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做新聞金剛怒目,做公益菩薩低眉∣公益先鋒

2021-03-02 社工觀察

人物簡介:鄧飛,1978年生,湖南沅江人。湖南大學新聞專業畢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3屆EMBA學員,現任《鳳凰周刊》編委、記者部主任。從業十年寫下一百多篇調查報告,為中國知名調查記者。2011年轉投公益,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工具,先後發起微博打拐、免費午餐等多個公益項目,並創建"E農計劃"社會型企業,在鄉村兒童、鄉村環保和鄉村經濟三個板塊致力於幫助中國鄉村兒童獲取基本公平和保障。在其倡導和實踐下,"透明公益"、"人人公益"等理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轉型,自下而上助力社會成長。

南方都市報 2015-01-04 記者 韓福東

鄧飛

一開始,他是著名的揭黑記者。後來,他是為公益而不眠不休的工作狂。俠肝義膽,情牽弱小,無論堅硬的曝光還是柔軟的施愛,都是他對人性致敬的方式。

  

南都淵源

  

2004年和前南都記者譚人瑋等創建調查記者組織"小刀",聚集全國調查記者力量。2011年免費午餐項目獲南都報系多種支持。2012年,時任南都副總編輯陳朝華成為其發起的鄉村兒童項目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的核心發起人,並力推該項目。南都多次在"責任中國"公益盛典對其進行褒獎。

  

在中國新聞史上,南都的地位無可替代。——鄧飛寄語南都

  

2015年的第一天,鄧飛在湖南新化縣紫鵲界度過。紫鵲界是他的E農計劃的試驗點之一。

  

晴空、暖陽、牛羊、雞鴨、大白菜和紅菜薹,還有一位大嬸晾在簸箕裡的紅薯幹。鄧飛把這些圖片放置在微信朋友圈裡,吆喝著"讓一部分中國人先慢下來"、"盡享生活之美"。

  

轉型後的3年多來,鄧飛一直在公益領域開疆拓土。從微博打拐、免費午餐、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暖流計劃、女童保護、讓候鳥飛、中國水安全計劃等,一直到現在的E農計劃。他似乎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加上身邊一群"死黨"的通力合作,冷清的公益界熱鬧了許多。

  

2011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之前鄧飛是熱衷於"揭黑的調查記者";這之後,他變成信奉"愛的力量"而身段柔軟的社會建設者。古道熱腸依舊,大家也都習慣了叫他"飛哥"。飛哥說,愛是他的成人禮。

  

大V

  

躋身公益圈之前,鄧飛一直是媒體從業者。十餘年間,他寫了160餘篇調查報導,內容涉及槍枝販賣、法院爆炸案等敏感題材,在業內頗受好評。他的家鄉湖南,一些官員則將他和另外三名湘籍記者並稱為"四害"———因為四人皆熱衷於揭露湖南"醜聞"。

  

2009年,鄧飛受邀成為新浪微博內測版用戶,並開始頻繁在其上發聲。這個在當時並不起眼的舉動,奠定了鄧飛日後轉型的基礎。開通新浪微博的鄧飛,很快成為粉絲眾多的大V。

  

2010年9月的一次實踐,讓鄧飛更加看清微博平臺所積聚的巨大能量———其對社會的深度介入程度,遠非傳統媒體所能比擬。通過微博直播江西宜黃官員機場截訪案,在他看來是水到渠成,而這一事件亦成為載入中國微博史的著名公共事件。

  

這之後,鄧飛利用個人微博的影響力,幫助一個叫彭高峰的網友找到了其被拐的兒子。這也像是一次預演,讓鄧飛看到了通過自媒體行公益事的可能空間。後來,微博打拐所匯集的爆棚人氣,也讓他認定"孩子"是中國人的最大公約數。

  

2011年2月,鄧飛獲得"天涯社區2010年度記者"稱謂,並以此為自己的記者生涯畫下一個句點。在頒獎現場,一次不經意的談話又促使他關注貧困山區學童的營養問題。

  

"免費午餐"項目給鄧飛帶來榮耀無數,也促使政府累計投入400億元資金用於改善鄉村學校午餐。這一官民相互激勵的行動,真實改善了落後山區學童的飲食處境。

  

