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榮譽不屬於我個人,而屬於跟我在武漢生死與共的專家組,屬於千千萬萬在抗疫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屬於參與抗疫的所有女性同胞。」9月15日下午,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動情地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左二)
在參加會議前,陳薇剛跟隨全國政協「堅定『四個自信』,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視察團從武漢歸來,時隔一百多天再回武漢這個「戰場」,她引發了一場「追星」潮——對於這位在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人民英雄,當地人民給予了最熱情的歡迎。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的話讓陳薇深受觸動。作為身在抗疫一線的普通「凡人」,陳薇心頭記掛著兩件事:作為科研工作者的本分,以及作為政協委員的責任。
全力以赴與疫情「賽跑」,這是陳薇心中應盡的「本分」。「1月26日我們團隊到達武漢,去了以後,發現武漢那時的核酸檢測能力嚴重不足,全市日檢量只有300人,所以到武漢第二天我們就把移動式帳篷實驗室建起來了,28號開始出檢測報告,當天就檢測了530個人,到31號已經形成1000人的日檢量。大家現在可能覺得這個數字不算什麼,但在武漢疫情暴發初期,武漢各醫院的發熱門診人山人海,而只有拿到核酸檢測報告才能住院,每天能檢測1000人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除做好疫苗的研發攻關以外,陳薇的團隊還一直在努力用科技的力量解決百姓關切的問題,比如搭建空氣動力學實驗模塊幫助武漢金銀潭醫院做好院內感染的防控,針對「蚊蟲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的問題開展蟲媒傳染研究,針對女性患者特別關心的母乳餵養問題給出權威解答等等。
讓這個團隊倍感自豪的是,所研發的疫苗在3月16號就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我們最早在全世界公布我們的臨床實驗數據,比美國快了5個多小時。4月12號進入II期臨床試驗,相關臨床數據在7月22日和24日的《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也是全世界最快。」在陳薇看來,「最快」證明了中國科技水平的進步。
除了疫苗,陳薇團隊還關注患者的後遺症問題,並推進這方面的臨床試驗,目前發現患者康復狀況良好。「當某些國家置人民的生死於不顧的時候,中國時時刻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現在,陳薇希望所研發的疫苗在接種後不僅能夠產生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還能產生黏膜免疫,從而給患者帶來更有效的保障。「我們正在努力,黏膜免疫的臨床試驗馬上就開始了。」
當陳薇在抗疫一線奮戰時,還有很多和她一樣的全國政協委員也在不遺餘力地作貢獻,在同行們身上,陳薇感受到了什麼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偉大抗疫精神,是每一個政協委員都要好好學習和弘揚的。」陳薇說。
在公開場合發言時,陳薇總把「團隊」掛在嘴邊,她希望這份榮譽也能給整個團隊帶來更多實際的支持,「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華民族的『強大修復能力』,我認為包括彌補不足和短板的能力,我建議國家加大對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建立科研『白名單』制度,完善長效支持機制,讓科研工作者能夠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為國家服務。」
面對榮譽,陳薇說自己的心情「誠惶誠恐」,這意味著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後面的路還很長,我還算年輕,再幹個十年沒問題,應該還能做更多更好的事情,這是心裡話。」
記者:謝靚
編輯: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