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合!南科大等採用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電池反應過程!

2020-12-23 網易新聞

材料類綜合、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對Na-O2電池來說,影響放電產物組成和形貌的關鍵因素尚不清楚。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谷猛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孫學良院士和麻省理工學院楊紹紅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在原位透射電鏡(TEM)中觀察到的Na-O2電池中可逆氧還原反應(ORR)和析氧反應(OER)過程,並利用原位電子衍射和透射電鏡研究了反應機理和相演化。相關論文以題為「Interrogation of theReaction Mechanism in a Na-O2 Battery Using In-Situ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發表在ACS Nano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0283

金屬空氣電池由於理論能量密度高,可以大大延長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和加快發展先進的電力儲能系統。然而,緩慢的氧還原反應(ORR)和析氧反應(OER)動力學是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的主要瓶頸。提高ORR和OER催化劑的效率和可逆性對於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至關重要。但現有的貴金屬催化劑成本高阻礙了其大規模的應用。催化劑可以提高功率密度,改變反應途徑和產物結構。根據之前報導,從Cu-MOF前驅體中提取的銅基催化劑具有與商用Pt/C相當的ORR催化活性,也有許多論文報導了使用銅基催化劑作為催化劑可能的機制。

放電產物的分解,如Li-O2電池中的Li2O2和Na-O2電池中的Na2O2,是實現可充電性能最具挑戰性的問題。碳基催化劑往往導致Li2CO3的形成,缺乏長期穩定性。尋找合適的催化劑,能夠有效分解Li2O2或Na2O2是Li-O2和Na-O2電池的最重要的步驟。相比之下,Na-O2電池通常產生Na2O2和NaO2的混合物,根據以前的報導,較大的Na+可以穩定超氧化物和過氧化物。此外,由於主要的超氧產物,Na-O2電池比Li-O2電池充電過電位低,因此非常有吸引力。進一步來說,Na-O2電池的成功關鍵取決於催化劑的性能、反應機理、產物形貌和電解質的選擇。

本文報導了使用原位環境透射顯微鏡研究了使用銅基催化劑的Na-O2電池的反應機理和相轉變過程,可逆ORR和OER循環存在於納米尺寸的Cu簇上的原位鈉化過程。原位電子衍射揭示了開始NaO2的形成,然後不成比例地形成正交和六方Na2O2和O2。其中,Na2O2是ORR的最終產物並均勻覆蓋在整個線性正極上,均勻的形貌大大提高了Na-O2電池在工業中的應用可行性。在隨後的OER過程中,Na2O2轉化為NaO2,首先導致體積膨脹;然後,NaO2分解為Na+和O2。

圖1.(a)顯示沿[001]方向生長的仿生CuS的TEM圖像;(b)CuS電子衍射圖;(c)CuS的晶格;(d)CuS的HRTEM圖像;(e)CuS的EDS元素映射

圖2.(a)透射電鏡圖像顯示反應前和鈉化之後形貌的變化;(b)CuS單晶衍射圖;(c)鈉化區域衍射圖;(d)HRTEM顯示鈉化後形成的Cu晶體;(e) 顯示鈉化區域Cu和Na的EELS光譜。

圖3.(a-c)TEM圖像顯示真空條件下CuS晶體的鈉化過程;(d-f)在將O2引入室內後,O2處發生了ORR過程,顯示了NaOx在被鈉化表面頂部的形成;(g)放大圖像顯示高密度介孔NaOx顆粒;(h)放大圖像顯示銅網顯示暗衍射對比,由介孔NaOx顆粒由白色箭頭指向;(j)鈉化和ORR過程中直徑和鈉化長度變化。

圖4. (a)原始CuS的TEM圖像;(b)真空中CuS的鈉化;(c)將O2引入室內後,發生ORR,TEM圖像在表面發現額外的顆粒狀產物;(d)介孔NaOx顆粒的TEM圖像放大;(e)OER過程的原位TEM圖像。

圖5. (a-b)真空鈉化過程的透射電子衍射圖演化;(c-f)在O2中的ORR過程;(h-i)在O2中的OER過程;(g)球形介孔ORR產物的TEM圖像。

圖6.CuS的ORR和OER相演變

圖7.原位TEM顯示Na-O2電池的可逆循環

在實際的Na-O2電池中的CuS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揭示了當放電截止電壓為1.8V時,最大容量超過3 mAh cm-2,同時循環穩定性提高。因此,納米銅基催化劑在控制Na-O2電池的形貌、放電產物的化學成分和可逆性方面起著主導作用。

