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 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Li-O2電池的液相放電過程

2021-01-18 測試狗科研服務

【研究背景】

在鋰-氧電池中,非質子鋰-空氣/氧氣(Li-O2)電池雖具有高的理論能量密度(3450 Wh/kg),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放電產物對空氣電極的過早鈍化。對此,有人利用氧化還原介質可在液相中產生穩定且可溶的中間體絡合物,並抑制在電極表面上形成絕緣Li2O2膜。此外,對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的理解可進一步優化電池設計、電解質選擇和電極材料設計,以確保提高能量密度和可逆循環性,但這些都因為不能實現原位檢測而受阻。因此,液相電池的原位透射電鏡(TEM)觀察可作為一個合適的契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條件。

【研究成果】

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的Kisuk Kang教授和Jungwon Park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利用原位透射電鏡(TEM)實時監測Li-O2電池的放電過程。利用TEM直接原位觀察,發現在氧化還原介質的輔助下,副產物Li2O2在電解液中逐漸生長。此外,通過對產物剖面的定量分析,發現Li2O2的生長分為兩個步驟:前期以側枝為主生長為盤狀結構;隨後垂直生長,由形態轉變為環狀結構。該工作以題目為「Direct Observation of Redox Mediator-Assisted Solution-Phase Discharging of Li–O2 Battery by Liquid-Phas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發表在著名期刊JACS上。

【本文亮點】

原位透射電鏡(TEM)實時監測液相Li-O2電池的放電過程;

在氧化還原介質的輔助下,副產物Li2O2在電解液中分兩步生長。

【圖文解讀】

1、微型Li-O2電池的基礎表徵

如圖一所示,作者首先構建了一個微型Li-O2電池,利用TEM原位成像觀察液相電池放電反應過程。此外,為了驗證微電池系統的可靠性,作者還比較了相同組件的微電池和大電池的循環伏安曲線(CV),其一致性表明具有氧化還原介質的微電池系統可以替代氧化還原反應條件的大電池。

圖一(a)TEM中Li-O2微電池的圖示;(b)放電時微電池的恆電流電壓曲線;(c)含有DBBQ和TEMPO的微電池和大電池的CV曲線;(d)放電時Li-O2微電池的時間分辨原位TEM圖;(e)拉曼光譜和(f)放電產物(Li2O2)的TEM衍射圖。

2、產物Li2O2的形貌表徵(原位TEM/SEM)

通過單個顆粒的時間分辨TEM圖,作者還發現了更多關於Li2O2在放電過程中的生長機理,表明其獨特的形態轉變與生長動力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此外,作者還通過原位掃描電鏡(SEM)研究證實了Li2O2顆粒的環狀形貌的兩步生長演化過程。開始是盤狀的橫向生長階段,隨後是環面形態的縱向生長階段。

圖二(a)放電期間各個Li2O2顆粒的時間分辨TEM圖像;(b)圖2a中Li2O2顆粒的負對比強度的輪廓;(c)Li2O2顆粒的中心-外圍強度比分布。

3、Li2O2的生長機理解析

根據Li2O2的晶體結構,如圖三所示,環形Li2O2中心凹面的垂直的方向為001。Li2O2顆粒前期主要是沿垂直於001方向進行生長,以形成圓盤形狀;後期主要沿著001方向生長,形態朝周邊縱向區域發展。

圖三 在DBBQ存在下,從Li-O2電池的放電提出溶液介導Li2O2生長過程的兩步機制,插圖是Li2O2在不同電池容量下的SEM圖像。

【小結】

綜上所述,作者通過原位TEM研究了液相Li-O2微型電池,並直接觀察到存在DBBQ的Li-O2電池,其在放電過程中是通過兩步形成Li2O2。先是橫向生長形成盤狀顆粒,然後沿周邊區域垂直生長形成環狀。其中,Li2O2的生長速率取決於與DBBQ減少的正極的距離。隨著析氧反應(OER)氧化還原介質的使用,鋰氧電池成為含氧還原反應(ORR)氧化還原介質的標準方法。作者設想通過原位TEM直接觀察,進一步理解複雜的鋰氧電池化學反應過程。

文章題目:Direct Observation of Redox Mediator-Assisted Solution-Phase Discharging of Li–O2 Battery by Liquid-Phas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J. Am. Chem. Soc., 2019, DOI: 10.1021/jacs.9b02332.

聲明:本文版權屬於測試狗,投稿轉載請聯繫GO三思,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有原文連結,謝謝!