飛將軍

  

轉型後的鄧飛,個人聲譽在2011年底達到巔峰。

  

他記得當年12月11日晚,在廣州,南方都市報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和廣州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的"責任中國"2011公益盛典頒獎禮上,他榮獲公益人物獎和中國公益媒體聯合推薦獎兩個獎項。頒獎詞是:"做新聞金剛怒目,做公益菩薩低眉,俠肝義膽,鳳凰涅槃,民間樂見飛將軍;送天下『免費午餐』,聚賢德公民社會,情牽弱小,志在行動,功在聯合"。

  

"這段評語令我動容,儘管還有很多不足,但我確實是這樣想的———右手媒體,左手公益,左右互搏,但都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鄧飛說。

  

鄧飛一直在強調做調查記者帶給他的益處:對社會現實的洞察能力,對複雜事件因果脈絡的思考力,還有廣交朋友積累各界人脈的社交能力。

  

1997年,鄧飛考入湖南大學人文社科院新聞專業。在湖南農村長大的他,彼時長著一臉絡腮鬍子,顯得比同齡人更為早熟。他大二在湖南《今日女報》實習,很快便操刀採寫三四千字的大塊頭稿件。畢業後不久,進入傳媒行業的他僅2002年一年即在《南方周末》上連續刊發三篇調查報導,展現了非凡的潛質。

  

2003年,他告別湖南進京,成為《鳳凰周刊》的調查記者。很快,有義氣的他在業內成為"帶頭大哥",朋友圈中誰有困難他都願意伸手相助,麾下也因此有了眾多兄弟追隨。這些兄弟,後來在他微博直播機場截訪案時貢獻卓著,也助他成就了"免費午餐"功業。

  

"中國鄉村免費午餐計劃"的發起,也是鄧飛和他的500名記者朋友的聯袂之作。該計劃首個項目在貴州黔西縣,鄧飛的媒體朋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之後,無論是微博轉評,傳統媒體報導,還是現實中合力行動,此前他做記者時所積累的資源都在這一年迅速變現,終將"免費午餐"打造成互聯時代"微公益"典範。

  

合聚變

  

在2011年投身公益之後,鄧飛逐漸從傳媒圈淡出。其後,他開始更優遊地遊走於其他領域,他的目光也越過免費午餐,投向更廣闊的領域。

  

有好多次,鄧飛對朋友說,準備不再擴張新的公益項目,但很快就食言。他有很多的公益創意,每天都在喋喋不休向同道分享;更重要的是,他的確是一個可以不眠不休並以此為樂的工作狂。

  

轉型做公益的鄧飛,成為記者轉型的一個典型個案。他打造的"微公益"項目,也在引領一個時代。他說看重團體的力量,"一個人的生命有限,大家繼續分頭並進,守望互助,我要做的是堅守我的角度或者方式———先做增量,融合各界,形成建設性力量,嘗試解決我們自己的社會問題"。

  

他用"合聚變"來命名自己的公益實踐。他自認正身處一場偉大的"微公益"變革中,接下來他將繼續提供條件把普通人聚合在一起。

  

"發現、激活和科學發掘每一個人的內心力量,我們就獲得一個澎湃的能量場。"這句話似乎有點心靈雞湯的味道,但鄧飛強調的是公益的可操作性。他深知,改變中國的永遠都是行動的力量。

  

從揭黑到致力於慈善,很多人看到了其間的不同,但鄧飛卻覺得"吾道一以貫之"。只不過,在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鄧飛選擇以看似迥異的方式去回應這個社會,它們都正能量滿滿。

