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藝非凡(ID:efifan)
「核彈女王」
「宇稱不守恆定律」橫空出世,
讓李政道和楊振寧聯手捧走了
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可全世界都在為另一個女人抱不平。
這個女人深入地下600米,
用一次實驗敲定了這個定律的真實性,
也把李楊二人推向了諾獎的領獎臺。
由於種種原因,
她的名字未在獲獎名列中。
在別人都為她可惜的時候,
她是非一笑泯恩仇,
為李楊二人掃清道路。
「我愛的是我的事業,而不是諾獎,再說,諾貝爾先生又不是我老公,我愛他做什麼?我的老公叫袁家騮。」
晚年,她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到了自己以前的委屈:「我的一生,全然投身於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樂在其中。儘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這位只愛老公的物理學家叫吳健雄,
乍一聽,是一位威風凜凜的男性,
可她卻被稱為「物理研究第一女士」、
「核子研究的女王」、
「東方居裡夫人」……
她是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講師、
哥倫比亞大學第一位女教授、
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
也因她在學術界太有名,
被破格以外國人的身份,
參與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
造出了世上第一枚原子彈。
在美國求學時,
她橫掃15所大學的學位,
普林斯頓甚至不惜打破百年傳統,
也要授予她終身榮譽學士,
在此之前,這份榮譽從未頒給過女性。
得過除了諾獎以外的所有大獎,
在外太空還有一顆以她名字命名的星星。
而拋開這些科學成就,
她還有一個令人咋舌的身份,
她是袁世凱的孫媳婦。
有著江南姑娘如水般清麗的吳健雄,
本可與林徽因、陸小曼等人齊名,
但人家偏偏不愛這些,
窗外的鶯鶯燕燕自在飛,
她坐在窗子裡獨自文理兼修,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吳健雄早早地明白了這個道理,
低調為人,勤勉做事,
深知唯有知識方能沉澱。
這樣的氣度和學問,
放在百花齊放的民國時代,
也同樣不容忽視。
而說到這裡便不得不提
對她影響至深的人,
她的父親吳仲裔。
吳健雄的成就非凡,
她的父親同樣不可小覷,
早年就讀南洋公學(上海交大前身),
後來積極投身革命。
吳仲裔參加過反袁鬥爭,
二次革命敗北之後,
索性跑回故裡,
開辦免費的「明德學堂」,
希望消除鄉間愚昧。
「積健為雄」,
是父親對一個女兒的期待,
因父親思想開明,
又極為提倡男女平等,
吳健雄從小就和兄弟同坐學堂。
上學詳聽文學知識,
放學廣聞科學故事,
童年啟蒙讓吳健雄迷上理科,
閒暇時閱讀了大量的文字資料。
後來,胡適來學校講學時,
吳健雄成為胡適最滿意的學生,
更破天荒的在其課堂上拿了滿分。
胡適在旅行中遇見了一本
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著作,
立刻掏錢買下,送給了吳健雄。
「我一生到處撒花種子,絕大多數都撒在石頭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裡,長出了一個吳健雄,我也可以萬分欣慰了。」
大學畢業,
她本可在城裡做個小學老師,
可父親不這麼看,
以女兒的才智,
她應該繼續深造才是。
「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現在我可能在中國某地的小學教書。父親教我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
她前往中央大學數學系學習,
一年後轉戰物理系。
很快,國內的學術環境
已滿足不了她的求學欲望,
在叔叔的幫助下,
她啟程赴美,開始徵戰美國。
吳健雄考入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帶她參觀校園的是一個華人男子,
當時兩人相談甚歡,後來她才知道,
他是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
說起袁家騮,
可謂是袁氏三代最傑出的一個,
他沒有沾染祖輩的惡習,
反而勤奮好學,克己奉公,
在燕京大學讀書頗受司徒雷登青睞,
拿著獎學金赴美,
後來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
只是到了袁家騮這一代,
袁家的祖業盡失,
赴美坐著三等船艙,
吃著有些發臭的魚,
手中的40美元,是他的全部資產。
穿著中式高領旗袍,
服帖的腰身加上中長的裙擺,
配上一張堪比電影明星的臉,
吳健雄成為伯克利分校最獨特的風景,
男人們為她著迷,
也有女孩被她的魅力傾倒。
可對她來說,
最特殊那個人的還是袁家騮,
只因自己的父親參加過反袁鬥爭,
她本人也因維新之事痛罵過他,
在愛情和家世之間,
吳健雄有過掙扎,曾試著和別人交往。
心愛的女人掙扎彷徨,
袁家騮卻老實得可以,
他一言不發地等待,
沒有為自己辯解,
深知自己需要背負家族的名聲,
「沒結婚之前,她該有自己的選擇」。
後來,吳健雄選擇無視家世,
在1942年與袁家騮完婚。
當時作為中國同學會會長的錢學森,
還興致衝衝地為他們的婚禮錄影。
1945年,
吳健雄參與設計的原子彈
被投放到廣島和長崎,
戰火終於燒到了日本本土,
也讓日本民眾深刻體會到戰爭的可怕,
8月15日,
日本天皇頂不住壓力,
宣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與袁世凱籤訂屈辱的「二十一條」不同,
他的孫媳,
作為參與曼哈頓計劃唯一的華人,
親手將中國從戰火中拉了出來。
磊落一生,獲得了極高讚譽,
唯一備受爭議的,便是那段諾獎往事。
1956年,李政道走進她的辦公室,
找她討論宇稱不守恆定律,
因為她是少數能聽懂這個定律的人,
「雖然我感覺到宇稱守恆定律錯誤的可能性不大,
但還是要去做一個明確的測試。」
於是,取消定好的船票,
取消陪伴丈夫的演講旅行,
一席睡袋一裹,她住進了實驗室。
一次實驗成功之後,她沒有急著發表,
反而關起門來,反覆驗證實驗的正確性。
在無數次地確認後,
她拿起電話,給李政道打了電話。
也許是陰差陽錯,也許是蓄意為之,
她沒能站在諾獎的領獎臺上,
但這項研究,她總是不後悔的。
痴迷物理,吳健雄卻也心繫祖國,
戰爭、政治、科研、俗事,
綁住吳健雄的東西太多了,
當初美國找她參與研究原子彈,
她是抱著怎樣的決心完成……
37年後,當她輾轉回到故裡,
已是物是人非,
心心念念的父母,也早就不在了。
回家了,夫婦兩尋思著要做點什麼,
最後決定捐出100萬美元,
以父親的名義,建立了「吳仲裔獎學金」,
只為支持中國高校裡勤奮好學的孩子們。
「我能拿出的錢不多,
但是我能多請些海外學者講學。」
不僅是請人講學,
70多歲高齡的她也親自上陣,
先後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
晚年繼續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奔走。
80歲的時候,她說:「我今年80歲,想想看,80年很快便過去了。一個人真正能夠做事的時候 ,還是中間的青壯年時期,到老了退休,精力也稍差了,也還有老年的困難,因此在青壯年時,應該多努力一下,不要以為來日方長。」
1997年,85歲的吳健雄在紐約病逝,
丈夫袁家騮將她安葬在蘇州太倉瀏河,
就在她父親創辦的明德學校旁邊,
大師貝聿銘自發為她設計了墓園。
她是世界一流的華人物理學家,
可惜鮮為國人熟知,
她曾與諾獎擦身而過,
卻為保全兩個華裔學者咽下滿腹委屈,
崇尚科學也情系桑梓,
最終她成為了父親所期待的樣子,
颯颯巾幗,積健為雄。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