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爆款的韓國電影《燃燒》終於來啦!

2021-02-09 被窩電影

話不多說,知道你們等它很久了。

由李滄東執導的——

《燃燒》

很多人一開始會被吸引,或多或少應該帶著些「獵奇」之心。

而圍繞本片最大的噱頭,莫過於女主在夕陽餘暉下,那段長達3分鐘的裸舞長鏡頭。

不少觀眾甚至感嘆稱:

這段裸舞,是值得載入影史的美麗畫面。

雖然直至電影節落幕,除了獲得國際影評人獎外,《燃燒》未獲得坎城所頒發的,任何有實質意義的獎項,多多少少有些陪跑性質。

但港真,這片子能不能得獎都已經是其次,從社會反響來講,它妥妥已經捲走大量的關注度:

不僅獲得坎城場刊3.8分的超高成績(滿分4分,創下坎城影史記錄);

最近熟肉資源才剛出來,豆瓣卻早已聚集一萬七千多人,給這部片子打出了8.1的高分:

不只裸舞那麼簡單。

《燃燒》真正讓觀眾與評委心服口服,給出高分的緣由,還是在於導演充滿詩意的繪彩,與陰暗病態的社會描畫。

李滄東這個導演,個人風格過於明顯。

而今這部《燃燒》,亦然如是。

本片的主人翁,或者叫他「講述者」,是個名叫鍾秀(劉亞仁飾)的快遞員。

學文學創作的李鍾秀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什么正經工作,想寫小說卻遲遲不知寫什麼,更像是自己一個逃避的藉口。

 

鍾秀沒有女朋友,父親患有憤怒調節障礙,母親因此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有個姐姐現在也已經結婚。

 

鍾秀的家庭關係基本潰散,社會關係也十分疏離。

 

一個偶然,他遇到了發小惠美。

 

惠美也沒有長期的工作,和家裡也不聯絡,看上去活得自在隨性,隨時隨地都可以睡著。她正在學啞劇,兩人喝酒時,她一邊表演「剝橘皮」,一邊提出了貫穿全片的重要理論:

 

「不是以為這裡有橘子,只要忘掉這裡沒有橘子」。

 

正是這個完全引用自原著的片段,用虛實交織的行為和思想,奠定了整個影片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

 

同時,也將惠美這一角色的不確定性增強,令觀眾在對她可信與否的狀態中抱以猶疑。

 

影片還對「剝橘皮」做了補充說明——來自惠美家的貓咪。

惠美要去非洲旅行,她提出讓鍾秀幫她照顧自己的貓。鍾秀來到惠美家中,這是一間多站一個人轉個身都有些困難的小公寓,朝向不好,曬不到太陽,只有運氣好的時候,偶爾對面大樓玻璃反射進一點陽光來。

 

兩人在這裡發生了關係,這一場性愛,看上去只是兩個寂寞已久的年輕人碰到了彼此,連皮膚都在顫抖,笨拙,還有些尷尬。

但這場戲,李滄東還是給它加上了一些浪漫色彩,就在這時,牆上出現了若隱若現的陽光,卻稍縱即逝。

惠美去旅行後,鍾秀不時來餵貓,卻從未見過這隻貓,甚至連貓叫都沒有聽到過。這隻貓是否如同「橘子」般不存在?但消失的貓糧和貓砂上的糞便卻又似乎確有其貓。

惠美去非洲是聽說了有兩種人的存在—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

 

little hunger,那些只為生存而活著的人;great hunger,那些為尋找生活意義而活著的人。

惠美此行,就是想找到great hunger。她回來的時候,帶回來一個男人名叫Ben,兩人在滯留機場時相識,本來開開心心前來接機的鐘秀發現是三人行,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更尷尬的是,他開著自己的破卡車接上兩人,最終發現Ben讓司機開著自己的保時捷在後面跟了一路。

 