相關焦點

  • 南科大等採用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電池反應過程!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谷猛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孫學良院士和麻省理工學院楊紹紅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在原位透射電鏡(TEM)中觀察到的Na-O2電池中可逆氧還原反應(ORR)和析氧反應(OER)過程,並利用原位電子衍射和透射電鏡研究了反應機理和相演化。
  • 一文讀懂球差透射電鏡
    Schematic diagram of Cs-TEM without Cs-corrected (left side) ,with Cs-corrected (right side)用球差校正裝置扮演凹透鏡修正球差的透射電鏡即為球差透射電鏡
  • 結構平臺原位分析專題報導-專輯3(電鏡機群)
    (5)原位分析:結構特殊原位樣品杆,可以實現原子分辨下的動態分析。Kepeng Song  宋克鵬研究員  Professor工學博士 Ph.D.博士期間在德國馬普學會Stuttgart電鏡中心進行聯合培養。博士畢業後相繼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從事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學的相關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像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學,長期從事高性能結構陶瓷、功能氧化物和太陽能鈣鈦礦材料結構與性能關係的透射電子顯微學研究。發表相關論文超過20篇。目前主持齊魯青年學者基金和省基金各一項。
  • 高性能低溫熔鹽雙離子電池
    對於雙離子電池而言,較低的庫倫效率是常見的短板,從下圖b我們可以看到充電過程中氧化峰的位置幾乎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而放電過程中的還原峰則在循環的過程中出現了顯著的偏移,這主要是受到電化學極化的影響。
  • 看清新冠病毒原子圖的冷凍電鏡是什麼利器?
    冷凍電鏡來源大約300多年前,列文虎克和羅伯特·胡克發明了光學顯微鏡,人類首次用光學透鏡窺探到了「細胞級」的微觀世界。光學顯微鏡主要是利用光通過透明介質的折射原理,對光進行聚焦,從而實現圖像的放大。而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科學家恩斯特·魯斯卡發現電子在磁場下可以發生聚焦的效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
  • 進展|4.6V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特別是5G手機等,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和體積大小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高鈷酸鋰電池的充電電壓可以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其充電截止電壓已經從1991年最早商業化時的4.20V逐漸提升至4.45V(vs Li+/Li),體積能量密度已經超過700Wh/L。目前,開發下一代更高電壓的鈷酸鋰材料已經成為科研界及企業共同關注的熱點。
  • 《ACS Nano》:材料和納米科學研究中怎麼用冷凍電鏡?崔屹教授來支招
    冷凍電鏡在電池材料中的應用。(a)鋰金屬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圖像和低溫傳輸過程示意圖;在不同電解質中觀察到的(b)固態電解質膜(SEI)和(c)多層SEI的冷凍電鏡圖像;(d)電子透明的低溫聚焦離子束抬升;(e)電池內部固液界面處的冷凍電鏡圖像;(f)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顯示出界面處碳、氧和氟元素分布。
  • 如何原位測量超快充條件下鋰離子電池的內部溫度
    於此,阿拉巴馬大學聯合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通過在電池內部植入微型熱電偶,原位測量了2Ah的LiNi0.6Co0.2Mn0.2O2/石墨軟包電池在以7C倍率進行超快充時的內部溫度,考察了內部溫度和表面溫度的差異,估算了充電時的產熱速率。同時還討論了冷卻方式所帶來的影響。最後討論了在超快充階段電池電壓出現降低的有趣現象。下圖為實驗時所植入的熱電偶示意圖。
  • 《JACS》由一生二!二維材料領域重要進展
    相關成果以From one to two: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an ultrathin 2D-2D closely-bonded heterojunction from a single-phase monolayer nanosheet(《由一生二——單相單層納米片原位構建2D-2D超薄異質結》)為題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 一天發表3篇JACS/Angew,這個傑青課題組了解一下!
    ,從而指導合成更高效的催化劑。1. JACS: 原位拉曼探測MoS2電催化HER活性位點了解催化過程中的反應機理對於合理設計以及合成高效催化劑至關重要。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1649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1649
  • 三元電芯原位膨脹分析-不同充電倍率
    鋰離子電芯在充放電過程中,隨著鋰離子的不斷嵌入和脫出,電芯厚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膨脹和收縮,由於正負極材料的脫嵌鋰過程是不完全可逆的,隨著循環的增加,電芯的不可逆厚度也會不斷增加1-3。
  • Li/Ni混排對NCM111性能的影響
    ,這也是導致首次充放電過程中容量損失的重要原因。從SEM圖片可以看到A-900和B-900兩種材料在顆粒的形貌和粒徑分布上都是基本相同的,高解析度的透射電鏡也表明兩種材料都具有均勻的層狀結構,沒有出現雜相,採用N2吸附的方式測試兩種材料的比表面積,兩種材料分別為1.190和1.365m2/g,也比較接近。
  • [道贏·深度] | 滅霸響指過後,如何救回你的鋰離子電池?
    文首發於公眾號「新能源Leader」(ID:newenergy-Leader),作者:憑欄眺。
  • 模擬哺乳動物骨骼的鈉電池​10000次充放電周期後電容量保持91%
    打開APP 模擬哺乳動物骨骼的鈉電池​10000次充放電周期後電容量保持91%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0-12-25 10:13:18
  • 透射電鏡電子衍射花樣的標定與分析
    因為對於現在的電鏡,相機長度可以直接從電鏡和底片上讀出來,雖然這個值與實際上會有差別,但這個差別不大。之所以要在多晶衍射時考慮相機常數未知的情況,是因為我們經常要用已知的粉末多晶樣品(如金)去校正相機常數。相機常數未知時,單晶電子衍射花樣標定後可能不好驗算,因此除非是已知的相,否則標定非常容易出錯。
  • JEOL與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研究所合作研發新一代跨界電鏡
    目前其中第一筆投入(近總預算的16%),已經被投入到一款時間分辨的透射電鏡研發中,這將是一種全新類型的電子顯微鏡。      該研發計劃由牛津大學的Kirkland教授主導,他同時也是研究所關聯圖像課題組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