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座城,從美食開始!
香港,以眾多美食聞名中外,打開這座城市最好的方法,是從吃開始。
蛋撻、叉燒包、魚蛋、腸粉、魚片粥……都是到香港旅遊必吃的小吃。
僅就早餐而言,都有中式和西式很多種選擇。最常聽到茶餐廳夥計的口頭禪:「通粉蛋治西多士,要鴛鴦咖啡還是凍奶茶?」
我最喜歡的還是西多士,這個看似簡單的香港法式吐司,它的口感比能想像到的還要美味。外脆裡嫩,中間很軟嫩,一刀切下去,夾心爆漿迫不及待地奔流出來,裹到外邊的吐司上。
大口咬下去,甜香的流心餡料,充斥在口腔與味蕾之間,有紅豆沙、沙拉醬、芝士、花生醬、煉乳等多種口味,每天吃一種,一個星期都能不重樣。
這種用吐司麵包蘸上蛋漿後油煎而成的食物,與其他西式茶點一起從西方流傳過來,經過當地口味的改良,加入更為我們所喜歡花生醬、煉乳等口味,現在是早餐、茶餐廳、大排檔備受喜愛的美味。
港式傳統的西多士,是將兩片吐司裹上滿滿的蛋液,放入鍋中大火炸至金黃,油亮的外衣、爆漿的內餡、再加上黃油或糖漿,香、甜、脆、軟,各種口感融合在一起,真是人間美味。
西多士好吃是很好吃,但是對減肥很不友好,吃起來也是罪惡感滿滿,總覺得熱量有些高,是一種好吃卻絕對不敢多吃的食物。
這道難題對我等吃貨來說,太好解決了,啟動減脂版程序,動手換換食材,美味繼續吃起來!
西多士中,熱量最高的是油炸,尤其是黃油,雖然確實很香,但是熱量也很高,所以我們用輕脂的橄欖油或者沒有什麼味道的植物油來代替。
把一片吐司上塗滿酸奶,蓋上另外一片,切成四個方正的小方塊。內裡的流心選用酸奶代替熱量超高的花生醬、煉乳等,這樣吃起來爆漿的口感還是在的,就沒有那麼強烈的內疚感。
為了彌補缺乏的黃油奶香味,在雞蛋液中添加牛奶或者奶粉,讓四個夾心的小方塊吐司均勻地裹上含有奶香味的蛋液,用小火慢煎不要用炸的,油脂吸收也會少很多,煎成六面都成金黃色就可以了。
是不是很適合愛吃西多士但是怕胖的你呢?