圖8. Na-O2電池中CuS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

總之,作者使用原位TEM直接觀察了以CuS為空氣正極的Na-O2電池的ORR和OER反應。Cu作為ORR和OER反應的有效催化劑和固有反應動力學導致在ORR過程中形成均勻介孔顆粒狀Na2O2產物。催化劑的尺寸、分布和組成在控制最終反應產物的形貌和尺寸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結果為尋找合適的催化劑,選擇性地控制Na-O2電池中ORR和OER的產品結構和可逆性提供了新的見解。(文:Caspa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JACS: 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Li-O2電池的液相放電過程
    此外,對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的理解可進一步優化電池設計、電解質選擇和電極材料設計,以確保提高能量密度和可逆循環性,但這些都因為不能實現原位檢測而受阻。因此,液相電池的原位透射電鏡(TEM)觀察可作為一個合適的契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條件。
  • 一文讀懂球差透射電鏡
    Schematic diagram of Cs-TEM without Cs-corrected (left side) ,with Cs-corrected (right side)用球差校正裝置扮演凹透鏡修正球差的透射電鏡即為球差透射電鏡
  • 結構平臺原位分析專題報導-專輯3(電鏡機群)
    (5)原位分析:結構特殊原位樣品杆,可以實現原子分辨下的動態分析。Kepeng Song  宋克鵬研究員  Professor工學博士 Ph.D.博士期間在德國馬普學會Stuttgart電鏡中心進行聯合培養。博士畢業後相繼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從事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學的相關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像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學,長期從事高性能結構陶瓷、功能氧化物和太陽能鈣鈦礦材料結構與性能關係的透射電子顯微學研究。發表相關論文超過20篇。目前主持齊魯青年學者基金和省基金各一項。
  • 《ACS Nano》:材料和納米科學研究中怎麼用冷凍電鏡?崔屹教授來支招
    Men等人利用冷凍電鏡觀察到了非晶態的鋰金屬結構,Kourkoutis等人將冷凍電鏡與EELS相結合,發現電池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LiH,並成功繪製出電解質中Li的液/固界面。崔屹教授認為冷凍電鏡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還應該有更廣闊的應用,如Li金屬負極與集流體之間的晶格失配、中間產物的空間分布以及亞穩態中間體的結構等。在鋰離子電池中,Li負極與Cu集流體之間的界面特別重要,Li在充電時直接電化學沉積在Cu上,鋰和銅之間較大的晶格失配會導致大的機械應力,從而影響鋰金屬的成核和生長,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可以直接觀察活性材料與集流體之間的原子界面,得到電池循環過程中界面的變化規律。
  • 看清新冠病毒原子圖的冷凍電鏡是什麼利器?
    冷凍電鏡來源大約300多年前,列文虎克和羅伯特·胡克發明了光學顯微鏡,人類首次用光學透鏡窺探到了「細胞級」的微觀世界。光學顯微鏡主要是利用光通過透明介質的折射原理,對光進行聚焦,從而實現圖像的放大。而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科學家恩斯特·魯斯卡發現電子在磁場下可以發生聚焦的效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
  • 高性能低溫熔鹽雙離子電池
    對於雙離子電池而言,較低的庫倫效率是常見的短板,從下圖b我們可以看到充電過程中氧化峰的位置幾乎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而放電過程中的還原峰則在循環的過程中出現了顯著的偏移,這主要是受到電化學極化的影響。
  • 如何原位測量超快充條件下鋰離子電池的內部溫度
    於此,阿拉巴馬大學聯合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通過在電池內部植入微型熱電偶,原位測量了2Ah的LiNi0.6Co0.2Mn0.2O2/石墨軟包電池在以7C倍率進行超快充時的內部溫度,考察了內部溫度和表面溫度的差異,估算了充電時的產熱速率。同時還討論了冷卻方式所帶來的影響。最後討論了在超快充階段電池電壓出現降低的有趣現象。下圖為實驗時所植入的熱電偶示意圖。
  • 十年南科大:辦世界一流大學的「深圳夢」
    「631」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有意思的是,南科大的學生出路,也越來越呈現「631」趨勢。2020年,南科大的畢業生中,超六成畢業生選擇了升學深造,約三成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約一成學生選擇創業、支教、基層選調生等項目。在南科大,本科畢業生由於出色的科研能力,在國內外知名高校申請獲得博士生錄取的比例頗高。
  • 進展|4.6V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通常研究人員通過採用多種元素痕量摻雜的手段對鈷酸鋰材料進行改性,以提升其在高電壓充放電過程中的穩定性。理解不同摻雜元素的作用機制對於設計性能更佳的鈷酸鋰材料至關重要,然而實驗上確定各痕量摻雜元素的作用機制存在挑戰。
  • 強強聯合!偉易達玩具攜手GP超霸電池「跨界營銷」!
    「品牌聯合」儼然已成「商戰」主流。
  • 透射電鏡電子衍射花樣的標定與分析
    因為對於現在的電鏡,相機長度可以直接從電鏡和底片上讀出來,雖然這個值與實際上會有差別,但這個差別不大。之所以要在多晶衍射時考慮相機常數未知的情況,是因為我們經常要用已知的粉末多晶樣品(如金)去校正相機常數。相機常數未知時,單晶電子衍射花樣標定後可能不好驗算,因此除非是已知的相,否則標定非常容易出錯。
  • 燃料電池擴散層內的液態水行為觀察和現象分析
    一個電池由氫氣和氧氣的反應部位即膜電極組件(MEA: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擴散層(Gas Diffusion Layer)和用於供給氫氣和空氣的流路構成(圖7)。圖8示出發電原理和詳細的基本結構。
  • 三元電芯原位膨脹分析-不同充電倍率
    鋰離子電芯在充放電過程中,隨著鋰離子的不斷嵌入和脫出,電芯厚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膨脹和收縮,由於正負極材料的脫嵌鋰過程是不完全可逆的,隨著循環的增加,電芯的不可逆厚度也會不斷增加1-3。
  • [道贏·深度] | 滅霸響指過後,如何救回你的鋰離子電池?
    文首發於公眾號「新能源Leader」(ID:newenergy-Leader),作者:憑欄眺。
  • JEOL與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研究所合作研發新一代跨界電鏡
    目前其中第一筆投入(近總預算的16%),已經被投入到一款時間分辨的透射電鏡研發中,這將是一種全新類型的電子顯微鏡。      該研發計劃由牛津大學的Kirkland教授主導,他同時也是研究所關聯圖像課題組的帶頭人。
  • 蘇州納米所在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鋰負極與硫正極相匹配時,組成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這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