫向的時間軸的比較,恰恰直觀反映了諸多港城歷史文化變遷的印記,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價值。」業內人士指出。然而,基於我市目前的文化發展意識和策略,尚未系統形成對「古地圖」的價值延展,所以,目前的「古地圖」尚處在學術研究和場館展出的階段,缺乏更深刻的利用價值開發。

「古地圖目前的整理和利用形式相對來說,還比較單一且傳統。」據業內人士稱,具體形式為傳統紙質出版,主要從古地圖的編目出版、古地圖的複製出版和古地圖研究著作的出版。而「古籍數位化」則是近些年開始進行的創新性舉措。據了解,目前,我國大量的古籍得以數位化,為學術研究、公共文化領域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基礎。古地圖是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地圖數位化成為其保護和再利用的重要途徑。目前,古地圖數位化在大陸已有一定的探索和實踐,但相比於國外,其應用與實踐十分有限。

或可利用新技術,將「古地圖」打造成地方文旅產品

清新灑脫的筆觸勾勒,一目了然的非遺項目排布……日前,我市「非遺手繪地圖」新鮮出爐,它集實用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全面展示了市及縣區非遺展示館、展廳和傳承基地;市民、遊客和非遺愛好者可以按圖索驥,找尋心儀的非遺項目。據悉,該手繪地圖由我市師專專業美術教師設計並繪製,參考了我市諸多古地圖,從中獲取了諸多靈感。而「古地圖」如何走出故紙堆,對我市文旅開發產生作用。也是諸多業內人士思考的問題。

「在市場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文創產品日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如果能將地圖文化融入文創產品中,也是一種文化價值的再利用。」業內人士介紹,地圖具有以多種方式表達現實世界的獨特功能,具有傳遞、展示、接收等文化特質,在被人類發明、利用的幾千年歷史過程中,逐漸由一種工具演化成一種文化符號,傳遞著特殊的文化信息,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地圖文化所包含的不僅是傳統的地圖類產品,如地圖集(冊、幅)、地球儀等,它還涵蓋一切以地圖為表現形式和載體,具有地圖元素的各種產品。

相關資料顯示,在地圖文化產業發展中,除了傳統的地圖出版產業外,以地圖為核心的文化產品、動漫產品、智力產品、玩具、網絡產品、教育類產品,以地圖為元素的文學作品、服飾產品,以地圖為載體的活動類產品、收藏產品等,正在成為這一產業集群的組成部分。「古地圖的複製和產品開發,需要更多的文化產品思維。許多古地圖具有藝術屬性和美感,因而可以將古地圖做成工藝美術品或居家辦公的裝飾品,從而發揮古地圖的美術價值和藝術價值,成為一座城市文化形象的標籤性存在。」比如我市的古建模型製作者、非遺傳承人王海軍,目前就根據古海州地圖,製作海州人經常談論的『九庵十八廟』的模型,以期獲得一座立體的「古海州地圖」,提升港城文化知名度。

另外,古地圖可以提供不同歷史時期的地理信息。因此,一些城市和地區正在結合GIS技術,將古地圖或其上的地理信息與現代地圖進行套疊,從而呈現出古今地理變化。據此,可以設計出一地的古今地圖對照旅遊應用或其他領域的應用,例如城市規劃。借用新的技術手段,使過去的東西復活,應該是古地圖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

