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有聲書 | 織田信長,魔王的崛起

2021-02-23 北川闇然日章

在上回開篇的桶狹間合戰中,織田信長這個名字,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而在之後的十幾年裡,織田家也是一路吉星高照,所向披靡,以至於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將會成為統一全日本的那個「第一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信長十七歲那年,他似乎只是一個遊手好閒,尋釁滋事的公子哥,幾乎沒有人認為他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戰國大名,更不會有人相信他差點就統一了日本······

—— 北川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

不被看好的非主流與魔王的崛起

眾所周知,日本文化的源頭是中國文化,雖然後來逐步形成了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但中國文化的烙印依然隨處可見。比如,在行政劃分上,直至明治維新之前,依然有著中國春秋時期的印記。

 

當時全日本被稱為「天下」,而天下有幾十個大小不一的「國」組成(相當於我們現在省一級的行政級別)。而在每個國裡,又有很多勢力強弱不同的「家」。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督」,即家族掌門人。很典型的「家—國—天下」的模式。

 


日本戰國時期的行政編制,基本延續了中國春秋時期:「家-國-天下」的格局,權力分散。

織田信長,出生在本州島島中部的尾張國,這是一個富庶、安逸的地區,又靠近京都,所以歷來被視為戰略要地。尾張國下轄八個郡,守護大名(即地方行政長官)原本是斯波家,但在「應仁之亂」後逐步衰弱,斯波家的家臣織田家,開始漸漸掌握了尾張國的實權。

 

織田家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而是分成了兩派,各自分別統治了尾張國的四個郡,就此把尾張國瓜分。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則是其中一派的家臣。

 

看著有點暈是吧?沒辦法,我已經用儘量簡明的方式在描述了。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大家在慢慢熟悉日本的人名、地名、官名之後,感覺會好一點的。也許你可能覺得日本人太喜歡搞派別,搞鬥爭了。其實,不僅是日本人,只要是凡夫俗子,哪裡的人都一樣。還是任我行前輩說的好,什麼叫江湖?江湖就是恩怨。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就是人心的一面鏡子。

織田信秀是個很有才幹和智略的人,雖然只是織田分家的一個家臣,卻在逐漸發展了自己的力量之後,實際上已經取代了自己的主公,成為尾張國內最強的勢力,這為將來織田信長統一尾張國,乃至爭取統一日本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天文二十年(公元1551年),信秀去世,織田信長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了家督之位,開始了傳奇的後半生。這個當時年僅十七歲的少年,一向被認為是個玩世不恭、遊手好閒、尋釁滋事的公子哥,因此得了個「尾張國大傻瓜」的稱呼。負責照顧、教育他的家臣平手政秀甚至為了勸諫他而切腹自盡(此事另有說法,但我覺得以日本人的極端性格,做出這種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

 

在父親的葬禮上,據說這位爺先是遲到,來了以後又向父親的牌位上撒了一把香灰,惹得天下大譁,他自己卻心安理得,滿不在乎。這種做派,幾乎沒有人會認為他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戰國大名,更不會有人相信他差點可以統一日本。

 


木村拓哉飾演的織田信長。年輕、玩世不恭、遊手好閒、尋釁滋事,幾乎沒有人看好他。

不過呢,有一個人卻是例外,就是信長的嶽父、美濃國的大名,人稱「蝮蛇」的齋藤道三。道三沒見過信長時,也認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甚至想在和信長會面時殺掉他。但是和信長見面以後,道三發現了信長的真實才幹,轉而全力支持信長,並感慨說:「我的子孫,估計以後只有為他牽馬的命啊。」

 

- 蝮蛇:齋藤道三 -

所以說,很多時候,大部分人的看法不見得就是正確的,面對一個富有叛逆精神的年輕人,你是會看重他外在的表現,還是會透過外在發現內在的真實?織田信長用行動很好地闡明了這一點,證明他嶽父當年沒有看走眼。

 