相關焦點

  •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菩薩為何低眉?」小沙彌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意思是金剛圓睜雙目,才能夠降伏四魔;菩薩低眉善目,在六道中大發慈悲。薛道衡聽了這句話,感到很驚訝,一個小沙彌都有如此敏捷的才思,更何況大法師呢,於是不敢再隨意問難。
  • 公益先鋒第二十九期:「柔軟」鄧飛_公益先鋒_鳳凰網
    鳳凰公益:保衛童年這個活動給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鄧飛:  當時現場來的人很多,大多數都是城市裡面的父母,還有很多小朋友,上海市民對這個活動非常的有熱情。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熱情?
  • 【新聞圈】鄧飛:哥在做未來
    面前這位鄧飛與梁山好漢同名,巧的是,濃眉、大眼、犀利的目光,行著現代的「俠義」名為「公益」,軟體、硬體上都正好與「大俠」的角色定位不謀而合。廣州、深圳、湖北鶴峰、四川漢源、上海、合肥,今年上半年,鄧飛帶領他的團隊飛往全國各地出差,為他的公益項目做宣傳。稍作休息後,他將繼續飛往更多地方。「身體累,心不累。」鄧飛這樣形容他的生活。
  • 寺院裡為何金剛怒目,而菩薩卻總低眉?
    於大殿虔心參拜之際,見金剛多現怒目圓睜之威嚴忿怒相,而菩薩則多現溫婉低眉之慈悲寂靜相,心有疑惑。路遇小沙彌,遂問道:「金剛為何怒目?菩薩為何低眉?」小沙彌應答:「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薛道衡聽聞,疑惑頓消,心下嘆服。
  • 菩薩為何低眉?
    編者按:在佛教造像中,我們常常看到慈眉善目的菩薩像,讓人心生歡喜,也會看到面目猙獰的怒目金剛,為啥同是菩薩,風格差異這麼大?背後可是有著深奧的密意。
  • 鄧飛:我看到公益正在解決中國更深遠的問題
    鄧飛:我自己有感覺,在想著怎麼樣讓頭髮黑回來。這七天我每天都去養生館調養身體,把要出差的工作都停了,下半年不是特別需要我的活動全都不參加,我必須緩一緩。這幾天是我做公益以來最淡定的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跟大家一起喝茶,到地裡種菜,我覺得這是很大的進步,不那麼執著,能夠清空。朋友說我比任何時候都要通透。安靜了,智慧就有了,靜心生智慧。
  • 菩薩為何低眉?背後隱藏深意與你我都有關
    菩薩為何低眉?佛門中常說有怒目金剛的菩薩,也有慈眉善目的菩薩,這樣的說法,即與下述典故有關。隋朝時,史部侍郎薛道衡有一天到鐘山開善寺參訪。偌大的寺院裡一片寧靜,寺中每個出家人都善盡本份,各得其所。有的在林蔭下經行,有的在禪堂中打坐,有的則勤於執務,個個舉止安詳,神態自在。薛道衡仔細觀察寺中的一景一物,好似身處人間淨土。
  • 佛門為什麼有怒目金剛和低眉菩薩,這裡面的寓意要知道
    佛門為什麼有怒目金剛和低眉菩薩,這裡面的寓意要知道。人總有很多不解的事情,但人天生有一個好問的天性,不懂什麼就問什麼,問到懂為止。那麼就有一個故事,同時也讓更多想知道的人一個清楚的了解事實真相。比如寺廟裡為何會有怒目金剛和低眉菩薩。
  •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金剛怒目下定決心不為所惑菩薩低眉埋頭做事狠下功夫任勞任怨的做實事。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要的就是這種金剛怒目之定力,菩薩低眉般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嚼的菜根爛,百事可成。「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做事業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千難萬險,種種困難,種種阻攔,而這種精神就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妖魔鬼怪的致勝法寶。
  •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都是在度化眾生嗎?
