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最重要的經濟學理論,精彩絕倫

2021-03-01 野三坡論壇

在過去,囚犯們也許會因為壞血病、傷寒發熱和感染天花而死於非命,但是,沒有什麼比糟糕的激勵更能令他們喪命。1787年,英國政府曾經僱用一些船長把一些被判了重刑的罪犯航運到澳大利亞。航運船隻上的條件簡直惡劣得令人恐怖,有人甚至說這些船上的條件比販賣奴隸的船還要糟糕。有一次在航運過程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男人都死了,其餘的人到達時也都是精疲力竭,飢餓難忍,疾病纏身。一名大副在評論這些罪犯時殘酷地說:「就讓這些死鬼們下地獄吧,反正運送他們的酬金老闆們已經拿到了。」

英國的公眾對這些罪犯也沒有多少好感,但問題在於,這些罪犯們並沒有被判處死刑。於是,新聞報紙發表社論要求改善航運條件,宗教人士呼籲船長們應該有人道主義精神,立法委員們通過了立法,要求改善航運過程中的食物和飲水、光線和空氣,以及提供必要的醫療救助。然而,即使這樣,死亡率仍然一直高得驚人。直到有位經濟學家給出新的建議之前,任何措施都沒有見效過。你能想像得出這位經済學家給出的是什麼建議嗎?

這位經濟學家建議,不應該在大不列顛上船時就為所有的囚犯都付清費用,而應該在達到澳大利亞時,為那些能離開船隻的囚犯們向船長們支付運費。1793年,當新的措施付諸實施後,存活率立即躍升為99%。一位精明的觀察者如此評價這一事件:「經濟戰勝了情感和仁愛。」

這一航運囚犯的故事說明了一個經済學的重大啟示:激勵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以下一系列的理念,都是經濟學對於人類理解力所做出的最重要和最基礎性的貢獻。這些貢獻被我們稱為大理念。不同的經濟學家也許會按照不同的方式和順序來排列這一系列,但是,任何一位優秀的經濟學家都不會反對,這些理念是經済學中公認的基本原理。

如果在囚犯上船時,就已經向船長們支付完了費用,船長們是很少有激勵來善待囚犯的。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激勵虐待囚犯。例如,有些船長不為囚犯供給必需品,他們把囚犯的食物儲存起來,然後在到達澳大利亞後賣掉這些食品,並從中獲得豐厚利潤。

但是,如果只有當囚犯能活著達到目的地時,船長們才被支付運費,對船長們的激勵就發生了變化。在此之前,船長們能在囚犯的死亡中獲利。但現在,激勵體制「確保對每一位死亡的可憐人,都至少有一位忠誠的懺悔者」。誰會忠誠地懺悔呢?船長們!至少他們會真誠地懺悔少賺到的錢——如果這些可憐的人還活著,船長才能得到這筆錢。

激勵無處不在。在美國,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當我們走進超市的時候,貨架上會擺滿了紐西蘭的奇異果、印度的大米、智利的葡萄酒。我們每天都依賴幹百萬的其他人為我們提供食品、衣服和住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在為我們的利益服務呢?亞當斯密在其1776年的經典著作,《國富論》中解釋到:

「我們能期待的宴餐,並不是屠夫、釀酒商和麵包商的仁慈,而是來自於他們對自我利益的追求。」

經濟學家認為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是自私的嗎?當然不是!我們像其他人一樣喜愛我們的伴侶和孩子。但是,經済學家認為,人們會按照一種可預測的方式來對待各種激勵。名望、權力、聲譽、欲望和愛好,這一切都是重要的激勵。經濟學家認為,甚至連仁慈也是對激勵的一種反應。例如,在經濟學家看來,慈善機構為其捐贈者的名譽做宣傳是毫不奇怪的。是有些人在匿名捐助,但是,在你們的校園裡面,有多少建築物是被命名為「無名氏大樓」的呢?

