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言子兒陰陽上去裡的幽默

2021-02-07 騰訊網

方言本窄 為盛則剛 官話本寬 為陰則滯

川渝親友們相見總是鄉音無改。儘管川渝地方話納入北方語系,儘管川渝人說椒鹽普通話慘不忍聽,但川渝的方言俚語則自成體系,幽默裡藏著智慧,調侃中孕育喜劇,不輸其他方言。

汪和兮之

川渝方言走向全國的一個詞首推「雄起」,原意勃起,「雄起」一詞源於兩隻公雞打架,頸毛豎起。四川土話有「雞公打架,毛毛雄起」一說。民間常常有這樣情景,兩人打架,旁人不斷喊雄起,後用於足球比賽的加油助威,再以後用到所有的體育比賽乃至其他領域。雄起具體含義是什麼,也爭論甚多,和生殖器扯到一起的說法一度佔了上風。「雄起」因為與生殖問題扯上了關係,輿論曾經認為「雄起」不雅,未料引來了川中文壇泰鬥流沙河的不滿,流沙老曰:「雄起乃大雅,對應是雌伏。」三個詞含義雷同,前兩個屬於俚語,喊雄起的是重慶人四川人,喊彈起的是貴州人。其實「雄起」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加油,只不過在普通話裡,「加油」兩個字陰平聲,聽起來「母兮兮」的。不那麼有力量,油為二聲,起為四聲,後者鏗鏘有力。

重慶話包括四川人在吐出這兩個字時,都是擲地有聲的去聲,鏗鏘有力。從1994年開始,「雄起」就為足球專用了,成都球迷和重慶球迷為這句話究竟發明於成都還是重慶,而大動了一番幹戈,資深媒體人兼前全興老總許勇的意見是:可能是重慶球迷先喊出來,但是在成都體育中心的全興隊比賽中喊響的。成都人最先在體育比賽喊出下課一詞倒是蓋棺定論。

「雄起」與「加油」充分體現了方言本窄,為盛則剛;官話本寬,為陰則滯。

電視劇《哈兒師長》正南齊北把川渝方言,把方言稱為言子兒推向全國,其中有這麼幾句幽默調侃的言子兒:「樓上的客樓下的客聽我么師辦交涉,要屙屎有草紙,莫撇我的篾笆子,要屙尿有夜壺,莫在床上畫地圖。」起到警示作用,生動而不僵硬。還有哈兒夫婦數錢時,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一十」 陷入乘法怪圈,把草芥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活靈活現。

方言電影《抓壯丁》裡王保長和潘駝背有一句對話,說李老栓借錢不還,還貓兒起,即藏起意思,2008年流行語躲貓貓,即耍賴、賴帳,就是典型的川渝方言。不過川渝兩地最愛連起說的是貓兒起麻起。一定要兒化。

重慶曾是巴國文化中心,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碼頭文化十分發達,碼頭文化重要特徵之一就是江湖義氣第一。「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是重慶言子兒用得最頻繁的一句口頭禪,袍哥一詞源於《詩經·秦風》「與子同袍,豈曰無衣」。不拉稀擺帶的意思就是,說一不二、講義氣、耿直,說話算話,用於朋友兄弟間。袍哥一詞現在不再是社團專有名詞,引申為哥們之意。當然,「落教」是說人講義氣重交情,「內部油碟」就是鐵哥們,也是當代發展的重慶言子兒。

重慶萬州區曾經流行這麼一則笑話,也體現重慶話的調侃幽默。萬州人說:原先歸四川管轄時,萬州車牌號是川M,現在隸屬重慶,是渝F,媽喲,這麼倒黴,都是一個遭字,川屁股,變成渝牙刷。M和F在重慶話裡都是損人的話。

龜兒子,背時鬼,砍腦殼的,胎神都是傳統罵人言子兒,但有時候罵人語言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重慶人與川人一樣,越是朋友哥們一見面越喜歡帶把子問候。問候方:你媽喲,格老子的,你這個瓜娃子死到哪裡去了,老子找你好久喲。一方回敬:日你先人板板,你龜兒子才球莫名堂,你腦殼有兵乓嗦,我早就給你說,這幾天我殺回老家去了。怪話連篇的問候,外人一定無法接受,只有非常鐵的哥們才能在粗糙的問候語裡享受友情。

方言為地方活化石,川渝很多方言裡面完整保留了古音,比如自貢話裡的入聲字,吃肉,叫吃嘎嘎,吃肉(念入),去叫切,這些字看似流通起來不容易,確是活化方言最好的見證。這是活的歷史、母土之根,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方土地的靈魂。它承載著各種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如所有地方戲、地方小品方言。