相關焦點

  • 閻維文來到連雲港,他和咱們港城人一起,唱出心裡話!
    閻維文來到連雲港,他和咱們港城人一起,唱出心裡話!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閻維文,以及「閻師高徒」大師班部分青年歌唱家和優秀歌手,如:2010年星光大道總冠軍劉大成,《聲入人心》節目首席王凱,青年女高音龔爽、徐晶晶等20餘名歌唱家與800名群眾共同深情演繹《祖國在我心中》這首舒展而大氣的歌曲,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獻禮。
  • 《人民日報》:共建「平安港城」——「正義聯盟」在行動
    「正義聯盟」是連雲港市警方組織發動各方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組織形式;是新形勢下社會群防群治活動的創新載體;是北京「朝陽大媽」的港城形態;是「港城好人」「愛心市民」的團隊集群;是打造「最安全城市」的一支重要力量。
  • 《東勝神州——連雲港》視頻出爐!
    前段時間央視在連雲港拍了一部紀錄片叫做《東勝神州——連雲港》。
  • 「三八婦女節」港城大型【女子防身術】公益教學活動!—連雲港詠春拳培訓基地【凌風武道】
    【報名時間】:即日起開始報名至2015年3月20號截止!【活動目的】: 1.提高港城廣大女性朋友的警覺,並且增強自身防護意識和能力!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關愛自己! 2.推廣發展連雲港詠春拳文化,讓港城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國珍貴武學:詠春拳文化,詠春拳價值!
  • 從三十四幅地圖看上海在全球視野中的四百年變遷
    「全球地圖中的上海」地圖展今開幕  從三十四幅地圖看上海在全球視野中的四百年變遷  時間跨度長達四百多年,從海外知名圖書館收羅的一張張珍貴古地圖……9月25日上午,「全球地圖中的上海」地圖展在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一樓展廳開展,精心挑選的三十四幅地圖靜靜訴說著上海在全球視野中的變遷
  • 「大美中國」海岸線國道228——連雲港篇
    這一站是江蘇連雲港,是國道228進入南方地帶的第一站。連雲港別稱「港城」,因面向連島。背倚雲臺山,又因海港,得名連雲港。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有海運,陸運相結合的優勢。而且隴海,沿海兩大國家幹線鐵路和同三,連霍兩條中國南北,東西最長高速公路在連雲港交匯。連雲港是《鏡花緣》,《西遊記》的文化起源地,以「淮口巨鎮」,「東海名郡」著稱!
  • 我的鄰居是妖怪—連雲港及周邊的「妖怪群像」
    而中國海洋神話內容豐富多彩,從歷史典籍到航海者錄述,海洋神話隨處可見,出現的怪物也不少,《山海經》是集大成者,這就涉及了不少連雲港「海界」上的「妖怪」。  首先強調一點,連雲港現處於黃海之濱,並非東海,但「黃海」一名始於近代,在古代沒有專名;所以,自古以來,人們一般稱之為「東海」的海域,就是指連雲港東邊的大海。
  • 連雲港全民健身嘉年華帶來更多「聯動效應」
    活動期間,全市各縣區聯動,舉辦平衡車聯賽、2020年連雲港市青少年足球競技大賽、親子水上運動會、「籃上見」少兒籃球聯賽、桌球聯賽、少兒滑步車大賽、足球賽、226公裡超級鐵人三項賽、親子徒步大賽、海上雲臺山自行車賽、野戰運動大賽、東海御園籃球嘉年華等20餘項體育賽事活動,參賽人數近萬人,覆蓋了老、中、青、少各類人群。
  • 康熙《皇輿全覽圖》:在舊地圖裡發現新世界(分享高分辨古地圖)
    所以,我一直想借鑑古地圖,對比今地貌,從中發現古老的村鎮!縱然這些地方只剩下斷瓦殘垣。可惜值得參考的古地圖卻寥寥無幾,清代以前的地圖,幾乎沒有比例概念,不具實際探索價值;幸虧有清一代,留下《皇輿全覽圖》、《雍正十排圖》、《乾隆十三排圖》等。
  • 【周年特輯】【地理資訊113】《中國古地圖精選》
    喜歡你就關注一下唄~☞微信後臺回復【專輯特輯】即可獲取《中國古地圖精選》PDF電子書 前言 中華民族的科技文化歷史悠久,古地圖則是這一文化中璀燦的明珠。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它不僅反映了繪製區域在特定時期內的地理面貌,反映了繪圖者對所繪內容的特徵、各地理要素之間的櫃互關係的認識程度,而且也反映了繪圖者對地理要素形象表達的原則和技巧。因而它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狀況的原始資料,也是歷史上地圖學乃至地理學發展水平和趨向的實物見證,它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重磅推薦丨中國古地圖輯錄:康雍乾盛世圖