大理念二:好的制度能使得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趨於一致

船運囚犯故事中隱含的第二個啟示是:當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一致時,我們能得到好的結果;但是,一旦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有時會出現一些殘酷而又極不人道的結果。為每一位走下甲板的囚犯向船長們支付報酬,這就是一種好的支付制度。因為它建立的激勵機制能夠引導船長們採取正當行為,不僅僅是為了他們自己,也為了所有的囚犯,為了給他們支付報酬的政府。

經濟學中最不尋常的發現就是:在合適的條件下,市場能把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結合在一起。超市儲存有來自全世界的商品,是因為市場在引導和協調成幹上萬人的私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相致。農夫在早晨5點醒來就去照看他們的莊稼,卡車司機把貨物運往超市交貨,業主冒著投資風險來建造超市一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努力。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達成了你我的利益。

亞當·斯密曾經以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隱崳手法說到:如果市場運行良好,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們會提高整個社會的利益,這就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他們。「對自我利益的追求符合社會整體利益」一也就是說,至少在某些時候,「貪婪就是美德」這一理念是經濟科學中最驚人的發現之而幾百年之後,這一發現卻經常被人忽視。

追求自我利益的個體能夠產生一種井非大家刻意為之的結果,但它卻是一種能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

2004年9月,當默克公司宣布從市場上撤銷關節炎藥時,萬絡關節炎藥的使用者變得憤怒起來。同時,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表明,萬絡關節炎藥可能會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發作。萬絡藥品已經上市了5年,其間有上百萬人使用過這種藥品。患者對默克公司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簡稱FDA)非常不滿。FDA的職責是確保新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是怎麼讓萬絡關節炎藥進入市場的?很多民眾要求,為了確保藥品的安全性更好,需要再加強藥品的安檢措施。不過,經濟學家擔心的卻是,被批准的藥品可能會安全過頭了。

安全過頭!怎麼可能會安全過頭呢!是的!因為利弊權衡無處不在。研究、開發和測試一種新藥品需要耗費時間和資源。平均來說,需要12年的時間和9億美元的費用,才能把一種新的藥品推向市場。更多的檢測意昧著被批准的藥品將具有更少的副作用,但是,另外兩個重要的方面也必須考慮:藥品的滯後和藥品的缺失。

藥品檢測需要時間,因此,更多次的檢測就意味著好的藥品會被延期上市,就像差的藥品被延期樣。平均來說,新藥品總比原有的藥品療效更好。因此,新藥上市花費的時間越長,可能就有越多的人會受到損失。因為如果新藥品被早點批准上市的話,這些人就能夠從新藥品的治療中受益。一個人可能會由於不安全的藥品被批准使用而死亡,一個人同樣也可能由於一種安全藥品還沒有被批准使用而死亡。這就是藥品的滯後。

藥品檢測不僅需要時間,它也耗費成本。檢測成本越高,新藥品就會越少。檢測成本是每一種潛在藥品都必須跨越的障礙,只要這種潛在藥品希望被開發出來。高成本意味著高障礙,這會導致新藥品出現得更少,從而被挽救的生命也會更少。一個人可能會由於不安全的藥品被批准使用而死亡個人同樣也可能會由於一種安全藥品從來沒有被開發使用而死亡。這就是藥品的缺失。

因此,社會面對的是一種利弊權衡。更多的檢測意味著(最終)被批准的藥品會更安全,但是,它同樣也意味著更多的藥品滯後和更多的藥品缺失。在考慮FDA的政策時,如果我們希望做出明智的選擇,我們就需要同時兼顧到這兩個方面的平衡。

抉擇同經濟學中的另一個重要理念密切相關一機會成本!什麼是機會成本?

每一項選擇都涉及到成本和收益。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就是在進行該項選擇過程中喪失的其他機會的價值。讓我們來看看對上大學的選擇吧。上大學的成本是什麼呢?首先,你可能會這樣計算成本:學費加上書本費,再加上住宿費,它們一起也許是一年15000美元。但是,這並不是上大學的機會成本。你由於上大學而損失的機會是什麼呢?

你因為上大學而損失的最主要的機會(大概)是擁有一份全職工作的機會。大部分人也許能夠很容易地找到一份25000美元年薪的工作,甚至可能是更高年薪的工作(比爾·蓋茨就沒有念完大學)。如果你大學讀了四年,那麼,你就為接受這份教育放棄了10000美元。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大概比你想像的要高。為了使這些錢花的物有所值,你們也許應該在課堂上多問些問題吧!(但是,回過頭去再看看我們剛才所列舉的費用——學費、書本費和住宿費——它們中有一項其實不應該算作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哪一項呢?答案是:如果無論是否上大學,你都需要支付住宿費的話,那麼,住宿費就不應該是上大學的機會成本。