川渝損人也繞著彎子,比如說把你的「折耳根」挪一下,「折耳根」學名魚腥草,川渝兩地俗稱豬鼻孔,根部像豬鼻孔,諧音豬屁股,比之籮篼即屁股。這些方言很難走出盆地,屬於地方特色。比如先人,加上個板板,意思就變味了。

借用也是川渝方言一大特色,「我正南其北告訴你,你穿得周吳正王的像個舅子」,這裡的正南其北,周吳正王都是取其正字。就是鄭重告訴你,你穿得太正兒八經的,舅子也成了損人符號。方言有地域性,其實也有普遍性,在特定環境下表達不一樣的意思,多元文化,相互交叉借鑑,語言才豐富多彩。

重慶人與成都人比較,更直接,因此重慶言子兒總是擰乾水分直奔主題。比如說一個人胖,就說這個人「泡梢」,「泡梢」指泡菜罐。成都人評價美女總愛說這個粉子巴適,而重慶則說這個條子要得。前者看重長相,後者關注身材,價值取向不言而喻。

「上茶館,泡杯茶,擺起龍門陣,展兩句言子兒,簡直巴適得喊安逸得慘。」在川渝隨處都可以聽到男女老少極具巴渝特色的方言,嘴上功夫也成為川渝一大風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川渝樂翻天」成渝雙城喜劇幽默節目交流展演在渝...
    12月20日晚,「川渝樂翻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喜劇幽默節目交流展演活動在重慶群星劇院舉行,包括著名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獲得者凌淋、叮噹在內的多位川渝地區曲藝名家、喜劇明星匯聚一堂,為重慶市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表演。
  • 重慶話速成攻略在此,分分鐘教你搞懂「重慶言子」!
    ……重慶方言,亦稱重慶話、渝語、重慶言子,融合各家方言之長,有山城個性之代表。重慶言子作為重慶的本土文化之一,已深入重慶人的骨髓,從談吐舉止之間,你就會發現重慶人的風趣幽默,關鍵是重慶言子用得好!而且重點在於,如果不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很難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平日生活裡、記憶中那些親切又熟悉的方言。一、架墨「架墨」讀作「jia mie」,是開始的意思。「架墨」一詞來源於木匠的勞動。
  • 沒有什麼是一碗川渝紅辣子不能解決的
    好想現在!立刻!馬上!我特意拉了一幫復旦的留學生,帶他們♂欲仙欲死♀在這碗川辣子裡。給你看我們拍的高清無碼視頻,不用網盤求種了,誰讓咱倆關係好。 視頻長2:30,沒有wifi也要打開。流量費小編用文末福利十倍還給你。
  • 為什麼都說川渝地區的女性地位高?
    ▲ 在四川街頭,經常可以看見一起逛街的夫妻裡的丈夫抱娃、推車、背包……而妻子呢,負責美美逛街就好了~繪畫/五月當其他地區出現「超生」新聞時,原因多半會指向「重男輕女」、「遺棄女嬰」,而在川渝,則是「17年生8胎
  • 川渝是一家,小吃得分家!
    川渝人民愛說的一句話叫「川渝是一家,兩地不分家」,一幅和諧美好、相親相愛的畫面。    但只要說到小吃誰家棒,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變臉比翻書還快」,從小吃歷史到小吃種類,再到小吃味型,都是波濤洶湧的「廝殺」。     4月9日至4月15日,川渝地區的抖音美食達人每晚兩場在線pk,等著我們圍觀!
  • 川渝青年藝術策劃人KE(黃克)——用心譜寫川渝文化的魅力故事
    在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快速建設下,川渝經濟、文化、信息、人才等快速融合發展。KE(黃克)和他的團隊、藝術合作夥伴每天都在致力於川渝文化藝術和流行藝術的結合事業。哪怕是這個五一假期,他們仍然籌備著與《福布斯》亞洲上市集團50強房企合作的音樂類講座,希望把川渝文化和流行音樂結合的魅力帶給更多的人。
  • 陰陽合同,起底崔永元
    崔永元爆料陰陽合同的事件已持續發酵十來天,引起社會關注,其中讓人質疑範冰冰,馮小剛等影圈影視圈大咖。崔永元是國內成名的第一男主持人,以其幽默、睿智、犀利等特點,曾經開創了國內電視節目的新形態,給廣大中國的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川渝通辦便捷生活丨羨慕嗎?告別來回奔波,川渝兩地群眾「一站式...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的共同推動下,2020年底,《川渝通辦事項清單(第一批)》涉及的95個事項實現線上「全網通辦」和線下「異地可辦」,有力推動解決川渝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面臨的堵點難點問題。今年初,雙方又共同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將實施「六大便捷行動」,提高川渝兩地人民群眾便捷生活水平。「川渝通辦」有什麼舉措和成效?
