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袁世凱的孫媳婦,中國的核彈女王,卻被諾獎虧待一生

2021-02-07 今日女報

來源:藝非凡(ID:efifan)


「核彈女王」


「宇稱不守恆定律」橫空出世,

讓李政道和楊振寧聯手捧走了

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可全世界都在為另一個女人抱不平。




這個女人深入地下600米,

用一次實驗敲定了這個定律的真實性,

也把李楊二人推向了諾獎的領獎臺。




由於種種原因,

她的名字未在獲獎名列中。

在別人都為她可惜的時候,

她是非一笑泯恩仇,

為李楊二人掃清道路。


「我愛的是我的事業,而不是諾獎,再說,諾貝爾先生又不是我老公,我愛他做什麼?我的老公叫袁家騮。」




晚年,她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到了自己以前的委屈:「我的一生,全然投身於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樂在其中。儘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這位只愛老公的物理學家叫吳健雄

乍一聽,是一位威風凜凜的男性,

可她卻被稱為「物理研究第一女士」、

「核子研究的女王」、

「東方居裡夫人」……




她是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講師、

哥倫比亞大學第一位女教授、

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




也因她在學術界太有名,

被破格以外國人的身份,

參與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

造出了世上第一枚原子彈。




在美國求學時,

她橫掃15所大學的學位,

普林斯頓甚至不惜打破百年傳統,

也要授予她終身榮譽學士,

在此之前,這份榮譽從未頒給過女性。



得過除了諾獎以外的所有大獎,

在外太空還有一顆以她名字命名的星星。

而拋開這些科學成就,

她還有一個令人咋舌的身份,

她是袁世凱的孫媳婦。




有著江南姑娘如水般清麗的吳健雄,

本可與林徽因、陸小曼等人齊名,

但人家偏偏不愛這些,

窗外的鶯鶯燕燕自在飛,

她坐在窗子裡獨自文理兼修,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吳健雄早早地明白了這個道理,

低調為人,勤勉做事,

深知唯有知識方能沉澱。




這樣的氣度和學問,

放在百花齊放的民國時代,

也同樣不容忽視。

而說到這裡便不得不提

對她影響至深的人,

她的父親吳仲裔。




吳健雄的成就非凡,

她的父親同樣不可小覷,

早年就讀南洋公學(上海交大前身),

後來積極投身革命。




吳仲裔參加過反袁鬥爭,

二次革命敗北之後,

索性跑回故裡,

開辦免費的「明德學堂」,

希望消除鄉間愚昧。




「積健為雄」,

是父親對一個女兒的期待,

因父親思想開明,

又極為提倡男女平等,

吳健雄從小就和兄弟同坐學堂。


上學詳聽文學知識,

放學廣聞科學故事,

童年啟蒙讓吳健雄迷上理科,

閒暇時閱讀了大量的文字資料。




後來,胡適來學校講學時,

吳健雄成為胡適最滿意的學生,

更破天荒的在其課堂上拿了滿分。

胡適在旅行中遇見了一本

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著作,

立刻掏錢買下,送給了吳健雄。


「我一生到處撒花種子,絕大多數都撒在石頭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裡,長出了一個吳健雄,我也可以萬分欣慰了。」




大學畢業,

她本可在城裡做個小學老師,

可父親不這麼看,

以女兒的才智,

她應該繼續深造才是。


「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現在我可能在中國某地的小學教書。父親教我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