很多人也許會問,當年齋藤道三到底是因為什麼,僅憑一次會面,就對織田信長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轉變?從本來打算索性「殺」了他,到全力支持信長了呢?據說當天,道三提前來到了會面地點,躲在一個隱蔽的角落向外張望,想好好觀察下這個離經叛道的敗家女婿。眼見織田信長一行晃晃悠悠,衣冠不整地來到大門口,完全一副掉落啷噹的樣子。而信長之後的一個行為,卻讓道三大吃一驚。

 

只見信長搖搖晃晃地來到會面地點的大門前,神情一變,從容下馬換上華麗的禮服,從舉止到神態,一下子就變得雍容起來,就像突然換了一個人。而且信長在與道三的整個會面過程中,絲毫沒有當初那種輕浮浪蕩的神態和語氣,表現得非常得體,也看不出有任何的拘謹和不自在。難道信長之前的玩世不恭都是「裝」的?

 

當年,齋藤道三躲在角落裡觀察這個玩世不恭的女婿。

其實我個人覺得,信長到底是不是「裝」的,並不重要,當天齋藤道三與織田信長到底聊了些什麼,我們今天也很難確鑿地知道。但是,僅憑剛才這一幕織田信長的表現來看,確實足以讓人刮目相看。我們常說,學壞容易,學好難。一個人要故意變得浮誇和低俗,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一個人滲透出來的高貴和教養,卻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裝」出來的。而信長居然能夠在這兩個模式間自由地切換,至少可以說明,「高貴」本來就是信長多面人格中的一面。

 

內心的高貴是很難被模仿的,因為細節會出賣你。所謂識人用人,這也算是平日裡我們觀察他人的一個小技巧吧。我想道三當年至少也是看到了這一點。

繼承家督之位後,信長用了幾年時間處理國內的事情,先後平定了幾次叛亂,並消滅了敵對的清州織田家。而後,信長又將原先的尾張國守護斯波家的後代們流放至京都,大約在1559年,信長基本統一了整個尾張國。

 

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織田家的宿敵,統領駿河、三河、遠江三國領地的大名今川義元率領二萬五千大軍開始上洛(即去京都朝見天皇和將軍,藉此確立在天下諸侯中的霸主地位),這給信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為今川義元上洛的路線必定途經尾張國,而信長又不願意向宿敵投降,於是只能和今川家開戰。

 

當時信長雖然基本統一了尾張,但是能動員的最大兵力只有四千左右,還不到今川大軍的五分之一。今川家的大軍在尾張國不斷攻城拔寨,織田家岌岌可危,信長遇到了他人生第一次真正的大考驗。

 
魔王織田信長的崛起,一方面有他的勇氣和才幹,另一方面,不得不說,似乎命運總是在關鍵時刻給了他很大的眷顧。

面對危局,信長決意親自領兵對抗。臨行前,他舞起著名的《敦盛》,並反覆吟誦其中的一段歌詞。那段歌詞有很多譯本,我覺得最能體現信長當時心態的,是「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壯士復何憾。」足見面對強敵,信長也沒有勝利的信心,而是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5月19日,信長在桶狹間山的山谷中,利用天降大雨、敵軍兵力分散等情況,集中優勢兵力突襲了今川義元的大本營,大勝今川軍,史稱「桶狹間合戰」,是日本戰國時期三大奇襲戰之一。混亂中,今川家的家督今川義元戰死,今川軍失去總指揮,不久就土崩瓦解,織田家度過了一次巨大的危機。

 

桶狹間合戰對於日本戰國史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此戰過後,原本是天下第一大名的今川義元陣亡,今川家迅速衰落,此後不到十年就滅亡了;而織田家則逃過一劫,開始由弱轉強,信長也以此為基礎,成為戰國史上第一位霸主;更重要的是,後來統一日本、建立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原本是依附於今川家的小貴族,正是趁此戰過後今川家衰落之時,德川家康獲得獨立,逐漸成為一方強力大名。可以說,桶狹間合戰,改變了日本戰國的進程。

 


織田信長家的家紋。「家紋」可以說是日本很有特色的一種文化。直到目前,我們在日本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知名的世家和他們的家紋。「家文化」和尊重「傳統」的理念可以說在日本社會影響極其深遠。