無法逾越的財富差距讓鍾秀對Ben產生好奇,但對方卻輕描淡寫地形容「工作就是玩」。

 

鍾秀認為Ben是蓋茨比般的存在,那些謎之富有但又不知道在幹什麼的年輕人,他還試圖提醒惠美,也許Ben跟她的接觸含有某種目的。

幾個人後來又聚過幾次。

鍾秀、惠美和Ben及他的朋友一起,惠美講述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之舞,眾人起鬨讓她現場表演,她真的開始跳起來。鍾秀有些不忍看,他觀察著眾人的神情,只是在看一場笑話,而保持一貫微笑的Ben卻開始打起哈欠。

 

另一次,Ben開車突然和惠美造訪鍾秀的老家。

三人坐在門口,吃著小吃喝著酒,最後吸上了大麻。隨後也就有了片中最動人心魄的一幕。

興奮的惠美站在夕陽下脫去上衣,耳邊響起薩克斯風,跳了一段半裸舞。

 

這或許是自由未來的樣子,她在亦真亦幻中面對著自己成長過的土地,一無所有,肉體也不再崇高,所以選擇袒露自己的身體和悲傷。

也正是在這之後,惠美再次睡去,Ben和鍾秀聊起了「燒塑料棚」的愛好。

 

那些沒人看管在意的塑料棚,好像在等著別人去燒一樣,燒完一個甚至用不到十分鐘,燒完也不會有人發現,所以不用擔心會被法律制裁。

 

當他點燃它們,他會感到喜悅,骨骼中會發出貝斯聲。似乎這就是他活著的唯一激情所在。

而他接下來要燒的,就在鍾秀家附近,這次就是來踩點的。

 

這次分別之後,鍾秀每天跑步觀察周圍的塑料棚,一個都沒少,惠美卻失聯了。

 

鍾秀幾次跟蹤Ben,最終也只問了關於塑料棚的事。Ben說塑料棚已燒,而惠美像一陣煙一樣消失了。

 

鍾秀在Ben家中發現了惠美的手錶和她的貓,最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到此,被窩就不多做劇透了。

電影進行到這部分,很多人開始關注影片所呈現的懸疑要素。

但還是想告訴各位:

真相對於這部片子而言,未必那麼重要。

你所不可忽視的,是其中對邊緣人群的刻畫,與他們可悲而渺茫的願望。

從非洲回來時,美惠提到某次看日落的經歷:

 

晚霞消失以後,她瞬間泣不成聲。

說希望也像晚霞一樣,消失掉就好。

不被人需要,沒有人在乎,欠一屁股債,無處可去,無枝可依。

被生活巨大的空虛感所蠶食,內心有塊巨大的石頭,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

這樣的人,應該就是所謂的「great hunger」吧?

是因為貧窮限制了追求快樂的權利嗎?

也不然。

因為生活優渥的本,同樣也是個「great hunger」。

他不會哭,覺得別人流淚是件很神奇的事。

生活之於他就是遊戲,只要為了「玩」,為了「開心」,什麼都可以做。

像燒塑料棚這項病態的愛好,亦指向他內在,無比枯竭的靈魂。

當自我存在的界限被模糊化,會自然而然衍生三種人生觀。

要麼像鍾秀,渾渾噩噩、麻木佝僂、被動游離、像個軟骨病人一樣,毫無生氣。

要麼像惠美,旅遊、自我轉變、探索發問,等發現找不到答案以後,恨不得自我毀滅。

要麼像本,得到想得到的一切,卻失去對生命與愛的感知。通過傷害與玩弄,一次次提醒自己活著去呼吸……

本片改編自日本文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同時又結合美國作家威廉·福克鈉短篇小說《燒馬棚》中的一些設定。

在李滄東的駕馭下,文字向影像語言的過渡顯得尤為自然,絲毫沒給原著減分。

同時,主演們對角色的詮釋都可圈可點。

劉亞仁的演技自不必說,把一個頹廢萎靡的底層形象,演得入木三分。

第一次來到本的豪宅,他想端起尊嚴,又忍不住驚豔,所以嘴始終出於一種微張的狀態:

事實上在正片裡,他大部分時候都嘴唇微張,顯得麻木、呆滯

真的非常傳神。

而本的扮演者,是美籍韓裔演員史蒂文·元。

只要是美劇《行屍走肉》的粉絲,肯定都很熟悉這張臉。

生長在美國,韓語不及格的史蒂文,為了參演本片狂補韓語。

最後呈現出觀眾所看的效果,非常對得起幾個月以來的努力了。

但院長最大的驚喜,是飾演惠美的新人演員全鍾淑:

她的長相不算出眾,卻在片中無時無刻散發一種頹廢美。

身為女性,真的很容易與這個角色產生共情。

全片幾個淚點,都是從她的自白裡感觸到的。

開頭美惠演了段啞劇,表演自己在吃橘子。

她說,演啞劇這事不是靠天分。

關鍵是別想著這裡有個橘子,而是忘記這裡沒有橘子這件事。

那麼什麼是生活?什麼是自我存在?生命的意義又有哪些?

或許生活也和啞劇一樣,重要的不是尋找其中的意義,而是忘記生活本沒有意義這件事……

很可惜,很多人偏偏就是忘不掉,求不得,怨迭生,拼命追求,乃至燃到殆盡。

在這群人身上,你有沒有或多或少,看到你自己?




相關焦點

  • 奉俊昊拿下了坎城欠《燃燒》的金棕櫚!韓國電影到底憑什麼?
    奉俊昊的《寄生蟲》點燃了坎城。當坎城把欠《燃燒》的金棕櫚,還給了韓國電影,這位韓國電影鬼才下跪為他的電影男神宋康昊獻上了金棕櫚獎盃。隨後他用手帕細心擦拭起這個韓國電影夢寐以求卻一直求而不得的大獎,最後對全世界說:今年是韓國電影100年,坎城給了我一份大禮。去年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也是場刊評分第一,但最終大熱倒灶顆粒無收。
  • 坎城史上評分最高的電影——《燃燒》
    今天給大家安利的這部作品,在坎城點燃了亞洲電影之火。
  • 創下坎城影史評分記錄的韓國電影《燃燒》
    韓國電影大師李滄東,導演生涯超過二十年,僅有六部長片問世,而2018年的這部《燃燒》則距離他上一部作品,整整過去了八年。今天要推薦的電影《燃燒》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在今年坎城電影節上獲得很高的評價, 並以3.8的高分(滿分4分)刷新了坎城電影節場刊評分最高紀錄。
  • 《寄生蟲》奪金棕櫚,韓國電影為何總能點燃坎城?
    韓國導演奉俊昊憑《寄生蟲》拿下本屆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是韓國電影前赴後繼入圍坎城競賽單元,並連續四年入圍主競賽之後,第一次拿到金棕櫚大獎。《寄生蟲》拿下金棕櫚大獎,導演奉俊昊(左)與主演宋康昊慶祝得獎。| 圖:視覺中國「坎城欠韓國一座金棕櫚。」這是去年李滄東的大熱門作品《燃燒》在坎城顆粒無收後,大眾的一句玩笑話。
  • 今年的韓國爆款電影終於出現了
    最近這幾年以來,韓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幾部驚喜之作。去年有《寄生蟲》,前年則有《燃燒》,還有每年都會出一部長片去電影節的洪尚秀,以至於影迷們每年對韓影都有不小的期待。但是今年不太一樣,幾部之前萬眾期待的韓國電影都相繼撲了街。
  • 今年的韓國爆款電影終於出現了
    最近這幾年以來,韓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幾部驚喜之作。去年有《寄生蟲》,前年則有《燃燒》,還有每年都會出一部長片去電影節的洪尚秀,以至於影迷們每年對韓影都有不小的期待。但是今年不太一樣,幾部之前萬眾期待的韓國電影都相繼撲了街。
  • 《燃燒》:又一部被捧成神作的韓國電影
    這幾年被勁吹的韓國神作電影,看完後都覺得離「神」字還有一步之遙,被捧之為神,分析起來一是因為國內很少類似的題材,二是閱讀爆款的需要,標題黨年代
  • 《燃燒》:這部從坎城燒到朋友圈的電影,為什麼這麼火? | 五官科