由於以下兩方面的原因,機會成本非常重要:首先,如果你不理解選擇過程中你正在失去的機會,你就不可能清楚地認識到你所面臨的實際抉擇。認清你所面臨的抉擇,這是進行眀智選擇的第步。其次,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會對機會成本的變化做出反應—即使所花費的貨幣成本沒有改變——因此,如果你想要理解人類的行為,你就必須理解機會成本。

例如,如果經濟變得蕭條,你認為去上大學的人數會如何變化呢?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學費、書本費和住宿費並不會下降,但上大學的機會成本下降了。為什麼?在經濟蕭條時,失業率上升,因此,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更難。這就意味著在高失業率的時候,上大學所損失的機會成本更少。因此,我們預測,失業率上升時,上大學的人數會增加;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上大學更便宜了。在2009年,當失業率彪升的時候,大學入學率到達了70.1%。這在歷史上是最高的。

羅伯特正駕車從80州際國道駛向艾奧瓦州的首府得梅因。他希望儘快地到達目的地,但又不想領到超速罰單。國道的限速是每小時70英裡。不過羅伯特盤算,如果只超速一點點的話,領罰單的風險可能很小因此,羅伯特把超速控制在每小時72英裡。這條路又直又平,而且20分鐘都看不到一輛車。於是羅伯特又動了動手指,把車速提到了每小時75英裡。在快要到得梅因時,羅伯特發現了輛警察巡邏車,因此他又把車速調低到70。過了得梅因之後是一片安靜的玉米地,因此他又把速度調高到72。過了這條國道進入內布拉斯加州後,羅伯特看到限速是每小時75英裡,因此他把車速調高到77。在到達奧馬哈之前,他沒有再調低車速。

羅伯特和他的車速控制說明了經濟學家所謂的用邊際思考的意思。在羅伯特開車的時候,他在不斷地盤算著收益和成本,並籍此做岀決策:車速是應該快一點,還是慢一點?

用邊際思考就是通過計算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再多一點(或者再少一點)的收益(成本)來進行選擇。我們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決策都是某物再多一點或者再少一點的選擇,這說明用邊際思考對於理解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決策也是非常有用的。消費者是會多買一些蘋果還是少買一些呢?油井是應該多生產幾桶還是少生產幾桶石油呢?

邊際的最關鍵點實際上就是對抉擇重要性的一種重新表述。如果你想要理解人類的行為,就看看人們所面臨的選擇吧!這種選擇通常都包含有再多一點還是再少一點的權衡。

直到1871年以前,用邊際思考這一重要的思想在經濟學中都不常見。也就是在這一年,斯坦利傑文斯、卡爾·門格爾和裡昂·瓦爾拉斯這三位經濟學家同時發現了用邊際思考這一思想。經濟學家把經濟學思想的這一轉變稱為「邊際革命」。

當Alex和Shu兩人進行交易的時候,他們倆都從中受益。這一原理簡單但很重要,因為交易使得Aex和Shu都受益,無論他們倆是住在具有同一語言和宗教信仰的同一個國家,還是分居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兩地。貿易的真正威力還在於它具有通過專業化生產來提高產出的能力。

如果我們都必須自己生產我們所使用的食物、衣服和住所(更不用說我們所使用的手機和噴氣機了),那麼我們當中很少有人能活下去。自給自足等於找死。我們都活下來而且活得很好,就是因為專業化提高了生產力。相對於每個人都修理自己的汽車和護理自己的心臟而言,專業化下的汽車修理師更熟悉汽車,而胸腔外科醫生也更了解心臟。通過知識分工,知識總量大大增加,由此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貿易也使得我們可以利用規模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大批量生產能夠降低成本。如果農民都只為自家種植小麥,那麼沒有一家能使用得起聯合收割機。但是,當農場主為成千上萬家庭種植小麥時,聯合收割機會為所有人降低麵包的成本。

貿易最令人驚嘆的特徵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受益,即使是那些沒有什麼特殊生產能力的人。這其中的緣由在於,那些擁有特殊生產能力的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瑪莎·斯圖爾特也許是這個世界上衣服燙得最好的人。但是,她仍然僱用其他人來幫她燙衣服,因為對她來說,燙一小時衣服的價格就是她經營一小時生意的價格。在面臨著是用一小時來燙衣服還是來經商的選擇時,瑪莎·斯圖爾特選擇經營生意肯定會更好。換句話說,瑪莎·斯圖爾特燙衣服的機會成本太高。