    可見,中國古代人民繪製了相當可觀數量的地圖,但可惜的是這些地圖大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流傳下來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可能與地圖的不易複製、不易流傳、不易保存有關。難怪當代不少學者發出古地圖存世太少,給研究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的感嘆。好在古籍圖書中,特別是地理類著作中附有大量的作為插圖的地圖,這些以插圖的形式存在的地圖可部分彌補古地圖存世不多的缺憾。
  • 打卡任嘉倫《藍焰突擊》取景地,連雲港影視基地——民主路老街
    劇組團隊更為攝製理想取景而輾轉多地,經歷夏日暴曬與颱風大雨,拍攝內容涵蓋車輛、海上、山區等多種不同場景,《藍焰突擊》拍攝地點是廈門與連雲港。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是海州區文化之根,也是商業發源地。它與海州古城中心大街、連雲港老街、南城六朝一條並稱連雲港四條老街。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這裡商業興隆,人來人往,車如流水馬如龍,被當時的人們稱作蘇北的"小上海"。如今民主路街道並不寬闊,但卻很長。
  • 連雲港驚現「仙女蝦」 與恐龍同時代 樣子還很萌
    日前,在港城海濱大道旁的一個池塘內,一位市民意外發現了一種紅尾巴的動物,上網一查後才得知,這個小傢伙竟然是有著兩億多年歷史,與恐龍同時代的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不是那麼熟悉,在製作地圖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 儀徵學者奔波20年 復原大碼頭古地圖再現昔日繁榮景象
    不是土生土長的儀徵人,他卻為儀徵大碼頭遺存文化的保護奔波了20年,給大碼頭留下更多的文化和遺存資料。隨著碼頭遺址的出土,如何保護和發揚好大碼頭江河文化,汪向榮仍然在努力著。20年前迷上大碼頭走訪記錄大碼頭歷史遺存「20年前,我到儀徵工作,就開始關注老街的大碼頭。」
  • 連雲港亞新鋼鐵:港城「鐵軍」繪出「發展之綠」
    初秋九月的連雲港亞新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新鋼鐵」)廠區內,處處透露著生機與活力。2020年1月30日,亞新鋼鐵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向湖北省武漢市及其他疫情較嚴重地區捐贈資金2000萬元,其中向灌南縣紅十字會捐贈300萬元,專項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17年,亞新鋼鐵向灌南縣光彩事業促進會現場捐贈150萬元,為連雲港慈善總會捐款50萬元,為連雲港老區促進會和灌南縣紅十字會分別捐款10萬元,為灌南縣團委捐款30萬元。亞新鋼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民營企業的大愛情懷。
  • 2020年連雲港高中排名出爐,新海、贛中、東高前三甲
    近日,有自媒體發布2020年連雲港高中最新排名情況。適逢新一年中考即將來臨,我們先探討下高中名校,順祝連雲港中考再創輝煌!2020 年連雲港高中排名首先聲明,這是轉載網絡發布的內容,可能數據不一定權威,僅供參考。總的排名應該是沒問題的,比如新海和贛中屬於第一檔沒有懸念。
  • 地圖上的中國:古人製圖不輸今人,帶你看看中國古地圖的製作史
    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項基本原則,這就是中國古地圖史上著名的「製圖六體」。在裴秀以前的歷史上雖然也出現了像馬王堆、放馬灘等地圖,但是缺少關於它們來歷的記載與資料,更不知它們為誰所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裴秀是我國地圖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名家。
  • 登上春晚的《絲路山水地圖》,有什麼來頭?
    據介紹,《絲路山水地圖》是一幅繪製於明代中後期的皇家青綠山水手卷,原藏於明朝內府,20世紀30年代流出國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機構藤井有鄰館收藏。由於圖上題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頭包首題寫了「蒙古山水地圖」幾個字,所以曾以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