  • 奉賢區政協委員「言子書院」第三讀書群組開展讀書分享會
    12月31日下午,區政協委員「言子書院」第三讀書群組來到區博物館,舉行線下讀書分享會,通過「悅讀」「悅薦」「悅享」「悅觀」,品書香、觀經典,辭舊迎新。區政協副主席邵惠娟出席,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主任吳益紅主持活動,區文旅局分管領導應邀參加。悅讀·品讀書香清風縈耳畔,書香潤心田。區政協委員、第三讀書群組領讀人邱煒領讀《海國長城》序言及部分章節內容。
  • 被綜藝「捧紅」的川渝人,說話都自帶BGM
    提到川渝,不管是成都還是重慶,映入腦海的首先就是吃火鍋、打麻將和滿街大長腿的巴蜀美女——張靚穎、紀敏佳、李宇春、戚薇.平時沒事喝喝茶,燙燙火鍋,打打麻將,生活舒坦到不行~但吃著火鍋、打著麻將、在小酒館裡彈唱民謠的巴適生活,並沒有磨圓川渝人的任何脾性。在這個孕育了幾代「微辣是最後的底線」的川渝天地,一半是沸騰至心肺的麻辣文化,一半被嘻哈文化佔據。
  • 「川渝申奧」上熱搜,2032年奧運會申辦有哪些競爭者?
    11月27日下午,「川渝將共同申辦2032年夏季奧運會」登上熱搜,引發廣泛熱議。
  • 還是川渝人民會玩!商家拉橫幅、掛喇叭,吃貨躺在家裡點外賣!
    面對疫情,川渝人民已經交上滿分答卷!宅在家裡點外賣就是為社會做貢獻,躺在沙發上就能喝一杯美滋滋的奶茶,守在門口就能迎來一鍋熱騰騰的火鍋……在川渝地區,「安逸」永遠是生活的真諦,對於此次「禁閉」在家,不僅老百姓們喜聞樂見,商家也是積極響應,尤其是看到餐飲商家門前的橫幅和大喇叭,就不得不讚嘆一句:還是川渝人民最會玩兒!
  • 為川渝雙城經濟圈,亮出氣候好名牌!
    在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石海鎮的一家民宿裡,老闆張惠華反覆叮囑員工。自從去年興文縣獲得「中國天然氧吧」稱號,來度假康養的遊客數量增多,停留的時間也變長了。重慶最大的一片「肺葉」酉陽縣,獲評「中國氣候旅遊縣」後,躋身重慶旅遊關注度排行榜前五,遊客數同樣呈現逐年上漲趨勢。
  • 是因為川渝女人會做女人!
    說到川渝,除了川菜火鍋和大熊貓出名,「耙耳朵」也很出名。耙耳朵,是川渝地區對「怕老婆」男性的一種調侃。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成都男性流行在自行車後座,安裝一個類似於「耳朵」的椅子,以提高妻子的乘坐舒適度。這種帶「耳朵」的自行車,被人們稱作「耙耳朵」。
  • 「川渝通辦」網上遠程更換駕駛證 兩天就搞定
    近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四川省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公布第一批95項川渝通辦事項清單。川渝通辦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務實舉措,那麼這些舉措究竟好在哪裡?到底有多便捷?即日起,本報推出「記者體驗川渝通辦」系列報導,全方位體驗川渝通辦各項舉措給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  「現在好方便!
  • 手相裡的傳統文化:陰陽、先天後天、三才、五行
    兩手分陰陽,左手為陽,右手為陰;手背手心分陰陽,手背為陽,手心為陰;手掌手指分陰陽,手掌為陰,手指為陽;指紋中的流紋、渦紋同樣互為陰陽,流紋為陰,渦紋為陽。 「鬥」是手指頭的指紋是整個兒的一個閉合的圈圈;「簸箕」則不是閉合的圈圈,而是像馬蹄狀。 過去有種說法,「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一般而論,「鬥」代表得到,「簸萁」代表付出。當然這種說法只能是娛樂,不必當真。
  • 工商銀行川渝主題借記卡正式發布
    12月17日,中國工商銀行採用線上方式,在北京、四川、重慶三地同時舉行「川渝主題卡發布會」,以促進巴蜀文化與金融服務融合,為川渝兩地居民提供優質的工行服務和優厚的權益回饋,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一體化和同城化發展。
  • 川渝姐妹攜手行 巧手編織幸福路
    12月17日—19日,「川渝巾幗手工作品展示展銷」活動在重慶市巾幗園手工編織交流展示中心舉辦。活動以「姐妹攜手奔小康」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展示川渝兩地巾幗脫貧成果及優秀案例,宣傳推介川渝巾幗優秀手工編織作品,拓展川渝姐妹手工編織產品銷售渠道,促進川渝巾幗「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