她前往中央大學數學系學習,

一年後轉戰物理系。

很快,國內的學術環境

已滿足不了她的求學欲望,

在叔叔的幫助下,

她啟程赴美,開始徵戰美國。




吳健雄考入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帶她參觀校園的是一個華人男子,

當時兩人相談甚歡,後來她才知道,

他是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




說起袁家騮,

可謂是袁氏三代最傑出的一個,

他沒有沾染祖輩的惡習,

反而勤奮好學,克己奉公,

在燕京大學讀書頗受司徒雷登青睞,

拿著獎學金赴美,

後來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




只是到了袁家騮這一代,

袁家的祖業盡失,

赴美坐著三等船艙,

吃著有些發臭的魚,

手中的40美元,是他的全部資產。




穿著中式高領旗袍,

服帖的腰身加上中長的裙擺,

配上一張堪比電影明星的臉,

吳健雄成為伯克利分校最獨特的風景,

男人們為她著迷,

也有女孩被她的魅力傾倒。




可對她來說,

最特殊那個人的還是袁家騮,

只因自己的父親參加過反袁鬥爭,

她本人也因維新之事痛罵過他,

在愛情和家世之間,

吳健雄有過掙扎,曾試著和別人交往。





心愛的女人掙扎彷徨,

袁家騮卻老實得可以,

他一言不發地等待,

沒有為自己辯解,

深知自己需要背負家族的名聲,

「沒結婚之前,她該有自己的選擇」。





後來,吳健雄選擇無視家世,

在1942年與袁家騮完婚。

當時作為中國同學會會長的錢學森,

還興致衝衝地為他們的婚禮錄影。




1945年,

吳健雄參與設計的原子彈

被投放到廣島和長崎,

戰火終於燒到了日本本土,

也讓日本民眾深刻體會到戰爭的可怕,

8月15日,

日本天皇頂不住壓力,

宣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與袁世凱籤訂屈辱的「二十一條」不同,

他的孫媳,

作為參與曼哈頓計劃唯一的華人,

親手將中國從戰火中拉了出來。



磊落一生,獲得了極高讚譽,

唯一備受爭議的,便是那段諾獎往事。

1956年,李政道走進她的辦公室,

找她討論宇稱不守恆定律,

因為她是少數能聽懂這個定律的人,

「雖然我感覺到宇稱守恆定律錯誤的可能性不大,

但還是要去做一個明確的測試。」



於是,取消定好的船票,

取消陪伴丈夫的演講旅行,

一席睡袋一裹,她住進了實驗室。

一次實驗成功之後,她沒有急著發表,

反而關起門來,反覆驗證實驗的正確性。

在無數次地確認後,

她拿起電話,給李政道打了電話。

也許是陰差陽錯,也許是蓄意為之,

她沒能站在諾獎的領獎臺上,

但這項研究,她總是不後悔的。




痴迷物理,吳健雄卻也心繫祖國,

戰爭、政治、科研、俗事,

綁住吳健雄的東西太多了,

當初美國找她參與研究原子彈,

她是抱著怎樣的決心完成……

37年後,當她輾轉回到故裡,

已是物是人非,

心心念念的父母,也早就不在了。


回家了,夫婦兩尋思著要做點什麼,

最後決定捐出100萬美元,

以父親的名義,建立了「吳仲裔獎學金」,

只為支持中國高校裡勤奮好學的孩子們。

「我能拿出的錢不多,

但是我能多請些海外學者講學。」




不僅是請人講學,

70多歲高齡的她也親自上陣,

先後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

晚年繼續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奔走。




80歲的時候,她說:「我今年80歲,想想看,80年很快便過去了。一個人真正能夠做事的時候 ,還是中間的青壯年時期,到老了退休,精力也稍差了,也還有老年的困難,因此在青壯年時,應該多努力一下,不要以為來日方長。」



