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本窄 為盛則剛 官話本寬 為陰則滯
川渝親友們相見總是鄉音無改。儘管川渝地方話納入北方語系,儘管川渝人說椒鹽普通話慘不忍聽,但川渝的方言俚語則自成體系,幽默裡藏著智慧,調侃中孕育喜劇,不輸其他方言。
汪和兮之
川渝方言走向全國的一個詞首推「雄起」,原意勃起,「雄起」一詞源於兩隻公雞打架,頸毛豎起。四川土話有「雞公打架,毛毛雄起」一說。民間常常有這樣情景,兩人打架,旁人不斷喊雄起,後用於足球比賽的加油助威,再以後用到所有的體育比賽乃至其他領域。雄起具體含義是什麼,也爭論甚多,和生殖器扯到一起的說法一度佔了上風。「雄起」因為與生殖問題扯上了關係,輿論曾經認為「雄起」不雅,未料引來了川中文壇泰鬥流沙河的不滿,流沙老曰:「雄起乃大雅,對應是雌伏。」三個詞含義雷同,前兩個屬於俚語,喊雄起的是重慶人四川人,喊彈起的是貴州人。其實「雄起」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加油,只不過在普通話裡,「加油」兩個字陰平聲,聽起來「母兮兮」的。不那麼有力量,油為二聲,起為四聲,後者鏗鏘有力。
重慶話包括四川人在吐出這兩個字時,都是擲地有聲的去聲,鏗鏘有力。從1994年開始,「雄起」就為足球專用了,成都球迷和重慶球迷為這句話究竟發明於成都還是重慶,而大動了一番幹戈,資深媒體人兼前全興老總許勇的意見是:可能是重慶球迷先喊出來,但是在成都體育中心的全興隊比賽中喊響的。成都人最先在體育比賽喊出下課一詞倒是蓋棺定論。
「雄起」與「加油」充分體現了方言本窄,為盛則剛;官話本寬,為陰則滯。
電視劇《哈兒師長》正南齊北把川渝方言,把方言稱為言子兒推向全國,其中有這麼幾句幽默調侃的言子兒:「樓上的客樓下的客聽我么師辦交涉,要屙屎有草紙,莫撇我的篾笆子,要屙尿有夜壺,莫在床上畫地圖。」起到警示作用,生動而不僵硬。還有哈兒夫婦數錢時,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一十」 陷入乘法怪圈,把草芥人物的性格刻畫得活靈活現。
方言電影《抓壯丁》裡王保長和潘駝背有一句對話,說李老栓借錢不還,還貓兒起,即藏起意思,2008年流行語躲貓貓,即耍賴、賴帳,就是典型的川渝方言。不過川渝兩地最愛連起說的是貓兒起麻起。一定要兒化。
重慶曾是巴國文化中心,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碼頭文化十分發達,碼頭文化重要特徵之一就是江湖義氣第一。「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是重慶言子兒用得最頻繁的一句口頭禪,袍哥一詞源於《詩經·秦風》「與子同袍,豈曰無衣」。不拉稀擺帶的意思就是,說一不二、講義氣、耿直,說話算話,用於朋友兄弟間。袍哥一詞現在不再是社團專有名詞,引申為哥們之意。當然,「落教」是說人講義氣重交情,「內部油碟」就是鐵哥們,也是當代發展的重慶言子兒。
重慶萬州區曾經流行這麼一則笑話,也體現重慶話的調侃幽默。萬州人說:原先歸四川管轄時,萬州車牌號是川M,現在隸屬重慶,是渝F,媽喲,這麼倒黴,都是一個遭字,川屁股,變成渝牙刷。M和F在重慶話裡都是損人的話。
龜兒子,背時鬼,砍腦殼的,胎神都是傳統罵人言子兒,但有時候罵人語言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重慶人與川人一樣,越是朋友哥們一見面越喜歡帶把子問候。問候方:你媽喲,格老子的,你這個瓜娃子死到哪裡去了,老子找你好久喲。一方回敬:日你先人板板,你龜兒子才球莫名堂,你腦殼有兵乓嗦,我早就給你說,這幾天我殺回老家去了。怪話連篇的問候,外人一定無法接受,只有非常鐵的哥們才能在粗糙的問候語裡享受友情。
方言為地方活化石,川渝很多方言裡面完整保留了古音,比如自貢話裡的入聲字,吃肉,叫吃嘎嘎,吃肉(念入),去叫切,這些字看似流通起來不容易,確是活化方言最好的見證。這是活的歷史、母土之根,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方土地的靈魂。它承載著各種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如所有地方戲、地方小品方言。
川渝損人也繞著彎子,比如說把你的「折耳根」挪一下,「折耳根」學名魚腥草,川渝兩地俗稱豬鼻孔,根部像豬鼻孔,諧音豬屁股,比之籮篼即屁股。這些方言很難走出盆地,屬於地方特色。比如先人,加上個板板,意思就變味了。
借用也是川渝方言一大特色,「我正南其北告訴你,你穿得周吳正王的像個舅子」,這裡的正南其北,周吳正王都是取其正字。就是鄭重告訴你,你穿得太正兒八經的,舅子也成了損人符號。方言有地域性,其實也有普遍性,在特定環境下表達不一樣的意思,多元文化,相互交叉借鑑,語言才豐富多彩。
重慶人與成都人比較,更直接,因此重慶言子兒總是擰乾水分直奔主題。比如說一個人胖,就說這個人「泡梢」,「泡梢」指泡菜罐。成都人評價美女總愛說這個粉子巴適,而重慶則說這個條子要得。前者看重長相,後者關注身材,價值取向不言而喻。
「上茶館,泡杯茶,擺起龍門陣,展兩句言子兒,簡直巴適得喊安逸得慘。」在川渝隨處都可以聽到男女老少極具巴渝特色的方言,嘴上功夫也成為川渝一大風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