比較優勢理論是說,當個人或者國家都專業化生產那些它具有更低機會成本的產品時,他們之間的貿易能使得雙方都受益。因此,瑪莎·斯圖爾特即使是僱用那些燙衣技術不如她的人來幫她燙衣服她也能從中受益。請注意,只要瑪莎·斯圖爾特管理商業的水平越好,她自己燙衣服的成本就越高。因此,瑪莎·斯圖爾特的生產能力越高,她對交易的需求也越大。同樣,美國的企業在生產飛機或者設計高科技設備方面的生產能力越高,他們對紡織品或鋼鐵類產品的貿易需求也會越大。

每年都有上億人感染上瘧疾。瘧疾輕則導致發燒、怕冷和噁心,重則造成腎衰竭、昏迷、腦損傷,甚至每年都會有大約100萬人——大部分是兒童——死於瘧疾。今天,我們認為瘧疾是一種熱帶疾病,但在美國,瘧疾也曾經很普遍。喬治·華盛頓感染過瘧疾,其他感染過的人還有詹姆斯·門羅安德魯·傑克遜、亞伯拉罕·林肯、尤利塞斯·S·格蘭特和詹姆斯·A加菲爾德。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後期,瘧疾還曾在美國岀現過。從那以後,通過改善排水系統、剷除蚊子繁殖場所和噴灑殺蟲劑,直到最後,瘧疾病終於在美國被消滅。這其中的經驗是什麼呢?財富——預防瘧疾所需的支付能力—結束了美國的瘧疾。財富來自於經濟增長。因此,瘧疾的出現不僅僅是地理學問題——它也是個經濟學問題。

財富和經濟增長能解決的問題不僅僅只有瘧疾。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每1000個兒童中有993個能夠活到5歲以上。在賴比瑞亞,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1000個兒童中大約只有765個能活到5歲(也就是說,1000個兒童當中,在看到他的第5個生日之前,有235個就已經死去)。總的來說,最富裕的國家也具有最高的嬰兒成活率。

實際上,你看看絕對大數人想要的東西,它們都是在最富裕的經濟中最容易得到。財富給我們帶來了抽水馬桶、抗生素、高等教育、選擇我們理想職業的能力、開心的假期,當然,還有保護我們家人免受災難的能力。財富也帶來了婦女的權利和政治自由,至少在大部分國家如此(少數除外),越富裕的經濟會產生越富裕和越具有人情味的生活。簡而言之,財富很重要,理解經濟增長是經濟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既然財富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夠促使一個國家變得更富裕呢?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富裕的國家有很多物資資本和人力資本,而且它們能夠以最新的技術知識和最有效率方式進行生產。但是,為什麼一些國家能擁有更多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為什麼它們能夠很好地把最新的技術知識組織起來用於生產呢?簡單地說,這又是激勵問題!當然,這又回到了第一個理念。

企業、投資人和儲蓄者,他們都需要激勵來促使他們進行儲蓄,並在物資資本、人力資本、創新和有效組織等方面進行投資。提高良性激勵的最強有力的制度包括:產權、政局穩定、誠信的政府個獨立的司法體系,以及競爭而開放的市場。

宏觀經濟學家對能夠產生新思想的激勵特別感興趣。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新的思想,那麼,生活水平將會停滯不前。但是,企業創造岀了 iPhone、化學肥料、普瑞斯混合動力車,以及其他很多新的發明。你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大量器械和設施,也都是多種思想和創新的複合產物,這就是經濟增長的血液。當然,創造新的思想需要有激勵,這就意味著要有一個積極活動的科學團體,以及能夠把新思想轉化為應用的自由和激勵。思想有它的獨特性質。一個蘋果只能一個人吃,但是,一種思想可以被全世界的人同時享用。換句話說,思想,只要它被使用,它是不會被用完的。對貿易利得、未來的經濟增長,以及其他很多主題的理解,都能體現對這一理念的精彩運用。

一旦把以上所有的理念和其他的思想融合到一起,你將會看到,經濟學既令人興奮,又非常重要。經濟學教會我們如何促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經濟學關心富裕和貧困之間的差距、工作和失業之間的差異,以及幸福和貧窮之間的差別。經濟學將增進你對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理解。

你將會看到,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任何地方都適用,無論是在越南的稻田間,還是在巴西聖保羅的股票市場中。無論是什麼主題,經濟學原理在所有的國家都適用,而不僅僅是對你自己。此外,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中國和印度的事件會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反之亦然。