1997年,85歲的吳健雄在紐約病逝,

丈夫袁家騮將她安葬在蘇州太倉瀏河,

就在她父親創辦的明德學校旁邊,

大師貝聿銘自發為她設計了墓園。




她是世界一流的華人物理學家,

可惜鮮為國人熟知,

她曾與諾獎擦身而過,

卻為保全兩個華裔學者咽下滿腹委屈,

崇尚科學也情系桑梓,

最終她成為了父親所期待的樣子,

颯颯巾幗,積健為雄。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相關焦點

  • 她是「原子彈之母」「中國的居裡夫人」、袁世凱的孫媳婦
    她,親手把李政道、楊振寧二人推向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卻與諾獎失之交臂。她,是袁世凱的孫媳婦,卻成為民國的傑出女性、推動歷史的功臣,科研成就甚至超越了同為物理學家的丈夫。不讓鬚眉,積健為雄。她,是進入世界一流物理學家行列的中國女性第一人。她,是吳健雄。
  • 吳健雄:造原子彈的袁世凱孫媳婦,無緣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吳健雄:造原子彈的袁世凱孫媳婦,無緣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太倉瀏河鎮。根據族譜的排行,她屬於「健」字輩,家族依次以「英、雄、豪、傑」取名。吳健雄雖是女孩,但因排行第二,就得了「健雄」這個挺陽剛的名字。父親也希望她巾幗不讓鬚眉,「積健為雄」。
  • 她是美國核彈專家,《牛虻》作者的孫女,為何到中國養牛過一生?
    今天講述一個相反的故事:她是一位美國人,並且還是美國著名的核彈專家,也很有家世背景,是世界文學名著《牛虻》作者的孫女,她還曾是諾獎得主楊振寧的師姐。 但是,她後來卻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來到中國養牛過了一生,最終和丈夫雙雙葬在中國的土地上。她為何這樣做?她說她為了一個信仰……
  • 吳健雄105歲誕辰 | 她是最傑出的華人女科學家,是她讓李政道、楊振寧獲得諾獎
    她被譽為「原子彈之母」和「中國居裡夫人」她驗證了李政道、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理論她是居裡夫人唯一華人弟子施士元和胡適的學生她是迄今為止最傑出的華人女科學家她就是吳健雄今天是她的105歲誕辰值得我們所有華人紀念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生於江蘇省蘇州太倉瀏河鎮,父親參加過反袁鬥爭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林道是巴伐利亞州博登湖上的度假勝地,它與諾貝爾獎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年,兩名林道的醫生和一名瑞典王室成員牽頭,召集了7名來自丹麥、瑞典、瑞士、美國和德國的諾獎得主來到這個小島,與青年一代研究人員交流。
  • 中國評論界讚譽莫言新作破除「諾獎魔咒」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中國評論界讚譽莫言新作破除「諾獎魔咒」  中新社記者 應妮  獲諾貝爾文學獎八年後,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在今年推出了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兩個半月加印了五次,發行總量已超過50萬冊。
  • 昨天是她離去的日子,剛剛美國向袁世凱孫媳婦致敬!
    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她是「世界原子彈之母」、「核物理女皇」、「東方居裡夫人」,是她親手將楊振寧、李政道推向諾貝爾的領獎臺;她還有個鮮為人知的身份:袁世凱的孫媳婦。6月14日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授予OBE(Offic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獎。6月17日曼聯俱樂部宣布,貝克漢姆以3500萬歐元的價格轉到皇家馬德裡隊。7月1日,加盟西甲皇家馬德裡隊。7月,隨皇馬來亞洲(包括中國)做宣傳及賽前訓練。
  • 再訪馬悅然遺孀:中國文學那麼好,不是非要諾獎證明
    8年後,封面新聞記者再度向陳文芬提到這段往事,提到她當時主持記者會這一細節,她笑著說,其實馬悅然先生在中國的新書發布、授課講座開場等交流活動,很多都是她來主持,從沒有邀請過一個作家來參與。這是「悅然特別交待的。因為考慮到自己的諾獎評委的身份,他擔心給對方帶來不必要的困擾,以免讓一些人看到誤以為這位作家在刻意走近諾獎評委。悅然就是這麼心思細膩,考慮周到。
  • 厲害了女王奶奶!一身薰衣草色系優雅高貴,隔空撞色孫媳婦也不輸
    時尚界的設計師真的很厲害,把各種花草的顏色做成衣服的顏色,穿在人們的身上優雅迷人不失浪漫色彩,就拿94歲英女王來說,她特別喜歡色彩鮮豔的顏色,把各種自然界的顏色穿在身上,走到那裡都光彩照人,一起來看伊莉莎白女王的新裝。
  • 諾獎生理醫學獎為何頒給他們?張文宏等第一時間解讀→