戰勝今川大軍後,1562年,信長與幼年的玩伴、未來的江戶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籤訂了「清州同盟」(這是戰國史上時間最長、最穩固的同盟,沒有之一。直至二十年後信長遭遇叛變自盡,織田家滅亡,同盟才自動解除。),從而消除了後顧之憂,開始集中精力侵略北邊的美濃國。

 

前文說過,美濃國的大名齋藤道三是信長的嶽父,是全力支持信長的。但是道三在1556年被長子齋藤義龍弒殺,信長雖然全力救援,但最終沒有成功。道三臨終前留下遺書,把整個美濃國送給信長,所以,與其說是信長侵略美濃,不如說是去向大舅子要回嶽父留給自己的遺產。

 

不過齋藤義龍是員猛將,信長一時半會也拿他沒辦法。但是就在桶狹間合戰後的第二年,義龍突然暴病身亡,由其子齋藤龍興繼承家督。這小子明顯不是他姨夫信長的對手,又貪圖安逸,導致人心離散。支撐了幾年之後,在1567年開城投降,藤齋家滅亡。至此,信長拿回了屬於自己的遺產,成為統領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

 

在日本的傳說中,有「得美濃者得天下」的說法,信長成為了美濃的新主人後,做了兩件事情,昭示著他要成為建立新秩序的人。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其實在歷史中,一直是個很模糊的概念。

首先,他把自己的居城(即首都)遷到了地理位置更加優越的原藤齋家的居城稻葉山城,並把此城改名為「岐阜城」。這裡面的「岐」字,是來自中國周朝的發源地「西岐」;而「阜」字,則來自於中國大聖人孔子的故鄉「曲阜」(也有觀點認為「阜」字和曲阜無關,只是原意,即豐盛。)很明顯,信長不再滿足於做一方的大名,而是希望做周武王、孔子那樣的人物,把天下作為自己的目標。

 

其次,他開始使用一方新刻的印章,上面寫著「天下布武」,明確表示要以武力來統一天下(也有的解釋為以武家政權來支配天下)。

 

那一年,織田信長33歲。

 

