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不會掉耳朵,你知道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嗎?

2020-12-24 幹勾於說故事

中華美食,源遠流長,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一種獨具魅力的「飲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以前生活困難,童年的記憶中,似乎只有過年才能吃上一頓餃子(肉餡的),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供選擇的美食也花樣百出,但餃子始終在餐桌上佔據一席之地,已經演變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

餃子

關於餃子的傳說很多,尤其是冬至當天吃餃子,成了大部分北方人約定俗成的一種傳統,長輩們精心調製餡料,和面、擀皮,下鍋,配上大蒜和香醋,還念念不忘的嘮叨一句俗話:冬至吃餃子,不會掉耳朵……

老祖宗的話不能不聽,不過,冬至如果不吃餃子,就真的會掉耳朵嗎?現在是不會,可把時鐘撥回到古代,距今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餃子的出現,還真起到了「救苦救難」的作用!

東漢末年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民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出現了大量無家可歸的災民,春、夏、秋三季還能勉強度日,可隨著冬天的到來,不僅食物短缺,更缺少禦寒的設備,加深了百姓們的痛苦。

嚴酷的寒冬下,很多百姓出現了「凍耳」的症狀,心繫百姓的張仲景決心發明一種簡單、易操作的食物,讓老百姓不會因為寒冷凍掉耳朵!

「醫聖」——張仲景

綽號「醫聖」的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更有崇高的醫德,經他診治,醫好了很多疑難雜症,要是患者沒錢,他也會免除部分「醫療費用」,甚至自掏腰包舍藥給百姓治病。

為了根治「掉耳朵」的問題,張仲景在冬至那天,架起一口大鍋,擀制麵皮,把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包在裡面,因為形狀很像人的耳朵,張仲景為這種食物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祛寒嬌耳湯」!

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爛耳朵的毛病得到了有效的緩解,據說,從冬至開始,張仲景一直免費為窮苦百姓發放「祛寒嬌耳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因為吃了「祛寒嬌耳湯」受益的老百姓,在大年初一仿製張仲景的發明,自製「嬌耳」,經過長期的演變,「嬌耳」才變成了如今的餃子。

巧合的是,張仲景過世的時候,也是冬至那天。送葬隊伍行至當年架鍋煮「嬌耳」的地方時,不知怎麼的,抬棺的繩子突然斷了。老百姓遵照張仲景的臨終囑託,就地下棺,並修建了「一座醫聖祠」。從此之後,普通百姓無論貧富,都要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

年夜餃子

一碗餃子,有這麼多故事,承載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年三十那天無論有多少好吃的,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韭菜代表著「久財」、白菜象徵著「百財」、芹菜意味著「勤財」(勞動致富)……

從東漢末年到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餃子跨越了1800年的光陰,張仲景「原創」的餃子,從「祛寒」的「保健品」衍變成了餐桌上的美食,為了紀念他,老祖宗還是不忘教育後代:冬至吃餃子,不會掉耳朵!