    我們到寺院禮佛,會發現大殿裡的菩薩聖像都是以慈悲溫和之相示眾,而四大金剛的聖像卻是面目兇暴,讓人敬而遠之。我們都知道佛教素以慈悲為懷度化眾生,那金剛怒目該如何解釋嗎?是慈悲嗎?金剛怒目而視是要震懾誰呢?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金剛怒目、菩薩低眉背後的深意。
  • 鄧飛:愛比憤怒的力量更為強大
    鄧飛做公益實屬偶然。他本是國內享有盛名的調查記者,十年調查記者生涯,他做出了《殺死陽宗海》、《狗日的普九造》等一系列的報導,試圖寫出這個國家的幽暗秘密。做公益則要追溯到2011年2月25日,鄧飛受邀出席天涯社區年度頒獎晚會的那個晚上,鄰座的貴州支教老師蔡加芹向他哭訴,「支教點的學生們吃不上午飯,餓了只能喝涼水,眼神可憐巴巴的。鄧飛心中一緊,幾十年過去了,怎麼還有孩子在忍受飢餓。
  • 徐潔兒拍戲不忘做公益 變身音樂老師教唱歌
    原標題:徐潔兒拍戲不忘做公益 變身音樂老師教唱歌【摘要】 剛剛結束了電視劇《北京人在北京》緊張拍攝的徐潔兒,馬不停蹄的趕到了公益活動的現場,看望那裡的小朋友。緊接著,徐潔兒又坐車經過盤旋的山路,在近1小時的車程後,到達當地的貧困家庭探望留守兒童,給他們送去了米麵油,並送上紅包。
  • 公益先鋒第35期專訪主持人徐春妮:做公益為社會儲存善意_公益先鋒...
    鳳凰公益:作為一個過來人,您對大學生自我保護方面有何建議?   春妮:大學生是一個知識非常高的群體,但是有時候可能意識上不重視也會犯下一些錯誤,有時還是很致命的錯誤。
  • 佛法:金剛怒目,菩薩垂眉,都是為了度脫眾生
    在《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談藪》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隋朝時的吏部侍郎薛道衛有一次遊覽鐘山開善寺時,或許只是想和大家開個玩笑,也或者想是給大家出個難題,便問一個小和尚說「金剛為何怒目,菩薩為何低眉」?菩薩是指那些能發無上菩提之心,願廣度眾生到達涅槃彼岸的覺悟之人,悲智雙運,上以智求佛法,下以悲化眾生,因其慈悲濟世,所以世人一般將菩薩的形象塑造成慈眉善目,以象徵著菩薩的慈悲喜舍,在這裡,六道即代表了一切有情眾生。
  • 為什麼菩薩還有金剛怒目的一面?
  • 先鋒乒羽 公益先鋒——先鋒乒羽頻道開展「全國千城百館免費開放日」等系列主題公益活動
    10月20日,先鋒乒羽頻道前往湖北武漢體育中心綜合訓練館(疫情期間曾經作為方艙醫院),開展「助館惠民 羽動健康」賴茅酒業·先鋒乒羽「全國千城百館免費開放日」公益活動。      先鋒乒羽頻道攜手賴茅酒業來到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向抗疫期間做出重大貢獻的抗疫人員和抗疫場館致敬,將2020年的抗疫宣傳和助力復工復產的社會公益系列活動推向了高潮。
  • 公益微電影推薦 看電影也是做公益
    近年來隨著微電影的發展,公益微電影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不少明星名人的紛紛助力,也讓這種短小精彩、易於傳播的形式深入人心。《公益時報》就為你推薦幾部公益微電影,所有微電影都可以在網上觀看,短短幾分鐘的公益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 做青年公益倡導,你的競爭對手是公益同行還是王者榮耀?
    這個肯定是公益不擅長的,大家都沒錢。媒體為什麼要做很多所謂免費的東西?因為他需要料,他需要眼球,他本身就在追求新聞和影響力,他永遠需要有新聞價值的內容。那麼我們就給他料,而且這個料是有真的新聞價值的,最重要是,這個價值,恰恰是你懂、他不懂的,所以你反過來要給他輸出這個價值,打動他,他就會撲著你來做。」
  • 036 | 我殺死了鄧飛
    有一年,我離開鳳凰,鄧飛後來熱淚盈眶遊說社長,促成我重回周刊。他的努力肯定有私人情誼,但我更願意這樣理解:對那本雜誌,他有農民對土地般的感情,對我的業務,他有一個對好把式的敬意。就是這樣。 所以,8月1日清晨,我推送那篇指控時,大概只有我準確地判斷了鄧飛當時的反應:他對我沒有一句怨言,宣布立即退出公益事業。
  • 公益影片《抗疫先鋒》獲獎
    河間市電視臺與河北「九龍盛世」、滄州市「拾一」、河間市「築夢」等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攝製的公益影片《投疫先鋒》在本屆盛典中榮獲好作品獎,編劇與導演應邀參加頒獎儀式。公益影片《抗疫先鋒》描述了醫護長共產黨員劉小慧舍家為國,第一時間請戰奔赴武漢醫療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