說實話,以我的風格來看,信長還是有點太高調了。他的狂傲和張揚,似烈火一般,燒盡了一切,卻也很難持久。如果能夠收斂鋒芒,也許信長能夠在戰國時代走得更遠。

- 未完待續 -

點擊 「閱讀原文」  |   收聽北川喜馬拉雅頻道

相關焦點

  • 北川有聲書:日本戰國英雄傳 · 序章
    「 北川有聲書《日本戰國英雄傳》在喜馬拉雅FM上線以來,收聽率節節攀升,有很多朋友留言,希望看到故事的文字版,所以從即日起,我們也將每周同步在公眾中更新原《日本戰國英雄傳》的故事連載。而這一切的主導者,是一個叫做織田信長的年輕人。 1560年的織田信長,年方二十七歲,剛剛統一了尾張國——一片富庶而又佔據重要戰略位置的領土。此時,歷史的車輪已經開始馳入日本戰國時代的最後三分之一,距離江戶幕府的建立,僅有不到五十年的時間了。後來在統一日本的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新生代英豪們開始紛紛登場,尾張國的新主人織田信長,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真的是神佛之敵嗎?
    不過,有群友就著活動中「魔王信長」的海報問了一些問題,個人覺得有些意思。那麼,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織田信長是如何變成「魔王」形象的吧。「第六天魔王」是什麼「人間五十年,若與下天相比,宛如夢中幻境一般……」日本永祿三年(1560年)五月十九日凌晨,尾張國的清州城內響起了織田信長的歌聲,這是信長一生中最喜愛的幸若舞《敦盛》中的歌詞。此時,敵國的今川義元已經率領著數萬軍隊侵入了織田家的領地,面對強大的今川家的侵攻,織田家上下商議了一晚也束手無策。
  • 北川有聲書 | 幸運兒和倒黴蛋,本能寺之變
    在這一點上,信長是幸運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危機,不僅沒有給到織田家致命的打擊,反而讓他更強大了。然而,信長也是一個倒黴蛋。就當他勢如破竹,很有可能成為日本第一人的情況下,驕傲的魔王,突然隕落了。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幸運兒還是倒黴蛋?本能寺之變就在信長開啟人生新篇時,京都也發生了大事。
  • 魔王棺材板壓不住了!織田信長和明智光秀後裔電視和解
    織田信長與明智光秀之間的恩怨有多深,大家從各種ACG、電影、小說中就能感受到,總之他們一直活在二次元。
  • 曹操與織田信長
    不過玩家不難發現,《三國志》裡的曹操和《信長之野望》的織田信長形象竟然出奇得相似,縱觀中日兩國的歷史,曹操和信長確有其相像的地方。曹操與織田信長,都崛起於亂世,一個是日本戰國時代稱霸畿內風雲一時的大名人,一個是三國時代割據中國北方的魏王,他們雖然相距千年,遠隔千山萬水,但是卻存在許多極其相似的地方:兩人都出生於亂世中的富貴之家。
  • 北川有聲書 | 德川家康,神一樣的祖父與多舛的童年
    「 在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故事中,曾經反覆提到了一個名字:德川家康。這個名字的擁有者,就是踩著信長和秀吉的肩膀,最終取得天下、建立政權,並將之維持了265年之久的那個人。他在戰國時期有一個特別的綽號:烏龜。
  • 北川有聲書 | 德川家康:更名改姓與匠人精神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更名改姓的家康與匠人精神可能我們中國人有點不太理解。早在兩千多年前,陳勝就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他自己也過了一把帝王癮。兩千餘年來,狗剩、鐵蛋、二娃子之流的爬上高位甚至皇位的比比皆是,比如那個朱重八。日本人,太死心眼了吧?為什麼這麼看重出身?
  • 譯時代:織田信長究竟是誰?
    織田信長究竟是誰?  簡化歷史是件非常簡單的事,要判斷一個歷史人物是好是壞更是容易。但歷史往往並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我們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如今,在織田信長逝世400年之後,他以英雄和反派兩種形象留在了我們的印象當中。不論我們承認與否,他的這種雙面屬性也存在與許多其他的歷史人物身上。織田信長也正是因為他的雙面性而充滿傳奇色彩。
  • 從尾張大呆瓜到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的屌絲逆襲之路!
    其中一位是我們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曹操曹孟德丞相,而崛起於日本的這位,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戰國三英傑」之首——織田信長。親生父親織田信秀的葬禮上,繼任家督織田信長殿下甚至做出了令所有人震驚不已的行為——向剛剛過世的父親的祭壇中信手投擲抹香,此後不久,就連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親信家臣平手信秀為了勸誡信長的特立獨行都切腹自盡了(...)。織田信長也由此獲得了他那青史留名的第一個外號:「尾張的大呆瓜」。
  • 桶狹間之戰與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的崛起與死亡之謎
    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武田信玄、今川義元本來都被認為是能結束日本戰國混亂局面而一統天下的人物,但他們都沒有成功,只有一個人快要成功了,那就是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的崛起織田信長原本是不被看好的,但桶狹間之戰使得他崛起了,因為他擊敗了今川義元。今川義元原本是被看好的,他「東海道第一弓」,而且完成了封國內部的穩定,並急劇對外擴張。
