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瞻打不過鄧艾?除了作戰經驗不足,還有一個致命原因

2021-03-05 史學界的9527

蜀漢丞相諸葛亮,他一生豐功偉績,為蜀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自先帝三顧茅廬以來,諸葛亮無時無刻不在為了匡扶漢室而努力!並且在劉備集團擔任至關重要的機要軍師,聯吳抗曹,火燒赤壁,巧取荊州,謀取益州,無不在諸葛亮的神算之下!當然了也離不開《隆中對》的正確指引!

在諸葛亮正確的戰略之下,劉備集團很快實現了《隆中對》戰略形勢,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擁有了和曹操孫權一爭天下的資本!公元219年,劉備漢中大勝打敗了生平宿敵曹操。不過在古代有一句古話叫「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的意思是福禍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時候是福也會變成禍!正如此言所講,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孤軍犯境,雖然起初大勝,不過後來敗在孫權與曹操的聯軍之下,身死於臨沮。

關羽的戰死,至少減少了蜀漢三分之一的戰力!此時,劉備在眾多大臣的建議之下,在成都稱帝與曹丕分庭抗禮!不過劉備當上皇帝之後下的第一道詔令就是「東徵孫權」,由於劉備的固執,加上不懂戰略及軍事,劉備大敗而歸!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由於劉備與關羽的慘敗蜀國可以說是滿目瘡痍。當然了,此時能收拾殘局的也就只有諸葛亮了,同時諸葛亮也擔任起了興復漢室的大任!

公元228-234年,諸葛亮5次北伐,但由於實力懸殊,加之蜀道難於運糧,都以失敗而告終!在諸葛亮臨死之前,委託姜維繼續北伐,並且將他生平所學盡數傳授於他!當然了,姜維畢竟歸降蜀國不久,加之剛剛得到諸葛亮的傳授,一時間還沒有能力擔任起北伐曹魏的大任!公元253年,費禕去世!姜維才能放開手腳與曹魏相爭!一直到公元262年,姜維一共發動過11次與曹魏之間的戰爭!勝利次數將近一半,由此可見姜維確實是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

對於姜維來說,他同樣面臨之前諸葛亮的問題,那就是蜀漢的國力及糧草的問題!然而此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此時他身為駙馬!不但不支持姜維北伐,而且還暗地裡向劉禪上表,要求廢除姜維的兵權!如此一來,諸葛瞻與姜維的關係就非常的糟糕!倘若此二人同心,蜀漢結局或許會改變!另一方面蜀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姜維幾次上書要求殺掉黃皓,均被劉禪拒絕!姜維為了避禍,前往沓中屯田!

對於蜀漢的這一情況,司馬昭早已看在眼裡,謀在心裡!公元263年,司馬昭與鍾會等人共同制定滅蜀大計!鄧艾與鍾會分別率領軍隊圍攻蜀漢各處城池!由於兵貴神速,加之實力懸殊,並且漢中蔣舒投敵,曹魏兵士可以說是節節勝利,鄧艾也正向沓中殺來!不過此時老將廖化已經在支援的途中張翼與董厥也在支援陽安關口。然而此時鐘會卻是大勝,為了保住蜀漢最後的屏障,姜維與廖化只得退守劍閣!劍閣地勢非常險峻,易守難攻,鍾會雖然有兵力上的優勢,但依然佔不到什麼便宜!

在姜維與鍾會對峙期間,鄧艾卻繞過了蜀軍防禦範圍,突襲陰平,直插蜀中腹地!劉禪得到消息之後迅速派諸葛瞻帶領萬餘人前往阻擊!當諸葛瞻到達涪縣後,停止進兵!黃崇多次建議他佔據險要地勢,不讓敵人踏進平原半步!不過諸葛瞻始終沒有採納黃崇的建議!也正是由於諸葛瞻的遲疑,導致蜀軍前鋒被鄧艾率領部隊打敗,最後諸葛瞻,張遵,黃崇都死於此次戰役之中!

不難發現,倘若諸葛瞻一早就聽取了黃崇佔據險要的戰略,結局肯定不會敗!當年,陸遜策劃的石亭之戰,最終能夠取勝也只是佔據了險要地勢而已!諸葛瞻之所以有此敗,經驗不足是其一,不過還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不聽良言,相比他爹諸葛亮來說,確實是差得太遠太遠!難怪諸葛瞻的「字」叫「思遠」,死遠!!!黃崇堪稱蜀漢第二王平,奈何諸葛瞻偏偏又選擇做馬謖!