同時,經濟學也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經濟學能夠幫助你思考如何找工作,如何管理你的個人理財,以及如何處理國債、應對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或者飆升的股票市場泡沬等問題。一句話,經濟學致力於理解你身邊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關於經濟增長,你需要知道的幾個古典經濟學流派和理論
    文 | 付一夫經濟增長理論的有關研究至少可以追溯至古典經濟學時期。古典經濟學批判了持「貨幣財富積累即為經濟增長」這一觀點的重商主義學說,並指明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民財富的真正來源並不是人們積累的貴金屬,而是在本國進行生產活動過程中能夠生產出來的物質產品。於是,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工作開始聚焦於生產領域。
  • 結構功能主義等三種重要的社會學理論
    ——————————————— 一、三個重要的社會學理論的來龍去脈前面提到社會學的宏觀和微觀兩大視角,從理論體系看,會有多種理論,我沒有精力梳理那麼多,而且我讀書的時候一直對其中的三大理論比較感興趣,嚴格來說來第一個是宏觀的,第二個是中觀的,第三個是微觀的,一共是三個社會學理論或視角:
  • 量子貨幣:
    量子理論如何變革傳統經濟學
    作者:[加]戴維·歐瑞爾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量子理論闡述了貨幣、價值、定價、債務、風險、決策、不平等、幸福、環境、道德、模型等相關問題,構建起關於量子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徹底顛覆我們對於經濟運行的根本假設
  • 經濟學家、經濟學與中國改革
    其中,杜潤生和一大批集結在他周圍的年輕經濟學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杜潤生長期從事農村經濟研究,曾經輔佐過被毛澤東批評為「十年一貫制」地「右傾」的中國農村工作領導人鄧子恢。他廣泛吸收了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成果,主張建立市場制度,從80年代初期推行農村承包製開始在制定農村經濟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影響。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懂拍賣理論的人生,可以省很多錢
    昨天傍晚,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授予Paul Milgrom和Robert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貢獻。我們的特約作者司馬懿趕稿一篇,來和大家聊一聊本屆諾獎得主及其「拍賣理論」。說到拍賣理論獲得諾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啊?研究拍賣都可以得諾獎?這事有這麼重要麼?拍賣看起來是一個小行業,並且和人們生活中的交集也不多。但是拍賣理論的應用遠遠比直覺上所感受到的更加廣泛。
  • .| 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和迎接世界級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時代...
    因為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每個理論都是幾個很簡單的變量之間的因果邏輯體系,而且這個邏輯體系是越簡單越好。既然這個理論、邏輯越簡單越好,怎麼能說這個理論是重要的理論,那個理論不是那麼重要?決定因素是這個理論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一個現象越重要,解釋這個現象的理論就越重要。什麼叫重要的現象?發生在重要國家的現象就是重要的現象。
  • 經濟學、管理學類有什麼專業?7大專業經濟學、管理專業推薦!
    1.理論經濟學:公務員考試、進入事業單位、碩士和博士考試、銀行2.應用經濟學:銀行、企業、證券公司等。7.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予管理和工程學位):能夠從事黨政部門特別是民族宗教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此外,還可以從事企事業單位行政、編輯、文秘、文化交流、文教宣傳、新聞出版等工作。國家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境內外大中型工商企業、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外商投資企業等從事決策諮詢、經營管理;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院校從事相關專業教學和科研。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從1970年代起,威爾遜從事博弈論研究,並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他和克萊珀斯(Kreps)一起提出的序貫均衡概念(Kreps&Wilson1982),是對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解的概念的重要突破。 從1980年代起,威爾遜對於拍賣機制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成為電信、交通和能源等領域的拍賣與競標機制設計的權威學者。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下)
    費爾普斯的另一理論貢獻在於他建立了工資與價格定價的非協同模型。該模型沿用了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的觀點與方法,運用不完全信息理論來研究自然失業率、隱含工資合同、滯後效應與失業等重要問題,並試圖尋找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費爾普斯還提出了著名的「黃金律」,即將勞動與資本比率視為一種最重要的經濟關係,並通過調整勞動與資本比率,確定一種可預期的經濟增長。