  • 織田信長變成了萌柴犬?盤點這些年被動漫玩壞的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作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從尾張大傻瓜到第六天魔王,其本身和著名的」本能寺之變「常被作為經典故事cue及各類動漫和影視作品中。今天要和大家盤點的便是在動漫作品裡形態迥異的織田信長。《織田肉桂信長》戰國時代,一世梟雄織田信長,在即將一統全國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死前他許了一個願:要是有下輩子,就當條狗吧。於是織田信長在現代日本復活了——作為一隻叫肉桂的可愛柴犬-。
  • 北川有聲書 | 戰略的失誤與武田家衰敗的種子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戰略的失誤與衰敗的種子我們從當時的天下大勢來看,信玄在佔據信濃國,並和強鄰結成同盟以後,把主要精力放在和謙信的纏鬥上,而沒有趁勢西進,逼近京都,是軍事戰略上的重大失誤。在這十幾年中,一方面信長的勢力急劇膨脹,武田家雖然也同步擴張了不少領地,但已經不具備當年對信長的絕對優勢;另一方面,信玄本人的年齡也大了,已經過了半百之年,身體也大不如前,勝利的天平開始傾向不到四十歲的織田信長。兩家各方面實力的此消彼長,對十年後最終織田家能夠消滅武田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一個團隊的發展,戰略方向是多麼重要的一個問題。
  • 曹操PK織田信長,你要pick誰?
    而最近偶遇的一部書,就像臺灣的柏楊先生評價的那樣,「假如你臨睡前躺在床上閱讀的話,你會驀然發覺天已拂曉」,這本讓我重溫那種一生難忘的閱讀快感的著作,就是日本作家山岡莊八先生的《織田信長》。山岡莊八所著的《織田信長》屬於歷史小說的範疇,作者以引人入勝的筆觸,在史實骨骼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生動地描繪了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梟雄織田信長輝煌的一生。
  • 織田信長——月
    織田信長移居雄偉的安土城的第一年,在一片勝利的歡呼聲中緩緩拉下了帷幕。十二月中旬,信長開始翻修作為武家聖地的石清水八幡宮。放逐重臣天正八年(1580年)正月,播磨三木城被攻克,城主別所長治切腹自殺。三月,關東的北條氏政派來使者,與信長聯合,開始全力攻擊已經日暮途窮的武田家。閏三月,織田信長與石山本願寺最終達成和睦協定。
  • 【話題】蝙蝠俠成了忍者,小丑為什麼會是織田信長?
    而蝙蝠俠最親密的敵人,DC世界最大的反派小丑,則化身為「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這既有點意外,也不算意外,畢竟,也沒有別的大名配得上小丑的身份了。但事實並不如此,松永久秀初次背叛織田信長,事後織田信長重新接納了他。荒木村重叛變時,織田信長也遣人勸說,讓荒木慎重考慮。包括其胞弟織田信勝初次謀反,也給他留以活路。織田信長並非嗜殺成性,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政治目的進行考量,而這個政治目的,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天下布武」。
  • 佛法王法俱滅:比叡山的織田信長
    最開始知道織田信長這個名字,是某款遊戲中有些中二的「第六欲天魔王」,當時還覺得好笑——似乎戰國時代的日本人都喜歡給自己起一些奇怪的名字。
  • 日本戰國之織田信長
    去年12月,從名古屋入境日本,首先想到了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的那古野城(現名古屋市)。從這裡他一步步走向全日本,並留下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合稱「日本戰國三傑」。另兩人相比織田信長的光芒萬丈,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 第六天魔王: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齊名的織田信長,強項原在內政
    遊戲迷們應該都知道,光榮公司有一款發行了十四代,歷經數十個版本的遊戲叫《信長之野望》,曾經風靡世界。光榮公司還有另一款與《信長之野望》並行的遊戲,正是取材於《三國演義》的《三國志》系列遊戲。可見,在日本,織田信長的歷史名望絲毫不遜色於《三國演義》裡的一大票名將。
  • 別把大河劇當真,今川義元給織田信長百裡送人頭,是真的要「上洛」嗎?
    今川義元是織田大魔王天下布武之路上幹掉的第一個BOSS,也正是因為他「百裡送人頭」的舉動,織田大魔王和德川小狐狸結成了改變日本歷史的結盟
  • 日本風雲人物 織田信長(おだのぶなが)
    1534年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的嫡長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織田信廣,因母為正室,才成為嫡子)。   6歲即成為那古屋城的城主,少年時代荒誕不羈。信長還是少主的時期,父親信秀在表面上臣服於清洲織田家,然而信長只帶了幾個人就到清洲織田家支配下的清洲城放火等行動,令父親信秀相當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