相關焦點

  • 今天你吃餃子了?「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啥意思
    導讀:「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啥意思?今天你吃餃子了?農村俗語「不端冬至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不端冬至餃子碗:說的是在冬至節氣這天,如果不端起碗吃餃子的意思,它是一句反話,說的是如果你在冬至節氣這天不端起餃子碗的話,就是說冬至吃餃子的時候。
  • 明日冬至吃餃子,你知道由來嗎?這幾種餃子餡最適合冬至吃!
    明日就是冬至了,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是一個非常重要點節氣,在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我國北方冬至就有吃餃子的習俗,所以每年這一天我們這裡幾乎家家戶戶包餃子。冬至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都吃了這麼多年,那你知道這其中由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錯了,應該吃餛飩!
    所以冬至也有「長日」的說法。在古人看來,冬至這一天雖然黑夜最長,意味著寒冬降臨。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於是認為過了冬至,陽氣逐漸萌生。萬物開始萌動了。在這樣的文化認知背景下,「冬至」不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還是古代的一個大節,相當於如今的元旦,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 身為老北京人,您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嗎?
    歲就是年,亞歲就是僅次於過年,所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由打冬至這天起,陽氣開始逐漸上升,是一個值的慶賀的好日子。古人開始過冬至,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漢武帝提出將冬至單獨拿出來當做一個節日,稱之為"賀冬"。後來到了唐宋時期就更了不得了,冬至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規定在這一天舉行祭天、祭祖的大典。一直到了明清時期,依然沿襲了這種祭天儀式,名曰"冬至郊天"。
  • 冬至餃子,你吃了嗎?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冬天天寒,容易凍著耳朵而餃子形如「耳朵」小編兒時,奶奶常說「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陝視網友供圖)可能工作日更多小夥伴沒辦法在家包餃子選擇了在餐館吃你吃的啥餡的?
  •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 冬至早上為啥吃餃子
    文/二傻傻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今天又到冬至節,前兩天娘就打電話過來一再叮囑,「冬至別忘了吃餃子哦,冬至早上吃餃子,耳朵凍不掉」。我在想為啥吃餃子耳朵就凍不掉呢?餃子和耳朵的形狀差不多,吃啥補啥,是不是吃耳朵形狀的東西就補耳朵,冬天就凍不掉堅強的耳朵了呢?
  • 冬至不吃餃子為什麼會「爛耳朵」?
    冬至冬至,民間有「冬至大如年,民間小團圓」之說,家裡的老人也會在冬至這天叮囑我們一定要吃餃子。「不然會凍耳朵」,為什麼會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要吃水餃」這種習俗呢?冬至吃水餃和凍耳朵有什麼關係?作者張仲景,被封為」醫聖」, 而冬至吃餃子就是為了紀念他的 「祛寒嬌耳湯」之恩。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太守期滿後,告老還鄉。還鄉時節,正值冬季,寒風刺骨,河水結冰。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今日冬至,我們吃了最河南的一頓餃子 | 豫記
    「沒忘,今天公司還要包餃子呢,肯定有餃子吃。」 俗話說的好,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大如年,河南人特別看重這一天,每到冬至,各家各戶,除了餃子,幾乎沒有第二樣飯。 早上一到公司,就看到LED屏變成了「冬至陽生 豫來豫好 豫記2020包餃子大會」。
  • 冬至大過年,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習俗~
    今天是冬至,大家吃水餃了嗎?大家都知道冬至應該吃餃子,吃湯圓,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嗎?冬至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冬至為什麼這麼重要?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冬至,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冬至,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
  • 冬至大過年,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習俗~
    今天是冬至,大家吃水餃了嗎?大家都知道冬至應該吃餃子,吃湯圓,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嗎?冬至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冬至為什麼這麼重要?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冬至,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傳統美食1、吃餃子:餃子是北方的傳統麵食,在很多傳統節日中北方人都會吃餃子,冬至日也不例外,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北方在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並且民間還有冬至日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2、吃湯圓:上海地區冬至日都會吃湯圓,因為湯圓寓意著「團圓」「圓滿」,冬至日吃湯圓是個好兆頭。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現在是溫飽時代了,不為吃而犯愁,但往往為了吃什麼,怎樣吃好,成為生意經。網上直播名目繁多,特別是深更半夜,雞飛狗跳的,偶爾打開某個網店,主播會突然叫著你的名字下單,讓人汗毛倒豎,簡直是半夜「鬼叫」。有人推銷圓子,有人推銷餃子,都借著冬至的名頭做起了生意。生意經是五花八門的,你信就買。
  • 冬至丨除了餃子還吃啥?
    冬至飲食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養生,我國各地吃餃子成了最大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釀酒的習慣。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 冬至除了餃子湯圓還能吃啥了,這9樣東西你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民間有句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更是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但冬至為什麼吃餃子你知道嗎?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施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
  • 冬至到! | 今天別忘吃餃子!
    冬至到! | 今天別忘吃餃子!在冬至這個時期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並且民間也有好吃不過餃子的傳聞,不僅如此,餃子餡料豐富,是冬至的最佳選擇。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
  • 【頭條】過冬至,吃餃子!@嵩縣人今年冬至,你在哪裡度過?
    大家用自己拿手的方式捏著各式各樣的餃子,伴隨著歡聲笑語,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煮熟上桌,大家一起品嘗暖心味美的餃子,使廣大職工幹部忘卻了冬日的寒意。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來給孩子上一堂有趣的「民俗課」吧!
    因此,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 你知道冬至這天有哪些習俗嗎? 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