  • 當經濟學遇上生物學和心理學
    孩子們玩得正開心,一列呼嘯而來的火車朝著九個孩子的方向失控撞去。這時,你會扳動道岔、把列車引向只有一個孩子的舊鐵軌嗎?換個假設場景,失控的火車又一次呼嘯而來並即將撞向前面的九個孩子。你會把身邊的一個大塊頭男人推到軌道上,讓火車因為他的阻力而停下來嗎?同樣是為了九個,犧牲一個,但大多數人會對前者說「會」,卻對後者說「不」。
  • 方紹偉:羅默《宏觀經濟學困境》一文經濟學家的常見病分析
    本文的論述將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羅默對宏觀經濟學及相關權威的批評;第二部分分析羅默的常識主義和道德主義激情以及他誤讀宏觀經濟學現狀的原因;第三部分用羅默的「內生增長理論」和「制度決定論」為例,分析他對他人的批評如何反過來擊中自己的理論;第四部分通過幾個典型案例(假設的現實性、需求定律、效用最大化、經濟理性),進一步闡述理論概念模糊導致的對經濟學的無端責難;第五部分通過分析近代以來人類進行理論探索的兩種方式
  • 煦明經濟筆記|經濟學的尺度
    經濟增長的尺度時間尺度的差異在「增長經濟學」研究領域體現的最為突出。增長經濟學是經濟學學科大樹上的一個繁華茂盛的分支學科。有些學者甚至會認為,經濟增長是所有經濟學研究中最重要的領域,與增長相比,其他任何經濟問題的重要性都不值得一提。
  • 比較 | 理察·塞勒: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說情理之外,是因為他的很多重要工作都是和丹尼爾·卡內曼一起完成的,而卡內曼已經在2002年得過諾獎了,所以我先前認為再給塞勒的可能性不會太大。沒想到,今年諾獎委員會還是垂青了塞勒,並且還是獨得,這點確實令我有些意外。全文共計1990字。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
    獲得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是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拍賣新形式的發明」。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還以一種非常有趣的形式上了微博熱搜。因諾貝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無法通知其獲獎的消息。
  • 法律經濟學是什麼? 是一片藍海or紅海
    不過,由於研究者所持的學科立場及研究視角的不同,經濟學家和法學家在「冠名」上有一定的分歧(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門交叉學科在各自學科中的重要地位)。當然,為了淡化「冠名」上的學科傾向,「法和經濟學」可能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學科稱謂。[2]「法律經濟學可以被界定為運用經濟學的理論(主要是微觀經濟學和福利經濟學的概念)來檢視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結構、作用以及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 剛剛,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影響了幾千億美元!
    米格羅姆教授研究領域廣泛,貢獻卓著,包括拍賣、激勵理論、工業經濟學、經濟史、組織經濟學和博弈論等。他與約翰·羅伯茨合著的《經濟學、組織與管理》為經濟學研究開闢了一個新領域。作為世界最傑出的拍賣專家之一,他的專著《拍賣理論與實務》是拍賣理論的經典文獻。米格羅姆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多個獨特但相關項目的拍賣。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拍賣出來的新貴
    他的研究和教學主要集中在市場設計、定價、談判以及與產業組織和信息經濟學相關的領域。威爾遜在石油、通信和電力行業的拍賣設計和競標策略,以及創新定價方案的設計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現代經濟學讓古老的拍賣更加高大上紅樓夢開篇賈雨村就寫過一副對聯:「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人人都希望賣個好價錢。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斯特羅姆教授訪華交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斯特羅姆教授訪華交流 與會專家就「公共物品的治理之道:自主治理與多中心性」、「社區/社群治理與衝突解決專題」、「治理理論與分析專題」、「乾旱半乾旱草原牧區制度演變與公共資源利用研究專題」等四個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奧斯特羅姆教授本次訪華活動得到多家高校和單位的大力支持,她先後在香港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作巡迴演講,取得圓滿順利。
  • 中國創造經濟奇蹟,為什麼沒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全稱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從1969年至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頒發了46次,獲獎者人數達75人,其中包括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裡德曼等。再過十幾個小時,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今年諾貝爾頒獎季的壓軸獎項將揭曉。
  • 宏觀經濟學的貧困和凱恩斯以外的世界
    然而,經濟學家對短期的經濟周期波動分歧是巨大的,甚至有的國家的領導人發出了「有九個經濟學家就有十種意見」的感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被稱為偽科學,甚至歸為玄學一類。當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經濟學家之間的共識要遠遠大於他們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