    甚至有外媒直接在推特上喊:「如果這部電影不拿大獎,那麼評委們都瞎了」。文 | Louis Hothothot  編輯 | 胡雯雯2018年坎城電影節,一部來自韓國的電影,一舉刷新了坎城20多年來的場刊評分記錄:3.8分(評分來自媒體和影評人,滿分4分),豆瓣近30000網友也給出了8分的評價。一時間,沒看過《燃燒》的人,似乎都不好意思混朋友圈。
  • 2018坎城最高分電影,燃燒或許存在另一種可能
    2018年 · 豆瓣7.9關注「分派電影」回復 燃燒 獲取資源《燃燒》是由李滄東執導,劉亞仁、史蒂文·
  • 韓國衝奧高分電影,《燃燒》一部讓人血在燃燒的電影,有什麼理由不看呢?
    《燃燒》,在萬眾期待下於五月十七日(坎城首映的次日)在韓國本土大規模上映。李滄東作為韓國首席藝術片導演的名聲和坎城好評如潮的前奏,配合著劉亞仁、斯蒂文·元兩位人氣青年演員的名氣,被行業內的觀察家寄予了很高的期待,《燃燒》被認為會成為「票房最高的李滄東電影」,超越2007年《密陽》拿下的一百六十萬人次應該不在話下。
  • 衝擊坎城的韓國電影,千人海選的美女,行屍走肉的格倫!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有兩部亞洲電影可以說是萬眾期待,一部是中國導演賈樟柯攜手曾拿下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的中國影帝廖凡,共同打造的《江湖兒女》。而另一部全亞洲影迷期待的電影,則是作家出身的李滄東,一位作品中有著濃鬱的文學氣息的導演,一部衝擊坎城新作《燃燒》。想必很多的中國影迷對於這部《燃燒》的情緒是複雜的,一方面《燃燒》與我們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是直接的競爭關係;而另一方面時隔兩年,導演李滄東終於帶來了他的新作品。
  • 年度最美裸戲在電影節燃燒,坎城史上評分最高
    敬請關注時點姊妹號——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它不僅有尺度最大的船戲,還讓觀眾看到了令人室息的表演——《燃燒》根據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和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德短篇小說《燒馬棚》改編而來。自1997年導演處女長片《綠魚》開始,到如今的《燃燒》。最重要的是,這6部電影全是精品,豆瓣平均得分在8分左右。李滄東的才華加上實力藝人劉亞仁的演技,該片入圍了奧斯卡。
  • 韓國電影也太穩了,一年一部頂級爆款
    事實上,成片前半部分也的確是個喜劇,肉叔在影音室跟同事們一起看的時候,一幫人笑得嘎兒嘎兒的。但你永遠不要懷疑坎城對於藝術片的執著。《寄生蟲》所有的搞笑,只是為了卸下你的防備,讓你嘻嘻哈哈地跟它走進一間暗室。然後。砰——關上門,純粹暗黑的冰冷,自然會讓你的脊骨一節節地開始震顫,寒毛不受控制地站立。
  • 今年口碑爆棚的韓國電影《燃燒》,值得一看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韓國導演李滄東的新作《燃燒》,電影的故事源自於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部短篇小說《燒倉房》,但同時又糅合了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小說《燒馬廄》,講述了兩男一女身上發生的懸疑故事。在剛結束不久的第71屆坎城電影節,李滄東的《燃燒》入圍主競賽單元,並且憑藉場刊3.8分的高分(滿分4分)成為坎城場刊史上最高分。僅隔不到一個月時間,《燃燒》的好評便在評分網站上呈兩極分化態勢,有人大呼這是傑作,也有人批評它「淺陋低級」、「直白拖沓」,「坎城場刊最高分根本名不副實」。
  • 為什麼這十年來韓國拍了那麼多爆款電影?