相關焦點

  • 面對鄧艾的進攻,諸葛瞻為何不堪一擊?
    三國是一個大亂世,在這個時代戰爭就是主旋律,每一位有名氣的人,不論他是謀臣還是武將亦或者是君主,他們的後代、傳人必定都會涉及軍事。比如曹操那些兒子,雖然有曹植、曹衝這樣才高八鬥的人文人,但也有曹彰、曹丕這樣的武將。還有司馬懿,他出將入相,把自己的幾個兒子還有弟子鄧艾都培養成名將。以及諸葛亮,他雖然是一個軍師,但自劉備死後就成了蜀漢最高統帥,他也把自己唯一的親兒子諸葛瞻培養成名將。
  • 諸葛亮長子諸葛瞻坐擁七萬雄軍,迎戰鄧艾兩千殘兵,為何慘敗身死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諸葛瞻作為諸葛亮之子,被蜀漢百姓寄予厚望。諸葛瞻確實美名遠揚,然而其謀略遠在其父之下。綿竹之戰,諸葛瞻率領七萬大軍,卻被鄧艾兩千殘兵所敗,這是為何呢?綿竹之戰發生在三國後期,是魏滅蜀之戰中的關鍵一戰。癸未六年(263),司馬昭決定對蜀漢開戰。本來魏軍兵分三路,由鄧艾主攻姜維,諸葛緒負責斷姜維後路,而鍾會則趁機去攻打漢中。
  • ​名過其實的諸葛瞻
    分析諸葛瞻敗亡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當時的蜀漢,庸主在位,宦官專權,政治腐敗,國力衰落,軍心渙散。這一切,絕不象《演義》所寫的那樣簡單。不過,諸葛瞻不諳兵機,缺乏將才,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 諸葛瞻戰死前,為何留下「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的遺言?
    說實話在黃皓問題上,也不能完全怪諸葛瞻理政無能。再怎麼說他上頭還壓著一個皇帝劉禪,人家劉禪寵幸維護黃皓,當宦官的保護傘,能讓臣子身份的諸葛瞻怎麼辦?但蜀漢官場人心渙散、烏煙瘴氣,連東吳使者來訪都看出「入其朝,不聞其言」,大家都習慣不講真話成普遍現象,這口黑鍋諸葛瞻不背誰背?至少屁股坐在那個位置上,也要負個領導責任吧。
  • 諸葛亮老來得子,諸葛瞻儀表堂堂卻資質一般,被世人捧殺
    這是諸葛亮日積月累在大家心目中打下的基礎,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絕頂聰明形象,從來都不會犯錯,現在這個形象被套在了諸葛瞻身上。沉浸在這種美名四揚的「捧殺」裡,諸葛瞻並沒有意識到危害,他還沒有父親那樣的能力,卻得到了過分的讚揚。
  • 綿竹之戰諸葛瞻戰敗,到底是能力不行,還是實力所限
    為此鄧艾從軍中精選,從陰平出發,一路上披荊斬棘,翻越了七百多裡小路,成功抵達江油,並將其攻佔。接到報告的劉禪大驚失色,命諸葛亮的兒子,時任衛將軍的諸葛瞻率軍迎擊鄧艾。諸葛瞻率軍匆匆趕到涪城。尚書郎黃崇勸他繼續進軍,扼守險要,避免鄧艾殺入平原。但是諸葛瞻並未聽從,而是留駐涪城。結果鄧艾大軍殺到,諸葛瞻出師不利,退守綿竹。鄧艾追擊而至,兩軍展開決戰。
  • 諸葛瞻、諸葛尚父子若在三國前期,武力值屬於什麼水平?
    因為除了自己喜愛的人物一個個凋零逝去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後三國時期的武將戰鬥力急劇下降,精彩的廝殺場面如鳳毛麟角,比起他們的先輩們來,簡直是雲泥之別,不可同日而語。諸葛亮死後,蜀漢大將軍姜維繼承先師遺志,九伐中原,搞得魏國上下是頭疼不已。
  • 諸葛亮為何要把兵法傳授姜維?而不是諸葛瞻?29年後,發現真高明
    常言道:「子承父業」,然而,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臥龍先生他卻偏偏不把自己一生的本事,包括兵法、陣法等東西交給自己唯一的兒子諸葛瞻。
  • 你可能不知道的歷史,諸葛亮的兒子其實不少,諸葛瞻死後並未絕後
    蜀漢景耀六年冬,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經景谷道進入蜀地。消息傳到成都,後主慌忙派諸葛瞻前往抵抗。臨行前,諸葛瞻咬牙切齒,聲稱自己內不能治黃浩,外不能阻止姜維,這一次要去死戰……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很多信息。第一,諸葛瞻這個人比較狂妄,自視甚高。第二諸葛瞻性格比較懦弱。