    今晚諾獎生理醫學獎揭曉,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而榮膺桂冠。三位諾獎得主發現病毒可以引發肝炎,並直接分離出病毒基因,「這是非常厲害的!為後續治療奠定了強大基礎」。科研上的突破助攻臨床療效,病毒基因被快速找到後,科學家很快得以進展體外藥敏程序,篩查出病毒治療藥物,正因此,在C肝病毒被發現的短短30年間,人類已能徹底清除C肝病毒。「事實上,人類每次發現重要的病原體都榮膺了諾獎。
  • 獲諾獎的傳奇女詩人:她用14本詩集,反抗女人一生的悲劇
    她能夠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並不是人們所以為的「爆冷」,而是情理之中。但正如往年一樣,獎項花落誰家,總是會引起大家的熱議和討論。日本的村上春樹、捷克的米蘭·昆德拉、中國的餘華、殘雪等,都是百年陪跑的熱門候選人,作品廣為人知,深受喜愛。
  • 美國永久紀念郵票上,印了個中國女人:她憑什麼被兩個大國所銘記?
    美國「永久郵票」,這是一項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難的榮譽,美國自開國245年來,受此待遇的人,只有愛因斯坦、費米、費曼等著名科學家。那麼,如今獲此殊榮的吳健雄是誰?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她是「世界原子彈之母」、「核物理女皇」、「東方居裡夫人」,是她親手將楊振寧、李政道推向諾貝爾的領獎臺;她還有個鮮為人知的身份:袁世凱的孫媳婦。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儘管今年這類獎項的榜單上並沒有中國人的名字,卻依然受到國內不少科學人士的關注,畢竟,每一年自然科學諾獎的出爐,都不失為是對自然科學領域佼佼者的一次梳理和表彰,也是向公眾展示人類最前沿探索研究的一次絕佳機會。  那麼,今年摘得這些桂冠的獲獎人是誰?他們的研究成果是什麼?這些研究對我們未來的生活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 再獲「2020健康中國特別貢獻獎」 諾和諾美健康產業展現新勢能
    此次大會獲得了國家部委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活動現場正式啟動了健康中國大健康產業示範工程,並開啟了健康中國品牌盛典。盛典上,諾和諾美健康產業創始人王志民先生接過了來自第二屆中國健康產業博覽會的肯定,這也是諾和諾美健康產業再次榮獲「健康中國特別貢獻獎」的殊榮。
  • 神秘冷豔孤獨一生的「瑞典女王」葛麗泰·嘉寶
    顯然象嘉寶這樣美得讓萬眾仰視的女人,吉爾伯特也無法記恨於心,之後1933年二人再次合作了著名的《瑞典女王》。神秘的嘉寶一生對自己的感情話題始終保持沉默閉口不談,淡淡一句「假如我愛過什麼人的話,那就是斯蒂勒。」可能才是嘉寶感情生活的真實寫照吧。而在吉爾伯特之後,嘉寶的愛情世界一片荒蕪,再沒有任何男人打開過嘉寶的心扉。象《瑞典女王》中的臺詞一樣,嘉寶將孤獨一生。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獎是因光電效應的理論研究,而非相對論。錢德拉塞卡獲獎的坍縮星工作主要屬於天體物理方面。
  • 楊振寧恩師吳大猷:用一生守護愛人,在戰亂裡教出兩位諾獎獲得者
    這樣為國人爭光的消息一經傳回,各行各業就開始忙碌:政府爭取著儘快迎接兩位青年才俊回國,各界媒體積極地跟進著這兩位諾獎獲得者的消息。 一、十年南開定終生 1907年的中國,仍然處於腐敗的清政府統治之下。光緒三十三年的廣州還叫廣州府番禺縣,而吳大猷正是在這裡開始了他的一生。 比起出生於寒門的平民子弟,吳大猷的出身顯然優越許多。生於名門望族、書香世家,從小就有進士出身的祖父和舉人出身的父親教導。
  • 【聚焦諾獎】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公布
    導 讀       隨著2018年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公布日期的臨近,不論是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還是直指諾獎四大領域、以引用數據為主要標準的
  • 美國女作家眼中的中國《大地》——賽珍珠與其獲諾獎作品
    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出生4個月後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 袁世凱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清帝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關鍵的話,太重要了
    文/袁世凱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清帝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關鍵的話,太重要了 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 袁世凱在當時背景下地位很高,退位詔書非常重要,宣告著一個朝代的滅亡,就算是張季直草擬,最後定稿的仍然是袁世凱,隆裕太后等人來斟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