    在獎項方面,《醉畫仙》拿下坎城最佳導演(林權澤)、《密陽》拿下坎城最佳女主角(全度妍)、《聖殤》拿下威尼斯金獅獎(金基德),在商業和藝術領域全面開花,韓國電影在21世紀的崛起,令世界影壇為之側目。2019年,《寄生蟲》奪得坎城金棕櫚,這是韓國電影的第一尊金棕櫚。就是在前不久,該片還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最佳影片等6項,這都是韓國電影的「第一次」。
  • 坎城歷史最高分的韓國電影:《燃燒》
    韓國電影無論是導演還是作品本身,都有很強的符號化。無論是人物,語言,電影風格,都能識別出不同導演作品裡所帶有的濃鬱個人主義風格。可以看出的是,在《燃燒》中,導演並沒很明確的說明故事的起因經過和也很難看出人物行為動機內心的矛盾。也正是故事的大量留白空間,填補了觀眾的想像,所有隱晦沒有明示的,全藏在電影裡。這種結果看似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的故事,有很強的懸疑感覺,非常適合拍成電影。電影改編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短片小樹《燒倉房》,「燒掉沒用的倉房「中」沒用的倉房「是」沒用的人「的隱喻。
  • 坎城獲大獎是韓國電影的勝利 也是奉俊昊的勝利
    【聚光燈】當本屆坎城國際評審團主席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宣布,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時,整個媒體中心爆發出尖叫、歡呼和掌聲。頒獎典禮之後,奉俊昊導演和他的男主角、韓國國民影帝宋康昊帶著韓國的首尊金棕櫚獎盃來到媒體中心,將獲獎的喜悅第一時間和記者們分享。許多媒體感嘆:金棕櫚歸於《寄生蟲》,真是韓國電影的勝利。韓國電影早就勝利了。遠的不說,2018年,在六部亞洲電影入圍坎城主競賽的「亞洲大年」,場刊歷史最高分由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獲得。
  • 今年坎城金棕櫚,終於給了他!!!
    接下來,我也隨便絮叨幾句:又是一年坎城電影節,又一年金棕櫚。算起來,這已經是第四年來坎城了。從當初什麼也不懂,現在也可以四處溜達,熟悉各種細節,變成坎城老油條了。實際上,今年來坎城是有點猶豫的。雖然,有很多快樂,也很過癮。但是,真心太累。十幾天的時間,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每天都是啃麵包,還要熬時差。
  • 今年最期待的韓國電影!大師級作品《燃燒》(附連結觀看)
    近日由李亞仁主演的電影《燃燒》在坎城電影節首映,電影已經播出就廣受好評,口碑爆棚,很多外媒都第一時間給出了好評。
  • 遠被高估的《寄生蟲》,吹得再厲害也比不過韓國電影《燃燒》
    2020年,奉俊昊憑藉《寄生蟲》席捲全球,相繼拿下坎城金棕櫚和金球獎最佳影片,並破天荒的打破紀錄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外語片。但不得不說,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這部《寄生蟲》都被高估。更不要提亞洲市場,不僅比不過華語商業片,就連在韓國本土商業片中比較,它的票房都不算突出。藝術性而言,《寄生蟲》這部電影甚至比不過17年前奉俊昊導演的另一部作品《殺人回憶》,相比於《殺人回憶》帶給人的震撼,這部《寄生蟲》只能說中規中矩,電影節奏比較工整罷了,2019年的坎城影展儘管《寄生蟲》取得了場刊最高分,但那年的大熱門依舊是《痛苦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