  • 帶你認識三國後期戰死於綿竹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諸葛瞻如果要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從小就含著金湯勺出生,身上也散發著與別人不同的光環。也因此,他從小承受著不同常人的壓力。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敏捷,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諸葛瞻的生父是誰呢?回顧歷史,從他的族譜中我們就可以得到相關信息,因此我們也就知道了他的父親就是著名的諸葛亮先生。
  • 三國殺新武將諸葛瞻:不翻面的據守,不裸奔的空城
    有一個男人,他的技能與殺和決鬥息息相關,有一個技能還和他的父親有很大關係,在一定條件下他能一次性摸三張牌,而且回合外的手牌數還可以超過體力值,他就是……前不久三國殺的測試服中諸葛瞻上線了,諸葛瞻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兒子當然沒給他老爹丟臉,而且強度還略勝他老爹一籌,相信不久後就會在手殺正式上線
  • 一生活在諸葛亮的光芒之下的諸葛瞻,才是名副其實的扶不起的阿鬥
    諸葛瞻逐漸長大,越來越有了他父親的容貌和風度,又工於書畫,由於蜀中父老對諸葛亮的的無限追思,他們把所有的愛惜都給了諸葛瞻。02「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諸葛瞻仕途顯達,平步青雲,升官如同坐火箭,一路官至軍師將軍。
  • 諸葛亮和諸葛珪、玄、瑾、均、誕、恪、瞻、尚是什麼關係?
    而作為司馬懿的老對手諸葛亮,同樣是名門大戶,諸葛家族雖然不比不上袁紹的四世三公,卻也算一方士族。  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忠貞智慧的名臣,在民間有很高的人望。成都武侯祠更是香火鼎盛,名垂千古。不過諸葛亮只是諸葛家族中的一個代表,因為諸葛家族分布在全國各地,「雞蛋不能總放在一個籃子裡」。下面看看諸葛家族的主要成員。
  • 雖然諸葛瞻是諸葛亮的獨子,但諸葛瞻戰死後,諸葛亮或許還有後代
    咱們都知道諸葛瞻他是諸葛亮的獨生兒子,諸葛瞻在綿竹跟鄧艾大軍對抗的時候,不幸戰死沙場了。
  • 諸葛亮的後人除了諸葛瞻諸葛尚以身殉國,其他人都向司馬家族投降了
    司馬懿之所以後來三馬食槽,除了他們父子三人都很有本事外,還有司馬家族的強力支持。且不說上幾輩司馬家出了多少高官,以及司馬家的先祖是否是祝融,僅僅和司馬懿同輩的,就有八個各領風騷的兄弟,也就是「司馬八達」。袁家曹家和司馬家,可謂是家家顯赫,但是他們都屬於把雞蛋放在了同一個籃子裡,遠不如諸葛家族同時在魏蜀吳三國布局的高明。
  • 263年,劉禪拉著棺材去見鄧艾,笑著給姜維寫信:再也不用打仗了
    公元243年的成都,諸葛瞻一身喜袍,騎著駿馬走在迎娶公主的官道上。他俏皮的想到,自己和嶽父劉禪還真是出奇的相似——劉禪生於207年,當時劉備46歲;自己生於227年,父親諸葛亮也是46歲。而且他們的父親:一個61歲發動了夷陵之戰;一個53歲還在北伐中原;最後雙雙病死前線。
  • 諸葛瞻戰死後,諸葛亮是不是絕後了
    後來,在與鄧艾的對戰之中,由於缺少實踐經驗和太過順遂的原因,諸葛瞻被敵方擊敗。不過,戰敗之後的他選擇用戰死保全了名節。諸葛瞻的後人據記載,諸葛瞻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諸葛尚,這個兒子跟隨他一起戰死在了綿竹地區。
  • 諸葛亮青年才俊,為何要娶醜女黃月英為妻?
    諸葛亮幾兄弟性格很好,水鏡先生司馬徽偶然得知他們三兄弟的故事,隨即表示自己書院還有一個位置,願意招諸葛亮做學生。諸葛亮知道夫人會製作工具,特意拿秦代的弩箭為樣板請夫人改良,僅僅過了2個月時間黃月英就製作出一具全新的弩機,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連續裝填、發射十支弓箭,還特意取名諸葛連弩。自從蜀軍裝備上諸葛連弩後不論在山地還是平原作戰都能穩穩壓制魏軍,這也就是為何諸葛亮北伐時期司馬懿總是閉而不戰的根本原因。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論「鄧艾之死」
    而鄧艾兵行險招,偏師深入,擊潰諸葛瞻、逼降劉禪之後,在成都大封文武。又給司馬昭上疏,要求「暫緩械送劉禪赴洛陽」,而要「就地安撫」以「給吳國君臣做榜樣」。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若便送禪於京都,吳以為流徙,則於向化之心不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